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验】分享一个阅读写作小技巧:三步漏斗法

Draco 胡晓光 flomo浮墨笔记 2022-12-01

本篇用法分享来自小报童专栏作者胡晓光老师,如果你也对如何积累写作素材感兴趣,那不妨参考这个三步漏斗法~ (点击阅读原文可前往专栏查看更多内容)。



今天分享一个阅读写作小技巧,也是最近几个月为了写小报童专栏磨出来的,姑且叫做「三步漏斗法」

工具:得到电子书(App版,不是得到电子阅读器),flomo

第一步:在得到 App 的电子书里进行阅读,遇到产生共鸣的段落或者句子时,进行划线。

第二步:对于以上划线内容中,认为会成为写作素材的部分,使用得到的分享功能,分享到 flomo (需要提前绑定 flomo 账号)

第三步:在flomo里,在分享过来的段落或句子上,将自己的一些感慨、感悟等”批注“出来,作为写作素材。

如果对同一个笔记进行多次批注,可以形成一个“批注流”,类似下面这个,本质上是个树状结构。

你可能会问:得到 App 的电子书里,不是也有"笔记”么?

答:如果把 flomo 当成专门用来沉淀写作素材的仓库的话,这里可能除了得到电子书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内容,彼此以标签方式互相连接。并且,由于 flomo足够”轻“,所以的确可以作为”卡片笔记“最好的”盒子”。

顺便写个小插曲:之前还用了得到电子书同步所有划线内容到 flomo 的功能,但发现突然使 flomo 变得很重,所以中间就关闭了这个功能。

这个同步的动作相当于把漏斗的一、二、三步的内容给搅和在一起了,也就是所谓的"Collector's Fallacy"(收藏者谬误:以为收藏了就是自己的了,但绝大多数情况,你是不会再碰自己收藏的内容的),并且由于实在是放了太多东西在里面,就会天然形成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态。

因此,flomo 尽量只放很可能会走“第三步”的内容;并且要定期来扫扫灰。

学而时习之,有想法就记下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写作素材仓库,从而规避了“收藏者谬误”。

顺便,再安利一下少楠推荐的I.A.R.P标签结构(不过,这个排序好难记,用“PAIR”不是更好记么)

  • inbox:暂存的内容·Area:特定的领域

  • Resource:被梳理过的资源库

  • Project:目前在搞的项目(我没有使用这个)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PKM-个人知识信息管理)这个话题现在好内容一抓一大把,不过还是要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最后,用“玉树芝兰”老师的一句话做结(不是原话,意会即可):不需要强迫自己去用到一个看着很厉害的工具的全部功能,这可能是削足适履,而应当把一组工具最适合自己的部分结合起来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
祝你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PKM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