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说】航空发动机专家李孝堂全身心提升中国动力

李孝堂刚刚大学毕业就来到了当时的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研究所始建于1961年,是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李孝堂在这里一干就是30多年。 梦想造就前进动力 ,李孝堂个人的科研事业发展与研究所的工程进展紧密联系。




梦想造就前进动力


李孝堂个人的科研事业发展与研究所的工程进展紧密联系——起点都是一无经费,二无试验条件,三无研制经验。


14年前,那时“太行”发动机正在研制,李孝堂等利用前期的技术资源进行设计和改进,创业阶段一切都因陋就简。当然这一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尝尽了酸甜苦辣。首先缺技术人才,缺少干过燃机有经验的人,研制队伍中几乎没有一人设计过燃机。其次缺资金,那时候没有经费支持来源,只有自筹的一点资金。再有缺试验条件,连一个整机试车台都没有,其他试验器也不具备条件。最后,母型机航机尚未定型,技术尚不够成熟。


经过10多年的磨炼,在各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他们逐渐凝聚了一批力量,使燃机事业逐步由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建立起燃机的自主研制体系、解决重型燃机受制于人的问题是所有燃机行业人的梦想,更是李孝堂和他的团队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在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的根本动力。自从坚定了“航机改燃机”这条技术路线后,便一步一个脚印,在不断提升燃机研制水平和成果档次中铿锵前行。


干这行需要坐得住冷板凳


吹尽黄沙始见金。干发动机技术需要坐得住冷板凳,干好燃机要动脑子、有方法,更重要的有钻劲、韧劲;要想拿到金刚钻,一定要心无旁骛,遇挫折斗志不能减,当你感觉天黑的时候,天就快要亮了。李孝堂淡然地道出攻坚的秘诀。


航空发动机技术含量极高,在世界范围内,掌握一流水平涡扇发动机制造技术的仅有英国罗·罗、美国普惠和通用3家公司,这是一个真正的世界垄断行业。按照我国的工业基础与水平,研制一型发动机需要近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从事航空发动机研制的人一生只能完整经历一两个型号,这况且还是幸运的,有的人几十年默默无闻工作是为后人做铺路石。


李孝堂是幸运儿,在他从业的前20年,“昆仑”“太行”两型重要发动机研制都经历了,并在其过程中不断锻炼成长。其实,在独立承担燃机研制之前,李孝堂就在动力所的几大项目中展露了他过人的能力,也为他后来的“独当一面”积累下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战略规划和实施同等重要


李孝堂特别注重战略规划,在他的燃机战略地图上已规划了10多型燃机,同时他又特别注意推进战略的实施。对于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长的关键部件、关键技术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提前开展研究工作,提前消除短板。战略地图中一系列燃气轮机的成功推出,大大加快了中航工业燃机的综合研发水平和成果输出。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R0110重型燃机在中海油深圳电厂完成72小时单循环、168小时联合循环考核,并通过国家验收,已累计运行1600多小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QD185中档功率燃机即将在开江电站发电运行;采用先进循环技术发展的大档功率燃气轮机完成了技术验证机性能试验,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进的多级压气机技术、干低排放燃烧室技术的突破,为燃机技术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积月累的不断进步,充分证明了国际上舰船燃机和民用轻型燃机走航改道路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只要技术路线正确,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会取得多快好省的发展。”李孝堂的语气中透露的是对多年心血的肯定和欣慰。


>>>>

人物简介


李孝堂,1961年6月生,山东临朐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发动机设计专业。现任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作为总设计师主持研制了微、轻、重型系列军民用燃气轮机,完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小档功率舰用燃气轮机的研制并装船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我国舰用燃气轮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大功率舰用燃机完成整机性能试验,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民用系列轻型燃机已在国内外应用;国家863重大专项R0110重型燃气轮机完成研制,填补了国内空白。


来源:四海资讯网

(欢迎加微信小编号:gtc6000;QQ群:455757118;微信群:两机动力控制,加小编微信号后拉入群,QQ群中有大量学习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