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展示丨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基础与应用》
2021年,教育部启动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经组织推荐、专家遴选、会议评议和网络公示等,确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获奖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线学习》特设专栏,优中选优,对获奖成果进行分批展播、报道。
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基础与应用》
一
课程简介
《互联网基础与应用》是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Sakai教学平台的重要通用技能课程,是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通信技术(专科)专业的必修课和全网公共选修课,近年来本课程每年选课人数均超过3000人。本课程利用线上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准确把握在线学习者思想政治状况,精准定位其德育需求,科学选取德育内容,以德法兼修为主线,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切入点,深度挖掘课程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理想信念,培养在线学习者立足岗位的创新意识与责任担当。本课程构建了以“一个中心、两种方式、三个层次”为特征的立体化多媒体课程思政资源体系:“一个中心”指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两种方式”指在线直播和引领式教学方式,“三个层次”指知识点、知识模块和知识体系。该资源体系包括引领式Web学习资源34学时、导学视频10学时、实时直播授课4学时,实现思政元素对课程内容全覆盖,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并重,开创了在继续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思路。本成果对全国41个学习中心约5万学生开放学习,在北京、河北、广东、长沙、四川、浙江等6所通信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推广使用,推动课程思政“职继融合”。
思政元素:红色电波精神;网络意识形态制高点;国家网络安全观;网络安全法律意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技精神
二
教学名师和团队
李建伟
副教授,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团队组织,任职以来共发表论文30多篇,主编出版教材1本,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横向项目8项。2021年主持《互联网基础与应用》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013年参与《基于开放式网上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2018年,主持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育系统研发工作,截止目前系统已累计服务18万师生。2016-2017年,美国Marist College访问学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
姬艳丽
副教授,负责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与教学设计,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科研工作,发表10多篇与教改及科研相关的论文,获得6项发明专利,主编出版教材3本,是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电路分析》的主要研发人员,2019年入选北京市继续教育优秀教学团队,2021年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高大永
讲师,承担课程内容讲授、思政元素内容融入的设计与实施、师生互动交流等任务。1998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任职以来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讲授互联网基础与应用、Java技术、Web技术、数据结构等课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设计教学和指导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坚持真理、开拓创新、恪守学术诚信,善于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获得北京邮电大学校友奖教金。
孙燕莲
讲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主要承担教学内容选取、素材收集与教学实践。2005年起从事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近几年来,作为主研人完成了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完成1项省部级教改项目,多项校级科研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和《计算机通信网》的主要研发人员。
张茹
北京邮电大学应急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天地互联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委员;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认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高校继续教育网络思政工作建设联盟副理事长。历任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多年来从事光纤通信、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量子信息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发表论文近200篇,申请专利8项。2020年-2021年,任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期间,负责学院党建与思政课题培育工作,积极推进“职继”融合,带领团队率先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思政课程,为加强网络思政课程建设,创新网络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探索网络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规律,为《互联网基础与应用》课程提供思政指导。
文福安
北京邮电大学三级教授,国家级电子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政府特约教育督导员,民盟北京邮电大学主委,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承担教学督导任务。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应用技术、智能教育。2002年以来,完成了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多次获得北京市和学校的教学成果奖。作为国家网络精品课程《计算机通信网》负责人,所讲授的《虚拟实验技术》研究生课程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合进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良好。
李燕飞
党员,北京邮电大学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远程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教改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10多篇,获奖5项。在《互联网基础与应用》课程中,主要负责课程架构设计,课程思政元素设计、课程教学辅助指导、课程教学评价、课程宣传推广等。
赵国安
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互联网基础与应用》课程中,负责课技术支持、课程宣传推广等。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涵盖大数据、AI等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STEAM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信息技术的科普教育研究,以及工程教育研究等。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基金、教育科学规划、企事业单位等项目研究工作,如:作为主研人员参与无锡感知中国博览园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作为主持者从事过MOOCs等多媒体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作为主研人员从事过中小学科普教育和创客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等;申请专利多项,发表EI、CSSCI等中英文期刊、重要会议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在2016、2018和2021年北京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应用竞赛中获得指导教师奖;讲授创客教育实践研究生课程。
三
教学设计与实践
北京邮电大学着重培养学生“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家国情怀和“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头雁精神,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北京邮电大学开展远程教育的专门机构,以培养通信信息领域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互联网基础与应用》是网络教育学院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通用技能课程,是各专业专科层次必修课、本科层次选修课,近年来本课程每年远程学生选课人数均超过3000人。远程学习者年龄结构跨度大、职业背景多样,与教师和管理者沟通交互较少,在线“课程思政”拓宽了德育的渠道和手段,是在线学习者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
(一)特色做法
《互联网基础与应用》教学团队在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结合信息通信领域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在线《互联网基础与应用》课程及学习者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方法和路径,将思政建设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
(1)特色素材选取:科学选取内容,精准融入元素
在教学内容中,精准定位互联网基础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点”,实现“技术”与思政育人之间的“拓展”与“耦合”,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授课时将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历史英雄人物事迹融入到搜索课程实例讲解,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容为搜索目标让学生练习搜索引擎使用技巧,培养学生搜索和学习党和国家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习惯,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培养效果。
基于在线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分析,本课程将网络强国、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等作为核心“思政元素”,从知识点、知识模块、知识体系三个层次建设“课程思政”资源。“课程思政”元素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构成完整的“课程思政”元素资源体系,侧重于思想价值引领,实现在线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达到隐形“课程思政”的目的,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2)特色教学方法:重视引领,互动性强
《互联网基础与应用》课程采用“引领式在线教学”和“在线直播教学”两种方式:① 通过Web版多媒体在线学习资源,并利用“课程论坛”和“课程通知”两种在线交互方式,引领学习者完成在线学习24学时,录制课程导学视频共计时长10学时,其中“课程思政-国家安全”专题学习视频共计时长4学时;②利用视频会议直播系统每学期为学习者提供在线直播授课与答疑共计16学时。在直播和答疑中将讲授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师生互动。
充分运用引领式、基于问题和案例的教学方法,以图片、动画、短视频、微课等多媒体形式,利用“人-机”、“人-机-人”等多种交互方式,由浅入深逐步呈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知识、能力、道德等多维度的培育。
2.课程建设机制
(1)准确把握在线学习者的思想政治状况、精准定位个性化需求
本课程在课前和课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课前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在线学习者思想政治现状、“课程思政”素材需求、对教学形式的接受偏好,问卷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者思想现状,如三观意识、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国家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防范意识等。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在线学习者思想政治的薄弱环节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精准定位《互联网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思政-技术”结合点,为下一步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设计指明方向。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课后调查问卷,系统生成整体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和学习者个人调查结果对比报告。整体调查结果分析报告供教师修改初始调查问卷题目、完善“课程思政”资源库,学习者根据个人调查结果对比报告了解个人的学习情况。
(2)建设立体化多媒体“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教学团队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以“一个中心、两种方式、三个层次”为特征的“课程思政”资源体系,“一个中心”是指“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两种方式”是指满足“在线直播教学”和“引领式在线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的要求,“三个层次”是指从知识点、知识模块、知识体系三个层次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做到思政元素对课程内容的立体化全覆盖,达到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促进在线专业课程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的教育目标。教学资源丰富生动、种类繁多。使用丰富的图例,直观地去展示抽象的概念。构建的课程题库可自由组合作业并练习习题。
3.课程质量保障机制
(1)学校支撑
北京邮电大学为首批经教育部批准开设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四所试点院校之一,拥有三十年的远程教育、函授办学经验。网络教育学院依托信息通信及网络技术领域优势,紧跟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先进技术,探索将最先进、最适用的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独立自主开发在线教育平台,建成了一支从事成人学历教育一线教学实施和教学研究、规模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累计培养学生20余万。学校的教学平台、视频会议直播系统和高规格的录制演播室将为项目提供坚实的支持保障。
(2)定量定性的数据分析
基于真实有效的调查问卷数据,将质性研究方法与量性研究方法相结合,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质性研究方法是行为事件访谈法,量性研究方法是统计学数据分析法,设计调查问卷、获取反馈数据。然后利用Python语言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思政教育目标的可达效果进行评估。
(3)多元教学评价
以学校、学院、学习者为主体进行科学、多元的教学评价,同时积极探索基于数据驱动的在线学习者形成德育评价方式。
在对接北京邮电大学课程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学院针对网络教育课程专门出台了《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评教管理规定》《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领导干部听课管理规定》《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学督导制度》,建立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
4.教学团队发展
(1)教学团队系统化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教学团队于2018年开始对《互联网基础与应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研究。2019年3月,“在线课程《互联网基础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校级教改项目立项。2021年1月,该项目成果荣获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在研院级课程思政项目有《数控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混合式课程思政中师生协同互育模式探索-以《电路与信号》课程为例,多门课程同时进行思政教学模式研究,相互启发借鉴。
(2)集体教研、备课与学习
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教学团队定期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研讨。教工党支部是党员教师提升思想政治水平、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坚实载体。教学团队的党员教师依托每周三下午的支部学习活动,自然地站到了“立德树人”的第一线,实现集体学习。每月第一周的周一下午进行“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交流挖掘最具思想性、前沿性和时代性的“课程思政”元素,探讨将其融入课程资源和课堂教学的方法,以达到“育人先育己”的效果。同时,积极参加各类思政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吸收先进的思政教学理念。
基于继教特点的课程思政特色做法
继续教育的学习模式通常以在线教学为主,且学习者的年龄结构跨度大、职业背景复杂、思想政治水平差别很大。因此,本课的特色做法是师生共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层次化“课程思政”资源体系。首先,在课前进行问卷调查,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和对思政内容的学习偏好;然后,充分运用引领式、基于问题和案例的教学方法,以图片、动画、短视频、微课等多媒体形式,利用“人-机”、“人-机-人”等多种交互方式,从知识点、知识模块和知识体系三个层次建设“课程思政”内容;最后,在课后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满意度,并收集改进建议,持续改进课程思政内容设计。
四
课程成效与规划
(一)成果使用情况
《互联网基础与应用》课程最近两学期总选课人数3588人。
课程不仅对全国41个学习中心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开放,而且向北京邮电大学全日制学生开放,听课学生覆盖面达5万余人。课程同时对北京、河北、广东、长沙、四川、浙江等6所通信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推广使用,持续谱写“课程思政”职继融合新理念。
(二)学校评价与学生反馈
“在线课程《互联网基础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教学成果二等奖,得到了校内外同行的认可,最新学生评教结果良好。
学校评价:课程教学过程组织有序,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层次清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性强。课程教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课程思政理念,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章节内容,主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互动,将思政元素合理融入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效果良好。
学生反馈:在评教答卷中,选择“教师的教学态度认真严谨”优秀率86%,选择“教学方法能激发我的学习兴趣”优秀率82.4%,选择“通过课程学习能提升我的知识技能水平”优秀率82.4%。
(三)推广成果
《互联网基础与应用》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形成了较先进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和机制,在提升在线学习者思想政治水平、服务社会终身学习等方面效果明显。
教学团队党员教师在“党员讲党课”活动中介绍课程思政建设经验,目前已带动《移动通信》《数控技术基础》《电路与信号》《大学英语》《物流工程导论》等十几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互联网基础与应用》是学习者毕业设计的重要理论支撑课程。本教学团队积极推动“课程思政”与《毕业设计辅导》课程相融合。2019年12月,《毕业设计辅导》课程获得2019年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精品在线课程一等奖(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为提高继续教育服务质量发挥了优秀示范和借鉴引领作用。
(四)建设规划
未来三年,根据学院新版培养方案和课程思政建设计划,创新教学设计,建设完善思政示范课,向全院所有课程、专业推广。未来五年,将课内培养向课外育人延伸,通过“课程思政”与IPv6、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实践环节相结合,培养学习者立足岗位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担当,实现课内外联动培育,同步提升其知识水平、思政素养和职业技能。
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
1.如何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师生协同互育,加强教师的德育能力,构建“课程思政”良性发展机制;
2.如何针对多行业、多层次学习者特点,提取各门课程的特色思政元素,将价值塑造融合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取得立德树人实效。
在学校政策支持、学院制度配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指导下,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更新完善,利用学院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行业优势和专业优势服务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培养更多人才。
相关阅读
更多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展示,欢迎关注在线学习的持续推送。
精品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