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秘密:一半家长要求孩子成绩班级前三名,你说有多少会失望?

洪明 科教评论
2024-10-30

          

      

    不少家长自认为,自己主要的任务是拼命挣钱养家,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好的物质条件,想尽办法让孩子上好学校,报课外班,再加上平时严加管教就行了。这种认识窄化了家长的职责范围——

    误区是因理解错误而导致的行为失当。家庭教育中有许多失当行为,都是因为家长对教育的错误认识而导致的。  

忽视自我成长

  一提起家庭教育,许多家长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如何教孩子,如何让孩子学知识、长本领、培养健康人格、过上幸福生活。这种理解没错,但只是理解到了教育的一般,因为家庭教育绝不仅仅只是孩子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说,家庭教育是父母学习当父母和孩子学习当孩子同时发生的过程。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远比驾驶汽车、当个护士要复杂,但是现实中开汽车、当护士必须经过系统学习和严格考核持证之后才能上岗,而现实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大多数家长都是无师自通的。不少家长自认为,自己主要的任务是拼命地挣钱养家,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好的物质条件,想尽办法让孩子上好学校,报课外班,再加上平时严加管教就行了。这种认识窄化了家长的职责范围。

  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需要必备的教育素养是,读懂孩子身心、掌握教养方式、学会陪伴、掌握沟通方法、科学地奖励与惩罚、注重与学校的沟通,等等。这些都需要家长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句话总结得好: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不合理的期待

  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教育者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受教育者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合理的期待会转化为适当的教育目标,指明孩子成长的方向,为孩子成长提供能量,而不合理的期待会阻碍孩子顺利成长。

  当前不合理期待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期待过于片面。有调查发现,当今家长最关注的还是学习。关注学习本身没有问题,但把学习和其他方面发展对立起来势必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不仅影响身心健康,最终也搞不好学习。有人说,中国的家长重智轻德,其实这句话不准确,多数家长不是真正重智而是更多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和成绩排名。尽管今天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期待方面趋于合理,但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相关课题调查发现,96.2%的四年级学生表示家长对自己的成绩期望至少是“班里中等”,西部地区学生报告家长希望孩子成绩在“班里前三名”的人数比例为49.1%,东部地区为41%。很显然这样的期待是难以全部实现的。“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原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的这句忠告极具现实意义。

失衡的教育

  教育内容很广泛,涉及德智体美劳等许多方面,需要均衡用力。但是在异化的教育目标指导下,今天孩子的文化课学习过多,体验性课程过少

  中国儿童中心对儿童校外生活的调查显示,小学五年级学生日常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写作业,平日每天写作业和看课外书的时间分别是1.7小时、1.4小时,周末分别为3小时、1.7小时;学校学习之外,7成以上的孩子都报了1个以上的课外班,周末平均上课外班时间为2.1小时。这样一来,孩子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娱乐、做家务、与父母沟通、发展特长的时间就少得可怜。我国小学生干家务时间远远不及主要发达国家,甚至只有美国孩子的五分之一,因为有72%的家长不要求孩子从事家务劳动。而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爱干家务劳动的孩子长大后就业率是不爱干的15倍,犯罪率是不爱干家务的十分之一。以书本为核心、以应试为目的的失衡的教育,最终剥夺了孩子诸多的成长机会,常常会让孩子在真实生活中手足无措。

爱的缺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孩子,连母鸡都会的事,父母自然更不例外。但现实中许多父母不知道如何爱孩子,导致了事实上爱的缺失。一方面,家长天天辛辛苦苦,省吃俭用,生活起居照顾有加,甚至放弃了事业;另一方面,孩子却丝毫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问题的关键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不会爱孩子。借用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可以进行这样的解释:完整的爱的行为是双向的,既需要爱的一方有爱的动机和行为,还需要被爱的一方能够接受到,要想达到这一效果,需要爱的一方识别被爱的内心真正需求,采取适切的关爱行为。

  如何识别孩子的需求?一般来说,儿童成长的早期,爱主要表现为陪伴;当孩子自主意识逐步形成时,爱更多体现为尊重;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爱主要表现为放手。当然,有的父母爱的方式是过度的“严”或者过度的“松”(一味地满足),都可能导致不良的后果。研究发现,对子女采取专制型教养方式(严)和忽视型教养方式(松)都容易导致子女的欺凌行为,而且过度的严厉还容易产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忽视家风建设

  让家庭变得更加温馨、和谐、有序、幸福,这不仅是家庭需要,更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家庭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家风,家风是父母长辈率先垂范并影响子女后代的稳定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无形的教育。今天不少家庭重视子女,但不知不觉中忽视了整个家庭,甚至把亲子关系和子女的利益凌驾于夫妻关系和整个家庭之上,这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7成以上的父母都承认今天普遍存在着“关心孩子有余,孝敬老人不足”的现象,这不仅是老人的不幸,也是孩子的不幸。

  开展家风建设,一方面要继承中华优秀家风传统,弘扬仁爱、忠孝、民本、慎独、中庸、和谐、诚信、友善等品质,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精神融入其中。良好的家风是通过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影响孩子的。有研究表明,成绩不理想的孩子,饮食状况也比较混乱,常常依赖便利店的食物;母亲做事有条理又有趣,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可见,开展家风建设,父母要带好头,让家风体现在每一顿饭、每一次旅行、每一个交往之中。

  (作者:洪明,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科管部副主任,研究员)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9日)原题《别让你的爱“误入歧途”》


更多文章,请持续关注!

今天我们怎样做家长

课本里的上海

笑不笑由你:他说“教育就跟喂鸡一样”

诗书画中的万里长江(贵州篇)山水千万绕

“教授中的教授”如何以古代书院精神授课?

古典诗词,如何赏其美、品其意、传其神

【诗书画视频】万里长江云南篇:天下第一长联

【视频】诗书画:江山如此多娇

天下竟有这样不遵医嘱的名人!

这些你“不在意”的老人会让你震惊……

有你在,灯亮着——读冰心,忆初心

全网唯一!本公众号作家作品走进部编语文教材!

“教育对教育,大学对大学”他最早对标世界名校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兼容并包,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蔡元培

被毛泽东叩写“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原来是他

他们为何成为学校的精神象征?


家庭教育电视访谈:亚波评论钮维萍做客“教育面对面”


欢迎转发


欢迎投稿原创稿件,欢迎媒体选用,转载需与本公号联系

评论是一种态度,评论是一种思想,评论应该是一种正能量。

亚波评论,聚集有温度的评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教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