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Q高不等于高成就,孩子的好奇心不容忽视

Alsie 顶思 2019-05-01

连接改变教育

 IQ水平一直被认为是测试孩子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大西洋月刊中的这篇文章则认为,好奇心是对学术的成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文|Scott Barry Kaufman

译|Alsie

编|Monica


有人说,莱特兄弟(飞机发明者)是个特例,能够在没有任何优势的人生中获得成功。Orville Wright(莱特兄弟之一)听后断然回道:“若要说我们的优势的话…...我们的最大优势是成在一个鼓励好奇心的家庭中。”


好奇心不仅意味着高的成就,同时也能带充满意义的生活,这就非常重要了。


好奇心被定义为“对新奇,充满挑战与不确定的事物的发掘与热情追求。”在近几年来,好奇心与快乐、创造力、满意的亲密关系、伤后的个人发展与生命意义的提升联系在一起。在学校中,好奇心被概念化成为了一个“个人优势”,成了众多研究核心。拥有“饥饿的思想”已经被证明是学术成就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与IQ的衡量能力相矛盾。


但是在现实中的学校里,好奇心被忽视得非常严重。就像Susan Engel在她的书,《饥饿的思想》(The Hungry Mind)中所记录的,在美国标准化考试的狂热环境中,学校没有意识到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学习的渴求。她说,教师们在课堂中几乎没有鼓励孩子的好奇心——虽然我们天生拥有丰富的好奇心,并且这一先天的探索欲望能够在所有学生的身上得到提升。



奇怪的是,好奇心在天才儿童教育行业也被忽视。近期,一个对全美范围的认证指标调查显示,只有三个州认为积极性是有才华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有45个州参照IQ水平,39个州依靠标准化考试来测量学生能力。


最近发布在美国科学人杂志(Scientific American)的一个故事突出强调了这一点。它的标题具有误导性——如何培养一个天才。这篇文章历时45年,追踪了12岁在SAT考试中成绩占1%的学生们,并且在他们的学习方面提供一些支持。至少95%的研究对象都因为他们成绩得到了一些学术上的提升,并且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积极参与活动,例如进入约翰霍普金斯的天才青少年中心(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s Center for Talented Youth )。马克扎克伯格与Lady Gaga都曾是该项目的学员,这个项目最早被用于“发现在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的首字母缩写)方面最有潜质的孩子们”,并且探讨如何支持他们以及提高他们能够达到的预估成就的可能性。


让研究者们感到欣喜的是,这个结果确认了他们的猜想。他们认为的那些“才华洋溢”孩子们的确成长地很厉害。他们当中大多数都在世界顶尖大学中完成了博士学业(这需要优异的考试成绩作为入门条件),很多人也在文科或是科学科技方面有了突出的成就,包括专利与发表书目。



这些研究成果显示孩子早期的优异成绩确实是之后接受高级教育的指标,的确应该得到支持。但从这些研究结果中还能得出什么其他的结论呢?如果你是家长,并且你想要“培养出一个天才”,但你的孩子没有在早期的测试中表现优异,这就说明你没有这个资本了?或者说,这个国家的未来就靠这些孩子了吗?这一研究的主要作者David Lubinsky曾说:“看看这个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比如医疗保险、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能源缺乏等,这些是最有潜力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孩子,我们或许可以将未来在他们身上赌一把。”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研究者们仅仅根据进阶考试成绩这一标准,选择了一些学生们,并在他们的学习方面提供支持,没有考虑其他任何因素,这意味着忽视了剩下所有的孩子。


富勒顿长期研究(Fullerton Longitudinal Study),一个由加州州立大学的Adele与Allen Gottfried发起的对孩子们发展与天赋的为期三十多年的研究则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比起靠教师们挖掘(近期的研究显示这会至少忽视掉60%有才华的学生),研究人员们开始对一岁的孩子们进行测试,起码抢在他们被贴上“有才华”的标签之前。这个研究唯一的选择标准是婴幼儿必须能够整个学期全程参与,体重正常并且没有任何视力或者神经方面的疾病。


他们最早在1979年就开始了他们的实验,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中(实验室与家中)用不同的指标评估学生(例如在校表现,IQ水平,领导力水平,幸福感)。研究对象们在婴幼儿时期与学前时期期间,每六个月会进行一次评估,然后在5岁到17岁的阶段每年评估一次。


他们的发现与Lubinsky和他的同事们的发现一致:孩子们在认知方面的天赋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标准的130分的IQ分数对8岁小孩进行分层,107个学生中有19%的学生被认为是“智商超群”的。虽然这些高智商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在性格、行为、社交或是情感方面并无区别。直到1岁半时,他们才在感知与运动方面崭露头角。在1岁时,他们对词语理解的能力较高,而后逐渐展示出他们的交流能力。同时,他们也更具备目标性,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长。进入幼儿园之后,他们在多个学科领域表现的更为优秀。教师们认为教室里那些智商高的孩子们更具有竞争力。



这些结果都向人们揭示了智商天赋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但他们只展示了其中一部分。研究者们也测量了我们称之为“学术动力”的部分,并且发现了111名参与者中的前19%都是学习积极的,他们面对挑战,面对具有困难且新鲜的任务时,都表现出极大的享受。


有意思的是,他们发现高智商与学习动力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虽然聪明的学生在婴幼儿到青少年时期表现出更大的求知好奇心,但只有八个学生同时具有智商与动力天赋。最主要的是,学术与内在动力测试的差异不能用IQ分数的差异来解释,同时,学术的内在动力不依赖于IQ分数来预估高中的GPA。这告诉我们:是否拥有好奇心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拥有好奇心天赋的学生们比他们的同龄人在许多方面都更为出色,包括数学与阅读,SAT成绩以及大学的录取情况。根据教师们的评价来看,有动力的学生们更加努力,并且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


这些发现对关注天才儿童的教育事业与广泛意义上的教育行业本身都有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们指出了好奇心是一个独立的特质,且对学术的成功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就像是Gottfried们说的,“学习动力应该被那些为天才儿童设立的教育项目定为选择学生的标准。”另一方面,它们也证明了那些让所有学生投入学习的教学项目的益处——不是用以发展其他天赋的途径(例如IQ与标化考试分数),而是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特质进行培养。“动力不应该被纯粹当作是一个为其他天赋发展的催化剂,而应该被独立培养,” Gottfrieds说。


能促使好奇心发展的课堂活动是那些新颖、惊奇,具有一定复杂性并且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性与选择权的活动;它们同时也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假设,并通过复习,而不是审判一般的考试,来达到知识的纯熟掌握。


但这些经历也可以发生在教室外,Gottfried研究了父母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时扮演的角色,比如让孩子们接触能产生好奇心的新事物,例如带他们去博物馆。他们发现类似的活动能帮助激起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例如:享受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喜欢寻找科学问题的答案”),并且提高教师们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而这两个因素对预估孩子课程的选择数目,以及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有着很大帮助。这项发现对STEM的发展也有着重大影响,好奇心或许可以预测孩子是否会一个成为科学家。


最后,Fullerton的研究也证明了天赋不是一个个体先天拥有或后天获得的——它显然是一个需要发展的过程。他同时也证明了天赋可以被多种不同的因素影响。就像是Gottfried在他们的书《智商天赋:早期的发展》)(Gifted IQ: Early Developmental Aspects)中写到的一样:“天赋不是一个概率性事件……孩子的认知能力、内在动力与所处环境相互融合,才会慢慢发展。”


文章来源:大西洋月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