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孩子和父母,都是会演的“戏精”
前几天发生携程亲子幼儿园虐童事件(殴打孩子致昏迷、喂芥末到上吐下泻!看到幼儿园监控我怒了!),咱当妈妈的都心有余悸,特别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有类似的遭遇,我们却不知道。
群里有个妈妈分享了一段话,我觉得特别好:
孩子天生爱通过模仿来认知学习,并形成自己的经验。通过角色扮演、去发现孩子在幼儿园与老师、小伙伴的互动状况,特别自然,也容易被孩子接受。
我的一个朋友L就用了这样的方法:
L的女儿比较内向,9月刚上幼儿园,L特别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每天接孩子放学都很关切的问她:”老师今天说什么了呀?”、“你都和谁玩了呀?”可是孩子要么没啥反应、要么被问烦了。
后来L受到正面管教课里“角色扮演”的启发,和孩子说: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我现在是你、你是老师哦,然后模仿了孩子在幼儿园想妈妈的场景:
L:555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孩子:月月想妈妈了吗?来,老师抱抱。
L:55555,不要!不要!
孩子:哦,不想抱了,那我坐在这陪你可以吗?
L:我妈妈什么时候来?
孩子:太阳下山的时候就来了。
……
L说,孩子当时的表情认真极了,完全代入了老师的角色,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被这样的对待,孩子是“演”不出来的。
在那以后,她都会时不时创造一些幼儿园场景的小模拟,比如和同学同时看上了一个玩具、 中午睡不着觉,来了解孩子和老师、其他孩子是怎么互动的,“虽然有点像‘特务‘,可是真的很有效啊,我也更放心了。”
角色游戏是孩子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它不仅会为我们打开一扇了解孩子的窗口,好处还有一箩筐!
角色扮演可以是情绪的出口,
让孩子克服恐惧获得勇气。
”小叶子1岁多的时候得幼儿急疹,高烧不退,我来不及做心理建设,到了儿童医院直接验血、打针,当时流水线的作业,不知有多粗暴,孩子剧烈的哭声让我也心碎了,有阵子她对医生、打针都心有余悸。
转折出现在给她买了一套“小医生玩具”以后。这里面有听诊器、针筒、检查镜、护士牌、小药箱、包扎带,还有一副萌萌的大眼镜。
小叶子特别喜欢扮演医生,拿着针筒要给我打针,我就顺势扮演病人,先是“啊呀啊呀”地叫,然后平静,和孩子说“打针是好疼呀,忍不了的时候可以哭,不过之后就会不痛了,而且谢谢小叶子医生,我的病好啦!”
有了小医生角色扮演的铺垫,再去打疫苗的时候,小叶子接受多了,还反过来拍拍我的肩膀,意思是,“不疼”,太萌了。
角色扮演还可以代替说教,
让孩子心甘情愿地配合、
并学会生活的技能。
”我们每天不知道要对孩子发号多少施令:“你怎么还不去洗澡?”、“吃!饭!了!”、“赶紧睡觉,知不知道几点了?!”
我们累,孩子也不爽,动不动还陷入了权力之争。
小叶子有阵子对洗头特别排斥,头上只要一抹东西,她就会情绪崩溃,不让洗。后来好友送了一套barbie情景玩具,我无意间发现,小叶子玩着玩着开始当起了“妈妈”,要给barbie洗澡,还给她脱衣服,嘴里叨叨着不停。
机会来啦!
我突然想到,可以顺着她“演”下去:比如当小叶子给barbie擦身子代表洗澡的时候,我突然barbie“附体”,要抢过来,然后说,“不要不要!我不要洗澡,我也不要洗头,我讨厌洗头!”
小叶子愣了一下,我又顺势“跳出角色”、作为旁观者启发她,“哎呀,barbie不爱洗头呀,那我们能怎么办呢?”
小叶子的反应惊喜到我了:她抓起地上的一张卡片,模仿毛巾擦头的动作,认认真真给barbie搓起头来,“这样就可以了。”
哈哈,萌到我了。
之后再给小叶子洗头的时候,我也会用同样的擦洗的方法,如果她不情愿,我就会说“你给barbie也是这样洗头的呢!”过程往往非常顺利。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角色扮演的游戏不是随便玩玩,而是孩子认识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还能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这对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大有好处。
角色扮演好处多多,那我们要如何恰当的引导孩子呢?
根据孩子的认知发育循序渐进。
孩子1岁左右开始,就会渐渐萌出“角色扮演”的能力,需要慢慢知道什么是“扮演”,可以从读绘本、带孩子玩玩具、看花草树木这样的亲子陪伴中,多加入一些惟妙惟肖的“演”的元素:
读故事:一人分饰几个角色,通过语调、声音、动作的变化,让孩子知道,妈妈进入了绘本故事中的角色,还可以配合手偶、道具,让扮演更生动。
玩玩具:比如洗澡的时候,可以给小鸭子、小青蛙赋予生命,甚至编个儿歌,让这些玩具小动物又唱又跳,戏水时光也会充满乐趣。
大自然:孩子很容易被植物、树木吸引,他们在看的时候,家长可以做示范,和树打招呼、对话、聊聊天,或者以“我”为人称、代入植物的角色,边介绍边让孩子调动五感观察感受,“hi,我叫鸡蛋花,我特别的香,你闻闻……”
经过家长的示范,孩子会经由“模仿”渐渐收获更多角色扮演的概念和能力,1岁半的孩子,已经会结合家里的玩具做些简单的角色扮演,比如模仿小厨师切切水果和蔬菜,模仿小医生拿个听诊器……
这个时候需要家长配合孩子,多为孩子准备一些适合角色扮演的道具(切切乐、小汽车、玩偶),并且热情的投入孩子的小游戏中,多用好奇式的语气回应,“哇!”、“很好玩呀!”延续孩子的探索。
小叶子2岁以后,我还很喜欢和她玩“闺蜜下午茶”的游戏,从实物道具开始,比如一套儿童茶具,我们摆在地上一起假装品茶、聊天;有时候她还会邀请其他动物朋友,比如小海豚、邦尼兔来做客,或者加入小恐龙、小汽车,并且开始为这些玩具的加入赋予解释和意义。
2岁半以后,孩子自己渐渐拥有了创造场景、自编自演的能力,有的时候甚至不需要具体的实物,用抽象的方式也能“演”:
比如家里有个游戏帐篷,小叶子特别喜欢带着玩具朋友们钻到里面,还要带上甜甜圈、蔬菜水果玩具一起吃、一起玩,而有的时候,她就只是钻进去自言自语,好像安排这安排那很热闹,结果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暂时退出,等待孩子的邀请,如果她需要你“扮演”角色,我们就演,如果她不需要,我们就不打扰,任孩子自由发挥。
孩子扮演的欲望,还会慢慢扩散的身份、角色、职业等,现在很多城市都有专门的角色扮演体验馆,等到孩子4岁左右,就可以去玩玩,尝试成为“消防员”、“邮递员”、“警察”什么的了。
我们必须比孩子、更像个孩子。
都说当妈后成了戏精,我深深地赞同。角色扮演要有趣、有效果,最重要的就是带着一颗童心观察、介入、陪伴,要戴上一顶“孩子”的帽子,千万不要太过现实,玩着玩着就打断、干涉起来:“你这样不对,我来教你。”“好了别玩了,都是假的。”
只有“身临其境”,才不会破坏了孩子的兴致和想象,才会让孩子有更多推己及人的情绪感受力和共情力,而这,不正是孩子未来拥有高情商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吗:)
作者介绍
吉吉: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生涯规划师,斜杠妈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吉吉21天打卡社群创始人。相信育儿就是育己,愿与娃一起慢成长。微博/个人公众号:吉吉pure;微信:mancz321
现在关注“慢成长”,回复关键字,可以阅读400+篇原创育儿好文哦:
【沟通】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爸爸和妈妈好好说话
【分享】讲真,别再逼孩子分享了!
【娇养】凭什么男孩就该粗养,女孩就要娇养?
【入园】没早教没挑幼儿园,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了吗?
【争抢】孩子间起冲突,比保护孩子更好的是……
【敏感期】孩子变身“十万个为什么”?千万别嫌麻烦错过了敏感期!
↓↓↓ 点击阅读原文,送你一本实用育儿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