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得民心者得天下--读《史记·项羽本纪》有感

陕西检察 2020-10-17

得民心者得天下

读《史记·项羽本纪》有感

项羽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人物。历史学家王立群曾说项羽“能征惯战,少年得志,内外失聪”。项羽24岁起兵,凭借其过人的天赋,名满天下,27岁成西楚霸王。《项羽本纪》以这位盖世英雄的骤起骤灭为线索,向我们展现了群雄蜂起、楚汉相争的宏伟历史场景,而项羽及其霸业的存亡兴衰却引人深思。

司马迁在褒贬兼具的字里行间对项羽充满了惋惜之情,在文末的赞语中总结了项羽失败的原因。“背关怀楚”是说项羽背弃关中定都楚国彭城,犯了战略地理的错误。“放逐义帝而自立”是说项羽背弃怀王之约,引发政治伦理错乱。“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是说项羽以功高劳厚自傲,固执己见,不学习历史中的经验教训。“欲以力征经营天下”是说项羽太过崇尚武力,忽视了政治。项羽临终前仍然认为自己是时运不济,说到“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司马迁委婉的指出了并非天要亡你项羽,而是另有原因的。在我看来,项羽的败亡,归根结底是失去了人心。

《管子》云:“争天下者,必先争人”。项羽喜欢呈个人之勇,不知人才的重要性。韩信、英布、季布、黥布等良将在项羽手下难以得到重用,心灰意冷,纷纷离去。只要是逆他心意之人,皆被处死,如纪信、周苛、枞公。后来陈平用计离间他与范增,他又使得范增负气告辞,范增怒言“天下事矣,君王自为之”。项羽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做法,不仅失了自己麾下人的心,也失去了那些想投靠他的人心。

早在楚汉之争尚未爆发,项羽正处在西楚霸王的极盛巅峰时,韩信就已经从项羽的为人行事上判断出项羽的结局。他说项王一声怒喝,敌人会吓得胆颤腿软,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衰弱。项羽一生尚武,每攻下一个城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屠城,《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集团的屠城就有六次。他打败秦军入住咸阳之后,就立刻开始烧杀抢掠,火烧秦宫三月不灭,并坑杀了投降的二十余万秦兵。司马迁在文中对项羽的凶暴感慨到:“羽岂舜帝苗裔邪?何兴之暴也!”,而刘邦在进入咸阳之时,秋毫不犯,与老百姓约法三章,废除秦法以及各种税收,赢得天下人心,这就将项羽推向了人民的对立面。后来楚汉争霸,关中百姓力挺刘邦不是没有原因的,虽然楚汉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刘邦屡战屡败,项羽节节胜利,可是项羽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援助。垓下之战时,项羽统领八万骑兵,分为四小分队突围闯出,在预计好的地点汇合。然而,项羽这一队遇到一个岔路口,当他询问行人时,那人认出了他就是项王,于是给他指了一条向左的路,而这条路恰恰通往大泽,就是刘邦的汉军聚集之地。最终在汉军的追击下,一代枭雄乌江自刎。

由此看来,人心就是众人之心,就是民心。正所谓“得众者得国,失众者失国”。自古成败,皆在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有人曾向毛泽东同志请教,为什么能够打败蒋介石?他的回答言简意赅:“共产党赢得了民心”。回首九十七载光辉征程,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不畏险阻,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始终为百姓筹谋利益,用事实诠释了“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靠什么来得民心呢?靠的就是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条真理”。因此,作为一名检察人员,我们必须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党的宗旨,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大家都爱看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召开大荔县中汉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交接座谈会

【各地两会进行时】榆林人民检察院范思泓检察长 在市人代会上作工作报告

人生因不完美而多彩--读《道德经》有关章节随想

【以案说法】糊涂男“吃窝边草”被批捕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梁曦副检察长要求全省侦监系统大调研

陕西开展专项监督保护绿水青山 督促恢复被损国有林地290余亩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办案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全文)

来源: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公诉三处

作者:韦媛媛

编辑: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周杨夏愚

陕西检察

shaanxijiancha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

趣味普法|权威发布|检察动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