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与健康长寿息息相关。有多项研究显示,植物性饮食模式对健康和环境有益。整体而言,植物性饮食模式强调以自然植物源性食物为主(如谷物、蔬菜、水果、豆类、坚果、植物油等),少量摄入动物源性食物(如肉类、鱼类、蛋奶类、动物脂肪等)。但是不同类型的植物性饮食模式,对健康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关于不同类型的植物性饮食模式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并不多,且缺乏中国人群的数据。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袁长征研究员团队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汪笑溪研究员合作于2022年3月在《自然-衰老》(Nature Aging)发表一项重要研究,填补了中国老年人群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空白。该研究基于1.3万余名中国老年人群的长期随访数据,发现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模式对老年人群长寿具有潜在积极作用,而不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模式则可能增加老年人群的死亡风险。其中,新鲜水果、新鲜蔬菜、豆类、大蒜、坚果和茶是主要的保护因素,而腌制蔬菜和糖及制品则与死亡风险较高相关。该研究支持了整体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模式与死亡率降低之间的潜在关联。研究者强烈建议,在饮食建议中,要强调关注植物性食物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陈辉和沈洁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袁长征研究员和汪笑溪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特邀论文通讯作者袁长征研究员解读这项研究的创新发现。问题1:植物性饮食模式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反之是否意味着动物性食物都不利于健康?如何看待植物源性食物和动物源性食物的取舍?袁长征研究员:对于中国居民而言,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的饮食模式是当下大家比较关注的饮食模式,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饮食特色,我们研究证实了整体的植物性饮食模式以及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模式对长寿的保护作用。然而,植物性饮食模式不代表不摄入动物源性食物,而且我们也指出动物源性食物也有好坏之分,例如,适当摄入鱼类和水产品也对健康具有潜在益处。因此,在坚持摄入足量的植物源性食物的同时,也要适量摄入优质的动物源性食物。同时,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模式也提倡不仅要关注植物源性食物的数量,更要保证其质量。问题2:这项研究成果对于中国老年人改善健康、促进长寿有哪些实践参考意义?针对更广泛人群采用健康植物性饮食模式,您有哪些建议?袁长征研究员:中国国民营养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群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仍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蔬菜、水果、豆类及豆制品摄入量不足。因此,我们建议中国老年人可遵循植物性饮食模式,应当坚持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健康植物源性食物,适当摄入鱼类和水产品等动物源性食物,少摄入动物油脂、腌制蔬菜等不利于健康的食物。植物性饮食模式基本契合最新版中国人群膳食指南的推荐大纲,在此基础上,也建议人们要多关注植物源性食物的质量。然而,该饮食模式是否适用于更广泛的中国人群,仍然有待更多的科研证据。问题3:关于饮食对健康长寿的影响,目前还有哪些待解答的问题?您团队未来还计划开展哪些工作?袁长征研究员:饮食对健康长寿的影响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除了全因死亡以外,我们团队未来还将重点探索饮食对衰老相关的认知功能衰退的影响。此外,我们也将进一步探索饮食影响人类寿命与健康的潜在机制,为膳食指南的推荐提供更多科学依据。这项研究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共纳入了来自中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13154名、平均年龄为86.9岁的老年人,具有全国代表性。研究者使用简化食物频率问卷(FFQ)收集参与者的饮食数据,该研究使用了问卷中的16个食物组来评估植物性饮食模式。考虑到不同食物对健康的潜在影响不同,研究者将食物组分为三类:- 健康的植物性食物:包括全谷物、水果、新鲜蔬菜、豆类、大蒜、植物油、坚果和茶;
- 动物性食物:动物脂肪、鸡蛋、鱼和水产品、肉类、牛奶及其乳制品。
研究者根据不同食物组的摄入频率对参与者的饮食模式进行评分并加和,最终得出3个指数(得分都在16~80分之间),即整体植物性饮食指数(PDI)、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hPDI)和不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uPDI)。在平均5.7年的随访期间,共有8937名老年人(67.94%)去世。与PDI较低的参与者相比,PDI较高的参与者更有可能是男性、受教育程度较高且经常锻炼的人。研究团队分析数据后发现,与饮食得分最低的20%参与者相比,得分最高的20%参与者普遍更长寿:- 整体植物性饮食指数较高与死亡风险减少8%相关(HR=0.92,95% CI:0.86–0.98);
- 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较高与死亡风险减少19%相关(HR=0.81,95% CI:0.76–0.87);
- 不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较高与死亡风险上升17%有关(HR=1.17,95% CI:1.09–1.26)。
▲整体植物性饮食指数(PDI)、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hPDI)、不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uPDI)与死亡的关联(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在不同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吸烟史、体重状态和慢性疾病病史(即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中风或脑血管疾病、癌症和痴呆)的人群亚组中,这种关联整体较为相似。值得注意的是,在年龄小于80岁、超重或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中,不健康植物性饮食模式与死亡关联较强。调整了各种混杂因素后,研究者还发现,饮食指数每增加10个单位,死亡风险都随之变化:- PDI: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7%相关(HR=0.93,95% CI:0.89-0.97,p<0.001);
- hPDI: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1%相关(HR=0.89,95% CI:0.86-0.92,p<0.001);
- uPDI:与死亡风险升高8%相关(HR=1.08,95% CI:1.05-1.11,p<0.001)。
研究者分析,健康植物性饮食模式有利于降低死亡率的潜在机制有:该饮食模式能够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抗氧化物质、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可增强人体的代谢调节,有助于抗炎和抗氧化,从而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和癌症等。此外,长期采用健康植物性饮食模式,可能有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组的平衡,从而减少健康危害。论文中总结道:不是所有的植物性饮食模式都对健康有益,该结果证明应推荐健康植物性饮食模式,这为未来实施营养政策提供了证据。但是这些关联是否适用于其他国家的不同饮食文化人群和不同年龄的人群,值得进一步探索。袁长征博士,研究员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兼职助理教授
研究领域:营养流行病学方法学,营养与认知健康
教育经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学士,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方法学硕士、营养学和流行病学博士
想加入袁长征教授课题组吗?点此查看详情: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袁长征课题组诚聘博士后及科研助理
汪笑溪博士,研究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客座高级科学家
研究领域:食物系统、气候变化适应和减排、农产品国际贸易、经济建模及综合评估模型教育经历:中国农业大学发展研究管理学学士、柏林洪堡大学和根特大学农业经济学硕士、柏林洪堡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自然-衰老》官网阅读完整论文。
相关阅读
《自然-衰老》重磅综述:直击衰老细胞,改善“老年病”,我们离成功还有多远?
参考资料
[1] Chen, H., Shen, J., Xuan, J. et al. Plant-based dietary patterns in relation to mortality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Nat Aging 2, 224–230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3587-022-00180-5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