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JAMA子刊哈佛研究:近80%痛风可预防,做到这一点是关键!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2022-04-24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痛风已经成为越来越常见的关节炎症疾病,痛风发作也往往让患者“吃足苦头”。随着患病率不断攀升,痛风预防也逐渐受到更多重视。


近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发表一项来自哈佛医学院团队的大型研究,通过对近4.5万名美国男性长达26年的随访,为改变生活方式预防痛风带来了新洞见。


截图来源:JAMA Network Open


此次研究数据源于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这一知名前瞻性随访队列始于1986年,51529名男性卫生专业人员加入研究,每两年更新一次问卷反馈个人信息直至2012年,问卷完成率超过90%。此次分析覆盖了其中44654名男性的信息,这些男性在1986年加入研究时平均54岁,没有痛风病史。2015年收集痛风信息时,1741(3.9%)名男性报告了痛风经历。


研究团队分析了四个可能影响痛风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酒精摄入量,对得舒(DASH)饮食的依从性,以及利尿药服用情况(用于治疗高血压或心力衰竭,增加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风险)。


得舒(DASH)饮食:主张低脂、低盐、低糖,提供均衡营养。以精肉、家禽、鱼类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并均衡摄入蔬果、乳制品、谷物、豆制品、坚果、少量的脂肪和甜食;同时减少盐和饱和脂肪的摄入,比如饮用低脂牛奶、不吃或少吃肥肉。


图片来源:123RF


数据显示:如果能够改善上述所有四项危险因素,77%的痛风病例都可以预防!同时,最首要的是解决肥胖问题。


一方面,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影响最突出的是体重。相较于BMI<23的男性,体重接近正常上限(BMI 23.0-24.9)的男性痛风风险增加29%,超重(BMI 25.0-29.9)和肥胖(BMI ≥30.0)的男性,痛风风险分别增加90%和165%。在研究人群中,有31%的痛风发作都可以归因于超重和肥胖本身。


再来看其他几个因素,也都起到了预防作用。通过坚持DASH式饮食,例如依从性得分最高的1/5人群,可以预防22%的痛风病例。相较于每天酒精摄入超过30g,不饮酒的人痛风风险降低一半;不服用利尿药的人群,痛风风险也近乎减半。同时做到保持健康体重、不饮酒、坚持得舒饮食,能够预防69%的痛风病例。


另一方面,在肥胖(BMI≥30)男性中,哪怕做到其他三点,痛风风险也没有降低。而在正常体重(BMI<25)和超重(BMI 25.0-29.9)人群中,如果不喝酒、坚持得舒饮食、不吃利尿药,仍然能够预防超过一半(分别为69%和59%)的痛风病例。


 “如果不保持正常体重,其他任何因素都难以发挥作用。”研究通讯作者,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风湿免疫科Hyon K. Choi博士表示,“虽然我们无法就此得出明确的因果结论,但减肥似乎是其他生活方式预防痛风的前提。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团队指出,此前的研究虽然也提示了生活方式在痛风预防中的作用,但并未量化肥胖的影响。“迄今为止,通过改变这些风险因素可以预防的实际痛风比例仍然未知。”这项新研究补充了重要数据。


Choi博士强调,“我们应该将肥胖视为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痛风还会增加合并疾病和死亡风险。医生需要干预所有这些危险因素。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风湿病学教授Angelo Gaffo博士点评表示,这项研究很有希望促进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痛风患者往往很关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有助于改善痛风。”


相关阅读
痛风常用药非布司他,对心血管到底安不安全?《柳叶刀》发表跨国大型试验
ACR最新痛风治疗指南:7类情况赶紧用药,少吃3类食物,42条详细推荐!

参考资料:

[1] McCormick N,, et al., (2020). Estimation of Primary Prevention of Gout in Men Through Modification of Obesity and Other Key Lifestyle Factors. JAMA Netw Open,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27421

[2] Weight Loss May Be Paramount Lifestyle Change in Preventing Gout. Retrieved December 24, 2020, from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43128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微信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点“在看”,分享医学新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