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叶刀》:他汀不耐受?降脂的心血管获益远高于肌肉症状风险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2022-11-17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2019年,以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为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导致全球约1800万人死亡。不过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但同时可能会引起肌肉疼痛或无力。肌肉症状是他汀不耐受、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原因。


近期,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专家的一篇研究发表于《柳叶刀》,该荟萃分析旨在评估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不同严重程度肌肉症状的影响,并探讨在不同类型的个体和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中,任何额外风险是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所引起的肌肉症状风险远低于已知的心血管获益。他汀不耐受不再应该是妨碍治疗的原因。


截图来源:参考资料[1]


该研究纳入23项他汀类药物治疗试验,包括19项他汀类药物对比安慰剂的双盲试验(n=123940)和4项强化对比非强化他汀类治疗方案的双盲实验(n=30724),这些研究均至少包括1000例受试者,治疗持续时间至少为两年。根据预先指定的方案,研究者对肌肉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荟萃分析。


19项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患者平均年龄63岁,其中34533(27.9%)名女性,59610(48.1%)名既往血管疾病受试者,22925(18.5%)名糖尿病受试者。中位随访4.3年,16835例(27.1%)他汀类药物治疗、16446例(26.6%)安慰剂治疗报告肌肉疼痛或无力(RR 1.03;95% CI 1.01~1.06)。


治疗第1年,他汀类药物治疗导致肌肉疼痛或无力的相对风险增加7%(1.07;1.04~1.10),绝对额外发生风险为11(6~16)/1000人年。


第1年中,在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受试者肌肉症状相关报告中,只有1/15([1.07~1.00]/1.07)是服用他汀类药物所致。


1年后,首次报告的肌肉疼痛或无力没有明显增加(0.99;0.96~1.02)。


综合所有年份来看,与安慰剂相比,高度强化的他汀类治疗方案(即每天1次40 mg~80 mg阿托伐他汀或20 mg~40 mg瑞舒伐他汀)的RR高于低强度或中等强度的治疗方案(1.08[1.04~1.13] vs. 1.03[1.00~1.05]),而在1年后,高度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使肌肉疼痛或无力的相对风险增加5%(1.05[0.99~1.12])。


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不同他汀类药物或不同临床情况下的RR不同。


他汀类药物治疗使肌酸激酶中值小幅增加,约为正常上限的0.02倍,临床意义不显著。


总的来说,他汀类药物治疗引起轻微肌肉疼痛。在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受试者中,大多数(>90%)肌肉症状报告并非他汀类药物所致。肌肉症状的轻微风险远低于已知的心血管获益。有必要对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肌肉症状的临床管理进行评估。


同期评论文章指出,与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的益处相比,出现轻微的肌肉症状风险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在治疗开始前不应考虑他汀类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相反,应该首先考虑如何更好地降低这些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并相应地进行最佳治疗,因为最终高达98%的患者可以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柳叶刀》官网阅读完整论文。

相关阅读

不同人群预防心血管病,他汀类药物怎么用?JAMA重磅发表最新推荐声明!

观念转变!《柳叶刀》重磅:他汀减量不减效,这样降脂也可以!

如何减缓动脉僵硬?JAMA子刊中国人群证据:他汀类药物帮大忙

欧洲心脏病学会:降脂不只有他汀,从每天1次到半年1次,这些药物开启降脂新时代!

参考资料

[1] 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2022). Effect of statin therapy on muscle symptoms: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meta-analysis of large-scal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trials. Lancet, doi: 10.1016/S0140-6736(22)01545-8. 

[2] Banach M. (2022). Statin intolerance: time to stop letting it get in the way of treating patients. Lancet, doi: 10.1016/S0140-6736(22)01643-9.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微信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分享在看,传递医学新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