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寿命延长6年多!超75万人研究发现,改善这一指标对寿命很重要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2023-05-13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心肺耐力又被称之为有氧运动能力,是指机体运送和利用氧的综合能力既往流行病学相关研究的分析结果强烈表明:心肺耐力水平(CRF)作为人群体力活动水平的一个客观生理指标,与全死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度相关。


需要指出的是,如何通过常规身体活动达到特定的心肺耐力水平目前尚无明确数据。但是,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中年人群可通过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达到至少中等水平的心肺耐力水平。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发表重磅研究,指出心肺耐力水平与死亡风险呈显著负相关,以心肺耐力为代表的人体运动能力每增加1个代谢当量(MET),死亡风险可降低14%。


值得关注的是,心肺耐力水平最低的受试者相较于心肺耐力极其健康的人群死亡风险升高了309%;而心肺耐力水平极其健康组的受试者与心肺耐力水平最低组相比,寿命可延长6~7年。论文强调,不同年龄组人群均可适当提高心肺耐力水平(如通过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以达到死亡风险降低近50%的目标!


截图来源:JACC

心肺运动试验(如踏板运动试验)是评估心肺耐力的金标准,可通过最大代谢当量(MET)进行衡量(每千克体重从事每分钟活动,消耗3.5 mL的氧气,其运动强度即为1 MET)。既往研究分析表明,与心肺健康水平较低的个体相比(<5 METs),心肺耐力水平中等(5~7 METs)的个体全因死亡风险明显更低;10 METs或许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的最佳临界值,超过这个数值以后更高心肺耐力水平带来的获益程度将降低。


当前论文强调,老年人群(尤其是70岁~90岁老年人群)中心肺耐力水平与死亡风险的关联,目前研究数据仍然非常有限。由于目前全球老龄化程度普遍加深,且目前公认心肺耐力水平对于老年人群的健康结局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当前研究团队基于美国退伍军人医疗系统(包含超75万退伍军人电子医疗健康记录)中的相关数据,对心肺耐力水平与老年人群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展开深入分析。研究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风险。


当前研究纳入199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日期间,在美国不同医疗中心接受过踏板运动试验(评估心肺耐力水平)的822995例受试者,并从中筛选。排除标准包括:接受踏板运动评估时年龄<30岁;评估时未尽最大努力(<2.0 METs),或MET值超过生理标准;体重指数(BMI)<18.5 kg/m2或BMI信息缺失;随访时间<6个月。


为了减少潜在心脏病患者的纳入,研究还进一步排除了接受踏板运动评估后6个月内存在以下特征的受试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或诊断为慢性心衰。


总体而言,共有750302例受试者被纳入最终分析(男性705163例;女性:45139例),基线平均年龄为61.3 ± 9.8岁。研究中受试者的心肺健康水平被分为6个等级,分别为:


  • 最低:4.7 ± 1.5 METs,共计133741例;

  • 较低:7.1 ± 1.4 METs,共计208073例;

  • 中等:9.0 ± 1.3 METs,共计156685例;

  • 健康:10.4 ±1.4 METs,共计130382例;

  • 非常健康:12.1 ± 1.8 METs,共计91680例;

  • 极其健康:14.3 ± 2.1 METs,共计29741例。


分析结果显示:与心肺耐力水平较高的受试者相比,心肺耐力水平较低的受试者更有可能存在以下特征:体重较高、BMI较高、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因素更多、总体疾病负担更重、不同种类药物使用逐渐增加(P<0.001)。


全因死亡风险方面:研究中受试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2年,期间共有174807例受试者(23.3%)发生死亡,年均死亡率为22.4例/1000人-年。其中,男性死亡171396例(7350766人-年,年均死亡率为23.3例/1000人-年)。女性死亡3411例(453095人-年,年均死亡率为7.5例/1000人-年)。


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全因死亡风险最有效的预测因子包括:年龄、BMI、慢性肾病、吸烟、房颤、心血管疾病、所有类型癌症、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P值均<0.001)。此外,对于研究队列中的每个年龄类别而言,较高的心肺耐力水平与死亡风险呈负相关,运动能力每增加1个MET,受试者死亡风险降低14%(aHR=0.86,95%CI:0.85-0.87;P<0.001),且不同性别人群的分析结果相似。


图片来源:123RF


总体而言,在所有年龄组中,受试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随着心肺耐力水平的降低而逐渐增高,生存率也随之逐渐降低。具体而言:


  • 心肺耐力水平最低的受试者人群相较于心肺耐力极其健康的人群死亡风险升高了309%(aHR=4.09,95%CI:3.94-4.24;P<0.001);而心肺耐力水平较低的受试者人群相较于心肺耐力极其健康的人群死亡风险也升高了188%(aHR=2.88,95%CI:2.78-2.99;P<0.001)。

  • 心肺耐力水平最高的受试者人群中,有80%的男性和95%的女性在随访20年后依然存活;而在心肺耐力水平最低的受试者人群中,仅有小于40%的男性和近75%的女性达到这一生存目标。

  • 相较于心肺耐力水平最低的受试者人群,心肺耐力水平在14.0 METs左右,男性和女性的死亡风险最低,分别降低了76%(HR=0.24,95%CI:0.23-0.25)和77%(HR=0.23,95%CI:0.17-0.29)。

  • 男性中:峰值MET达到10.0至12.0 METs的男性(心肺耐力健康、非常健康)与心肺耐力水平最低组相比,寿命延长了近4.5年(死亡平均年龄分别为77.7岁和73.2岁)。而心肺耐力水平极其健康组的受试者与心肺耐力水平最低组相比,寿命延长了近6.0年(死亡平均年龄分别为79.2岁和73.2岁)。

  • 女性中:峰值MET达到10.0至11.5 METs的女性(心肺耐力健康、非常健康)与心肺耐力水平最低组相比,寿命延长了近2.5年(死亡平均年龄分别为71.5岁和69.2岁)。而心肺耐力水平极其健康组的受试者与心肺耐力水平最低组相比,寿命延长了近6.7年(死亡平均年龄分别为75.7岁和69.0岁)。

  • 老年人群方面: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受试者而言,心肺耐力水平≥7.0 METs的人群与心肺耐力水平最低的人群相比,寿命延长了近2.7年(死亡平均年龄分别为87.3±6.9岁和84.6±6.6岁)。


论文指出,若要达到死亡风险降低近50%的目标,不同年龄组的心肺耐力要求有所不同,具体而言30~49岁年龄组峰值MET需达到近11.0 METs;50~59岁年龄组约为10.0 METs;60~79岁年龄组约为8.0 METs;80岁以上年龄组约为7.0 METs。


总体而言,当前这项研究的结果支持心肺耐力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为负相关和独立相关关系。与心肺耐力水平极其健康的受试者人群相比,心肺耐力水平最低的人群死亡风险升高4倍以上。值得关注的是,心肺耐力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已经超过了既往任何传统的心脏风险因素。


研究人员强调,当前这项研究系“截至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使用标准化踏板运动试验客观评估心肺耐力的队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年龄或人种如何,心肺耐力水平对个体的死亡风险具有令人吃惊的、相似的影响。无论年龄、性别或人种如何,较低水平的心肺耐力是死亡风险的强力预测因子。


论文强调,绝大多数心肺耐力水平中等的受试者可通过提升心肺耐力(如通过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降低至少50%的死亡风险。这一点对于老年人群而言也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JACC官网阅读完整论文。

相关阅读
终生风险高达60%!《柳叶刀》子刊超16亿人研究:确诊糖尿病对寿命影响有多大?
超重带来疾病负担有多大?《柳叶刀》子刊:BMI降低,延长1~3年寿命!
健康生活有多重要?新研究发现,即使患病也能延长寿命4~5年
喝咖啡也有讲究?3项新研究:每天这样喝或能延长寿命、降低心脏病风险!
2022世界卫生统计: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7.4岁,近1/6成人因4类慢病过早死亡

参考资料

[1] Kokkinos, Peter, et al.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nd mortality risk across the spectra of age, race, and sex."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80.6 (2022): 598-609.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分享在看,传递医学新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