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调子离职记 (四):决定
[前言]真正认定“我离对了”,是在离职一年以后。不能否认,自己那一年里掩藏在各种跃跃欲试心情下的惶恐。可当初那个决定是怎样做下的呢?大概许多人都想了解别人那个具有历史性的时刻,作为自己决定的参照。于是,我尝试着回忆那个煎熬的过程。
至今,也不敢说自己就掌握了做决定的方法。但很清楚,“决定”只能用“行动”来做。那些想法在脑子里千百遍翻转时,只是一个观点而已。在行动之前,我的纠结都在想象的层面。
做决定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想象观点和想象观点的冲突;
第二层次:想象观点和现实行动的比对;
第三层次:现实行动和现实行动的选择。
离开单位之前,我一直在决定的最低层级活动。每天拿着想象中未来的一千种可能折磨自己,偶尔还拿这一千种可能去跟别人碰撞,其实这都是无用功,没有任何意义。
无论哪里的人,都会给你分析那些里外的优劣势;更负责任的朋友,会帮你做决定,直接让你离职,或是劝你留下。
可是,这些分析的分量最后都会打折扣。
体系里的人,没有外面的经验;体系外的人,会合理化自己的选择。
同时,你自己也会依据那些说话人的境况来为这个意见的量级打个权重分,而最大权重的意见——来自于权威的有阅历的长者——往往就是“两可”。
寻求他者意见的人,最后都回到一个问题的原点:自己想要什么。
因为,所有的言语都无法取代自身的经验和感受,那些非亲身体验的东西,都显得发虚,不真实。
尤其是感受的部分。
所以,最难的就是对第一层次的突破,那个层次里,只有内在的无尽冲突——全都是能量的耗散,能量来自冲突,又在冲突中湮灭。生命,也会在冲突中黯淡下来。而当自己突破第一层的时候,所有想法才开始变得有意义。好像那个很贴切的比方:
鸡蛋,
从内部打破,是生命;
从外部打破,是食物。
迈出去第一步,
现实和想象之间,
才开始因“行动”产生某种联系;
从而感受到因行动而赋予的个人感受
——真实的生命体验。
在践行自己决定的那一刻,
内心的冲突会得到缓解;
于是,那些用来压抑内心冲突的能量,
可以用来实践自己的决定——
跳出埋怨、压抑、再埋怨的怪圈,
让自身实现对自我的超越。
好比离职之后,终于去验证了自己:
是否没了管束就把日子过得颠七倒八、
是否会在错乱的时间安排中浑浑噩噩、
是否会让自己在娱乐中沉沦……
然而,并没有。
自己并没有失控……
也没有因为失控而发疯……
是的,曾经确实这样想过,很多离开体制的人都是这样想的。一边,害怕离开了体制自己活不下去;另一边,是自己被人管惯了,没人管就慌了——不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自己乱了阵脚、世界缺了秩序。
事实上呢?
一个始终追求内心世界的丰富、追求意义的人,是不大可能让时间流逝的。哪怕昏天暗地的睡觉都会被沉淀出意义来——
一个周尝试早起早睡、
一个周尝试晚起晚睡,
看看怎样的休息节律更适合自己;
尝试一个周工作四天、休息三天;
再或30天一个工作周期,
20天工作,连续10天休息;
甚至半年一个工作周期
4个月工作、2个月休息……
看看哪个更加适合自己;
更多时候,时间被填满了——
那些喜欢交往的人、
喜欢干的事、
喜欢读的书……
许多想法,
开始尝试用行动去检验,
哪怕特别琐碎的一点点。
譬如——
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为心底的困惑寻找答案,
哪怕是诸如
为什么北方人喜欢吃饺子、
日本人和德国人为什么看起来很相似,
无论社会、文化、地理、历史、天文……
去知识的海洋里游荡一番,
总有让心灵震颤的收获;
更不用谈,
分解自己的时间,
去世界上那些听过无数次的美妙地方
一探究竟……
当一个又一个行动过后,
内心一次又一次被触动、震撼之后,
我们才真的面临了“选择”的议题。
那么多的感受之中,
你更喜欢怎样的生命体验?
所以,总结一下——
任何想要做改变的愿望,
都产生于内心渴望和现实条件的冲突中,
这是决定的原动力。
任何无行动的决定,
都是对自身能量的消耗。
人作出某种决定,是因为内心的冲动,
而湮灭掉这些冲动需要更多的力量。
无论自己、或他者的观点均毫无意义,
行动对决定的检验才是意义的开始;
而只有行动和行动之间才构成
选择
所以,你问,
离还是不离,
这本身并非问题。
(未完待续)
每周更新,敬请关注!
彩蛋~~今日读书分享
恐惧是心灵的杀手。
恐惧是能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小死亡。
我将面对我的恐惧。
我将允许它穿过我,迈过我。
当恐惧离开我时,
我会望着它走过的路。
恐惧经过的地方,
什么都不会剩下。
只有我还在那里。
——弗兰克·赫伯特,《沙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