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海陆家嘴,看一场解读时间的装置影像展
一场解读时间的装置影像展
“时间知觉”
即将于10月31日
登录上海·库茨艺术中心
文末福利,送你去现场
库茨艺术中心
上海陆家嘴
1000平米大展厅
围绕时间
展开三个章节的艺术解读
汇集10余位艺术家作品
多件作品首次亮相
植入新复古参与性互动游戏
现场你将看到
现在,开启你的时间新感受力
三个章节
记录
/
再造
/
幻相
第一章
本章节中,
艺术理念以文本的形式展现于大众。
对艺术创作过程的考古,
无形间成为回溯时间的一种方式。
在这里也许我们可以说:“创作赋予了时间形态”。
分享游戏
向下滑动
“ 当我和你背靠背坐着的时候,
我会用我的长发盖在你的头上... ”
艺术家与参与者背靠背,将自己的长发盖在参与者的头上,并为参与者拍摄一张照片。这项行为,在经历了漫长时间的累积后,最终以照片和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
艺术家认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分享”使得人类在残酷的自然考验中脱颖而出。而如今我分享的概念变得法制化,机械化以及数字化。艺术家借助据有象征性的身体接触式的分享,来唤醒我们最简单直接的分享。
用两千零一十组小图记录2010年的自己,用记录形式集合不同的组图,让它们产生唯美的效应。
麻进
向左滑动 >>
当代艺术家、多元立体书法创始人
200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从事博物馆展陈设计, 参与过毛泽东纪念馆、朱德纪念馆、国防大学校史馆、上海世博会、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多个国家级项目.
2015年开始从事职业艺术创作并创造了多元立体书法的艺术形式,作品曾举办过多次个展群展。
2016年在上海举办了世界首个多元立体书法展《承立创》2017年开始策划系列展览《生死易》、《爱恨离》、《天地合》。获得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参加“龙焰”社区,尝试创作大地艺术装置。
2018年获得由中法艺术家协会创办的NOVA全球艺术X科技大奖——最具创意奖;同年受雪佛兰品牌要约创作《光影剧院》系列作品在上海、南京、武汉、郑州、济南、广州、深圳巡回展出。
2019年作品《我爱你》参加国际工艺创新双年展,在法国巴黎展出 。同年获得比利时中欧创意文化中心颁发的——文化交流大使殊荣。
2020年受华侨城邀请创作大型户外装置《唤醒森林》。
····
微信:一年项目
向下滑动
“ 当我们面对时间或面对命运,
有的时候所谓的抵抗,
其实也就是在「浪费时间」,
其微小而又具毅力行为,
在时间的洪流里纵观之,
显得薄弱且荒谬。”
《微信:一年项目》是艺术家继《微信:一段与“武秋儿”的虚拟恋情》后另一个基于微信平台的数字行为艺术作品,同时也是一件线上互动作品。
从2018.1.15进行到2019.1.14,黄乖儿+汪润中在汪润中的个人微信上做了一次持续一年的行为。行为以每天的美国东部时间(EST)0:00 AM作为打卡时刻。在打卡时刻打开朋友圈,复制看到的第一个人的头像、状态及签名,并将自己的账号转变成其模拟物,每次转变持续24小时。
艺术家私人微信上为期一年的持续行为,在行为期间,艺术家不仅得到了被模仿者的反馈,也得到了来自微信系统的反馈。
该作品旨在对网络空间(尤其是微信)中的信息和身份、隐私与公开、真实与虚拟、数据与权力进行提问。不断迭代的互联网组织形式,如同植入颅内的芯片,也在不经意间不断改变我们对于时间、对于真实的感知。
黄乖儿
+
汪润中
向左滑动 >>
黄乖儿+汪润中是工作和生活于上海和纽约的艺术家组合。
他们的作品使用摄影、视频、行为表演、书、雕塑与装置等多种媒介,挑战了人们对于摄影及其程式的预设,并质疑了日趋严重的视觉中心化社会。
他们的作品曾入选三影堂摄影奖(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2018)、青年艺术100(嘉德艺术中心,北京,2018)、刷屏/劳作(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AMUNA,南京,2018)、Top20新锐摄影奖(浙江美术馆,杭州,2017)、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主题展(连州,2017)
第二届长江影像双年展(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2017)、中国册页:开放的书页(Connecticut Collage,新伦敦,2017)等国内外展览。策展项目包括“The Reconfigured Selfhood”(Hunter Collage 205 Gallery,纽约),“Governing Bodies”(Arnold and Sheila Aronson Galleries,纽约)等。
····
一炷香
向下滑动
“ 如果你问我生命的意义,
那答案都在这些袋子里了 ”
在疫情期间,每个人都被困在家中,寻找无聊的乐趣,我也一样。我开始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如果人类就此毁灭,那我们庸碌的一生最后到到底留下了什么。在此,“香”是一种隐喻,它象征着生命的长度,我把烟剪断,用塑封袋装了起来。(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表示,时间以及时间之内的所有事物所具有的消逝,无常的本质,只不过就是一种形式。由于时间的原因,所有的一切的每一刻都在我们的手里化作虚无。所以消逝的必然性似乎论证了生命只是一种现象,而一切的意义也都仅存在于“此刻”之中。
“如果你问我生命的意义,那答案都在这些袋子里了”
宋沭阳
向左滑动 >>
宋沭阳,1992年生于黑龙江。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以影像,行为,肢体表演等形式创作。
艺术作品关注女性意识,关系,自我意识。作品曾在《摄影是艺术》、《优家画报》、《Le Quotidian de Art》(法)杂志发表。摄影作品曾入选丽水摄影节,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获2018 Madame Figaro女性摄影师提名。
····
留白计划
向下滑动
大家都不知道每天空余的
那十分钟/五分钟可以做什么?
把它‘留白’,留给自己,
一年之后,你会发现
那些变化变成了十分钟x365天。
“‘留白 - 20000小时沙漏计划’是一项由青年艺术家我发起的一项关于自我重塑和时间管理的行为艺术。
“阅读和写作一直是我的弱点和缺点,我一直很懒惰不喜欢做运动,一直觉得自己很忙懒得去整理自己的空间。而作为一个艺术家,保持每天的绘画练习是必要的,却经常因为各种原因拖延。
在‘留白’项目中,我本人每天通过一样的生活日程,通过行为克服自己写作阅读的弱点,运动、整理空间,并保持基本的绘画练习。“留白”这项行为意在每一天过程中的重复与坚持,让我们一起见证时间是如何改变主体和客体的。我也好奇是否‘留白’作为行为艺术本身可以重塑行为艺术者?”
Reggy
(Tong)Liu
向左滑动 >>
视觉艺术家,概念行为艺术家。
本科毕业于伦敦时尚学院 - 时尚创意指导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 - 艺术与科学专业。作品以探索心理学、脑神经心理学、时间以及宇宙的概念为核心。通过不同的材料和媒介,探索绘画与行为艺术之间的边界。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的糅合,以有形为载体传达无形的意识。
“面具”作为Reggy作品中的主要元素,成为一种符号用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看不见的情绪,进行“本我”与“真我”的对话与感知。她的作品曾在伦敦泰特美术馆,英国皇家学会,移动的头脑博物馆,金桥碧云美术馆等展出。
第二章
在本章节,
艺术家将特定对象进行虚拟、数字,复制及挪用。
在过程中,时间的概念被逐渐模糊,
时间的理解得以重构再造。
我们只愿去听已经听过的话
向下滑动
“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
所谓“里子”的认知,
也许不过是
许多个“套子”的堆叠而已。”
我们只愿意去听已经听过的话(Everybody Wants to Hear What’s Already Been Told)是一件总结了艺术家多个项目的装置作品。
艺术家对地摊杂志、中国特色文化商品、集体主义企业文化培训、土味文化等多个当代中国文化现象的视觉元素进行挪用与解构,通过庆祝一种“多即是多”的视觉美学,展开对这些文化现象背后拜物教特性的讨论。
夏诚安
向左滑动 >>
夏诚安,视觉艺术家、平面设计师, 硕士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 现活跃于芝加哥和上海。
他的作品利用印刷品、摄影、多媒体影像与装置等多种媒介在视觉上赞颂中国当代社会的“垃圾审美”。通过挪用、拼贴、建立荒谬叙事等多种手法探讨特定当代中国文化现象中的拜物教特征,并由此引出对消费主义、科技、传统、政治等更宏大议题的讨论
····
Distances
向下滑动
在疫情时代,
一个隔空的虚拟拥抱
是我对你亲密的渴望。
艺术家Scenocosme在今年创作了新的影像互动装置《Distances》,这幅作品诞生反映了全球疫情危机时期。人们无法自由自主的进行接触及互动,而艺术家通过数字技术让身在不同空间的两个人,进行虚拟的接触和互动,表达了危机当下对亲密接触的渴望。
两人在分开的物理空间中被两个设备同时实时拍摄。在屏幕中,即使他们身在异处,也可以“面对面”地在一起击掌、接吻等互动。在这个创造中,通过这种别样的方式,让大家接纳甚至享受疫情当下的“接触的局限性”。
让时间通过虚拟再构变得多元化,虚拟的呈现及构建让大家对于局限性有了更多重体验。
Scenocosme
向左滑动 >>
Scenocosme 是一个双人艺术家组合,由艺术家Gregory Lasserre和Anais metden Ancxt 组成。
他们在艺术、科技、声音和建筑的跨界领域工作中,探索着人们潜意识的记忆、梦想和情感。他们通过艺术和科技探索生命和自然世界的能量——通过感官艺术实验,把这些隐藏的能量带到我们浅层的感知中去。
····
Today
向下滑动
“ 创作与2012/08/13星期一
上午02:26那个时候,
我的工作室是在江边的一个高层公寓里,那里有非常开阔的视野,
我可以每天欣赏日出日落,
也许我是受此影响,
制作了这个视频。”
此件作品为一视频影像。艺术家使用Photoshop中的变焦、调整对比度等工具,改变图像的对比度和渐变。伴随着由霍洛维茨演奏的《童年即景》,视屏中的画面逐渐变暗,被放大,最终还原至明亮。
林科
向左滑动 >>
艺术家
从2010年开始, 林科将自己变成自己的实验对象,投身于计算机时代的行为艺术之中。林科将笔记本电脑作为其艺术工作室,从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中提取素材作为其艺术作品的素材与形式。日常互联网的探索和对应用软件的操作催生出他的艺术创作和自画像。他使用屏幕截图和 屏幕录制软件记录操作行为和概念图像。他主要的作品形式为装置、图像、声音、文字、视频和 电脑绘画。
在他的作品中,林科以非常规的方式使用电脑软件,在软件原本设计的意图之外寻找新的功能,从而使的语言从基本的交流功能中得以解放而获得诗性。如果诗歌表达了语言的乐趣,那么林科的作品则呈现了软件用户图像界面的愉悦。
林科的创作实践为他赢得了2014年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与2015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 青年艺术家大奖。
他的作品曾在,OCAT当代艺术中心,ZKM媒体艺术中心,Folkwang博物馆, 东京都现代美术馆,民生美术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何香凝美术馆,克利夫兰当代艺术博物 馆,曼切斯特华人当代艺术中心,伯明翰 Ikon Gallery等艺术机构展出。他的作品亦被广泛收藏, 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北京新世纪基金会,及K11美术馆馆藏。
林科同时也是艺术团体“双飞艺术中心”的创始成员。
····
日转星移
向下滑动
“ 当我决定制作这件作品的时候
我十分矛盾,
我并不了解时间,
我所认知的时间
仅是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 ”
这件装置作品以钟表机芯为造型,通过腾空的齿轮制造空间感。黑白的色彩是艺术家对秩序时间和混沌空间的隐喻。
装置中大大小小的齿轮对应的转速不同,恒定的齿轮电机象征着统一不变的时间,而不同的大小、不同转速的齿轮,则指向在同一时间下的各色事物。
《日转星移》通过对计时器的模仿改造,展现了王宇对时间、空间、物体这三者的深层思考——尽管时间之于人类不可改变,但物质赋予时间以不同意义,当物质消失,时间的意义也荡然无存。
王宇
向左滑动 >>
1994 年,装置雕塑艺术家,工作生活于中国上海。近期参与展览项目:2018 年上海当代艺术馆动漫美学双年展叙事曲;2019 年上海当代艺术馆塔台呼唤。
作为一名装置雕塑艺术家,喜爱研究机械装置,探索生物的根源。他认为世界的构成是秩序与混沌,相互纠缠而产生平衡。其的作品大多基于这一思想。作品融入宗教及生物元素。王宇在创作者思考:当充盈欲望的人工制品与纯粹进化的有机体相互结合,是否会带来新的可能。
第三章
时间和空间是真心本性的幻相,
每个个体的经历情感截然不同,
每个个体所感受体验就会大相径庭。
本章节强调观众的个人经验和主观思考,
意在扩大对于时间的感性认知。
OOOMM
向下滑动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与现实表象是大相径庭的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与现实表象是大相径庭的;好像塑料薄膜可以成为我们与自然之间的障碍。作品谈到了这种遥遥在望的感触是只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的,我们可以摆脱了大脑的喋喋不休,沉浸在另一个新的世界中。在这个新世界中,我们可以找寻我们的思想,身体和灵魂与另一个自我相互连同。
作品触及现实世界以外的空间领域,运用平凡的材料创造出富有奇幻感受的艺术体验。同时艺术家在挑战中激发创造力,寻找平凡而意想不到的物体及素材,将其制作成为令人惊喜的艺术装置。
Stefano
Ogliari Badessi
向左滑动 >>
Stefano Ogliari Badessi是一位来自意大利的游牧装置艺术家。“游牧”的含义不仅表示艺术家本人游走世界的创作经历,还表现在他喜欢将自己的作品调整为可移动可运输的装置,便于“游走”在世界的任何角落。
2014年, Stefano Ogliari Badessi被François-Henri Pinault(开云集团董事长兼CEO)选为中国上海Swatch Art Peace酒店的客座艺术家,成为了艺术家驻留项目的宠儿(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期间)。
····
天堂之下 (二): 夜光歌剧
向下滑动
“ 成年后我到达异国学习的经历
令我感受到因严重的文化冲击
所带来的心理障碍,
这段经历使我有了发明自己的语言
和文字的想法。”
《圣经》里的巴别塔阐述了一段知识碎片化的历史:大洪水后,方舟建造者挪(Noah)的曾孙宁禄(Nimrod)与上帝作对,带领一群与他说相同语言的人,想要共同修筑一座“可以通天的塔”;上帝为此事震怒,于是打乱建造者们的语言,又令他们分散在世界各地,使他们不能再交流协作。巴别塔的故事因而阐述了世界上多名族和多语言的起源。
成年后我到达异国学习的经历令我感受到因严重的文化冲击所带来的心理障碍,这段经历使我有了发明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的想法。那时我常常在思考:为什么我们必须学习外语?如何在不进行跨国语言翻译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交流?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在当下似乎难以轻易解决,但是在未来发明和使用一种通用语言又是否可能呢?
随着巴别塔的倒塌,我们作为人类,似乎从此生活在了“天堂之下”:说着不同的语言,感受着彼此文化中的隔阂——这便是我的作品《Under Heaven 天堂之下》系列的命名灵感。但是,我的装置并非旨在创造通用语言来解决跨文化交流障碍的问题。相反,它们用于引申和放大这种普遍的,不可避免的,但却常常被忽略的现象与质疑。
《Under Heaven II |天堂之下 2.0》是该系列创作五年来在亚洲的首展,它意图呈现一种模棱两可的时间与空间的二元性:我尝试用一种自己创作的语言放大交流障碍的问题;它既远古又未来;似曾相识,但又不可辨别;它是一个不断完成的过程,是时间与空间的超越,是对真相的终极揭露。
Kalman Pool
刘锦鹏
向左滑动 >>
Kalman Pool 刘锦鹏,曾就读于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本科毕业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现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就读绘画硕士。
他的跨媒介作品受到生物艺术、自然历史及他戏剧性的个人经历的影响。通过由vr虚拟制造的生物变异体、充气模拟物和多媒体装置,她似乎调和了虚拟及实物间的辩证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这也继承了现代主义的方法,旨在旨在以诗意的方式,呈现艺术新生命中不断体现的内在生命性。
····
家
向下滑动
“ 每个家都是两个家的重组而成,
家的时间单位也
因为这个美好的重构
承载了新的幸福定义。”
什么是家?是一个房子?是一群住在一起的人?还是是一段深深浅浅的亲情记忆?
两米丹尼在这件作品里把自己对 ”家“的记忆拆解又重构,思考个体到群体的关系,实体空间到文化符号的转化。他在光影,虚实,时间和空间中探索无限的创作可能,表达他对材料的尝试和对艺术形式的思考。
两米丹尼
向左滑动 >>
两米丹尼来自荷兰,E-art 传播者,因为爱情扎根中国, 取名两米丹尼不仅仅是自己的身高,也是因为 “米”字比“术”字多“一点”。他的作品创作中都是技术里面“多一点艺术,艺术里面多一点技术,是为“两米”。
丹尼将自己对社会文化的理解和生活感悟融入到作品里,致力于现代工业风综合材料油画和光影互动艺术装置。
他希望可以把自身的技术优势与艺术结合,做更多的艺术推广和公共教育。
····
Analemma
向下滑动
光线是最纯净的材料之一,
光可以感知我们无法触摸的空间,
光也是美的根源。
在装置Analemma中,观众能够在黑暗中感受到被无数上升的“光粒子”所包围的感官体验,搭配着现场的声音和光效,白色的细线被编织成三维的多边形,通过投影出现的线性光从地面反复出现,然后上升并消失。在千田泰廣的作品常常出现对光的利用,因为在他看来,光线是最纯净的材料之一,光可以感知我们无法触摸的空间,光也是美的根源。
他喜欢在作品中探索人类对于空间的自然感知,善于将美感与无法看到或触摸的“空间”联系在一起。他擅长运用线性的方式以具象的细线和抽象的光影去制造沉浸式的体验。
千田泰廣
向左滑动 >>
1977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建筑学专业。
他是一位善于运用户外经历,去创作 “空间感知”与“体感沉浸”为主题的装置艺术家,他以光与声音的传播方式,去呈现深远且沉浸的空间体验。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探索和人类生命的原始意义来命题。
在Chida的作品中,他热衷于去发现自然和空间的感知,并喜欢研究各种各样的材质和(自然)现象,他希望用作品去呈现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探究。
千田泰廣曾参展世界各地的艺术节并获多项国际大奖,包括德国国际灯光艺术奖(Internatonal Light Art Award), 参展法兰克福灯光节(Luminale)和阿姆斯特丹灯光节。
····
过往作品
蒙尘
向下滑动
多重空间的邂逅
吴野《蒙尘》是一个由多屏影像共同构成的装置作品现场。
影像空间与拍摄空间同时在场,使人在观看时的主体视角,与现场空间形成一种密封式的合作关系,观众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完成对空间位置确认式游戏。
吴野
向左滑动 >>
吴野,199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上海。作品涉及影像、装置、绘画等多种媒介形式。2014年开始策划艺术合作项目“YOU ARE THE WORLD”。
旨在通过艺术家与合作者之间系列实践个案的关联来呈现当代社会机制运转下、人们对于世界的感知与价值意识状态等等。其作品强调与时间平行的个体生命感知与现实触感。项目曾于上海、重庆、德国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等城市进行展示与交流。
还有,参与性互动游戏
记忆与时间紧密相连
我们将把扭蛋作为记忆交换的媒介
扭蛋机作为交换的场所
大家可以通过扭蛋
阅读故事、书写故事、最终交换记忆。
展览信息
向下滑动查看
展览导言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提到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其实事物是不断地流动变化的:果实会从成熟到腐烂,人必然经历诞生到老去。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按线性向前延伸,按事物发展在时间中变化。不论24小时制、纪年法还是计时规则这些都是对“时间”的理性理解。
“知觉”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它包含人类的经验和主观思考,而这是一种感性认知。
“时间知觉”从理性出发,激发人类的感性记忆。
这次展览跳脱线性规律与计时规则,广泛地将 “时间知觉”理解为观感体验。
展览分为“记录——再造——幻相”三部分,经历对创作进程考古记录,对时间对象虚拟再造,最终落脚在个人视角下对进行时间解读。
1000平米的展厅内吸纳了多位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包含装置、交互、沉浸及参与性体验等媒介形式,以创造不同的感知方式,意在带领大家从多维角度理解时间——让时间不再只是无限延展的形态,它可以是停滞的、可以是虚拟的、甚至可触摸和可储存的。
“时间”被解构重组,感官被刺激放大,时间的新感受力得以创造, “时间知觉”得以衍生发展。
点击上图进入购票链接
限时早鸟票价:40RMB
(10月30号前)
原价:98RMB
(10月30号后恢复)
主题
时间知觉 —— 解读时间的装置影像展
时间
2020年10月31日 — 2020年12月2日
地点
库茨艺术中心
上海市陆家嘴银城路66号尚悦湾广场2层
主办机构
磁场计划
协办机构
库茨艺术中心
合作媒体
MANA新媒体艺术平台
传播力合作
Conversazione、 伽作、H3ARTS
策展人
张叶、张晓药
学术支持
周洪涛
策展团队
郭沁雅、Kendall Warson
余思寅、姚远、雷晓庄
(排名不分先后)
参展艺术家
千田泰廣、黄乖儿+汪润中、麻进
Reggy(Tong) Liu、宋沭阳、林科、夏诚安
Scenocosme、王宇、Kalman Pool 刘锦鹏
两米丹尼、Stefano Ogliari Badessi、吴野
(排名不分先后)
特别鸣谢
陈抱阳、蔡艺璇、何雨婷、宗晨玫
王恩来、蓝巧茹、童昆鸟、徐天楚
沈凌昊、任越、汪润中、何雨婷
李沐杰、武子杨、张舸、蔡艺璇
曹雪菲、倪有鱼、翟莫梵、 何盈、许奕珺
(排名不分先后)
库茨艺术中心
库茨艺术(Coutts Art International Holdings, CAIH)携手中信集团打造的库茨艺术中心 (Coutts Art Center, CAC)于 2020 年 10月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一座私人美术馆级的艺术中心正式落地。
“ CAC希望借助陆家嘴的地理优势,在本土与世界之间建立传播的枢纽,让艺术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的同时,能够凭借自身的独特性在国际发声。
旗下包括:库茨艺术中心(CAC)、WW新主张品牌、库茨艺术教育、CouttsArt Store四大品牌,涵盖艺术家(艺术展览/项目) 亚洲独家代理、艺术创作、年轻艺术家孵化、大型公共艺术项目策划和组织(艺术小镇规划)、商业跨界合作、媒体运营、艺术公益事业、美术馆(艺术空间)运营及收藏等功能,是一个复合式的当代文化艺术集成平台。
福利
赠送“时间知觉”展览门票
下方评论区留言,获得点赞数最多的
第1位将获得展览门票3张!!!
第2位将获得展览门票2张!!!
第3位将获得展览门票2张!!!
第4位将获得展览门票1张!!!
第5位将获得展览门票1张!!!
第6位将获得展览门票1张!!!
第7位将获得展览门票1张!!!
PS:除了评论区留言集赞以外,我们还将从优质评论中选出2位幸运观众各送出门票1张。
2020年10月28日(下周三)中午12点整为最终截止时间
(最终解释权归MANA所有)
近期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