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数据:HPV一年内导致11万多人患癌,3万多人死亡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近日,来自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癌症协会旗下知名期刊《癌症》发表了中国HPV相关癌症负担数据,根据2008-2018年发表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分析了2005-2015年(从肿瘤发生到数据发表存在3年的滞后)可归因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
结果显示,2015年约有110650例新发癌症病例和36714例癌症死亡可归因于HPV感染,约占中国新发癌症病例(3243412例)的3.4%,死亡病例(1992749例)的1.8%。
截图来源:Cancer
HPV是一类对黏膜或表皮鳞状上皮具有嗜性的病毒。病毒对某些部位有嗜性,可以简单理解为比较容易侵犯这些部位,引发感染,导致疾病。在上呼吸消化道和肛门生殖器等器官,HPV既可以引起各种良性疣,也可以引起恶性肿瘤。
在恶性肿瘤中,以宫颈癌最为常见,此外还可引起肛门生殖器癌症和头颈部癌症,如阴茎癌、阴道癌、外阴癌、口腔癌、口咽癌和喉癌。
迄今为止,已确定的HPV类型超过了200种。根据致癌危险性,HPV可分为与恶性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高危型,以及主要引起良性疣的低危型。像我们经常听说的HPV16和HPV18型,就属于高危型。
图片来源:123RF
2015年,潜在可能与HPV相关的新发癌症病例有170300例,其中宫颈癌105713例、口咽癌6964例、口腔癌21671例、喉癌23153例、肛门癌4227例、阴茎癌4418例、阴道癌1454例以及外阴癌2700例,这些癌症的发生,同HPV有着很大关联。按照性别划分,170300例癌症病例中,男性45690例,女性124610例。
经检测发现,新发癌症病例中110650例(65%)可归因于HPV感染,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5.63/10万人-年;男性9706例(8.8%), 女性100944例(91.2%),相应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分别为0.98/10万人-年和10.36/10万人-年。
具体到癌种来看,分别有89.6%的宫颈癌(94719例)、88.0%的肛门癌(3720例)、76.7%的阴道癌(1115例)、53.4%的外阴癌(1442例)、50.1%的阴茎癌(2214例)、25.5%的口咽癌(1776例)、16.2%的口腔癌(3511例)和9.3%的喉癌(2153例)与HPV感染有关。肛门癌和头颈部癌症在男性中发生率较高;喉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最大,男女分别为0.19/10万人-年和0.02/10万人-年,男性约为女性的10倍。
在与HPV相关的宫颈癌病例中,大约61.8%发生在40-59岁之间;在50-54岁人群中,宫颈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最高,为34.1/10万人-年。
图片来源:123RF
2015年在中国,共有36714例癌症死亡归因于HPV感染,其中男性5170例(14.1%),女性31544例(85.9%), 相应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为0.51/10万人-年和3.10/10万人-年。
在死亡病例中,因宫颈癌死亡占绝大多数(28690例),53.5%(15362例)的宫颈癌死亡发生在45-64岁年龄段;其次为肛门癌(2701例)、口腔癌(1598例)、喉癌(1166例)、口咽癌(917例)、阴茎癌(709例)、外阴癌(527例)和阴道癌(406例)。
图片来源:123RF
在2005-2015年期间,归因于HPV感染的癌症新发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大约增加了2倍;宫颈癌新发病例增加了3倍多,死亡人数增加了2倍多;阴茎癌、阴道癌和外阴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均增加了1倍多;肛门癌、口咽癌和口腔癌的新发病例数没有翻倍,但也有增加,肛门癌死亡人数增加了2倍多,口咽癌和口腔癌死亡人数略有增加;喉癌的新发病例数和死亡人数保持稳定。
在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方面,2005-2015年期间,归因于HPV感染的癌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大约增加了2倍;宫颈癌增加了2倍多;阴茎癌、阴道癌和外阴癌大约增加了1倍;肛门癌略有增加;口咽癌和口腔癌保持稳定,喉癌呈现轻微下降。
在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方面,2005-2015年期间,归因于HPV感染的癌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同样增加了大约2倍;宫颈癌增加了2倍多;肛门癌和阴茎癌大约增加了2倍;外阴癌和阴道癌大约增加了1倍;口咽癌、喉癌和口腔癌保持稳定。
图片来源:Pixabay
研究人员总结道,2005-2015年间,归因于HPV感染的新发癌症病例、死亡人数、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宫颈癌占绝大多数。
宫颈癌发病率的增加主要归因于HPV感染的增加,并且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低。2010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只有大约21%的女性在一生中曾经做过宫颈癌筛查的巴氏试验。
推荐阅读
13种不同HPV亚型的致癌风险有何不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柳叶刀》子刊发表万人数据
MIT携手哈佛分析超30万细胞,绘制迄今最全人类心脏细胞图,为心血管疾病诊治带来重要参考
发现二甲双胍降糖新机制!促进粪便排糖,为糖尿病治疗带来更多启发
哈佛研究颠覆认知:1/5高血压都是这种病因引起的?!顶级医院专家建议所有患者检测
点“在看”,分享医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