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丨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以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打造了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文/《在线学习》主笔 刘增辉
学校师生与海信工程师共同开展智能蒸烤箱特色菜谱研发
在素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称的青岛,有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行业、融入产业,不断加强与国内外旅游、酒店头部企业,及政府、行业组织、兄弟院校间的互动互融,不断优化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入开展产业学院和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持续推进学徒制人才培养。目前,学校已与上千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打造了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校企合作 特色成色并举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为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校不断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在整体层面上,学校建立“章程—规章制度—部门规范性文件”三级制度框架,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规章制度“废改立”。比如,学校在国内率先通过ISO21001:2018教育组织管理体系认证。编制学校“十四五”规划和校企合作专项规划,形成师生共同行动纲领。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推进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同时,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校企合作专家委员会、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形成学校统管、专家指导、部门落实的系统化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学校优化机构设置,实施以群建院,提高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的精准性和聚焦性。这一系列举措,从体制机制上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此外,学校还坚持校企合作的特色与成色并举。所谓特色,指的是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改变了之前单一专业与单一企业合作的模式,建立了学校专业群与酒店产业链各个链条的对接关系,以专业群与产业链的紧密对接提升产教融合高度。
所谓成色,指的是在合作企业选择方面,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的原则,即每个专业群要至少与一个行业头部企业(顶天)、一个区域龙头企业(立地)合作。专业群合作的企业中既有星巴克、顺丰速运、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外行业头部企业,也有山东文旅集团等区域龙头企业。此外,学校还鼓励各专业群优先与产教融合型企业开展合作。通过优化合作企业类型构成,保证了校企合作的成色。
多措并举 深化校企合作
在体制机制建设之外,学校采取了多种举措,推进校企合作再上台阶。
联合开展专业(群)建设。学校设置的37个专业,全部与对口的企业实施校企专业共建,切实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学校与洲际酒店集团、华住酒店集团等国内外酒店龙头企业合作,有效整合产业、行业、教育等层面的优势,通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共同开展师资培养、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共同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等合作,促进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联合建设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学校坚持“内外兼修”与“软硬结合”并重。一方面,联合华住、京东、菜鸟、7-11等知名企业设立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学校与山东文旅集团等企业联合成立8个产业学院,通过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工作项目、工作标准,汇聚优质资源,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升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
联合实施人才培养和师资培养。学校依托山东文旅产业学院,校企共同实施国家级现代学徒制;与星巴克、港中旅、万科等企业合作成立订单班,共同开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联合洲际酒店集团建立国家级教师实践流动工作站,创新实施流动站式师资培养模式;依托顺丰运营管理学院建设国家级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切实提高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实效。
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依托餐饮创意研究中心,校企联合成立智能烹饪技术、区域特色食材与菜品制作工艺研发团队。与海尔集团合作,为企业提供智能厨电设备性能及功能设置解决方案,实现了一键式智能烹饪技术的成果转化。与海信家电集团开展合作,共同制订智慧菜谱评价标准、开发定制化特色菜点、搭建与运营美食课堂、研发申报技术专利,助力企业技术攻关和智能厨电产业发展。
联合建设平台资源。学校与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建青岛市旅游大数据中心,牵头组建青岛市旅游智库,政行企校共建山东省研学旅行研究院。联合国内院校和企业共同成立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联盟、旅游管理专业联盟、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联盟等,为专业数字化升级、人才“双元”培育、“双师”师资培养和服务能力提升搭建平台。
着力培养数字化人才
“物云大智移”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催生了酒店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发酒店行业人才规格的变化。学校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为试点开展专业改革,强化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一是面向产业数字化升级,重构人才培养目标。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已渗入酒店各业务部门和业务流程,短视频营销、直播带货、移动支付、人脸识别等已成为酒店日常经营的基础工具和竞争利器。这意味着专业人才除掌握传统服务知识和技能、具有服务意识外,还应具有数据思维,能够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提高酒店的服务和运营效率。
二是面向内容数字化改造,重塑专业课程体系。学校根据新版专业目录和参与制订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围绕酒店主要业务领域,重塑课程体系。新增“酒店数字化运营概论”专业基础课1门,新增“酒店大数据应用与分析”等专业拓展课2门,改造“前厅服务与数字化运营”等专业核心课4门,实现课程建设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
三是面向人才数字化培养,打造高端实训基地。学校与华住酒店集团合作,根据数字化酒店建设理念改造升级校内实训酒店,改造建成无人前台、智能客房、数字化花艺实训室,新建酒店数字化供应链实训室、数字仿真沙盘实训室;开发餐饮摆台评测系统、前厅服务与数字化运营虚拟仿真系统,植入华住集团实时经营数据,构建实训酒店模拟运营的数据闭环,打造数字化高端实训基地,从而有效提升了人才数字化素养。
“双高”专业群建设体现引领性
学校在“双高计划”引领下,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全力打造国家“双高”专业群,在校企合作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
搭台唱戏,做多方共赢“发起者”。学校坚持“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原则,联合省内68家酒店业相关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成立山东现代酒店业职业教育集团,下设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4个专业联盟,建成多方合作命运共同体。依托职教集团,积极主办数字化变革与旅游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主动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精品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政行企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为校校、校企合作的权威平台。
数字领航,做专业转型“引领者”。专业群顺应酒店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要,构建了“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实训基地”数字化一体解决方案。重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培养具有数字思维,能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应用,提高酒店服务和运营效率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重塑专业课程体系,新增“酒店大数据与新媒体”等课程,实现课程建设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
课证融通,做课程建设“先行者”。深度实施“岗课”“课证”“赛课”融通,强化“教学标准与证书标准”“技能训练与企业项目”“课程考核与证书考取”对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教师教学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同步提升,形成“三融通三对接三提升”课证融通新模式。紧抓酒店数字化运营关键岗位标准,加大酒店运营管理等1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餐厅服务等3项国赛标准的互嵌共生、互动共长。改进“一张成绩单”终结性评价方式,将学生证书考取、大赛成绩等作为课程考核重要内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内驱力。
创新机制,做岗位实习“带动者”。学校创新实施“基地遴选—双导师管理—四元考核”闭环式岗位实习运行机制,设置高星级酒店等10个“必选项”,把好实习基地“遴选关”。学校导师结合实习心理适应期、波动期、稳定期和倦怠期制订科学指导策略,企业导师建立“学思并举、知行合一”系统化任务体系,双方共同指导学生岗位实习。在实习工作中,实施动态考核及淘汰制度,由专业、学生、教师和家长四元评价、末位淘汰,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提供了工作范式。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2年11月刊(总第87期)
精品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