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中受益最大的国家,空前,未必绝后
点击上方 山居西奈 关注我
今天是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
在那场战争中,主要是战败前的三年间,日本损失飞机达5万多架,航空母舰20艘,战死士兵将近200万人,死于美军轰炸近70万平民。
而美国,也因为与日本的战争,战死十余万名将士,航母、战舰、战机无数。
而就在上个月,美国售日105架空战神器——F35战机,使日本成为了拥有这款神器数量仅次于美国的国家。
日本,是那场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也是损失最为惨重的国家之一,但是今天我们要说:日本人民又是那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没有之一。如果没有那场战争,日本仍然可能是称霸一方的军事和工业强国,但绝对不可能成为文明之国。是那场血腥的战争,给日本输入了平等、自由的文明元素。
当年日本之所以主动扩张,并把美国确立为终极对手,不惜举全国之力与美国决一死战,是因为战前日本的国家战略所致。
美国佩里黑船敲开了日本国门,让日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因而奋发图强,改制维新,短短三、四十年,就成了拥有20艘航空母舰、数万架战机的强国。
在此期间,日本军政两界精英逐渐形成共识,即人类之间的矛盾,总体上就是东方和西方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代表东方高贵文明的日本,与代表西方卑劣文明的美国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本矛盾。因而,做为东方文明最优秀的代表,日本有义务、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与美国一战。当时日本把这种战略思想称之为“终极战略”。
之后日本对亚洲各地的军事扩张、资源占有,以及与美国越来越激烈的冲突,都是受这种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的驱使,最终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袭击了珍珠港。
而彻底的战败,无条件的投降,让日本上下心灰若死,强者为王的文化,让整个日本都在心死与颤栗中,等待征服者的任何惩罚。
但颠覆日本三观的是,征服者并没有像日本文化那样对被征服者大开杀戒,而是从皇族和精英手中夺权与民,推行宪政,男女平等,还地于农……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切仿佛什么都没有改变,但又无孔不入地掺入一些新的元素,那就是自由与平等。
以前的日本,幕府将军出行,平民离得老远就要背向跪避,稍有失礼,武士刀斩首伺候。战败后的日本,只有政府官员跪百姓的份儿,稍有差池就会被百姓骂个灰头土脸,官位不保。
那场战争让全世界充分了解了日本的武士精神,战场上日本人的勇武残忍让美国人心惊肉跳,当然这也促成了美国悍然使用原子弹的决心。
战败后的日本,武士精神仍然存在,但已经转移到了道德良心的自律方面,耻感文化是日产精工产品的道德保障。
2008年,轰动日本的“问题大米”事件,致使日本农相下台,涉案代理商自杀谢罪,农水省事务次官白须敏朗辞职。尽管,这些所谓的“问题大米”来自某大国,并且在该国是合格的优质米,更并且日本接受这些大米,是执行WTO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低进口义务”。
而在战争观方面,日本人已经明白:一个要人民为它去死的国家,就让它灭亡好了。
试想一下,这样的话如果是在战败前说出,不要说是在街头对着电视台的镜头公开说出,即使是在家里跟家人悄悄嘟哝,也一定会被家人太义灭亲,轻则扭送有司,重则会被家人当场“荣誉处决”,放眼世界能和这个有一拼的,只有巴铁了。
战前的日本,国家需要人民的人头,人民都得主动献上,而战败后的日本,国家掏钱买人民的一块地,人民也可以不卖,哪怕国家买地是为了修建国家的门面——国际机场。
成田机场的农夫钉子户,四十年来牢扎不动,不仅不动,国家还要为被机场包围的他们解决交通问题,修建特别通行隧道;解决休息问题,夜间不敢起降飞机……而他们的理由仅仅是想在这块祖田里装模作样种庄稼,并且声称“即使把这块土挪到别处也不干,因为会失去特有的风味”。
那可是日本第二、世界货运第三的国际机场啊,除了当年的天皇,谁特么有这么大碧脸!
可是,所有在飞机上看到过这一幕的人,以及所有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心里都知道了一个事实——这是一个靠谱的国家!值得投资财富、托付信誉的国家!
显然,如果没有那场战败,日本绝对不会成为今天的日本,放眼人类史,日本的这种受益方式和受益结果,都是绝无仅有的,空前,但未必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