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上了半年幼儿园,我愈发觉得,这项教育必须要趁早!

慢成长吉吉 慢成长 2020-08-20

慢成长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小鱼儿满月啦!放上萌照一枚



从月子中心女王般的生活,一下子回归了俩娃的日常,感受确实有点酸爽不过也巧,回来的第二天,姐姐幼儿园就开学了,这是让我喘口气的节奏啊……


随着老大班级来了一批9月入学的新生,我明显闻到了这批家长熟悉的焦虑味儿,相比之下,我们老生家长就淡定多了,知道这些不适只是暂时的,娃和我们都会习惯。


倒是有一点,是我觉得家长必须要注意用家庭教育去平衡的,甚至可能关乎孩子一生的自信和行为模式。


是什么呢?


——“贴贴纸”与“你好棒”。



家有上幼儿园的孩子,可能对老师给孩子贴纸、表扬孩子的行为都不陌生。事实上,在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家长陪读日,我就领教过老师的“贴纸+口头表扬管理法”了。


那天一早,我们先是在操场集合,按老师口令站到指定位置时,老师看了看小叶子的胸牌,大声叫她的名字,“表扬***,已经站好了!”无论是我还是小叶子,都觉得很荣耀,喜滋滋的。


可是后来,从排队进教室、到教小朋友认自己的小柜子、拿放水杯、上厕所、洗手、擦手、集体活动,一上午,我听老师说了不下50遍的“好棒”,耳朵简直要起茧子


而老师特地准备的两大张、上百个图案的贴纸,一晃也都贴完了,小叶子身上挂了7、8个,但兴奋劲儿越来越低。



为什么会这样呢?


道理很简单:糖吃第一口很甜蜜,但一天给你50颗,腻不?


表扬和贴纸,的确能在短期激发孩子的合作性,我也理解,一个班级人那么多,师生比失调,这是老师们能不假思索用到的最简单、最快捷的激励法。


问题就在于,它不太走心,夸谁都一样,基本句式是“名字+好棒/真棒/太好了/做得好/很乖”的组合……时间长了,会有很多负面的效应,比如:


孩子不知道自己是因为具体做了什么,而得到了表扬和贴纸;

孩子习惯了表扬和贴纸,偶尔听不到或者得不到,会觉得失落;

孩子更依赖老师来评价自己是好是坏,内心没有力量。


……



因为学习正面管教、也教课,每次都会带大家体验“表扬与鼓励”的活动,也深知表扬的长期负面影响,所以,我打心眼儿里期待,老师能真的能“看见”我们家孩子,而不是空泛的表扬、贴贴纸。


可是,我也知道,老师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表达和管理方式,除非参加过系统培训、还得状态好,否则,要做到“走心的鼓励”,真的不容易。


我只能做两小步:


一是,在老师家访时,以个人经验、支持老师工作的名义去暗示:“我们家小叶子对‘好棒’‘好聪明’不太感冒,但是她一听到有人肯定她具体做了什么,就特别配合。”


二是,努力中和孩子对“表扬”的上瘾,让她听到更多真正的“鼓励”



什么是真正的鼓励呢?


1)夸得具体:孩子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我注意到你今天玩完玩具主动把它们送回家了。

我注意到你一回家就去洗手啦!


2)夸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非结果。

这个新玩具是有点难,可是我看到你刚才自己尝试了好几次。

今天吃饭不够快没得到贴纸是吗?可是老师说你比昨天有进步、都吃完了呢!



3)真诚地表达感谢。

谢谢你帮忙倒垃圾。

谢谢你遵守了咱们的约定。


4)赋予孩子力量。

妈妈相信你会继续按照你的想法去画画的!

如果你需要妈妈帮助可以告诉我,不过上次你自己打开了袋子,我相信这次你也可以哦!


……



其实鼓励不难,无非就是,真诚而非操控、走心而非技巧、信任而非评判,把真正的力量感,还给孩子。


为了能夸到位,我们的确需要更多的投入,用一双慧眼去发现那些孩子做的美好小事、倾听孩子那些充满童真的可爱想法……


当然如果有可能,家校统一,就更皆大欢喜啦。



不过也不用担心如果孩子进的是传统的“表扬+贴纸”的学校,孩子就会因此而不好。孕后期我在81岁的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的课堂上,听她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个澳洲的妈妈刚刚学习完,很努力的想用鼓励的方式去对待孩子。有天,她儿子考了很好的成绩回到家,这位妈妈吭哧吭哧,憋出一句“鼓励”:“你一定为你自己感到很骄傲吧?”


哈哈,这是想把评判权交给孩子,让他为自己赋能。


可是孩子却说,“妈,你就不能说一句,你很为我感到骄傲吗!!!”


……



别因为我们知道了更多、或者更好的方式,就完全摒弃原来熟悉的那套,我们只是多了选择而已。


还是那句话,没有真空的环境,孩子在日后成长的过程里,还会经历很多“表扬”、“被评价”、“贴小红花”……偶尔吃吃糖不要紧,我们记得提醒孩子刷牙就好。


关注慢成长的也有很多老师,可能你们也会好奇,如果真的很难用“鼓励”的话去管理一个大的班级,什么样的方式更有效呢?




在正面管教学校教学体系中,更提倡“少说,多做”,用手势来表达:


比如想让孩子安静,我们可以约定一个“瀑布”的手势、或是摇铃来提示;

比如邀请孩子,用大拇指向上、向水平、向下,来为自己的倾听或是合作状态打分。


试一试,也许一开始有点困难,但培养了这样的习惯和约定,其实更省力的,还是老师。没有不合作的孩子,只要我们的方法,用,得,对:)



——End——





- 作者介绍 -


吉吉,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微博/个人公众号:吉吉pure;微信:mancz001

现在关注“慢成长”,回复关键词,一起做靠谱爹妈:

【早教】早教班贵得吓人,想在家做“不烧钱”早教?其实很简单!

【游戏】孩子和爸爸玩游戏后大哭,竟然是为这个原因……

【沟通】《少年说》:振振有词的父母,和感受不到爱的孩子……

【独立】3岁孩子主动做家务、自己洗衣服,只因为妈妈掌握了这4个步骤

【磨蹭】早上去幼儿园像打仗,孩子总是磨蹭、迟到怎么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