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验】如何构建知识管理标签并便于吸收?

Editor's Note

经常听到有很多人在共建群里讨论,如果标签太多了,怎么办?该怎么管理,才不会混乱?我们的建议都是,不过过于纠结完美的分类和管理,你可以参考 I.A.R.P 来打造自己的标签体系,核心思想是「少量核心的导航标签」+「灵活不限制的特性标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Abby与你共成长 Author Abby与你共成长

话题灵感来自于即友(即刻 app 上的朋友)的提问。

从事产品商业化的朋友们都熟悉给用户打标签,完善用户画像,便于精细化的运营和营销。其实个人知识管理体系同样,给知识打标签,方便信息结构化,完善其关联性,让知识达到真正的扩张,便于自身吸收。

我们将各种碎片信息、灵感片段、新知识等结构化存储于大脑,形成一张信息网,如同铺在海面上的渔网。而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海面波涛汹涌,如何避免被浪打散,就是构建个人的知识管理标签系统。

分享两个标签分类方式,一个来自于 BarkBox 狗狗用品公司的创始人 Henrik Werdelin,另一个来自于 Flomo 的创始人少楠。

   

分类最简原则

尽可能找到一个维度将知识进行有效划分,如用处或知识类别。

Henrik Werdelin 把生活分成了 8 个方面,我理解是按照生活场景进行了划分。

  1. 赚钱 确保你有一份工作,或者一份顾问工作

  2. 投资 Henrik 思考如何在一个特定领域建立声誉,从而使自己被视为专家。然后将领域内任何投入转移到交易领域获得金钱的回报

  3. 助人 协助可以是任何事情,从写一本书到给刚刚起步的创业者提供反馈意见

  4. 学习 Henrik 思考新技术将如何影响企业的业务

  5. 健康 买了一个叫 Oura 的戒指记录睡眠,冥想

  6. 家庭 Henrik 做的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是每周五晚上和妻子去约会,风雨无阻

  7. 社交 通讯录里面分组一个名单,叫做「有趣的人」

  8. ego 每天让你快乐的小事

  9. +1 每周抽出时间对这 8 方面做一个回顾,确保是平衡的

Henrik Werdelin 对生活的划分与我类似。我分成了 7 个方面

  1. 工作:专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例如对产品商业化新的理解和实践

  2. 投资:可长期获得金钱收益的投资,例如理财、咨询、写作等

  3. 学习:对感兴趣领域的深耕,例如心理学、玄学、教练、商业等

  4. 关系:家人、朋友之间的维护。例如陪伴、深聊等

  5. 感恩:对自然、他人、甚至点点滴滴的感恩。例如温暖的阳光、他人的启发等

  6. 分享:无私的分享。例如自身的思考、响应他人的求助等

  7. 健康:健康生活的管理(做的最不好的地方)。例如冥想、定期做达到燃脂心率的运动等

此划分可作为知识管理系统的标签,更可作为人生复盘的体系。把每个类别想象成一个盒子,生活中的不同活动可以放进一个或多个盒子里。Henrik 对我最有启发的是那个+1,与其渴望在生活的某个特定领域做得好,不如立志在生活的所有领域做得尽可能好,真不必为了一个盒子而去牺牲其他盒子。

   

导航标签 I.A.R.P.

八月在「构建自己的思维魔法盒」里第一次提到 Flomo,现已成为深度用户。少楠,一位将理工思维与文艺范充分融合的创业者。以下是他的标签

  • Inbox(收件箱):少楠会将所有临时性的,还未消化的内容放置于此,定期来进行归档、整理或者删除。可以当做大脑的缓存,避免记录的时候纠结放在哪里。

  • Area(领域):这是最重要的概念,即日常你需要精进的「领域」,比如健康就是一个领域,而跑步则是项目;写作是一个领域,而写一篇公众号文章则是一个项目;

  • Resource(资源):对应到卢曼的 Zettelkasten 方法中,更像是永久笔记。一般来说是兴趣、主题、资产等内容。注意是自己消化过的内容,而非机械的收藏。

  • Project(项目):是指一个将要发生的独立事件,并且这个事件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至少需要多个动作才能完成。比如要写一本书,需要整理资料,罗列提纲,撰写内容,联系出版社。类似生活中还有组织一次旅游,录制一期播客等。

参考少楠的分享,我分成以下几个维度。

  • Area:相对明确的领域,职场管理与沟通、心理学、投资、产品商业化等。

  • Project:独立事件。例如 paper

  • Object:按照沟通对象进行划分。播客、书籍、公众号等对于我是与创造者的一次沟通。另外就是与朋友或者顾问的沟通。例如见了谁,沟通了什么,有什么感触。

  • 每日碎碎念/反省:每日三省吾身

其实并没有刻意对所有内容进行标签,有不少空白。文字对于我是情绪的表达,阐述一件不开心的事情后,情绪就流动出去了。

另外 Pro 会员有随机漫步的功能,文字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呈现不同视角,是另一种标签。目前已使用三个多月,大概记录了小五万字。

那如何消化吸收自己学过的知识呢?


   

触动学习法

但凡收获一个感悟、了解一个观点或是学到一个知识,只要触动了自己,就要想办法让它效率最大化,而效率最大化的办法就是主动关联到别处,并让自己的行动发生改变。——《认知觉醒》 周岭

让触动自己的新知识与自己的认知建立强链接,那就是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并经常使用。

在 Flomo 上有个功能是每日回顾,可通过微信和小组件来实现。不断回顾自己的思考片段、决策片段、知识点,过程中可增加新的思考或者与旧有知识建立联系。让这些知识真正属于自己。

由于我还用 Flomo 随时记录情绪。那些让人开心幸福或者敏感焦躁的事。所以每日的回顾还能穿越记忆隧道回顾那时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觉察,看到自己对幸福的定义,会让情绪更佳平稳。


   

定期输出

储备的知识,定期调用,才能让知识体系坚固。因为在调取使用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思考自己与知识的关系,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我会在 Flomo 上每日记录思考碎片和信息,最近公众号文章全部来自于多条 Memo 的逻辑组合,比如此篇源于十月 Area/知识管理里三条 Memo。同时持续积累也会大大提高输出效率。本文2215字,撰写+排版,2小时左右。

我是 Abby,思考让我自由,内省让我成长。

如果你喜欢此文章欢迎点赞转发,也欢迎给我后台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