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一谈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兼中西对比

schola 后现代牛虻 2021-10-12

首先,探讨一下高考是否公正的问题。
 
之所以想首先谈谈这个问题,是因为今天早上,翻朋友圈时,看到一位浙大的老师非常激愤地写道:
 
高考,给予万千平民子弟以机会,这几乎是唯一的向平民开放的制度性机会。衡水中学遵循规则参与竞争,衡中同学以非凡的毅力,衡中老师以无与伦比的专业性,他们因此在竞争中获胜,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0,谁有道义资格鄙视他们?装外宾的道德家们,你们真的希望中国的青年立志于解放全人类吗?
 
对这种看法,我当然是不赞同的。因为如果起点不公正,那么,高考是不是那么公正,就值得怀疑。所谓起点公正,至少在高考的题目上,能够有所反映。尤其是作文题。作文题之所以引起那么多社会关注,就是因为作文与一个社会的智商相关。
 
高考是否公正,的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首先,涉及到大学的独立性。其次,涉及到表达的真实度。
 
上面这两点,在每个国家是不一样的。但大致来说,在大学能够自主招生的多元化社会,教育更具有开放性。相应地,中学生读大学的选择也就更加丰富多样,且基本上能够与将来的就业取向相符。
 
而在欠发达国家,或者威权国家,大学往往是功利化的。即,向权威靠拢。学术为社会服务的渠道,往往比较狭窄。所以,在录取大学生时,不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政策性歧视,而且,也极大地限制了考生在表达时的真实性。毕竟除了数理化,其他的都是观念性的,所谓文科类的。
 
其中,作文是最明显的。一个人的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将来在学问上造化的可能性。因为学术、学问,第一位的要求是真实!这也是欧、美国家录取大学生时,前者特别重视哲学素养,后者比较注重实操性的原因。
 
尼采说过,哲学家首先“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人”。实际上,尼采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最终,成为自己。所以,真实是第一位的!
 
而对于哲学来说,是没有“时事政治”这种东西的位置的。因为哲学探讨的,都是没有最终答案的、持久有效的、具有普遍性、同时有呼唤每个人进行质疑的问题。例如2020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是这样的:

——文化让我们更加人性化吗?
——我们能抛弃真理吗?
——欲望是我们的缺陷的表现吗?
——遭遇不公,是知道何为公正所必需的?
——所有的真理都是决定性的吗?
——我们可以对艺术无感吗?
 
这些题目最显著的特征是:1、非常简短,只有主谓宾一句话;2、无论社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些问题始终都没有最终答案;3、这些问题,都是排斥“时事政治”的。而且,这些问题,非政治所能解决。
 
尼采这样说过:“在文化的意义上,伟大的事物都是非政治的。甚至是反政治的。
 
因此,一般来说,高考作文题不应该出现与“时事政治”太多相关性的内容。因为让尚未成年的中学生对现实政治进行议论,要求显然过于苛刻了。于是,他们能够做的,就是根据老师的“教诲”进行写作。那么,这种写作显然很难说是“真实”的。
 


就拿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来说,都有很强的“时事政治”色彩。包括那道看起来很哲学的“写人与做人”,题目本身就有一定的引导性——其实,与其说是引导,不如说是误导。因为中国人在做人的问题上,始终没有上升到“自由”的高度。真正做人,必然要思考自由问题。因为自由,按照尼采的说法,就是责任的同义词。所以,自由问题是超越政治的、与安身立命真正相关的、而且具有普遍性、永久性的。
 
最后,我们再回头看一看高考的公正性问题。对于衡水中学是公正的(——因为他们“适应”了这套竞争规则),不等于对其他考生是公正的。他们的成功,意味着挤占了那些不怎么“适应”这套规则、但却格外“真实”的考生上大学的机会。
 
我觉得,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做一个真实的人。考生的遴选,自然应该由社会各方面尽可能保障这种真实性。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高考才并非“一考定终身”。所有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永远都有自我成长的可能性。


——————
昨天的文章:
“土猪拱白菜”:被劣质语言败坏的一代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