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业务连连亏 智付集团频频“卖子”能否“止血”回暖

圈子君 BBT Fintech圈子 2023-03-29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业务连连亏,“卖子”来“补血”?近日,以第三方支付起家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智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付集团”)接连出手旗下子公司一事引业内唏嘘。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智付集团集支付、小贷、大数据风控服务等业务于一身,但在2018年支付违规被多部门严罚后,业绩已出现连续两年亏损。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无论是支付及小贷业务,还是大数据风控,均处于监管不断趋严的态势。内忧外患下,智付集团后续又该如何破局?


频频“卖子”补损

11月9日,华平股份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华平科技投资(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平投资”)于11月5日与智付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华平投资拟分别收购智付集团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利泰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泰华”)100%股权、深圳市泰科元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科元”)100%股权。最终协商确定交易作价总计约1.19亿元。


有意思的是,1.19亿元从智付集团处收购两家全资子公司,华平投资看中的却是对方旗下的房产。根据收购公告,华平投资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和经营规划需要,拟分别收购利泰华、泰科元100%股权,以取得两家公司在深圳市龙岗区的1栋厂房与3栋住宅所有权,以作为办公场地使用,上述公司名下房屋及土地面积合计超9000平。


这并非智付集团首次“卖子”。根据华平股份公告显示,本次交易对手方智付集团系公司关联法人,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原因是:智付集团原持有华平股份控股股东100%股权。2020年9月25日,智付集团将其持有的100%股权全数转让,但智付集团仍是华平股份公司关联法人。


一次出手两家子公司,两个月内频频转让股权,智付集团为何连连“卖子”?背后是何原因?北京商报记者尝试向智付集团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多次拨打官网电话均未接通,发送的采访函也未有回应。


不过,此次收购公告披露的智付集团财务状况或可窥出端倪。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两年,智付集团连连亏损。2020年前三季度,智付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仅17.31万元,仅达到去年全年营收的19%;录得净亏损324.83万元,而去年全年净亏损则为1944.45万元。截至2020年9月30日,智付集团总资产为8.23亿元,总负债为6.66亿元,资产负债率已达到80.92%。


“华平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就是智付集团联合创始人,可以大致判断可能是智付集团因支付业务接连遭到大额罚单,以及受到疫情影响,业务受挫而导致陷入流动性危机,因此之后又通过向关联方公司出售子公司来紧急补充现金流。”支付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如是评价道。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则称,公司“卖子”保壳是一种常见操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提振业绩,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结构。但需注意的是,这一提振业绩的操作在报表中属于非经常性损益,起到的仅仅是美化数据的作用,不改变盈利逻辑。


支付、小贷业务承压

因“卖子”求生被业内关注的这家智付科技集团,原本是一家跨境电商平台,业务起家于第三方支付。从官方介绍来看,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最初名为深圳市叮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叮叮”);2012年6月通过旗下公司深圳市快汇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汇宝”),继而获取互联网支付牌照;2015年3月,快汇宝更名为智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付支付”);随之次年6月,叮叮公司也正式更名为智付科技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更名后的智付科技集团,进一步成立第三方大数据风控服务提供商、带有社交属性的兼职服务平台,以及收购南宁市钱塘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开始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跑马圈地”。


据此前华平股份发布的公告,2014年至2017年9月30日,智付集团还处于盈利的状态,如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及2017年前三季度,智付集团净利润分别为429.35万元、342.42万元、1341.67万元和2212.01万元,直至2018年突遇业绩变脸,走上了下坡路。


在分析人士看来,智付集团业绩大幅下滑或与其控股的智付支付在近年来频收罚单有关。2018年以来,因为博彩、非法理财等平台提供支付通道;通过虚构货物贸易、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跨境外汇支付业务,智付电子不仅被卷入法律诉讼,还曾被监管严罚。仅2018年中,智付支付就曾被央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合计处罚超4000万元,几乎覆盖了智付集团2014年至2017年三季度近4年间的所有盈利。


“智付集团支付业务并未夯实的情况下,还因为非法平台提供支付通道而接连收到巨额罚单,说明其支付业务基础尚未打牢。”王蓬博指出,智付集团收购小贷牌照后曾经入股运营P2P平台,但在2019年也已经良性退出。整体来看,尽管该公司在互联网金融、新零售、智慧城市等方面表现出多领域布局的意愿,但其本身支付业务基础不牢,加之金融业务受到严格监管无法有效展开,各领域投资处在市场发展前期,因此资金无法回笼,这也是其亏损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9月,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曾强调,支付产业数字化发展绝不是任性发展、无序融合,必须坚守安全底线,从事金融业务必受监管,必持牌照,持牌机构务必回归业务本源,聚焦支付主业。范一飞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旗下机构将支付业务与信贷等其他金融业务交叉嵌套,形成业务闭环,业务过程难以被穿透监管,极易引发风险,跨市场蔓延。


聚小贷、支付、大数据风控服务等业务于一身,但又因支付违规被严罚的智付集团,如何把控业务风险?违规业务整改情况如何?北京商报记者向智付集团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应。


监管紧箍下如何破局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数据风控业务被严管,无论是支付业务还是小贷业务,也均处于监管不断趋严的态势。内忧外患下,智付集团后续又该如何破局?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被罚后的2019年2月,智付集团还曾在官网发文道,“在这极不平静的一年里,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形势,智付集团紧跟国家政策方向,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梳理现有的‘支付+产业链’,对旗下业务进行了一次资源整合和战略调整,更加清晰规划出战略方向”。不过,从近一年来业绩滑坡、业务承压等情况来看,智付集团可谓是求生艰难。


在王蓬博看来,智付集团在支付业务受罚后,公司形象受损,在产品较为同质化的支付行业中竞争力受到影响。不过,疫情恢复后支付行业蓬勃复苏,若其能够夯实支付主业,亏损可能会逐渐收窄。此外,其他行业解决方案领域的布局若经营得当,也会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苏筱芮同样认为,该公司如果坚守合规,在罚单上实现“清零”,且降低受大环境影响的金融业务占比的话,后续还是有可能扭转亏损加大的局面;但如果金融业务占比过高,又受疫情等宏观影响,那么就会遭受拖累。建议放缓后续在金融方面的展业,重心转移到以服务为核心的“支付+产业链”上来。


“从公司业务来看,新零售、物联网、智慧城市等相关概念还是具有价值空间的,建议在这些领域精耕细作,各版块加强协调配合,通过为‘支付+产业链’打造综合解决方案以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这一切都需要以合规为底线。”苏筱芮进一步称。


王蓬博则认为,支付公司应以支付业务为基础,积极拥抱监管,保证业务合规性为核心竞争力。进入企业服务与行业解决方案领域是未来支付企业转型的主流方向,但应根据自身禀赋进行行业深耕,盲目多元化发展可能会导致投后管理不当,带来新的危机。


记者丨岳品瑜 刘四红


扫码关注 学习更多金融知识

微信号|bbt-fintech2019

新浪微博|Fintech圈子




往期精彩回顾


回应数字货币、4倍LPR影响,蚂蚁路演透露了哪些信息


“逆周期因子”3年后淡出使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调整


拟筹2312亿元!全球最大IPO蚂蚁开启上市倒计时


海南自贸港创新制度靴子落地 将成消金、区块链机构创新“沃土”?


央行穆长春深解数字货币:指定银行兑换,不与微信、支付宝直接竞争


IMF何东详解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互通性是各类数字货币共存和互补关键


中国互金协会发布网络小贷反洗钱工作指引 提示从业机构主动接受央行反洗钱监管


肖钢谈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监管:完善框架 加强反垄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