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午不食”有益健康新证据!JAMA子刊:不仅有助于减肥,还能改善血压和心情!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2022-12-20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饮食干预是治疗肥胖症的重要措施之一。间歇性禁食是指正常能量摄入和能量限制(或完全禁食)交替进行的膳食模式。既往部分人体研究和动物研究的结果提示,间歇性禁食或可在降低体脂的同时维持瘦体重,因此近年来,间歇性禁食已然成为了减肥届的新宠。


部分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间歇性禁食短期内减重/减脂效果要优于持续能量限制,但是由于不同研究存在互相矛盾的结果,因此目前该结论并未成为共识。间歇性禁食究竟是否能在保留肌肉的同时选择性地燃烧脂肪?近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子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给出了最新洞见!


截图来源:JAMA Internal Medicine


间歇性禁食模式的其中一种形式是限时饮食,即在一天中≤10 h的连续时间段内可以进食,并在其余时间保持禁食。动物研究表明,限时饮食可以预防和逆转啮齿类动物中饮食诱导的肥胖症。


此外,部分人体研究的结果表明,坚持限时饮食的成人其体重通常可在数周内下降1%~4%。不仅如此,限时饮食还可增加个体的脂肪氧化水平,并改善心脏代谢终点,如胰岛素敏感性和血压等。


尽管限时饮食显示出可观的应用前景,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针对这种饮食模式的绝大多数试验均为小型试验与单臂试验,或采用对照组为弱对照组。


当前这项研究为14周、平行组、随机临床试验,旨在比较“限时饮食”“进食时间窗≥12 h”两种饮食模式的减重效果差异,研究开展时间为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所有肥胖症成人受试者均接受减重治疗(通过饮食、运动限制能量摄入),这些受试者随机分配接受减重治疗联合“限时饮食”饮食模式,或减重治疗联合“进食时间窗≥12 h”饮食模式。


研究中采取的限时饮食模式简称为“eTRE”,即进食时间窗为8个小时(7:00至15:00),并在一天中的其他时间保持禁食。采用eTRE饮食模式的受试者每周需坚持该种饮食模式约5天。研究人员假设eTRE在减重/减脂以及改善心脏代谢健康方面的影响要比进食时间窗≥12 h的饮食模式更为有效。


分析结果显示:eTRE组受试者每周坚持该种饮食模式的天数平均为6.0天,依从性要低于对照组(6.3天/周,P=0.03)。


在减重效果方面,两组受试者都获得了具有临床意义的体重降低。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对照组,eTRE组的干预模式能够更有效地降低体重(-2.3 kg;95%CI:-3.7~-0.9 kg;P=0.002)。在联合eTRE饮食模式的情况下,接受减重治疗的受试者每天相当于额外减少了214大卡的热量摄入。


与此同时,两组受试者之间体脂降低(-1.4 kg;95%CI:-2.9~0.2 kg;P=0.09)以及减脂与减重比值(-4.2%;95%CI:-14.9~6.5%;P=0.43)方面的变化并无统计学显著差异。


▲两组受试者体重变化(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此外,分析结果还表明,联合eTRE饮食模式的减重干预策略同样改善了肥胖症受试者的舒张压(-4 mmHg;95%CI:-8~0 mmHg;P=0.04)、情绪状态(包括疲劳/惰性、活力状态、抑郁/沮丧等)。预设次要分析(仅针对完成干预的受试者)的结果还提示,联合eTRE饮食模式的减重干预策略在降低整体脂肪和躯干脂肪方面也更加有效。


两组受试者其他所有心脏代谢风险因素、食物摄食量、身体活动水平、睡眠状况结局等均相似。


总体而言,当前这项干预时间长达14周的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减重、改善血管舒张压以及情绪方面,限时饮食要比进食窗口期更长(如≥12 h)的饮食模式有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JAMA Internal Medicine网阅读完整论文。

相关阅读
JAMA:减肥真的防癌!这种方法不仅高效持久,还降低10年患癌风险1/3
限时进食没有“神奇”减肥效果?中国研究发表NEJM,带来重要证据
减肥能防癌?JAMA子刊:胖的时间越长,结直肠癌风险越高!
糖尿病缓解率高3倍!《柳叶刀》子刊:这类患者更适合做“减肥”手术
《柳叶刀》子刊:每周一次,体重平均减轻13.2%!这款重磅减肥疗法也适合东亚人群

参考资料

[1] Jamshed H, Steger FL, Bryan DR, et al. Effectiveness of Early Time-Restricted Eating for Weight Loss, Fat Loss,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 in Adults With Obesit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08, 2022.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22.3050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分享在看,传递医学新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