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话大家一定很熟悉。运动好处诸多,有利于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各系统的机能等等。作为简单易行的预防措施,运动的防癌作用也一直受到研究关注。美国癌症研究所对144万人的研究就曾发现运动与13种癌症风险降低有关。
近日,由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领导,发表在《英国癌症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预防结直肠癌,越早养成运动习惯,运动量越多(平均每天至少60分钟低强度活动,如走路,或30分钟打羽毛球、跑步等较剧烈活动),风险下降越多,尤其是高危癌前病变风险下降近40%!
根据研究团队介绍,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从青少年时期开始运动对结直肠癌发病率积累影响的研究。结直肠癌是中国第三大高发癌症,在结直肠癌发病年轻化的当下,这再次提醒我们及早预防。
截图来源: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官网
该研究分析了28250名参与护士健康研究2(NHS II)的女性数据。这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目的是了解慢性病的病因,以及体育运动、营养、激素和环境等因素对健康和疾病发展的长期影响。
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纳入了当时25-42岁在美国从事护士和住院医生工作的女性。受试者都接受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吸烟、激素使用、怀孕史和更年期状况等,并回溯了她们在青少年时期(12-22岁)的体育运动水平、饮食和肥胖情况。随访一直持续到2011年,受试者每两年回复一次问卷,后续问卷进一步涵盖了她们在23-64岁之间的生活习惯相关问题。
此次分析关注的结直肠腺瘤是一种细胞特异性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最终不一定发展为癌症,但会增加发生癌症的风险。由于结直肠息肉和腺瘤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纳入此次分析的受试者至少接受过一次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检查。
图片来源:123RF
对已知的吸烟、饮食、酒精摄入和结直肠癌家族史等风险因素进行调整后,分析结果显示,与少运动或不运动(平均每天少于60分钟低强度活动,如走路,或相当于30分钟打羽毛球、跑步等较剧烈活动)的人群相比:研究人员指出:这一趋势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会产生积累效应。无论是在青春期还是成年期,运动越多,成年后患腺瘤的风险就越低。
令研究人员最为惊讶的发现是,在青春期和成年期都进行足够多体育运动的人群,高危腺瘤的发生风险降低了39%。这种风险改善幅度的增加与绒毛状腺瘤相关。绒毛状腺瘤是直径大于1厘米的侵袭性息肉,容易恶变发展成结直肠癌,需要高度重视治疗。
▲与青春期和成年期都较少运动的人群相比,始终保持运动(最右)的人群所有结直肠癌腺瘤(A)、高危腺瘤(B)和非高危腺瘤(C)的风险都降低了(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研究人员推测,运动是通过降低体内脂肪、炎症和胰岛素水平来降低致癌风险。
研究作者之一,圣保罗大学Jose Eluf Neto教授表示,该研究结果支持将体育运动作为公共卫生重点政策的重要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科学表明,体育运动是降低结直肠腺瘤这种癌前病变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他还补充提醒,久坐行为一直以来是与结直肠癌相关的一个主要问题。“尽管在大多数病例中,该病出现在60岁以后,但50岁以下的患者人数正在逐步上升。这可能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结肠镜检查,也可能是长期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因素导致结直肠腺瘤或癌症的发病率提前。”参考资料(可上下滑动查看)
[1] Leandro Fórnias Machado de Rezende, et al., (2019).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adolescence and risk of colorectal adenoma later in life: results from the Nurses’ Health Study II.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10.1038/s41416-019-0454-1
[2] Physical activity in adolescence and later life reduces the risk of colorectal adenoma. Retrieved Aug 20, 2019,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8/fda-pai081919.php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文章底部留言;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推荐阅读
BMJ:胖,是你的错,还是你的病?灵魂拷问引发学界辩论
每年1.31亿人感染!HPV后,又一款性传播感染预防疫苗初现曙光!
维生素D有益长寿?华西医院团队BMJ发表7万人大数据
影响乳腺癌,阿司匹林是福是祸?新研究说看这个指标
哈佛专家展望:减肥降血脂补营养,将来吃点肠道细菌就行?
点个“在看”,分享医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