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展示丨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

《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 2023-01-05


2021年,教育部启动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经组织推荐、专家遴选、会议评议和网络公示等,确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获奖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线学习》特设专栏,优中选优,对获奖成果进行分批展播、报道。


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江苏师范大学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精选历代文学作品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名篇,进行深度解读和艺术赏析,提升学员古典文学阅读和审美鉴赏能力。该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国古典文学名篇中的内生思政元素,广泛拓展关联的外生思政资源,凝练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等相关思政元素,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育人育才并重,最终实现学员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协同发展。

自2021年5月立项以来,本课程建设情况如下:

1.2021年8月27日,召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交流会”,拟定从师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优秀案例库建设、加强校际合作、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等方面,全面推进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建设。

2.2021年11月20日,团队成员举行《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建设研讨会》,明确建设目标,强化建设重心,细化建设任务。研讨会拟定未来两年的建设方案,即建成“古代文学优秀案例库”,打造3-4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成古代文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群。

3.2021年11月24日至11月30日,团队成员全部参加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颁发的证书。


思政元素: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向心力;文化凝聚力


教学名师和团队



沙先一

文学博士,二级教授,文学院院长。主持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负责教育政策把握、课程思政设计、线下教学、线上辅导。现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社科英才、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汉语言文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负责人,江苏省首批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主持人。



王立增

文学博士,教授,文学院副院长。负责课程思政资源整合与保障,线上教学。现为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中国乐府学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江苏省普通高校本科团队优秀毕业论文“古代江浙地区运河文学研究”指导教师,2017年、2018年均被评为“最受毕业生欢迎的老师”,2019年入选校“师德先进个人”。



刘嘉伟

文学博士,教授。主要负责线上教学、教学评价等。现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江苏省社科优青、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曾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大赛一等奖,首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周苇风

文学博士,教授。主要承担线上教学、课程评价等工作。目前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发表学术论文六十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两汉文学与三楚文化关系研究》等三部,主编《大学语文》教材一部,两次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王文君

文学博士,副教授。负责线上线下教学辅导、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届、第十五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省级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1项;获校优秀共产党员、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优胜奖。



张勇敢

文学博士,副教授,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负责线上线下教学辅导、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现为江苏社科优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指导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被评为本科论文“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19年、2020年入选“校先进工作者”。



胡政

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负责线上线下教学与辅导、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工作,开发和维护“古文经典伴我行”APP软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指导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为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团队优秀毕业论文“古代江浙地区运河文学研究”指导教师。



张建雄

文学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戏曲与戏曲批评,主讲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戏曲经典选讲》《中华文化典籍导读》等。指导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教学团队中具体负责线上线下教学辅导,完善教学内容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等工作。


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教学设计

1.内生外联,全面开发课程思政资源

该课程深入挖掘中国古典文学名篇的内生思政元素,广泛拓展关联的外生思政资源,优化整合课程思政内容,梳理各个时代具有精神气脉、民族命脉的“中华文脉”,讲解中华文化历次大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民族认同”“民族向心力”“文化凝聚力”,强化“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的思政元素,凸显“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这些内容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

2.点面结合,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以古代文学名篇为点,以中国文学历史演进为面,以点带面,突破以往课程的文学本位,渗透、深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构建立体多元的课程思政体系。比如,“楚辞”强调屈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员的情感认同;“两汉文学”以徐州楚汉文化资源为依托,展示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的藏品,引导学员了解地域文化,直观感受楚汉文化之美,体认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盛唐文学”彰显恢宏雄健的时代气象,提升学员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元代文学”启发学员强化民族大融合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引入吟诵,助推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吟诵是古代文学名篇最富民族特色的体悟与承传方式,对于放大课程思政元素效应尤具润物无声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加入吟诵环节,可以涵养学员诗书气质和道德修养,潜移默化地提升学员的审美感悟力。如讲授《离骚》,播放名家朗诵、吟诵音频,教师带领学员现场吟诵,使学员感受《离骚》的音乐美及蕴含的楚地文化特质,深刻体验屈原深挚的爱国情怀。

(二)课程形式

针对学员泛在教育的新需求,积极开发线上教学资源,采用线上教学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全部承担线上线下教学任务,参与在线辅导答疑、论文写作指导等环节。

该课程自主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在“江苏师范大学成教线上教育平台”运行,并建成“古文经典伴我行”课程APP,将相关名句名篇及训练试题纳入其中。在开发中增加思政育人效果评价比重,建构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方式及知识共享模式,进一步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三)课程质量保障

1.注重价值引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该课程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有机融合富含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贯穿教学大纲修订、教案课件编写、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实施与教学效果评价,全面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引导学员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强化团队教学能力,全员参与课程思政培训

教学团队成员先后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高校马工程重点教材任课教师示范培训班”、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线上线下“马工程”教材培训学习,积极探索继续教育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新思路、新途径,强化青年教师“传帮带”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

3.健全集体备课常规机制,定期开展课程思政研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学团队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集体研讨,全面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观摩课程思政优秀课例,学习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修订、优化、升级该课程的思政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

4.强化科研反哺教学,助推课程思政建设

教学团队近年来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3项、一般项目8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注重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联合开发《中国古典诗文朗诵与吟诵》线上拓展课程、“古文经典伴我行”APP软件,编写整理《中华吟诵读本》《最浅学诗法最浅学词法》等,形成立体丰富的课程思政网络阵地。

(四)建设机制

1.实行校党委宣传部、继续教育学院、文学院协同管理制度

文学院负责课程建设及思政内容的挖掘,继续教育学院负责课程实施与教学运行,校党委宣传部负责课程思政内容的审核与监督。

2.线上教学持续改进制度

根据线上教学资源运行情况及学员反馈,该课程每学期进行一次修改和调整,补充新的课程思政案例,便于更好地发挥线上教学的时效性。

3.线下课堂讨论制度

该课程线下教学通过课堂讨论交流的方式,重在答疑解惑,有机渗透,潜移默化地实现育人效果,避免强制灌输和道德说教。

4.资源共享制度

该课程实现线上线下资源共享、团队成员之间资源共享、师生之间资源共享、课内课外资源共享、校内外资源共享。

5.推广辐射制度

该课程采用开放式教学,与长三角地区兄弟院校共同建设和使用课程资源,放大课程引领示范效应。

(五)建设流程

本课程的前身是徐州师范学院成教学院开设的线下课程《中国古代文学》。2016年启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团队成员深入研究继续教育系列教材,积极参加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马工程”教材培训活动,精选、精讲220篇重点作品,建成线上课程《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2019年深入挖掘中国古典文学名篇中的思政元素,编写课程思政案例,修订课程思政教学大纲,优化课程呈现方式,增加思政育人效果评价比重,全面推进“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建设。2021年5月,《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获批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基于继教特点的课程思政特色做法

本课程针对继续教育教学形式的特殊性,采用线上教学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力加强课程线上资源建设,建成适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库。团队成员自主开发网络课程资源“江苏师范大学成教线上教育平台”,建成“古文经典伴我行”课程APP,将相关名句名篇及训练试题纳入其中。同时,本课程结合学员的“成人”特点,优化教学内容,运用案例教学,重在以史实说话,以作品说话,潜移默化地实现育人效果。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是江苏师范大学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精选历代文学作品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名篇,进行深度解读和艺术赏析,提升学员文言文阅读和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

该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全方位引导学员深刻理解中华优秀古典文学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实现学员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协同发展。


课程成效与规划


(一)人才培养效果

该课程教学成效显著,被评为江苏省成人教育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关联的在线课程《中国古典诗文朗诵与吟诵》获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教材《中华吟诵读本:大学生古代诗词曲素养100篇》为教育部委托建设教材。课程负责人沙先一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团队成员王立增、刘嘉伟、胡政、王文君等多次被评为学校“师德模范”、“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二)学生反馈

在最近的调查反馈中,学员对该课程的综合评教结果为优秀。学员普遍反映,深受课程影响,工作中体现出良好的人文底蕴和道德情操,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该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同时受到校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借鉴,线上课程与教学资源被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区域继续教育学员广泛采用;《中国古典诗文朗诵与吟诵》入选“学习强国”课程资源,示范与辐射广泛,社会影响力较大。

(三)未来发展规划

1.优化师资梯队建设,积极参加课程思政培训,加强思政理论研究和应用水平,申报各级各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品牌,建成以“四有”“六要”为标准的课程思政卓越教学团队。

2.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建成具有示范引领功能的课程体系,开发和完善具有思政特色的中国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案例库,拍摄“课程思政”主题微课系列视频。

3.升级换代教学运行设备,扩容在线支持平台,更新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度,扩大线上教育辐射范围,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相关阅读

《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

更多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展示,欢迎关注在线学习的持续推送。

来源: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教学团队供稿
统筹:徐杏
监制:张冠华  何曼


精品悦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