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公民同招”时代全面到来,民办学校走向三种命运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应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确保到2024年全面实现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义务教育“新格局”正在稳步推进,这是否意味着,“冲民办名校,保公办”偃旗息鼓?“公民同招”“属地招生”全面落实的时代,民办学校应如何面对生源危机与空前挑战?或许三种命运正在等待他们......
01
江浙沪头部民办中小学
“掐尖”之风何时休?
在江浙沪等不少经济发达的省份及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择校”一直是热点话题。如何在头部民办学校为孩子争得“一席之地”,引得家长们暗暗角逐。
根据学者陆韵分析,21世纪以来,上海、深圳、杭州等地民办中小学的蓬勃发展曾引发“教育拉美化”,优势阶层家庭凭借丰富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帮助子女升入优质民办校,与之有关的教育公平话题一度成为舆论焦点。在上海本地家长张琳看来,当年“小升初”比拼激烈,与其说是“牛娃”的选拔,不如说是家长圈的“厮杀”,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招生入学制度的助推。
事实上,头部民办学校之所以备受追捧,并非单单凭借高水平“师资”,而是依靠高质量的“生源”。上至清北“抢人大战”,下至部分地区“幼儿园面试”,无不凸显出学校对于优质生源的抢夺。而不少优质民办学校亦是如此,早些年,民办学校可以通过跨区招生、提前招生、面试入学等方式进行生源“掐尖”。留住学习自驱力强,学术基础较好的学生,学校的升学率自然也更好。
然而,随着“公民同招”“属地招生”政策的落地和推进,民办学校在招生方面丧失优势。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公民同招”,指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步登记报名、同步招生录取、同步注册学籍。再加上政策规定,严禁任何部门、任何学校、任何机构以考试、测试、面试等任何形式筛选生源。因此,以往民办学校通过提前招生考试、测评等形式筛选优质生源这条路被堵上。
此外,以往民办学校大都可以跨区域招生,在更大范围内“撒网捞鱼”,由此也滋生了一批吸纳全省、甚至全国优质生源的“超级中学”,在升学率上“一骑绝尘”。而“属地招生”政策划定了各地民办学校招收生源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了民办学校生源的选择面。
在政策的“组合拳”下,民办校的“生源范围”和“生源质量”都被进一步规范。而实际上,早在教育部2018年、2019年发布的关于普通中小学入学通知等文件中,就多次强调推行“公民同招”。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还明确提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而从2018年开始,上海就作为试点实行了一系列调整政策。至此已是第5年。当时,上海宣布在幼升小阶段,实施“公民同招”,包括统一入学信息登记、同步网上报名公办小学或民办小学、同步进行公办小学第一批验证和民办小学面谈等环节。自此,“公民同招,摇号入学”开始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各地做法也大致相同。
而在民办学校招生规范政策进入收尾阶段的当下,上海某民办学校教师程源也提到,无法“自主招生”之后,学校正面临生源“断崖”式下跌,在本区内的排名也有所下降。而许多通过“摇号”入学的学生出现“跟不上”的情况,家长还需要在校外找资源补课。面对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老师们也感到异常心累。
不仅如此,在“公民同招、摇号入学”政策下,公办校有“托底”作用,孩子未被录取进民办校,最终也可以进公办校。然而,如果依据“本市户籍人户一致优先、同类排序靠后”的原则,孩子很有可能被统筹进区内排名靠后的公办校。程源可以理解家长的担忧,如果冲优质民办小学失利,很有可能会同时错失对口相对较好的公办校。
02
推进“教育公平”,
全面“公民同招”大势所趋
在张琳看来,与北京地区公办学校当道不同,上海地区民办小初“炙手可热”是长期现象。民办校有更大自由度,课外活动丰富,服务好,特色优势明显,可以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此外,由于“公民同招”前大量优质生源聚集,好的生源与高升学率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头部民办学校依旧“一位难求”。
这并不奇怪,因为上海曾是鼓励民间资本办学最早的城市。当时,由于公立学校往往“铁板一块”,公办转制学校顺势成为改革前沿阵地,而它们之后也成为部分优质民办校的前身。
其时,为了给这些公立转制学校打响牌子,几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接近退休年龄的资深校长,被各区教育局邀请去这些学校担任校长。这些学校也在课程、教材、教学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吸引了大量家长,而这些学校也被允许通过面试挑选学生。一位当时的学校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公办学校和改制校的区别,前者容易懈怠,而后者则需扛住生存压力,不断往前冲,因此,在家长心中,这类学校口碑一直向好。
据张琳回忆,近年来“政策落地”的确打乱了民办学校的生源计划。她说,前几年上海某民办名校曾在小升初报名期间公开发文,暗示家长入学后学生各项课外活动、素质教育的“经济账”和学校对学生能力的高要求,以期通过“隐性劝说”让部分家长“知难而退”。学校的“抗拒”无异于更加强调了“生源”的重中之重。
在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看来,在“好生源成就好学校”的社会共识下,“公民同招”政策的坚实推进势在必行。他认为,“公民同招”的背后是遏制教育上的“国退民进”。近些年来,国家对公办学校采取严格的就近入学政策,但并未对民办学校有较多限制。而“公民同招”在源头上规范了民办学校的招生“特权”。一些优秀的民办学校可能依然能够保持优势,但更多的民办学校将会被“打回原形”,今后较难再出现民办学校批量领先的状况。
03
“公民同招”=民办学校失去优势?
需要标本兼治
在义务教育发展并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家庭需求的当下,“择校焦虑”蔓延在家长群体中,而部分家长将“择校热”归结于民办学校。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我国民办学校比例合理,体量也并不大,少数优质民办学校的择校热带来地区的择校热,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办学校本身还没有办好。
熊丙奇认为,“公民同招”是治“标”,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才是治“本”。治理民办学校“择校热”可能会出现两个现象:一是家长会选择优质公办学校的学区房,从而助推公办学校的择校热;二是家长的培训需求激增,如果优质的公办、民办校皆“落空”,那么只能通过校外培训补齐差距,因此教育负担也并未减轻。
多位教育专家认为,“公民同招”对不同定位的民办学校影响程度不同。
其一,对优质高端、以往“掐尖招生”的民办学校而言风险较大。对于这类学校,生源和升学率是名声保障,而“公民同招”导致这类学校的生源质量不稳定。即使被家长追捧,如果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目标学生”也有可能落空;而如果这类学校通过提高学费等门槛筛选学生,又将受到政策限制。因此,如果继续靠“生源”竞争,这类学校有可能难以再续辉煌。
其二,对于普通的民办学校,本身竞争优势不明显。在“摇号”的风险下,许多家长可能会直接选择对口的公办。而如果报名人数少于招生计划,那么即将失去招生规模优势,久而久之,这些学校极有可能会走向消亡。
其三,对于较为“特殊”,没有竞争“执念”,主要满足一些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的学校,它们受众明晰,不走“掐尖”路,因此,政策影响并不大。
在“公民同招”等政策接近收官之时,民办学校也需要对自身的发展定位和功能重新考量。
在熊丙奇看来,“公民同招”下,民办学校可能会从一种办学属性变成一种办学模式,而探索多元的办学模式,满足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选择,促进不同办学模式的竞争,由此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民办学校的转型方向。
其一,从招好学生到教好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公民同招”后,民办学校更需要通过教育教学质量来赢得公众的信任,体现出学校的价值。
其二,要从单一模式办学到多元模式办学。当下,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其实还是一样的办学模式。民办学校可能升学优势更凸显,而“公民同招”后,民办学校应该探索个性化的办学模式,丰富教育选择,这也是民办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价值。
结语
与面对的招生挑战相比,对于追求创新发展的民办学校而言,“公民同招”更像一次变革机遇,而民办学校走上高质量、特色化发展之路是“破局”的必然选择。在“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下,民办学校能否扎根本地,整合优势,奋发崛起,正考验着民办教育从业者的勇气与教育初心。
作者 | 敖竹梅
图源 | 网络
运营 | 天悦
栏目介绍
热点追踪:迅速聚焦国际教育界热点事件。
滑动查看更多
TIDE2023卓越教师发展大会
6月10日-11日,顶思主办以“创教新貌,展教新能”为主题TIDE2023卓越教师发展大会,邀您相约深圳。打破旧有教育模式,将新科技融入课堂,现场设置主题演讲、圆桌对话,教育资源博览会、集体教研等环节。全国百余教育工作者将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教师发展新趋势。
咨询电话:021-60768001
手机:13269809870
往期精选
30+教学干货论坛,聚焦教育数字化变革,等你火热集结!
越来越多国际学校卷向高考赛道,直面“双轨制”办学危与机
当海归求职小白卷入国际教育圈:撞上985大军,不奢望加薪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第二季双语教师线上招聘会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768001
北京:010-5338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