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家园——国家海洋博物馆里的水族厅设计解析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说博解物 Author 范琛
能够做一个活体展示馆确实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
然而……
首先要面对的第一道难题就是,这是一个在博物馆里的水族馆,面积小,层高低,体量小(不在前期建馆规划内,利用办公空间改造),在距博物馆十几公里外就是赫赫有名的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来感受一下令人窒息的大……
我们要面对的是这个小小的水族馆是不缺少观众的(博物馆自带流量),而且这些观众很可能都有过海洋公园游览的经历。那么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弥补缺陷如,如何让观众喜欢我们这个小小的水族馆,成了首要任务。
在水族馆的策展理念上,起初是以海洋的分层结构为线索,随着海洋的深度变化,感受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厅的空间结构以及参观流线也极其适合这一理念。
一条海洋深度的标识贯穿展厅
然而......
这种展示方式存在着三大弊端。首先,海洋的垂直分层是人为来划分的,但是海洋生物的活动范围却不拘泥于这个区域。因此在某一具体深度展现出某一物种,从科学角度来讲是不严谨的。其次,如果通过这种一贯到底的展示逻辑,势必会形成大而全的展示内容,缺了任何一个环节,展示都是不完整的,而且很多活体是难以获得的。第三就是和今日海洋(国家海洋馆的一个主题展厅)的展示内容会有诸多重复之处。
比如:
今日海洋展厅,展示的海洋生物标本种类之全,介绍内容之详尽,和水族馆所要展现的内容形成了极大的冲突(这里的冲突主要是指在展览策划的逻辑上有太多的重叠之处)。
在这一理念被推翻之后,便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既然一个大型的海洋世界就在跟前,我们无论对活体进行怎样的展示都是处于劣势的。为什么不换一个思路呢?摒弃从展示内容入手,而是从体验者的感受出发来进行策展。展馆定位人群以熊孩子为主体,以海洋迷宫为主题,以一条鱼的历险为线索(类似尼莫),活体结合媒体的展示形式,营造一个互动性强于观赏性的空间氛围。LD一句话:不安全,PASS。
好吧,让我们还是回到起点,重新审视水族馆的属性和定位究竟是什么。
既然是博物馆里的一分子,必然要和馆里的其他展厅形成有机整体,作为一个补充、提升的元素而存在,尤其是有今日海洋展厅的存在,不能求全,更不可孤立。
通过梳理两个展厅之间的关系,明确水族馆作为今日海洋展厅的延续这一属性,通过活体来展现今日海洋的薄弱环节。同时所展示的物种补充了海洋博物馆无活体展示的空白。
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再结合博物馆对该展厅的运营管理方式,形成了新的策展理念。
以专题讲解为主线,以海洋分层为暗线,通过对典型物种的介绍,展现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来策划整个展览,有几大优势:
第一:以专题的形式来进行展现会使展览显得更加完整。
第二:在有限的面积内展现最有特色的物种,会使展览更加精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而精。
第三:很好的规避了与今日海洋内容的冲突,同时也很好形成了补充。
第四: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对物种的选择上更加灵活,做到了获取、展示与维护的平衡。
展厅实景
主入口,我并不想设计成这样,我们从里边开始看吧
序厅这个词用在水族馆感觉怪怪的
我觉得这句放这里更合适“在那海水酣睡的宫殿里,铺满了多少奇珍异宝”。
潮间带的红树林
珊瑚展区
海洋猎手展区
幻彩水母展区
深海展区
近期热文:
喜欢的请转发谢谢!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投稿 | 定制素材 | 设计公司招聘 | 设计师合作交流
联系VX:19943386649
免责声明:
1、以上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我方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
2、本资料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3、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未经同意不得随意转载 ,若恶意侵权将追究其法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