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终身幼儿园”团队教你培养创造新思维
连接改变教育
根据美国人工智能的研究报告,未来的十年或者二十年,9%~47%的工作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胁,甚至被取代,这个比例也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在不断提升,未来诸如工作内容是重复性的程序化的工作将不存在,而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将不得不面临下岗,但有一种人无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那就是具有「创造性思维」,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创造性思维也越来越成为教育者重视的一种能力」。
编 | 田菁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
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将来是人类的主要活动方式和内容,创造性思维在人类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创造性思维的五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独立性,即与众人、前人有所不同,独具卓识。从因素分析学说的角度研究,思维独立性中又有几种“因子”:
一种是“怀疑因子”,即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认为“完满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
再一种是“抗压性因子”,即力破陈规,锐意。进取,勇于向陈旧的传统和习惯挑战;
第三种是“自变性因子”,即能够主动否定自己、打破“自我框框”。
第二个特点是连动性,即“自此思彼”的思维能力。它常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
一是“纵向连动”,即发现一种现象后,即纵深一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
二是“逆向连动”,既看到一种现象后;立即想到它的反面;
三是“横向连动”,即发现一种现象后,便联想到特点与之相似、相关的事物。
第三个特点是多向性,就是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这种思维的产生并获得成功,主要是依赖于:
一、“发散机智”,即在一个问题面前,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多种答案,以扩大选择余地;
二、“换元机智”,即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质和量的诸多因素中的某—个,从而产生新的思路;
三、“转向机智”即思维在—个方向受阻时,便马上转向另一个方向;
四、“创优机智”,即用心寻找最优答案。
第四个特点是跨越性。从思维进程来说,它表现为常常省略思维步骤,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从思维对象的角度分析,它表现为能跨越事物“相关度”的差距,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从思维条件的角度讲,它表现为能跨越事物.“可限度”的限制,迅速完成“虚体”与“实体”之间的转化,加大思维的“转换跨度”。
第五个特点是综合性。要成功地进行综合思维,又必须具备三种能力:
一是“智慧杂交能力”,即善于选取前入智慧宝库中的精华,通过巧妙结合,形成新的成果;
二是“思维统摄能力”:即把大量概念、事实和观察材料综合在一起, 加以概括整理,组成科学概念和系统;
三是“辩证分析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思维能力,即对占有的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把握它们的个性特点,然后从这些特点中概括出事物的规律。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思维是有方法可循的,好的思维方法能更好地触发灵感,获得创造性的思想。
换位思维
绝大多数创造性思想都是缘于思维角度的改变。对任何事情,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不同群体等方面去看一看,想一想,往往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视角的特别,也往往决定了创造力的高低。
求同求异
多做比较,而且要换不同角度进行比较,既要找出他们的相同点,也要找出他们不同点。比较一定要细致,全面,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细节非常重要)。相同必有相同的内在机制,更可能是最基本的问题。大多数人喜欢求异,而思想家更喜欢求同,从千变万化的复杂事物中找出共性和本质,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之处。异,则可能是思维的入口,是线索,顺着它去就可能进一步分解事物的特性,发现规律。
分解与综合
将关注的事物分解得足够细,越细越好,把大问题分解成无数个小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细致考察一遍,就可能找到突破口或开辟新的领地。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关键问题的提出,常常表明你已经意识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非常规思维
想象一下理想状态会如何,极端条件会怎样,特殊人群会有什么需要,时间起点和终端的情况呢,或者无限夸大缩小一下又如何,极小极大极多极少时又会如何等等,这些思考可能会使问题简化,或者拓展。
艺术性
把平凡的不起眼的事赋予更多艺术性或社会意义,比如变得有趣、富含深意,那就是一种创造力。把复杂的公式简单化,把普通的事做得更精美,更优化组合,更节能轻便,这是一种美学创意。把简单的东西做出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功能来,也是一种令人惊叹的艺术。所以,做任何事,要试着把它做得细致入微,精美有趣或有意义。
头脑风暴(发散思维)
把大量不相关的东西放在一块,让它们任意组合,胡乱联系一下,再经过筛选分析,启发思维,寻找灵感。所以,有时候随便走走,或者随便翻翻不相关的书刊,跟无关的人员聊聊天,都可能启发思维。
思考社会需求。只要是需求,都值得认真思考
实际上,对创造力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社会意义,包括理论的,技术的,以及实际生活需求的。所以,一定要把思维拓展开来,考察社会需求的方方面面,能不能建立一种关联。
移植思想
是一种发散思维的方法,就是将别的领域的思想方法用到自己专注的领域,或者将自己的思想方法拓展到其它领域,也就是学科交叉,甚至学科横断或上升到哲学层次。彼箱子有一个习惯,就是一有什么想法,赶紧先记下来,然后不断完善,再然后就会想想是不是可以推广到相关领域,或者更宽的领域,其次就是实用性考虑,这样想的时候,也就会连带出更多配套性的问题,思维也就活跃了。
形象思维
一定要试着用图形表达各种意思,因为形象思维能够再现事物原型,能轻易发现言语容易遗漏的空间细节和时空逻辑矛盾。所以,想问题的时候,不妨多画画图,建立模型,用想像力去弥补思维空缺。也可以用形象去类比,想象一下它象什么,内部可能是什么样的结构,换个角度想象一下,又会是什么结果呢?或者,建立一定的符号,进行逻辑运算,也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问题,发现矛盾。
关注矛盾
问题就是机会,不应逃避,而应把它当成取得突破的机遇。每次遇到困难,思索一下,是不是里面暗藏什么机制性的东西,不要轻易放弃,先记下来再说,然后尽可能提出各种设想,逐个加以分析排除。
数学化
对任何事,要尝试建立数学模型去量化、标准化。毕竟世界上很多事还无法量化,这实际上既是挑战,也是发挥创造力的机遇。比如生物医学,目前很难量化,但某些方面却又存在数量关系,很多人就不考虑这种关系,做的研究就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关注最新技术最新思想
新技术新思想实际上就是创造力的最佳生长点,一定要敏锐地把握最新信息,了解前沿动态。琢磨一番,是不是可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或者拓展开来。即使这样的想法没什么实际价值,也要把它记下来,权且作为一种思维训练。所以,越是不明白的,越要去接触它,不能完全由着兴趣(喜好有时候就是一种思维定势)。因为新技术必定不完善,有太多值得拓展的空间,获得新想法的几率更高。
逻辑推演
大胆设想,先不考虑任何技术可行性,或者是不是荒诞不经,先根据已有材料建立假设,然后大胆推演,寻找证据,不断改进。没有证据的,就用想象来填补,留一个空缺。比如,假定自己的模型正确,它必定会有很多衍生特征,可以分解它的这些特性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定它不正确,在验证的过程中自然也会了解很多信息加以修正。所以,一定先要有模型或假说,不管对不对,有总比没有好。有了之后就要不断推演,分解细化。
哲学思考
哲学是归纳的结果,具有普适性,下意识地用哲学思想去分析具体问题,往往能更深刻地理解事物本质,触发灵感。比如要学会辩证、系统、动态地分析问题,从不同层次分析系统要素,研究其结构特性和信息调控机制。也可以从具体研究对象由此及彼地推广应用,甚至上升到更高层次或哲学层次。
行胜于言
很多时候,只有亲身经历一些事情,才可能在某方面形成独到的见解。有时候不一定要有成熟想法才去做,而应边做边发现,摸索前进,很多美国学者就是这么做的。
国外培养创造性思维实践
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里有一个叫终身幼儿园(“lifelong kingdergarten”)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发新的技术与活动,就像在幼儿园里面玩搭积木一样,让更多人可以体验充满乐趣的创造的过程。终身幼儿园在2006年研发了风靡全世界的线上编程教育社区Scratch,这个编程教育社区第一次将复杂的编程变成像堆积木一样简易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它鼓励用户创造自己的作品并且分享。来自超过150个国家的用户,在这个社区创造并分享了超过两千八百万个作品,成为编程教育的范本。
通过十几年的创造力培养实践,研究团队对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发展出一套框架与理论。终身幼儿园项目的创始人Mitchel教授也在2017年发布了新书《终身幼儿园:通过项目、热情、同伴、实验培养创造力》,分享了一些研究的重要成果。
教育者可以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帮助创造力生长呢?Mitchel从儿童在幼儿园当中的学习方式受到启发,认为幼儿园不仅适用于儿童,也适用于任何年龄、任何背景的人发展创造力。
幼儿园的学习方式究竟有什么特别的?为什么被视为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方法?Mitchel举了一个典型的幼儿园活动进行说明,”想象幼儿园的孩子在玩搭积木。两个孩子因为听了老师讲的童话故事,开始搭建一个城堡,他们建立了城堡的基础,开始建城堡顶部的塔。他们不断地在城堡上增加积木,城堡变得越来越高。到最后,塔倒了。孩子们开始重新搭建,希望这次能把城堡造得更牢固。与此同时,其中一个孩子开始讲一家人住在城堡里的故事,另一个孩子在他讲的故事上增加新的任务。他们一边搭建城堡,一边不停地往故事里增加新的细节“。在这个故事里,幼儿园的孩子在玩的同时学到不同的东西,通过搭建城堡他们学会更好的理解结构和稳定性,当他们开始创造故事,他们更好地了解情节与人物。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学习创造的过程。
这个创造的过程,被Mitchel和其研究团队总结成创造性学习螺旋(creative learning spiral),这个螺旋包括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想象:就像上面的举例一样,孩子们的创造从他们对一个城堡的想象开始。
创造:光是想象不够,孩子们开始把想象变成行动,比如用积木搭建一个城堡。
在玩乐中试验:孩子们不断地在试验当中进行创造,比如不断加高城堡,城堡倒塌后重新搭建,开始讲述故事,不断增加故事的细节等等。
分享:孩子们在创造的过程当中彼此分享,给创造增加新的想法
思考:当塔倒塌的时候,老师过来鼓励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它会倒塌,如何可以搭建可以更稳固的城堡,同时也给他们看摩天大楼的照片,孩子们注意到建筑的底部总是比顶部宽,于是他们决定重建一个底部比顶部宽的塔
想象:基于前面的过程,孩子们开始想象新的点子,比如在城堡附近创造村庄,开始新一轮的创造。
这个螺旋在幼儿园里不断地重复。“幼儿园里用不同的材料(比如木头积木,蜡笔,折纸等等),创造不同的东西(城堡,故事,照片,音乐等等),但是这个核心的创造过程总是一样的”。这个创造性学习螺旋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引擎,当孩子们经历这个螺旋,他们开始发展自己的想法,尝试他们的想法,试验不同的做法,从他人当中获得反馈,基于整个经历再产生新的想法。创造性思维在这个过程当中得以发展与增强。
麻省理工大学著名的媒体实验室,就在应用这种幼儿园式的学习方式。虽然学生们用的工具和技术与幼儿园的孩子们非常不一样,不是木头做的积木,而是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但他们创造的过程和幼儿园的孩子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同样地,他们遵循的是创造性学习螺旋的指导,很少坐在教室里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各种项目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每个项目总是从想象开始,建立原型,通过不同的做法实验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原型,思考他们的所得。然后又开始继续想象新的原型,不断重复创造性学习螺旋的每一步。
Mitchel用“终身幼儿园”来命名他在MIT媒体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寄予了他对用幼儿园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创造力的希望,而终身幼儿园最终的目标,是“让这个世界充满有趣的、充满创造力的人们,总是为他们自己和社区创造新的可能性”。
结语
创造性思维将成为未来的刚需。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加关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小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把探索性精神,融入到课堂以及社区里面,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人与人的互动,来激发创造的动力。
未来当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育领域,老师的作用越来越强,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解孩子,鼓励孩子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这个教育能不能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关键力量。
本文来源:必达更好的学校建设(ID:BEED-Media)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