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展—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展示课堂 Author 宏章·云喜
红旗漫卷耀中华
——中央苏区历史基本陈列
01展馆介绍
中央苏区历史基本陈列展分8个部分共36个单元,主要展示中央苏区开创、发展壮大、受挫转移、浴血坚守的革命史实、苏区精神的孕育形成和与全国其他12个苏区的关系。
为参观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历史、其他苏区历史和接受革命教育洗礼的重要平台。
02展馆大纲
展陈主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苏区军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展览以苏区发展为节点分为八个部分,全景式的展示了中央苏区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仰与关怀。
第一部分 苏区雏形
1.1马克思主义在江西的传播/1.2革命火种点燃赣南闽西大地/1.3星火燎原中央苏区雏形始现
第二部分 铁血搏斗
2.1第一次反“围剿”胜利/2.2第二次反“围剿”胜利/2.3第三次反“围剿”胜利
第三部分 奠基定都
3.1“一苏大会”的艰难筹备/3.2临时中央政府成立/3.3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和指挥中枢
第四部分 巩固发展
4.1拔出白色据点 巩固苏区疆域/4.2东征西进 激战水口/4.3第四次反“围剿”胜利/4.4鼎盛发展的中央苏区/4.5“二苏大会”隆重召开
第五部分 建设实践
5.1打破封锁 发展苏区经济/5.2苏区工业农业的蓬勃兴起/5.3统一财政金融 促进苏区贸易/5.4畅通邮政事业 改善交通环境/5.5苏区文化教育事业方兴未艾/5.6开创性发展体育卫生事业/5.7建立苏区法制/5.8健全群团组织
第六部分 战略转移
6.4第五次反“围剿”失败/6.2苏区形式恶化 准备突围转移/6.3中央红军告别苏区出发长征
第七部分 浴血坚持
7.1中央分局留守苏区掩护主力转移/7.2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三年艰苦斗争/7.3停战谈判游击红军北上抗日
第八部分 苏区精神
8.1坚定信念/8.2求真务实/8.3一心为民/8.4清正廉洁/8.5艰苦奋斗/8.6争创一流/8.7无私奉献
03亮点设计
整体展览动线设计延绵起伏寓意革命曲折征程,再通过空间布局、图文及实物展品、场景还原、数字多媒体设计等突出重点,增强观展节奏。
大厅-主题雕塑
取名为“苏区旺火”的巨型雕塑正前方(第一层)是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第二层是红军指战员以及全国的劳苦大众和苏区建设者们的身影;雕塑的第三第四层则是以中央苏区和13个苏区革命遗址等标志物及红军长征为背景,铺就而成。
正面雕塑约有80平方米大小,第一层立体人物为玻璃钢仿古铜色人物等比雕刻,其他为黄砂岩石材雕刻。整体具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让人肃然起敬,怀念和爱戴油然而生。
反“围剿”胜利(旁观者观看场景还原)
为扼杀苏维埃革命运动,1930年10月至1931年9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先后对中央苏区发动3次大规模军事“围剿”。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在苏区人民积极支持配合下,开展了艰苦、英勇的反“围剿”战争。
枪声响起,硝烟弥漫,雕塑人物影影绰绰,立体墙面上手绘背景画面,面层叠加投影画面展示雷电效果及文字内容、底部暗藏烟雾发射装置,对应枪声和炸弹声音烟雾放出。这样多种媒介相结合使用,依次给到参观者各种信息,使得单个场景也具备完整的故事性。
夜渡于都河出发长征(体验式穿越场景)
1934年10月7日开始,中革军委先后向各军团下达撤离战场开赴于都河沿岸集结补充的命令。
这是于都人民帮助红军夜渡于都河搭建浮桥的场景复原。整个场景中,前景为船舶搭建的浮桥桥头和红军渡河背影等比复原,远方背景为投影仪投射的于都河画面,月朗星稀,投影画面中河水湍急,视角不断前移让代入式的感受夜渡于都河的惊险和紧迫。
一苏大会
1931年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谢氏宗祠隆重开幕。
谢氏宗祠外观场景还原,中间门洞集合全息投影设备,3维立体的讲述了一苏大从艰难筹备到隆重开幕的故事。场景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使得空间更有张力的同时吸引参观者驻足观看。
05展馆速览
序厅布置为方正空间,更显庄重,墙面为暖色调石材干挂,红色雪弗板雕刻的展览主题字正中显示。
展厅内展板基本都为20mm厚高密度雪弗板,灰色金属收边条。
玻璃钢人物雕塑模型结合做旧家具作为空间上的过渡区域。
地图展墙结合灯带,可以将行军路线十分直观的展现。
展厅空间转角设置局部雕塑场景,背景为墙绘及投影灯效,让静态的画面生动起来。
总结:红色基因永续相传,这个红色文化展馆的建成与开馆,就是以创新的形式推广红色文化,深化文旅融合,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THE END--
喜欢的请转发谢谢!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投稿 | 定制素材 | 设计公司招聘 | 设计师合作交流
联系VX:19943386649
免责声明:
1、以上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我方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
2、本资料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3、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未经同意不得随意转载 ,若恶意侵权将追究其法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