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视角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戴裕崴:产教融合案例呈现六大特色模式

何曼 在线学习 2023-06-03


文/《在线学习》撰稿人  何曼

5月1日起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产教融合路径、构建多元办学格局方面提出新要求,为破解产教融而不合、合而不强、合而不深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新时代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大背景下,教育部启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目的是以标杆、榜样力量为职业院校和企业协同育人、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征集的1603个案例,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职校、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数量大,覆盖广,内容密切联系实际。最终入选的485个典型案例,更是当前我国产教融合的样板,涉及校企合作项目、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基地共建、职教集团建设等多个方面, 将为新职业教育法实施后的产教融合发展提供示范引领。

与此同时,从另一个视角观察这些案例,找出产教融合存在的不足和其当前发展呈现的新问题,寻找破解之道,是此次征集活动更深层次的意义。期待这些典型案例不断迭代优化,引领带动行业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专家视角

高职院校案例3组组长、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戴裕崴:产教融合案例呈现六大特色模式

“整体来看,案例申报院校高度重视此次遴选,案例内容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作为高职院校案例3组组长,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戴裕崴与组内各位专家按照遴选标准,对97所高职院校申报的207个案例逐一进行了测评打分和点评,并形成了该组的推荐意见。“通过评选,我们总结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六种有价值和规律性的特色模式。” 

一是职教集团模式,主要围绕地方支柱产业或者特色产业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发展,为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二是现代学徒制模式,学校教师与企业老师施行“双导师”制。学校与企业通过前期调研,共同确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人才评价体系等,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三是技术合作模式,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技术性合作,根据校企合作项目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进展程度,对技术合理分工以及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四是共建实训基地模式,通过实训基地培训的学生能够直接上岗并会使用新型设备,实现教学与就业的对接与贯通。五是共建二级学院模式,实现校内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六是应用技术项目研推模式,通过与企业联合进行产学研项目的攻关,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戴裕崴表示,案例呈现出的“六模式”,反映出未来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更加着眼于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贡献度,从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探索形成更加科学的理念和更加成熟的模式。一是形成以命运共同体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理念。高职院校将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和专业特色,把产教融合作为办学的基本范式,推进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主动融入产业发展;二是形成体制机制完善、落实落地的实践路径。产业学院将成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新的平台和载体,通过开展实质性的合作,使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更加紧密。

案例同样反映出当前产教融合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戴裕崴看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更是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通过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可以真正实现双元双主体的办学机制的转化与升级,从而促进整个职业教育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其应有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作用。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校企合作的难点,即“校热企冷”的现象依然存在,各省市促进产教融合的力度不一,尺度不一。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在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产教融合路径,构建多元办学格局上提出了新要求。产教融合,尤其要在“融”上下功夫,让行业、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等都能放开手脚,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以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专题目录

观察

高层视点

标准解读

专家视角

编后语

  • 下一站,深度融合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2年5月刊(总第81期)

精品悦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