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是个普通中国妈妈,谁来给我安全感?

2016-01-15 曼竹鱼 慢成长

点击上方“慢成长”可以关注哦!


慢成长:


  上周,花时间从日本发回一篇文章《和日本父母比带孩子,我们的差距在哪儿?》(点击题目查看),谈及了亲眼所见的日本家长养育、教育孩子的优势之处,引起大家许多共鸣,纷纷留言。


  其中妈妈诺岚这样说:


其实这个差距还跟国家提供给我们的环境有关系,在日本,到处可以看到为婴儿车提供方便的道路,还有就是环境安全,爸爸妈妈不用担心一不小心孩子被拐或者被抱走,只要环境安全,即使一时间走散了也可以求助,而中国的大环境,带孩子出去玩儿,不光要注意吃,穿,玩儿,妈妈们必须具备侦探般的观察力和反应力!我觉得不是日本父母和中国父母的差距,是中国和日本的人文环境差距。


  这话一点儿不错,作者花时间也在文中提到了环境和安全因素有影响。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证,又如何能够带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呢?


  今天的文章来自曼竹鱼(公众号:安咕 OhDayuanyuan),就是那位带着一岁半宝宝到欧洲自驾的妈妈,我们曾经分享过她的文章《用"E.A.S.Y法"让带孩子旅行变easy!》(点击题目查看)。这一次,曼竹鱼和我们聊的,是每一个妈妈都关心过的那些事情:食材是否安全、公共设施是否友好易用、出行是否便利,玩耍空间是否合理等等……为什么外国的爸爸妈妈可以独自一个人带好几个娃?因为他们对周边的社会环境充满了安全感。那么我们呢?我们的安全感该从何而来?



文、图:曼竹鱼


在西班牙格兰纳达一个加油站里,一个中年男子把两个男孩子(估摸一个三岁、一个五岁),放在加油站的商店前,对他们说了几句话后走开。两个男孩呆在原地笑嘻嘻的。约五分钟后,那个推测应是他们父亲的中年男子,把他们带上车离开。


如果你是这位父亲,你敢这么做吗?


坐在车里目睹这一幕的元妈,和元爸一番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是:不敢——如果是在中国的话,不敢。一怕那些“躲在暗处”的人贩子,二怕那些“不长眼睛”的汽车。再讨论下去,元妈为自己内心深处缺失的不安全感,感到懊恼。


这一年多来,带着元元在国内外一些城市走了一遭后,得出的结论是:带孩子旅行,在国外可以少操很多心。


在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站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前,我感到紧张、生气。因为过往的车辆完全无视我是个推着婴儿车的行人,不减速,呼啸而过。我并不是说,带着孩子就应该被特别照顾——2013年开始实施的中国新交规明文规定,驾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司机要被处罚记分。但大多数司机并不把这一条当回事。行人也识趣了,等车过了再走,用一副肉身去对抗铁甲,结果可想而知。


我一个人带元元搭地铁出门,是件相当拼体力的事。不是每个站台里都能有箱式电梯或斜坡方便带婴儿车的乘客。我没胆量连娃带车上扶手电梯,只好把元元抱在怀里,把婴儿车折叠起来扛在肩头。每到下地铁前,我都要提前挪到车门口。可即便如此,还是抢不过那些蜂拥而入的人。偶尔能遇上好心人,帮我从外面拉一把婴儿车,从而突破重围。对了,如果稍留意下,广州地铁上贴着“爱心专座”字样的那些座位,坐上去的人百分之七八十不是孕妇、抱婴者、老人或残障人士,而是低头玩手机的或仰头睡觉的健全人。



这次欧洲旅行,我们经常逛超市购买食材。看着婴幼食品柜上各种品牌的奶粉,我突然想,好在我坚持母乳喂养,元元要是吃奶粉长大的,到这里我会恨不得把奶粉成箱成箱的扛回国。谁都知道,在中国,奶粉等关乎孩子吃的问题,最最牵动妈妈们的神经。在欧洲的超市里,我们可以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不太需要花心思去考虑“安全”两字。而在国内挑选食物是相当考人的。一番比较纠结过后,干脆选进口的或大品牌的——但,还是有人会说,进口的或大品牌的也不一定靠谱。啊~那我该相信什么?


作为一个精力和能力都相当有限的妈妈,我没在自家搞块菜地,我不会烘培、不会做馒头,我搞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有机食品、转基因是否真有害。我常感叹,作为中国妈妈,真是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而且必须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出食物里有没有乱七八糟的添加剂,湿纸巾里某种成分有没有超标。为此,我感到沮丧,我只是一个普通妈妈,我可不可以不需要了解这些难懂的知识,就能放心的去选择给我孩子吃的用的物品?



我们在西班牙经过的几个城市,通常有绿地的地方就有公共的儿童游乐场。我发现,这里的孩子几乎人手一套玩沙工具。即使还不会走路、只是会坐的孩子,大人也让孩子进沙坑玩。


我想,家长们相信这些露天沙坑足够干净,不会危害到孩子的健康。于是,我也放心的让元元在沙坑里玩。在这之前,我一直不敢给她玩沙,我担心她把沙子放自己嘴里,我没法确认她接触到的沙子是否够干净。


元元在巴塞罗那圣家堂对面的小公园游乐场里玩过好几回。这个游乐场外是一圈木栅栏。我留意到,木栅栏的门口挂着块绿色的牌子。上面西班牙语我看不懂,底下三个图示很清楚:不可带狗入内、陪同的大人不可在游乐场里吸烟、垃圾丢垃圾筒。



回国后,元元户外活动时,我总会不自觉精神紧张,动不动就要提醒她:“脏、不要碰”。我见过,有大人边抽烟边遛娃,抽完了烟头往草地一丢。不知他是否知道,年幼无知的孩子可能会对烟头好奇而拣起来。有意思的是,这人还知道提醒自家孩子草地脏,不要在草地上玩。


在马德里丽池公园的游乐场里,我们碰上一个爸爸同时照看三个孩子(一个三岁多的儿子和一对一岁多的双胞胎女儿)。离开的时候,爸爸胸前背着一个,双人婴儿车推着两个。我对元爸感慨,试问有几个中国爸爸能做到?


在国外常常能看到,一对夫妇能带着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孩子出门;而在中国,带个孩子出门,能看到老人加年轻夫妇甚至加上保姆组成的育儿团队。这也难怪不少人觉得,即使在中国的大城市里,带孩子出门都是件相当麻烦的事,更没法想象带着孩子出国去旅行。其实,可能只是因为身在中国。


育儿本身就不是件轻松的事。若是身处的环境不让人放心——出行不便利、食品不卫生、玩耍空间不安全,等等等等,照顾孩子时时刻刻一颗心都得悬着,体力累、心更累。


台湾女散文家张晓风在那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写道:“大声地告诉全城的人,今天早晨,我交给他们一个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有了孩子后,读到这些句子,我心有戚戚。作为妈妈,总不免因爱生忧。作为中国妈妈,我们对生活的周遭环境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不信任感,从而更增加内心不安与焦虑。


由此,我想到了亲子联结中的那个“满杯理论”:孩子需要关爱和照顾,就好像有一个杯子,不断需要蓄水,蓄满了足够的水,孩子才能具有足够安全的依附感。


我们努力的去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但谁来给予我们内心满满的安全感呢?

(慢成长经作者授权转载)


相关原创文章:


待在家里也不错:来一场快乐生活的实验!

吉他、烘焙、煮茶……她走过产后抑郁,和3岁小娃把日子过成了诗!

职场妈妈:我家的快乐小暖男是怎样养成的?

生孩子是人生唯一不会后悔的选择

如何正面引导孩子度过“第一反抗期”?


把好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