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也许我们站的更高一点,就能见到别样的天空---对“干活五六个人,开会二三十人,庆功百十号人”的不同看法

洞穴之外 理念世界的影子 2021-06-23


公众号:理念世界的影子

文不可无观点,观点不可无论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




也许我们站的更高一点,就能见到别样的天空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时常吐槽才能活得久。有那么两三个好友,坐到一起,吐一吐,吐完就开心了。但每次吐完开心之余,大家也会反思:第一,零零散散吐槽,其实挺浪费时间,而且吐来吐去就是那么一点儿事,以后要吐咱们就系统地吐,而不是碎片化地吐;第二,我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看问题要全面,要学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也要学会跳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待问题。


然而,反思归反思,之后还是零零散散地吐,没有任何提高,对周边各色人等也是横怼一片,什么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都是狗屁。就像胖子每次说减肥,但每次都管不住自己的嘴。


今天特别有幸,看到了这篇《中国首颗民营火箭升空揭开国企伤疤:干活五六个人,开会二三十人,庆功百十号人》,作者文字功底很好,更重要的是槽吐的很系统,就像标题,三个排比排山倒海下来,就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水平。


文章这东西,虽是别人的文字,其实读的都是自己的心声,自己的喜乐和哀愁,原样的喜和乐,放大的哀和愁。


中国航天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剪影。标题说的是航天,但其实抛开前面的叙述铺垫,其实这篇文章可以用于国企,可以用于中国,甚至可以用于全人类,我想这也是文章关注度那么高的原因。因为我们在这里面读到的都是自己,感叹命运的不公,于是热烈地转发着,开心地点着赞。


不可否认,中国航天、国企、中国肯定有着所说的问题。但这里观点很鲜明,却未必全面;论点虽劲爆,但举的例子少于情绪的宣泄,论证未必严谨;以中国航天为例子,或许不一定最为恰当;最最重要的是,我们绝对不能沉浸在这种情绪中,否则对人生、对社会都没有益处


作为工科生,笔者文字功底实在太差,没有办法做到像作者那样语言流畅并富于激情,那就像做数学证明题一样,按条目推导一下这篇文章吧。

部分文字视觉冲击大,但不够严谨

+



如“标志着。。。运载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也是美国以外第一枚取得飞行成功的民营火箭,。。。其里程碑的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


这句话有点不严谨,1)“运载火箭”一词,在我看到的数篇有关双曲线1号的报道中是首次出现,运载火箭入轨至少需要7.9km/s速度,而这枚火箭尚有85%的差距,称其为探空火箭会好点;2)除美国以外,美国注册,但新西兰痕迹浓重的rocket lab公司的electron火箭已经将载荷发射进入了太空,西班牙的zero2infinity公司于2017年3月也进行过飞行;3)“里程碑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有点过了吧,不禁想起下面这张图。

两弹一星是在非常艰苦、没有外援的环境下所开发出来的成果;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高水平的技术跨越;它是新中国抗拒强敌的实物依托,更是建设新中国的一种精神寄托。要说双曲线1号的意义,不在技术,也不在精神,而是在多家竞争局势不明朗下,向投资人就其执行力、资源整合能力的一次宣誓。


大家都期盼民营航天的成功,但目前这还是一颗幼苗,这颗幼苗是真真切切需要保护的我们不知道双曲线1号结构和发动机的确切来源,但期待千万不要像汉芯一样把自己玩坏。


又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任务失利。。。为此小编曾经于2017年7月5日原创发表了《长五失利揭开国企伤疤:干活五六个人,开会二三十人,庆功百十号人》。。。”


2016年中国航天接连成功时,falcon9火箭在发射台爆炸,也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这个对比看似正确,其实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还不如有事说事。


以上几句话,视觉冲击很大,但逻辑上也许就不那么严谨了。当然,这是作者文字好,这样表达大家极其爱看。毕竟公众号经营不易,就像笔者在写公众号时发现,用这些字样容易上瘾,大众文学,又不是写论文是不是?也就不一一扒了,扒别人就等于扒自己呀!

中国航天人才资源有限,人为放大并不可取

+



如“可是如果仅仅把问题总结为人才及待遇,无非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虽然航天系统流失了大量人才,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前苏联航天曾经那么辉煌,如今人才凋零,故障频发。我们在感叹昔日航天帝国光芒黯淡同时,也越来越意识到:一个国家的航天能否持续成功,最基本的不是技术,不是能力,而是是否能常年维系一支10万人的队伍。就是这么简单,其实也很残酷,因为这也意味着,总有10万人无法在社会大潮中搏浪,而只能坚守在一枚枚螺丝钉面前。


与美国相比,我们国家没有经历过冷战的血拼,研制的型号极少,手头的资源其实极其有限,与美国土星V、航天飞机时代那种磅礴气势和巨额积累根本无法比拟。断代几十年,如今好不容易经过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锻炼和洗礼,重装上阵,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航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人的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一发箭、一颗星的成败。中国航天的人才资源其实真的很有限,有些岗位真的没有太强的备份人员,这里的每个人都很重要,都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不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航天体系建设规模庞大,效率不高是事实,仅凭高效完成不了也是事实

+



如“留下来的大部分也还是211、985院校的高材生,相比民营企业人员的流动率和素质,还是天上地下。而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包括全国有名的民营公司,在员工基本条件和素质不如航天单位的情况下,却在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得更为出色”


前一句没错,后一句一下子就把比较转移到了航天外部,就像拿中国和全世界比。要比较可以,也得考虑到比较对象环境的差异。中国航天与民营航天、与其它民营公司相比,有哪些差异呢?


航天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体系,就像发射场、发动机试车台、大型振动试验台等,耗资巨大,维护成本巨大。对于民营航天来说,难以投入巨资建设设备和场所,更难以使用巨资维护设备,最终途径只能是租用国家、体制内设备和场所。所以,在感叹SpaceX高效同时,千万不要忘了,NASA和军方向他开放了多少设施。正如一首歌,普通人都能哼两句,但只有真真正正全曲完整唱下来的人,才可能成为歌唱家。


SpaceX总部原来是波音用来制造747飞机的厂房

SpaceX在德克萨斯州的试车台为从Beal Aerospace购买后改建

SpaceX租借了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加利福尼亚范登堡空军基地的SLC-4E和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LC-40号发射台


航天等国企与其他民营企业相比,差别又有哪些呢?除了需要建立整套体系外,体制内单位还有大量额外的担当。某些火箭亏本运营,得干,因为都是国家任务;有些单机仅剩极少量用途,但也得保留人员和生产线,因为可能涉及到战时利益或潜力。至于编写各种内参,对国家航天提出发展建议等工作也必须干,虽然不涉及硬件,但总要花费人力成本呀(以上不举例子了)。而民营企业就没有这些包袱,甚至可以自主淘汰不挣钱的项目,而专注于高附加值项目。就像大家说美国部分地区手机信号不行,而中国政府推行“村村通工程”,在人烟稀少地区也必须有路、水、电、网等配套,这些工作只有也只能国企做。公平和效率难以两全,国企、私企都拼高效也不现实,必然有所侧重。


当然,有所侧重不是效率低的推脱的理由,这里只是说比较要考虑到具体环境的不同,比较时要有“温情的敬意”,否则就是耍流氓。至于到底多侧呀?多重呀?有没有可能提高管理,在既定环境下更侧一点,更重一点,这个在文章最后面简单探讨一下。

中国航天通过出色的决策,利用有限的资源内取得了丰硕成果

+



如“有人说过国企经费紧张,其实紧张个屁,有些领导们决策性腐败导致的亏损,比单位的工资总额还高”


这句话用在中国航天身上还真不太适合,尤其与美俄相比,中国因为后发优势,以及谨慎决策,在几项重大决策上真的没有走弯路,用有限的资源跻身世界航天大国行列。


如中国航天三大里程碑:


  • 第一个里程碑: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第二个里程碑: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进入太空。

  • 第三个里程碑: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中国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活动。


第一个里程碑为军转民应用,十分成功,以下摘自百度百科:长征一号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它的一、 二级火箭采用当时的成熟技术,并为发射卫星做了适应性修改,第三级是新研制的以固体燃料为 推进剂的上面级。1967年11月, 决定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1968年初,完成了 火箭的总体设计,之后又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各种大型的地面试验。1970年4月24日,长 征一号火箭首次发射,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入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第二个里程碑,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1992年,奋进号和亚特兰蒂斯号接连飞行,航天飞机如日中天。我国载人航天采用何种方案被广泛争论,以下摘自百度百科:当时,美国航天飞机成功首飞取得了巨大的轰动,所以我国国内主导意见是上航天飞机项目,宇宙飞船当时根本排不上号。在整整争论了三年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工程正式制定,提出了研制和运行以空间站为核心的载人航天系统,而天地往返系统确定为宇宙飞船,即后来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航天飞机退役了,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形成了基本完整配套的研制试验体系,并在大型系统工程组织管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工程带动诸多领域和行业的创新发展与产业提升,形成了巨大的拉动和辐射效应;凝聚、培养和造就了新一代航天高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了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极大激发了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爱祖国、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而显著的推动作用,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社会影响”。


第三个里程碑:对于探月工程,中国明确提出了“绕落回”的三步走战略,每一步都走的很扎实,业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想在后续登月工程上,即使中间过程有曲折,中国航天也必将走好自己的路。


咱再比比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花费约390亿元,而全民偶像SpaceX,这些年NASA至少输血50亿美元(还是72亿?记不清了),偶像其实哪有那么纯粹呀!

由于飞行成功这个0/1评判标准的存在,中国航天比较尊重技术

+



如“美其名曰“压力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其实就是层层甩包袱而已”。


又一个不举例子的观点,有论点无论据,不好不好(本公众号追求“文不可无观点,观点不可无论据”,不满足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航天有个极为重要的特征,就是评价方式特别直接,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没有其它。所以对人的鉴别也很直接,成功了你就行,失败了你就不行,没有其它。


对于中国航天来说,基本上大家都围绕着成功和失败在工作。越大的领导,成败的压力越大,因为这关系他的评价、他的前途、他的光荣。他们是很希望能将压力分解下去,能将责任层层落实下去,能分担他们的忧愁。但下层有时候反而难以理解这种压力,或者在技术层面上,不是特别明白自己负责系统、负责单机对成败的影响。


对于具体技术,有时技术领导,甚至行政领导反而能想出一些有新意的内容,这和他们的评价体系,以及他们的视野相关。我想,这可能是航天与其他行业相比,最大的不同和特色之处。也由于飞行成功这个0/1评判标准的存在,中国航天相对来说比较尊重技术。不尊重不行呀,你付出了才可能有回报,你不付出的话,航天是一个报应来得最快的行业,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大意

时空混淆的“干活五六个人,开会二三十人,庆功百十号人”

+



如“干活五六个人,开会二三十人,庆功百十号人”。


标题中的语言,相当劲爆,有这种标题,想不点进去看都难。文章写的也很棒,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三句话用的不是同一个时间维度,或不是同一个对象


是火箭吗?怎么可能干活五六个人,开会二三十人,庆功百十号人呢?火箭应该是干活上千人,开会百十号人,庆功二三十人才对。


仔细读了一下,干活五六个人,文中指的是某个研究室的某个大项目。这个合理呀,航天是一项系统工程,总体看起来很难,但分解到具体单机后,也许就不再那么难了,这里五六个人都多了,要是哪个单位有五六个人在干一个大项目,那大伙简直都要笑歪嘴了。


开会二三十人,是指科研项目到了一定阶段的评审会。这时候,一般都是很多单机的打包,或者是一个系统的评审,二三十人多吗?我觉得可以用一个办法甄别,就是评审人和被评审人哪个多?被评审人多正常,如果评审人多,就有点不正常了。可以从这个例子反证一下:评审会均是评审人坐一侧,被评审人坐另一侧。有时候,会议室比较小坐不下,很多被评审人就专门在另外一个会议室等待,万一碰到什么技术问题就会被叫过去解答。也许你会说,评审人可能坐到被评审人那侧,其实不会的,因为评审人有名单,会根据名单安排会议室,但被评审人有时名单就不是那么详细了。


庆功百十号人,文中说的是项目的庆功会。一个火箭研制,涉及到多少系统,多少单位,百十号人真不多。也许你会说,好吧好吧,真不多,但都是领导。我可以负责地说,行政领导真的很少很少。相对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航天业内人员素质颇高,比较珍惜脸面和自己的羽毛。中国航天近些年也走出了不少省部级领导,这也许就是上级对中国航天相对纯洁的某种信任吧。

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是成功之父

+



“然而,仅仅喊几句“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口号,用所谓“研究没有百分之百正确”当作遮羞布,却也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的掩耳盗铃之法。”


作者说的对,CZ-5 Y2是飞行失利了,如果仅仅喊几句“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总结才是成功之父。作者文章说的主要是管理,中国航天在管理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的确有几个棘手的问题。


1)如前文所述,0/1的评价准则从某种程度上简化了人事,支撑中国航天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但每个事物都蕴含着它的反面,0/1带来了保成功的压力,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促发展的绊脚石,束缚了航天的发展。全盘不管保成功是不可能的,如何将0/1这种间断值连续化,通过评价准则的可量化来促发展,需要大智慧。


2)新时代有新时代的特点,建国初期大家干航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是崇高事业;而当前社会诱惑太多,干航天只是工作,而且是收入不算高的工作。这是一种新常态,它冲淡了技术进步带给中国航天的好处。在国企,靠涨工资也不太现实,怎么让大家取得对事业的崇高感,以及工作中被尊重的感觉、有自我实现的荣誉感等精神层次的满足感,意义重大。


对事业的崇高感问题。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时,一线设计人员大多非常年轻,他们可能无经验,他们可能初始水平不是很高,但在他们眼中,这个型号很神圣,他们知道其中的技术含量,知道型号首飞的意义,也知道历史终会留下他们的一笔。尽管十年研制极其艰辛,但大家都坚持下来了。现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均已成功首飞,伴随着首飞的除了设计员们“经受了极不寻常的锻炼,不仅磨砺了智慧,也经过了失败高风险锻淬心理抗压力的洗礼”,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神圣感的消失。就像曾经追求一个女孩子,那是日思夜想,但真的追求到了,感觉也就淡了。经验丰富了,感觉淡了,怎么维系好这段关系,形成真正的银婚、金婚、钻石婚?需要大智慧经营。


对年轻人的正确评价问题。卫青曾对霍去病说,你小子带兵打仗还锦衣玉食搞特殊,要学学我与士兵同甘共苦,霍去病说舅舅你别扯,我只要赏罚分明公正无私,大家自然就服我。赏罚分明公正无私当然好,但知易行难。一方面,航天是个系统工程,专业划分极其细致,有些时候,大家难以真正了解一个人,了解他所做的工作,了解他在工作中的贡献,了解此项工作在大系统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航天是个大协作工作,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每个人的职责都是分配好的,无法随心所欲调整,除了极少数特别突出或极少数确实特别差劲的,其实很难判断出个一二三四。如何解决好评价体系和心理建设也需要大智慧。

积极面对人生,共建航天强国,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



我们有幸生在这个时代,这是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虽然稍显混乱,但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事情、幸运者找到事业去干。


在这个时代,是成天吐槽感叹,或对着吐槽神文评头论足,并获得满足感;还是通过学习、通过工作获得满足感,更有意义呢?


对待这个世界,是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好,相信努力就有回报,还是为外界环境影响,自暴自弃来得好呢?


在我们的童年时期,看什么都是美的,长大了见了一些阴暗,但也许我们站的更高一点,就能见到别样的天空呢?


最后有个东坡故事共赏析。苏东坡去找佛印禅师聊天,苏东坡对佛印说:“我最近学佛很精进,你看我现在的坐姿如何?”佛印赞叹道:“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很高兴。佛印接着也问道:“那你看我怎么样?”苏东坡为了压倒佛印,就答道:“像一坨屎。”佛印听了也笑笑。苏东坡回去后很高兴,到处宣扬他这回胜了佛印。苏小妹听了以后,却对他哥说:“哥,你不要再四处宣扬了,其实是你输了。”苏东坡不解。苏小妹继续说道:“佛印心里有佛,所以他看谁都是佛。你心里有屎,所以看谁都是屎。”



往期文章:

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难在哪儿?

人工智能调研---跨界乱弹一通琴

交叉输送能提高运载能力吗?

运载火箭停机能力(动力冗余)与交叉输送技术

简易轨道计算程序使用说明

“电子号”火箭运载能力有150千克吗?

 新型发动机循环---让商业航天变得更容易》

 发动机为什么长这样---发动机形式与摆角分配公式》

 二向箔与降维攻击---FH成功的技术逻辑链及对我们后续工作的启示(3)

 惟情怀和信仰不灭,祝祖国明日更强---记FH首飞(2)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Falcon重型首飞有感(1)

 新时代开启的新征程---Falcon9回收箭体复飞成功》



微信扫一扫

关注“理念世界的影子”

版权声明:

本文是"洞穴之外"作者原创文章,欢迎转载,须署名并注明来自“理念世界的影子”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