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线一刻|声色古典 Vol.02


·  在  ·  线  ·  一  ·  刻  ·


 


声色古典 02

解读音乐史上最知名的百幅图像

讲师:韩斌


讲师简介

韩斌,音乐学家,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文献学、歌剧、合唱学。先后出版《西方合唱音乐纵览》、《德彪西》、《钢琴的故事》、《音乐学新论》等专著。曾在《人民音乐-留声机》、《爱乐》、《音乐爱好者》、《歌剧艺术》等杂志开设专栏。


👆点击音频收听👆

「 导 听 」



photo©youview-box.com《李斯特在钢琴上的幻想》/约瑟夫·丹豪泽(Josef Danhauser,1805-1845)第一排由左到右:大仲马、乔治桑、李斯特、玛丽·达古伯爵夫人;第二排由左到右:柏辽兹、帕格尼尼、罗西尼

这幅画是奥地利画家丹豪泽的一幅集锦画。首先看人,这位在钢琴前演奏的人是李斯特,有着他标志性的发型和弹琴的姿势,他青年时期就是以漂亮而著称的。当时巴黎两大美男子,一个是李斯特,一个是肖邦。画中有位女性,她是乔治桑,她是肖邦的情人,然而她正是通过李斯特介绍认识的肖邦,当时乔治桑已经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小说家了。乔治桑是笔名,这是一个男人的名字,是和别人合用一个笔名的,她当时在巴黎社交圈很有名,她老是穿着男装,去一些非常高端的、或者非常前卫的沙龙。坐着的人是玛丽·达古伯爵夫人。她是李斯特的粉丝,后来成为了夫人。在这幅画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议,目前认为坐着拿着本书的人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后排最左边是作曲家柏辽兹,右边两个人,中间这个是以鹰钩鼻子出名的帕格尼尼,旁边胖胖的这位是罗西尼。画中墙上还有一副画像,画像上的人是英国诗人拜伦,画里的雕像据考证是圣女贞德,还有考证说,李斯特弹奏的这架是德国康拉德格拉夫钢琴。这幅画中,把一个时代的人画在了一起。


photo©kknews.cc


李斯特《钟》 
李斯特最有名的练习曲《钟》,《钟》是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中的第三首,非常有名,众所周知这是一首非常魔鬼式、极具难度的曲子。小提琴和钢琴本来就不是一个类型的乐器,小提琴是旋律性的乐器,钢琴是和声性的乐器,律都不一样,而要把小提琴移到钢琴上,这对演奏者的要求极高,演奏者要有较大的手。《钟》来自于帕格尼尼《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历来也是小提琴家们的最爱挑战。 
帕克尼尼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钟》——意大利小提琴家阿卡尔多演奏版本;
帕克尼尼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钟》——前苏联的小提琴家柯岗演奏版本:
李斯特《钟》;

李斯特《叹息》《叹息》是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之一,作于1849年,旋律优美动人,是典型的李斯特式的手法,左右手交换演奏主题,这首练习曲广受欢迎,甚至被用到电影中。



上海大剧院2006年在国内首创了以剧院为平台的公众艺术教育品牌“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吸引了一批热爱艺术的观众,至今已持续了近15年,也见证了上海艺术欣赏与文化消费群体的形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上海大剧院取消了从春节假期到三月中旬的所有演出,“艺术课堂”的课程安排也受到了影响。为了继续给观众提供优质的艺术普及课程,因此推出了“艺术课堂”的线上课程。此外,上海大剧院的“对话大师”“艺见”等音视频栏目也将先后在线推出,让观众们了解艺术大师们的成名故事,以及文化产业运营的经典案例。




-金牌讲师精品课随身听-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


在线一刻
近几年音视频网络平台已经普遍应用,很多观众习惯在音视频平台观看收听在线课程,为了让不便来到现场的观众们提供在线的艺术普及,上海大剧院推出艺术课堂“在线一刻“,内容涉及音乐、舞蹈、戏剧、歌剧等舞台艺术领域。即日起,金牌讲师精品课随身听——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 “在线一刻”正式上线。以音频节目为主,每期时长15-20分钟(一刻钟)左右,故取名 “在线一刻”,也有“一课”的寓意。上海大剧院将把近五年来多的100多次“艺术课堂”的内容剪辑成15分钟的音频节目持续上线,让无法参与艺术课堂现场活动的艺术爱好者通过在线收听,继续了解舞台艺术的故事,也可以让上海以外的观众能得到在线艺术普及,培养更多艺术爱好者。“艺术课堂”线上课程近期将先后推出“金牌讲师”韩斌、吴洁、王勇的《声色古典》《音乐的色彩》《古典芭蕾的缤纷世界》《王博士的音乐名城之旅》等系列主题,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歌剧等舞台艺术板块,为观众带来每天15分钟的“艺术公开课”。


/ 往期回顾 /

声色古典 01 解读音乐史上最知名的百幅图像

古典芭蕾的缤纷世界 01 从入门宝典到经典名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