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9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用户删除
01. 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上,朱军和毕福剑都还是第一梯队主持人,老艺术家。 尤其是老毕,除了担当主持外,还忙里偷闲带着星光大道的选手表演了节目《高手在民间》。 几位草根明星又唱又跳折腾了近10分钟,老毕看得眉开目笑,当时的他,应该还没深刻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手在民间”。 春晚刚结束不到俩月,老毕在私人饭局上唱了段《智取威虎山》,席间对前领导人使用了羞辱性词汇,结果被人偷偷录下来传到网上。 从此,老毕就告别了春晚,连着跟自己一手带火的星光大道也说了声再见。
当然,那时提早离开央视的老毕应该不会想到,几年后那位站在他身边的老艺术家朱军会和性骚扰扯上关系,从此也鲜抛头露面。 那年春晚,不知是偶然还是有意为之,怀旧的情绪一直在弥漫。 先是你大姨父的女神莫文蔚唱了首《当你老了》,几句“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 炉火旁打盹 回忆青春”就敲开了你大姨父的心,后边更是来了“王炸组合”,朗朗、吕思清两位音乐家现场伴奏,刘欢演唱《从前慢》。 看过那届春晚的应该对歌词还有点印象: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这首歌成为了来年的文艺金曲。被当作美好的情诗,在贴吧、论坛被反复引用,讨论。 木心 《从前慢》歌词取自木心的同名诗。木心能短时间内在大陆火起来甚至作品被搬上春晚,和他的学生陈丹青有莫大关系。 为了给木心做背书,陈丹青不惜公开说:
从出版木心著作,到木心纪念馆、美术馆建成,以及各种撰文、出书、开讲座,这些年来,陈丹青一直不遗余力地向大众推广恩师。 然而,陈丹青的背书并没有阻止对木心评价的两极分化。 2006年,《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不仅在博客写下《木心的尴尬》一文,调侃木心“评点洒脱无非是无知者无畏”,顺手还毙了一篇本想发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的陈丹青访谈录。惹得陈丹青大为不满。 喜欢者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称其作品“像一番奇遇,自叹天底下还有这样的文字在,似乎是民国遗风的流动,带着大的悲欣直入人心。” 类似的争议一直延续到最近,由郭文景、姜文、陈丹青、牟群几位文化圈名人把事情带到了新高潮。 作曲家郭文景
8月20日,作曲家郭文景发文,分别用“吹牛不上税”“纯属放屁”“你大爷的”怼了木心。 郭文景不是泛泛之辈。他被《纽约时报》评价为“惟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曾经给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张艺谋《千里走单骑》等40多部影视剧作曲。几句话说出来,很有分量。 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忙着给木心办画展的陈丹青,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骂我的人非常多,我一个字都不回的。但老头子已经死了,谁要是对他腔调很难看,我受不了,我没有那么好的涵养。” 陈丹青给郭文景回了封文采斐然的信,评价他“辞气如是之污秽,面目如是之难看,实令我吓煞”“就陪弟破一回相吧”。 学者牟群、伍国等人先后发表评论。中国文化圈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上次出圈还是因为方方日记。 9月14日,姜文通过易中天的公众号发表文章《姜文劝架,请别开骂》,战局再次升级。(见文末) 说是劝架,可姜文不但骂了木心,还讽刺陈丹青。“希望陈老多向郭老请教音乐,三人行必有你师嘛。两人行也有。木老教得你,郭老就教不得?我看可以教一教。” 末了,姜文附上一首“七绝”:陈木可观不可雕,勤能补陋难补骚。東施代有东施效,秋泯夏虫子莫号。把木心、陈丹青俩人分别比作朽木、比作东施效颦、比作三季人。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哪里是劝架,分明是帮郭文景把陈丹青放倒,再往脸上踩了一脚。 姜文作为电影圈大拿,应该有看过电影《一代宗师》,王家卫反复强调各门各派最重要就是面子,“不能沾一点灰尘,流了血收不住,漏到面子上,就是毁派灭门的大事。” 《一代宗师》赵本山、梁朝伟 现在姜文一出来就把人家师徒俩人一起骂了,这算怎么回事? 1942年,主席同志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时说过: 文艺圈的事,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02. 除了姜文自己所说“郭老是《阳光》作曲,陈老是《灿烂》粉丝,而我是导演,所以出来劝劝”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怕是姜文忘不掉陈丹青对自己电影的评价。 姜文信中只说陈丹青是《灿烂》粉丝,可没提陈丹青对他别的电影的看法。 2013年,陈丹青和焦雄屏坐而论道,焦雄屏问你喜欢《让子弹飞》吗?陈丹青想都没想就说不喜欢。姜文夸《太阳照常升起》是送给自己的礼物,陈丹青评价“是可怜给憋太久了,憋了七八年熬出一个电影来,想法都熬馊掉了。” 左边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 姜文一向把自己电影当宝贝,看不懂他电影的观众都是傻波以,现在连写封信都模仿北大图书管理员口吻,你陈丹青凭什么对我指指点点? 可事实上文化圈彼此指指点点是个常态。莫言得诺贝尔奖时,刘震云第一时间就说莫言能得中国起码还有10个人能得,陈丹青跟记者绕一大圈子,拐弯抹角就一个意思:我没读过,但获奖和作品无关。(别说不是这个意思) 文化圈上次因为别人批评自己老师而引发骂战还是鲁迅和梁实秋。 左边:梁实秋 右边:鲁迅 鲁迅比梁实秋大22岁,在梁实秋还是晚辈的时候就是大师了。从1906年开始,梁实秋发表多篇不利于鲁迅的文章,有的甚至无中生有、搬弄是非,但鲁迅看到了也懒得直接回应,可梁实秋一批评卢梭,鲁迅马上就不干了。 为什么?1907年鲁迅发表《文化偏执论》,代表了他早期的核心思想,师承就是卢梭。 身边人劝鲁迅别跟晚辈开骂,不体面,可鲁迅才不管大师不大师身份呢,跟梁实秋一骂就是10年,要不是鲁迅去世了还不算完。 而且俩大师吵架绝不温柔,全是尖酸刻薄的话。梁实秋讽刺鲁迅拿苏联卢布,不通人性通“狗性”、“猫性”,映射鲁迅是“疯狗”,鲁迅马上写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遇见所有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但骂归骂刻薄归刻薄,你看那时大师争论的都是些什么话题? 最开始争论卢梭,争论的实际上是教育,是该不该个性自由解放,是如何启蒙国民觉醒; 后来争文学到底有没有阶级性,争论的是左和右,争论的是红军蓝军哪个才是救国之道; 争论到文学翻译问题时,在清华学过8年英语,在哈佛又学了3年的梁实秋明显占点上风,前辈鲁迅也就不多回应了。 类似这样的争论、骂战,在那个时代数不胜数,陈独秀和胡适、左联和新月派,左联内部各派之间,大师学者们进行公开思想交锋,对大时代急剧变革发出不同理解,站在不同立场,试图通过智识参与社会变革并改变潮水的方向。 如今五四过去100年了,大师们被挤压的早已丧失了话语权,聚在一起争论的不再是社会议题,而是该为谁加冕“大师”的皇冠。 说起来这真是挺可笑的。 大师们都退步了。
03. 木心到底是不是大师,其实已经很明朗了。 写“凝视着这块前朝的板儿砖,多少年的文化在我心中吐纳”的余秋雨都是大师了,让木心成大师怎么了? 该如何评价木心,也已经很明朗了。 许子东在《锵锵三人行》当面指出木心《文学回忆录》里存在着客观错误,当时坐在旁边的陈丹青没有反驳啊。 陈丹青有个观点提的好。今年8月,第二届木心文学周上,陈丹青说,这是他最后一次以分享嘉宾的身份出现。
所以,木心到底如何,别人是夸是骂,由着后来读者评说呗。何苦伤了跟活着的人的感情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旭东说得好,鲁迅和梁实秋本该成为朋友的啊,这俩人最大的共同点都是爱国。 梁实秋在美国就发起成立了以爱国为特征的“大江会”,鲁迅更是在日本就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雄心壮志,在梁实秋争取言论与思想自由的时候,鲁迅也发起成立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遗憾的是这俩人从没相互扶持过,一直作为敌人相互讽刺、挖苦。 要我说,陈丹青和姜文其实也该成为朋友的。 陈丹青和姜文都是各自行业的天才,第一部作品就都轰动了中外,同样人生中也都有被集体意志碾压过的经历,一个不仅当过知青,还在美国52街给游客画过相,生意好的时候连撒尿都没时间去;另一个曾被罚5年不能拍电影,搬到法国去到现在都还没回来。 在陈丹青和姜文的过往中,都尝试过打破一元,为这个社会发出点不一样的声音。 现在能留给大师们讨论的严肃话题越来越不多了,不讨论就没有分歧,这时候还不团结何时团结,大师何苦为难大师啊。
附:姜文通过易中天公号的推文
最后的声音:那场恐袭中的华裔女英雄——空姐邓月薇
她收到开国大典邀请函,平静地回复:那天我出门诊 陈丹青:我们的教育,让年轻人越来越自卑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 分享·点赞·在看 都是支持↓↓↓
其他
没什么可争论的时代,大师何苦为难大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王大姨有话说 Author 王大姨
“我写书,我出书,就是妄想建立一点点可疑的知名度,借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来读木心先生的书。”
“木心不再是那个木心,不需要我瞎操心。或许我是读者通向他的一个桥梁,木心喜欢玩彼岸、此岸,所以我不要拦在当中,这个桥要给撤了,我很认真地讲,‘过河拆桥’。”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