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岁入托是不是太早了?孩子的反应,和我想的太不一样了……

吉吉pure 慢成长 2023-05-17

慢成长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欢迎扫码添加我的私人微信

今年假期好像格外长,转眼又暑假了。期待疫情别反复,9月孩子们都能顺利开学。

也恭喜又一批孩子刚满3岁的家长,可以把娃送进幼儿园、喘口气啦!

最近也有一些妈妈问我,自己精力带不动,但娃还不到送园年龄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送去托班呢?会不会太早了?
 

我在香港生活过,知道那边还有国外很多孩子,普遍是2岁入托,还有更早的
 
但国内主要是3岁后入园嘛,我一开始,是坚决站“在家自己带”的,觉得3岁前孩子需要家人充分的陪伴,足够亲密,才是独立的前提。
 
而且我是在家办公,家里也有老人,托班在印象中,更多是双职工又没有老人阿姨帮忙、才会有的无奈选择……

 
可小鱼儿转眼2岁,先不说他现在有多么生龙活虎,每天闲不着的想要翻这弄那,总是需要至少“占”着一个人关注、回应着他,也防止危险发生。
 
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在家的陪伴,谈不上有多好的“质量”
 
我在家时还需要工作、兼顾老大,做不到时时变着花样陪他;老人带娃呢,更多是“纯看着”,融入不了太多的早教互动内容。再加上家务什么的,连轴转的感觉,还是挺疲惫的。

 
前些天,我们全家不是轮流病倒了嘛,老公又提起,要不要送孩子去小区附近的托班体验一下?
 
我心里本能地舍不得,想着体验归体验,尽量还是调整下自己的时间,再难,不就是多一年嘛,咬咬牙!
 
 
没想到,第一天去,我这“冰山”,就开始动摇了:
 
小鱼儿竟然完全不抗拒,托班有10来个孩子,他好像还挺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情绪挺好。


可能是有群体氛围,一下子感觉娃长大了,在家还做不到顿顿自己吃,在托班,看着其他孩子都是自己喂自己,他也有样学样,自己吃完了全场。

 
最让我意外的,原来托班不是纯看娃,还有不少有趣有料的教育内容。比如上午有两个小时,是有外教老师带着做各种活动的:积木啦、体能啦、音乐、烘焙等等,每天内容都不同。
 
 
对比自己在家,且不说能和孩子说多少英文,单是这种有效陪伴、寓教于乐的密度和质量,明显托班更有优势
 
不过这也只是第一天的试课,一共只送去了一上午、3个多小时,我也全程没走,孩子视线所及,还是能够看到我,真要分离了、送全天什么的,我还是不大放心的。
 
但想想,如果是一周像这样送几次半天、循序渐进,就好像带着孩子去其他小朋友家串门、去个淘气堡、早教机构似的,也挺好啊,比只能待在家自己带要强。
 

在我犹豫的时候,我们全家一起坐下来聊了聊,每个人都轮流讲了自己对这个事儿的看法和意见,也做到了充分倾听。
 

结果这次“家庭会议”开得特别好,我之前特别不同意只为了“解放大人”而送,但聊过后,发现全家一致有个共识:都希望在单位时间里,孩子能得到最好的照顾、教育和陪伴。

 
我们商量,可以先从一三五上午开始,中午接回家睡觉,让孩子慢慢适应,我们也能把节奏缓缓,轮到自己带娃的时候,更多的去“给予”




接下来就是正式送了,计划也是没有变化快,小鱼儿的表现,有点“超纲”了😂:
 
第一天正式送,分离时没有哭,一上午也没提找妈妈,在托班玩得特别开心,接他放学还不想走了。老师提醒说,有新鲜劲儿的关系,第3、4天开始,可能会有分离焦虑。
 
 
嗯,第二天送过去,要再见的时候,孩子哭了,我这心也跟着难受,老师说,大概安慰了20多分钟,后面就完全没有哭,而是开心地融入了:

 
第三天,我想帮助小鱼儿慢慢适应,没有送过去就走,而是陪他半小时,直到开始集体活动,后面孩子情绪就都挺好了。
 
中午接他时比较意外,小鱼儿竟然跑到别的孩子的床上不肯下来,想在托班睡,后来我只好回家拿了被子,他还真睡着了,度过了第一个托班全天……
 
 
第四天、第五天,早上也都有适度的陪伴,时间逐渐减少,小鱼儿还是要在托班睡,一天情绪愉快,每次接,都是乐呵呵的……
 
 
我这心里,也从每天七上八下,到慢慢接受,发现其实相比孩子,原来我才是更有分离焦虑的“那个”:)
 


现在因为也是才送过去,具体是不是要全天、是不是一直就上下去了,我还没有确定,希望能不强迫孩子,多观察和尊重他的状态,随时调整吧
 
我也有一些心得,想和一些有疑问的妈妈们分享: 

1、托班多大能送,2岁早不早?


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一刀切的答案,因人而异,从生理和心理上来说,2岁左右,孩子是可以去的。
 
除了我之前说的,在国外很多地方,2岁甚至更早入托非常普遍,我也留意到,最近有很多官方新闻,在建议增加开设2-3岁的托班

 
那为什么国内普遍还是3岁入园呢?
 
一个是孩子的自理能力、表达能力确实更好;还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幼儿园学位普遍紧张,兼顾不到3岁以下的娃。
 
但如果大家看学费更贵的国际幼儿园,就会发现,一般都有2-3岁的toddler班级。
 
托班是来给咱不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提供选择支持的:如果全职在家,有这个陪娃精力,也能陪出质量,挺好的,可以不去;如果需要上班,或者自己精力不够,多这么个选项,也很好呀:)


2、孩子去托班,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这个也是我之前的担心,孩子毕竟太小了,去托班其实是他们独立的一大步,会有很多未知和陌生。
 
相对来说,孩子如果之前和家人的亲子依恋关系建立得好,孩子本身也比较乐于接受新环境、新事物的话,过渡会更容易些。
 
而且咱们最好也要看看,孩子是不是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表达能力:比如会说要上厕所、会表达渴了、饿了、疼痛等等。
 
这几个方面,小鱼儿还可以,他在家里的时候,已经会熟练地表达要水、要奶、加饭、要什么不要什么,自主如厕正在进行时,偶尔不穿纸尿裤,还是会尿裤子,但现在10次有8次,能表达尿尿,然后拉着大人去厕所尿尿了。
 
另外他还很愿意表达“抱抱”,一边说一边伸出小手,这样也能让老师更多的知道他需要安抚和陪伴。

 
不过每个孩子节奏不一样,没有必要为了上托班刻意训练孩子,也不要刻意制造分离,无压力、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如果有的孩子本身对陌生环境比较敏感、高需求,就更不要着急和勉强。
 
3、分离的时候孩子哭的厉害,太小就去集体生活,对孩子是不是有负面影响呢?
 
其实,哪怕是3岁、3岁半、甚至更大才送园,孩子一样会有分离焦虑,这个时候,往往比孩子更焦虑的,是我们
 
还记得小叶子刚上幼儿园那会儿,已经3岁4个月了,前几天我还是紧张到不行,盼星星盼月亮的想老师多发点孩子照片、担心她不适应、受委屈什么的:
 
陪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我焦虑了……
 
但不出一、两个月,咱都知道自己是啥画风,特别希望寒暑假幼儿园也开门……
 
这次送小鱼儿去托班,我不是会多留一会儿帮他过渡嘛,会遇见不少托班孩子和爸妈分离的场面,每天大概都有2、3个孩子送的时候会哭,但每天哭的,也不是固定的几个孩子
 
基本上是告别的一瞬间,孩子会有情绪,但在老师的安抚、同伴、玩具的吸引,情绪很快就平复了。
 

这让我想到了我大学后离开家的感受:
 
因为老家在哈尔滨,我无论是在杭州、香港读书,还是现在在深圳,其实都挺远的,每次机场摆手、告别的那一瞬间,我都会难过分离,甚至会掉眼泪,但过个10来分钟,又会好了
 
我还夸张上演过追车大戏,那是刚上大学的时候,爸妈陪我去的杭州,一起待了几天,他们真的要走了,上了学校门口的公交车。

我当时也不知怎么的,想着接下来4个月都见不到他们,特别难过,骑着自行车就追上了,结果害得他们下站下了车……
 
其实这么多年在外,是真的不自立还是心理有创伤吗,都不是,只是爱父母、分离时会有难过罢了
 
只要孩子后续在托班、幼儿园是开心的,他们很快会适应,每天放学还是有爸妈来接呀,还是有很多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
 
看到小鱼儿天天这么high的走出教室,我觉得呀,我这分离焦虑的病,就快治好了:)
 
 
4、选择什么样的托班?
 
硬件上我主要看卫生、布置、食品、用品是否安全,这些是基本的,活动空间大点更好,我选择的这个不算大,但之所以整体感受好,还有这么几个因素供大家参考
 
1)师生比。
 
国际幼儿园2-3岁的小小班,一般最多是1:4,一个班级不会超过15人。
 
我选择的这个,目前常规是3个主班老师,一个负责人半参与,一共13、4个孩子,这个配比,可以保证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投入。
 

2)老师是否有耐心、有爱心。
 
好的机构和老师,不会为了招生,一个劲儿的夸大其词,而是实事求是
 
我还挺喜欢,在我最初表达对孩子太小、可能不适应的担忧时,老师是充分倾听和理解的,没有承诺孩子一定会适应得好,而是如实的反馈孩子的状态,和他们能够提供的支持帮助
 

入托需要家校配合,沟通时顺畅与否、机构对于家长疑问有多耐心,某程度上也是老师对孩子有多耐心的一个缩影吧。
 
3)加分小细节。
 
如何证明孩子有被关照到?这个每日课堂观察,给到了我很大的惊喜:
 

不光是老师打了这么多字,而是这当中不是泛泛的去评价孩子的表现,而是有很多客观描述的细节,能看到这么多,说明老师有在用心关注孩子。

还有就是送入托最关心几个事儿:吃得怎么样、睡得怎么样?这家会把每个孩子吃了多少,用照片记录下来:


还会及时在群里发孩子睡着的照片或视频:
 
 
每天做了什么,培养什么,也是加分项了。
 
 
再有就是如果离家近的这种机构,口碑非常重要,我选的这家,之前不少邻居送去过,反馈都挺好的,有很多老大送完、老二接着送的,也让我放心不少。



现在想想,从一开始非常抗拒,到慢慢接受,我其实是挺感恩,在自己忙不过来、或者没法陪出质量的时候,能够有这么个选择的。
 
一个直观的变化是,因为白天会有小分离,娃不在时我们也能忙忙自己的事儿,接回来之后,大家陪得都比较有耐心、有质量
 
当然送或不送,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都是可以的。今天的文章,更多是想告诉那些像我一样可能精力不济、又对送娃去托班有愧疚感的妈妈说,没事儿的,可以了解看看:)
 
养娃是场马拉松,放暑假了,家里总还是有一个娃的……😭😭
 
 —END—

你好,我是吉吉
一个喜欢掏心窝子分享的二宝妈一个致力让所有人看见所有人的写作者、教育者慢成长是我和花时间原创的亲子号会持续输送解决方案、希望与勇气想围观我们的日常欢迎添加我们的私人微信请一定记得备注一个理由哈👇👇

关注慢成长,还有更多吉吉和花时间用心写的文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