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吃完没多久又饿了?控制饮食还要胖?《自然-代谢》研究揭示原因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2022-04-24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明明上一顿吃得挺好,却总是还没到下一顿饭点就觉得肚子空空。而总是觉得饿,也让减肥塑身的道路困难重重。

这可能并不能怪你控制饮食的意志力不够强大。

近日,一项发表在《自然》旗下期刊Nature Metabolism的新研究表明,那些在进食数小时后血糖水平大幅下降的人,最终会更容易感到饥饿,而且白天摄入的热量比其他人多几百大卡。这项研究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即便在有意识控制饮食,仍然难以实现减肥目标;并且强调了个体化的代谢情况对饮食和健康的影响。


截图来源:Nature Metabolism


研究者来自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和健康科学公司 ZOE(ZOE团队包括来自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诺丁汉大学、利兹大学和瑞典隆德大学的科学家)。这是一项大规模、正在进行的营养研究,着眼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食物的反应。

研究中,1070人在两周时间内进食标准化早餐——这些早餐含有相同的热量,其他时间自由选择食物,研究团队收集了他们进食后的血糖反应和其他健康标志物的详细数据,总共覆盖了超过8000次早餐和7万次进食的相关数据

研究者对参与者进行了空腹血糖反应测试(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以测量他们的血糖代谢能力。参与者还需佩戴贴身式动态血糖监测仪来测量他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血糖水平,同时佩戴可穿戴设备来监测活动和睡眠,此外还使用手机应用程序记录了饥饿、机敏程度、以及一天内吃饭的时间和所吃的食物。

图片来源:123RF

此前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饭后的血糖峰值——饭后前两个小时的血糖水平波动。但是,这项研究中,在分析了数据之后,研究团队注意到,一些人在这个初始峰值后2-4小时中,血糖出现了显著的下降,最大降幅甚至低于吃饭前的水平

平均而言,与血糖小幅度波动相比,血糖急速下降的人饥饿感增加了9%,吃下一餐的时间提早了半小时左右,即便他们上一餐吃得一样。与血糖小幅度波动的人相比,在早餐后的3-4小时内,血糖大幅度波动的人多摄入了75大卡的热量,全天多摄入约312大卡。这种饮食模式可能会导致一年内体重增加20磅(约18.2斤)。

通过比较受试者吃相同的食物会发生什么,研究团队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血糖反应有很大的差异。研究人员还发现,虽然男性的平均波动幅度略大于女性,但是年龄、体重/BMI与血糖波动幅度没有相关性

另一方面,即便是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在不同时间进食相同的食物后,血糖的下降幅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表明血糖水平下降的幅度受到个人的新陈代谢差异、膳食选择以及体力活动的影响。因此,选择与自己新陈代谢状况相匹配的食物,有助于维持饱腹感,整体上吃得更少。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作者之一,来自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Sarah Berry博士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怀疑血糖水平在控制饥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之前的研究结果一直没有定论。我们现在已经证明,与进食后最初的血糖峰值反应相比,血糖水平下降是饥饿和随后热量摄入的更好预测因子,改变了我们对于血糖水平和食物关系的理解。”

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诺丁汉大学医学院的Ana Valdes教授说:“我们发现,进食后血糖水平下降的幅度对饥饿和食欲有如此大的影响,这对于帮助人们控制体重和长期健康具有巨大的潜力。
推荐阅读
代糖就能“心安理得”享受甜蜜?这些研究告诉你健康真相
控糖,控碳水!NEJM全球14万人研究提醒,精制碳水食物伤“心”又折寿
《自然-医学》:低脂和低碳水饮食哪个更健康?NIH研究结果有点意外
BMJ:大多减肥食谱差异很小?2万人14种流行饮食大比拼
《柳叶刀》子刊: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占多少才健康?

参考文献:
[1] Wyatt, P., Berry, S.E., Finlayson, G. et al. (2021). Postprandial glycaemic dips predict appetite and energy intake in healthy individuals. Nat Metab, DOI: https://doi.org/10.1038/s42255-021-00383-x
[2] New research reveals why some of us are hungry all the time. Retrieved APRIL 12, 2021,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4-reveals-hungry.html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点“在看”,分享医学新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