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成为阻挡孩子的那座山

2017-02-27 花时间 慢成长


我是花时间,资深编辑·童书译者·心理咨询师 

个人微信:baby_hours



前几天和朋友一起吃饭,她向我抱怨三岁的儿子又“懒”又爱“耍性子”:“放假带他逛商场,商场里别的孩子都兴高采烈的,有吃的有玩的多高兴,他走不了多远就非闹着要回家。过年那会儿也是,我带他赶庙会,多好玩儿啊,一年就那么一次。去年觉得他还小,今年觉得孩子看不明白民俗文化也能看热闹啊。结果走在街上那个不乐意啊,非得让我抱着,不抱着就说无聊要回家。那么大了还不愿意自己走,这孩子这么懒,将来可怎么办?”


“孩子真的是懒吗?”我想了想说。“什么意思?”她问我。


“如果你和孩子一样高,逛街时看到的风景是什么样子的,你想过没有?”紧接着,我给她讲起两周前我家发生的一次小冲突。




那个周末,老公正在收拾如同龙卷风过境的屋子,果果在爸爸旁边用玩具小厨房过家家,我则在房间收拾衣物。原本相安无事,没多久我却听见孩子哭嚎起来,急忙跑出来看。“出什么事啦?”


原来,忽然提出要她的“小医生箱子”。这是大概在她两岁时我买的一套玩具,外表是个可以手提的塑料箱,打开后,里面有玩儿“小医生游戏”需要的全部道具,例如模拟听诊器、眼睛、温度计、针筒、口腔镜等等,全都Q萌Q萌的。孩子特别喜欢,总是提着她的“出诊箱”给家里人“看病”。每当她像个小大人一样对我说“你发烧了,哪里疼吗,别哭啊,我给你看看”的时候,我都觉得格外欣慰——孩子正在“过家家”的游戏中,组织语言和行为,学习表达对他人的关心。


听到我的询问,趴在沙发上大哭的果果抬起头说:“爸爸把小医生箱子收起来了,我找不到!”扔下这句话,又埋头哭起来。我抬头看看老公,他有点儿被诬陷的气势,解释道:“我跟你说了好几遍了,不就在那里吗?为什么不自己走过去拿?”


“在哪儿啊?”果果一边用小手抹着眼泪一边说。

“就在电视柜上啊!”老公用手指着说。

“在哪儿呀?我看不到!”

“我不是正在指给你看吗?顺着我的手去看。”

“没有啊!呜……”果果又哭起来。




原来,为了打扫沙发和茶几,老公把孩子的玩具都收拾到整理架和玩具柜里了,“出诊箱”就放在视柜上。但电视柜前面有个小画板,和孩子差不多高,我估摸着从孩子的视线看去,几乎遮住了一大半——这场争执实在闹得不值得。


我拍拍老公:“你蹲下看看。”他坐在沙发上,矮了一大截。“有点儿挡住吧?”我问。“哦……可还是能看见啊。”他辩护道,“我指的很清楚了,走过去看看不就得了……”我瞟他一眼:“孩子看不到,也想不到走近了就能解决问题。”


我拉着啜泣的果果走到电视柜前面:“你看,爸爸刚才说的是小药箱在这里,找到啦!”果果像发现宝藏一样特别开心:“哈哈,我找到啦!谢谢妈妈!我给你看病吧。”小家伙立刻从“无理取闹”模式切换到“小棉袄”模式,拉着我嘘寒问暖。


孩子真的是在无理取闹吗?老公觉得孩子是“懒”,不肯自己过去拿,还要哭哭啼啼,一点儿也不解决问题,他也越来越烦躁。但其实,从孩子的视觉,完全是另一个感受,她没有看到,更没有想到走过去就能“拨开云雾见青天”。




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叫做“三座大山”(Three mountain problem),是上世纪40年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设计的。


试验中有一个沙盘模型,里面有三座山不同颜色、不同标记的山,一座山上有一间房屋,另一座山顶上有一个红色的十字架,还有一座山上覆盖着白雪。让孩子坐在桌子的一边,把娃娃放在另一边,问“娃娃看到了什么?”发现孩子很难回答。


实验还有两个测试,一是工作人员向孩子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三座山的照片,让儿童挑出娃娃的角度所看到的那张照片;另一个是给儿童三张硬纸板,要儿童按娃娃所见把三座山排好。


实验结果发现,年龄低于8岁的儿童一般不能成功,而大多数6岁以下儿童选择的照片或搭建的模型,都与他们自己的观察角度一致,而不是娃娃的。根据这个实验,皮亚杰提出了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认知特征——自我中心主义,即是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



孩子2岁之后,总有家长担心,孩子不听话了,有心眼了,如果一直这样自私自利,或者太任性了怎么办?得管、得教育!


是啊,6个月或者一岁的孩子,要世界围着他转,我们都能容忍,但三岁了、四岁了,上小学了,也一直“不懂事”可不行!殊不知,其实孩子并不是自私、任性、无理取闹,而是在2-7这个阶段,人的认知发育就是如此水平。原来,孩子的角度看到、感受到的世界,根本和我们看到的不同。


就像朋友的孩子不喜欢和大人一起逛街,非要抱着,不然就喊无聊、要回家,真的是觉得累吗?如果我们蹲下来,再看热闹的庙会,会是什么样子呢?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走来走去的腿,路边的小吃摊、漂亮的彩旗、有趣的表演全都看不见……换了是我,我也觉得无聊。



“三座大山”的实验说明8岁以下孩子看不到、也想象不到山的全貌,孩子的行为有了合理的解释。可是我们自己呢?


如果身为父母的我们,总是用我们的视角来理解问题,觉得孩子一天天长大,不仅能对话沟通了,还会逐渐有逻辑理解能力,便理所当然认为孩子应该按照成人世界的规则去“听话”,否则就是“不乖”,但我们却极少考虑到,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我们的要求才是不可理喻的。


拿我老公来说,原本领着孩子的手,一起走过去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吵吵嚷嚷坚持不下——到底是谁犯懒?到底是谁没有看到呢?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不正是等同于,把孩子孤零零地扔在有“三座大山”的实验桌边,自己站在上帝的高度指指点点、颐指气使吗?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孩子就这样一天一天长大了。我们一边在为孩子心智成长而欣喜,同时又为逐渐增多的亲子冲突而烦恼。但其实,孩子的这些“不理解、不听话、对着干”都有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法——蹲下来,一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当你蹲下来,你会看到周围环境的变化,房子那么高、桌子那么远,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探险;当你蹲下来,你会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天空是粉色的,飞机像鱼一样游来游去,玩具娃娃会伤心哭泣;当你蹲下来,你会明白,孩子的心原来那么澄澈,没有“故意”,更没有“成心”,连那些所谓的执拗、脾气,都是有理有据。


蹲下我们的身,也蹲下我们的心。


生活给了我们经验,也让我们肤浅。居高临下看事情、想问题对我们来说太容易了,真正的理解是对孩子心理的理解,真正的亲子教育,永远建立在“懂得”的基础上。


亲爱的,蹲下来吧,不要让我们自己成为阻挡孩子的那座大山。牵着他的手一起绕过成长的沟沟坎坎,才能真正地换个角度看世界。孩子如此,我们亦如此。



本文作者:花时间。微信公众号“慢成长”manchengzhang123创始人。

海归硕士,原香港著名传媒资深记者,童书译者,四语妈妈。坚持良心做公众号,用优质原创传播科学育儿知识、推广儿童阅读及公益。相信做妈妈就是要陪伴孩子一起慢慢成长,希望能与有共同价值观的你成为朋友。个人微信baby_hours。

你有哪些育儿故事,欢迎在留言区讲给我听,如果你比较羞涩,也可以加我的个人微信baby_hours。欢迎加入我们的社群,听免费微课,学习育儿知识,可以加小果儿妈的微信ljy6100。绘本专题请在下拉菜单“更多互动——花时间读”中查看。


阅读更多绘本精读好文:

什么是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嘘!千万别告诉孩子“天空是蓝色的”

买来的绘本孩子不爱看,怎么办?

孩子被嘲笑、被欺负了,怎么办

被爱浇灌的孩子才有爱他人的能力

惊艳的创意童书!分享来自委内瑞拉和波兰的绘本


现在关注“慢成长”,回复关键字,可以阅读300+篇原创育儿好文哦:

【选书】这5种书最好玩的书,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荐

【选书】如何选、怎么读?育儿达人的亲子共读秘籍:用童书为孩子打造一个幻想王国

【荐书】如何与孩子一起读绘本?0-3分年龄绘本推荐+阅读重点

【培养】你还在吝啬陪孩子读一本书的时间吗?我的小书虫养成记

【国外】日本儿童绘本和妈妈书籍介绍,看看有哪些好物!

【鼻塞】孩子鼻塞=感冒?别让误解耽误大事儿!

【咳嗽】美国《父母》杂志儿科专家详解没完没了的咳嗽

【分离】孩子有分离焦虑?别怕!

【陌生】你好哦,陌生人!如何处理宝宝的陌生人焦虑?

【安全】孩子要的安全感,你真的给了吗?

【鼓励】“你真棒!”、“好聪明!”你还在用错误的方式夸孩子吗?

【焦虑】孩子急躁、焦虑、爱哭闹?最重要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300+篇原创好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