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荐读|《学科贯通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一种解读》刘召峰 著

请收藏 浙大马院 2022-06-09


今 日 荐 读





专栏寄语

弦歌不绝,薪火相传。2017年3月以来,在全国重点马院建设的征程中,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涌现了一批名师大家的学术精品和众多中青年学者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为领略成果风采,感受思想魅力,特开设“今日荐读”专栏。今日,我们荐读的书目为刘召峰教授《学科贯通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一种解读》。



《学科贯通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一种解读》刘召峰  著




 出版信息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ISBN:9787308183482

定价:48.00元



 内容简介 




除导论外,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以“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新的解读:首先,对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进行了辨析和拓展运用;而后,以“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解读了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资本论》的哲学意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统一性。


中篇力图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视野中重新审视社会形态理论及相关争论:回顾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在中国的百年传播和研究史,考辨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社会形式等核心概念,追问马克思考察社会形态问题的理论逻辑,评论相关学术争论。


下篇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学科贯通视野之于研究具体理论问题的重要意义: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相关论述为主要理论依据,对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了新的评析,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思想的贡献进行了新的概括,对王学典教授关于唯物史观、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的论述提出了商榷意见,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人才思想进行了新的梳理,并基于网络问卷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研究基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目  录 



导论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现状与未来进路

一、现有研究概况

二、现有研究成果缺陷分析与本书的研究主题、研究思路

三、本书结构与主要内容


上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解读


第一章 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辨析与拓展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分篇构想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二、“逻辑与历史的一致”

三、猴体与人体:“从后思索法”

四、马克思的实际叙述并不只限于“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五、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本身的几点补充说明

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与马克思的资本批判

七、“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一种拓展理解与运用


第二章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解读

一、从Idealismus的翻译谈起

二、走向“人的解放”的马克思

三、“人的解放”:从“异化的扬弃”到“剥削与商品生产的消亡”

四、“人的解放”:消灭分工、缩短工作日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五、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辨析


第三章 《资本论》的哲学意蕴:从哲学与经济学类比的视角看

一、唯物主义与劳动价值论:一个初步类比

二、哲学与经济学类比视角下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从实践(和历史)唯物主义到《资本论》哲学的“上升”

四、结语


第四章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劳动的耗费、凝结与社会证成”为中心线索的解读

一、从“劳动(一般)”到“形成价值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

二、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三、“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抽象到具体

四、“价值转形”: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上升”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统一性

一、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夺取政权的革命

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三、“现实社会主义”如何对待私有制和商品生产


中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视野中的社会形态理论


第六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在中国:百年传播与研究史的回顾

一、“五形态说”传入中国

二、“五形态说”被定为一尊

三、“五形态说”受到“三形态说”的强力冲击

四、“三形态说”与“五形态说”并不冲突,可以并存的解说

五、关于“经济的社会形态”的理解分歧


第七章 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社会形式——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相关核心概念考辨

一、马克思“社会形态”概念的起源与含义

二、“经济的社会形态”的翻译与理解问题

三、“社会形式”与“社会形态”


第八章 具体的历史的思维方式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

一、具体的历史的思维方式与马克思的“社会观”

二、具体的历史的思维方式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观”

三、具体的历史的思维方式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观”


第九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相关争论评析

一、“社会—历史”规律、人的主体能动性及其关系

二、自然历史过程:含义与适用范围

三、评“五形态说”与“三形态说”的争论

四、对社会形态演进的新阐释与当代中国的历史定位

五、百年后的反思


下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研究:几个专题研讨


第十章 论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怎样的“系统”进行传播的?

二、李大钊何以能够如此“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

三、如何评价《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学说的批评?


第十一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以《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为中心的考察

一、商品的本质及其历史性

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

三、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四、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十二章 历史性自觉与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奠基和发展——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论人才

一、马克思的历史性自觉与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奠基

二、列宁的历史阶段性自觉:利用“旧专家”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三、阶段性历史任务与毛泽东论人才的关键词

四、历史性自觉与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研究


第十三章 唯物史观、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与王学典教授商榷

一、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二、关于阶级产生的原因、剥削的含义、对农民战争的评价

三、关于历史的创造者

四、关于在历史研究中贯彻历史主义原则

五、关于对唯物史观的整体把握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研究:问题与建议——基于对109位教师、41名博士生、116名硕士生的网络问卷的分析

一、问卷设计的认知基础

二、问卷数据分析

三、问卷反映出的问题、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教师问卷


附录二 “《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博士生问卷


附录三 “《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硕士生问卷


索引


后记


 导  论 



……


三、本书的研究主题与思路


为推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本书确立了如下的研究主题与研究思路:


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涵盖内容非常广泛,不可能由一人在短期内全面开展;与其面面俱到地涉及众多自己并没有独特、深入思考的问题,不如集中力量探究核心课题。基于这种认识,本书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研究的主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开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首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


2.在学科贯通视野中关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对马克思的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组成部分的精到把握,特别是没有对于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内在关联的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就无从谈起。因而,致力于探讨马克思的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在学科贯通的视野中关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基于《资本论》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说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些学者往往将其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合集,罗列它包含哪几条(或十几条)。这是对《资本论》缺乏深入研究、特别是不理解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层次性缺乏清醒认识的表现。我们有必要把《资本论》作为凝聚了马克思的哲学理念、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逻辑的综合性文本,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载体”,下大功夫进行研究。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系建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31页。],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条目罗列。本书对马克思的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讨论,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研究,对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评析,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思想的反思,对于王学典教授关于唯物史观、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的论述的商榷,对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梳理,都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相关论述作为主要理论依据,都力图展示马克思主义的学科贯通视野之于研究具体理论问题的重要意义。


4.以“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容易出现泛泛而论的弊病,让人感觉空洞无物。为此,本书考察了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演进历程,展示了马克思的哲学、经济学(以“劳动价值论”为例)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化”逻辑,从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层次性、学科贯通和过程统一性。本书强调: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思维路向,不是把具体“归结”为抽象,而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5.基于问卷分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建议。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已被该学科的众多研究者意识到。然而,研究者们的主体素质距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要求究竟还有多远,是我们亟待搞清的一个“实际”。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网络问卷调查,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摸底,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


……


 后  记 



本书是我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编号:13YJC710032)的最终成果。它的雏形是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做博士后期间完成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学科贯通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一种解读》。2013年,我以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为基础申请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有幸获得资助。


当初选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作为主攻方向,是受了某种“学术野心”的驱使。这里,有必要将这“学术野心”的由来叙说一下。二十多年前,还是一名高中生的我,读到了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就被他高远的人生追求、高尚的人格深深折服。出于对高中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我选择了文科。为使自己对“理论”的把握更为透彻,我阅读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周恩来选集》、《刘少奇选集》、《邓小平文选》第3卷等著作。这种“非常规”的理论学习,使我有了这样的理论自觉: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解决中国的问题需从党的建设着手,而党的建设思路需从党史研究中获取启迪。于是,考大学报志愿时我选择了历史系(曲阜师范大学)。大学四年,我最感兴趣的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史)。2002年3月至5月间,我曾写下六万多字的手稿,系统地总结了大学期间读书思考的心得,并将其寄给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共党史专家张静如先生,请张先生指教。因张先生在回信中“有些问题我也没有搞清楚”的说法,我决心“转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时的想法是: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基础之基础,搞懂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搞清楚中共党史)。大学毕业、当了一年的高中历史教师之后,我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对于在一个学术讲座上听来的“不懂马克思的经济学,就不可能懂马克思的哲学”说法,我深以为然。后来,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时,我就把《资本论》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将“《资本论》中的拜物教批判理论”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我的第一本学术专著《拜物教批判理论与整体马克思》就是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博士毕业后,我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博士后进站面试时,侯惠勤教授问我:“你到我们这里,打算研究什么问题?”我回答说:“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我还解释了缘由:不满于把马克思主义分割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来研究的现状;在以前学习的各个阶段,自己对于这三个组成部分都有所涉猎,自信有“资格”进行整体性研究。不过,后来真正开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时,才深感自己在博士后进站时说了大话。鉴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涉及面太广、研究难度太大、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我才将论题缩小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即便如此,在写作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时,我时常感觉自己力有未逮,只能先搞出个半成品出来。2013年,为了把先前的“半成品”加工成“成品”,我以博士后期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申请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五年过去了,虽然现在的“成品”也并不能让我满意,也只能先拿出来供学界同仁们批判了。


……



 作者简介 





刘召峰,男,1980年生,山东鱼台人,哲学博士,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理事、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理事。


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后增列为“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各一项,独立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一项。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3篇)、《教学与研究》(4篇)、《南京大学学报》、《政治经济学评论》等CSSCI来源期刊上,独立署名(或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其中4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学术专著《拜物教批判理论与整体马克思》(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先后荣获“浙江省社科联第八届青年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学术专著《学科贯通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荣获“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主要教学奖励有: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2019);“浙江省第十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7);2017年12月,指导浙江大学的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荣获一等奖、最具理论深度奖;曾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017)、“浙江大学校级先进工作者”(2017年度)、“浙江大学第六届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入选 “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第四期)。


---------


素材整理:何舫

本文编辑:新闻中心  尹超超


//推荐阅读//

1.马院阳光运动月|线上打卡圆满收官!

2.支部风采|博士生党支部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线上主题党日活动

3.支部风采丨“纲要”教研中心党支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

4.支部风采|“纲要”教研中心党支部专题学习《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

5.青春正当时|我院学子魏颖在浙大思政公开课中讲述战“疫”故事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坚守|传承|创新|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