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第二卷精读会纪要(五)

请收藏 浙大马院 2022-06-09

4月1日下午,“《资本论》第二卷精读会”第五期在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楼105室举办。本次读书活动精读的篇章是《资本论》第三篇第十八章“导言”和第十九章“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由我院刘召峰教授领读,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其他院系师生参与线下读书活动,部分同学通过腾讯会议观看了线上直播。


刘老师指出,第十八章“导言”在第三篇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章共分为两节,在第一节“研究的对象”中,马克思先介绍了《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再介绍第二卷前两篇研究的是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最后过渡到第三篇的研究对象——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它是由社会资本的各个独立部分的运动的总和,即各个单个资本的周转的总和构成。不同于马克思在第一篇和第二篇中只是考察单个资本,第三篇考察的核心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考察生产消费、与生产消费相适应的资本流通,还包括个人消费、与个人消费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在第二节“货币资本的作用”中,马克思主要介绍了货币资本对再生产的重要作用,一是货币资本是单个资本运动的起点和第一推动力,二是货币资本既成为资本周转的一个必要条件,又对生产资本产生一种限制。


刘老师提醒大家注意马克思有关生产要素概念的辨析,“生产资本的现实要素”不是构成资本的价值要素,生产使用价值的要素不是价值的形成要素。如太阳光参加了农作物的生产,它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要素,而不是形成价值的要素。


关于“社会的生产”这一说法,刘老师补充说明它指的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期间的长短,不是由劳动过程的社会形式决定的,而是由劳动过程的物质条件决定,注意这两者的区别。在社会的生产中,货币资本不再存在,但没有资本,仍然需要劳动力的分配,因为劳动力的分配是不以任何社会形态变化为转移的。马克思所说的“按劳分配”是按劳动时间长短进行的直接分配,“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恩格斯语)。


第十九章“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再生产理论进行了评价。首先肯定了重农学派的代表者魁奈对再生产理论的贡献,也指出其缺点在于将农业看作是使用人类劳动来生产剩余价值的唯一领域,指出重农主义体系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刘老师结合陈岱孙先生所著的《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若干主要学说发展论略》一书中对重农学派的细致分析,带领大家了解了魁奈的《经济表》中存在两个最主要的缺陷:第一,魁奈只是从资本循环的角度来区分为“原预付”和“年预付”,即只区分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而没有按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因而也就不可能从价值补偿方面对社会产品的实现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第二,魁奈只把社会生产划分为农业和工业两大部门,而没有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因而也就不可能从实物补偿方面对社会产品的实现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


马克思在第十九章花了大量笔墨来批判亚当·斯密在再生产理论上的错误,即“斯密教条”,斯密的理论都是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他主张,社会年产品的一切商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应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即商品价值=可变资本+剩余价值(v+m),而不变资本(c)这一部分被排除了。这也就导致了社会在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v+m)被当成了社会总产品的价值(c+v+m)。产生这种错认的原因是因为斯密没能够区分劳动的二重性,不懂得工人的劳动在创造新价值的同时,还可以把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对于斯密以后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马克思都进行了或详或简的分析,指出“斯密的混乱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他的教条成了政治经济学的正统信条”,这些经济学家由于受斯密的影响,在再生产理论上没有取得什么新成就。


此次读书活动,刘老师还就劳动力在生产过程本身中执行资本的职能这一事实,批判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也指出要历史地看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不能将其永恒化。刘老师鼓励大家坚持阅读,学会发现《资本论》对现实世界的关照,不断在思考中提升理论水平和思维能力。


   END  


图片:马甜甜

文字:马甜甜|新闻中心 梁慧

编辑:新闻中心 张卓舒


//推荐阅读//

1.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第二卷精读会纪要(四)

2.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第二卷精读会纪要(三)

3.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第二卷精读会纪要(二)

4.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第二卷精读会纪要(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