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第二卷精读会纪要(四)

请收藏 浙大马院 2022-06-09


3月25日下午,“《资本论》第二卷精读会”第四期在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楼105室举办。本次读书活动精读的篇章是《资本论》第二篇第九章到第十七章,由我院刘召峰教授领读,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其他院系师生参与线下读书活动,部分同学通过腾讯会议观看了线上直播。



01


在《资本论》第九章和第十章中,马克思主要批判了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和以亚当·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有关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理论。


魁奈的正确在于他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说成是“生产资本即并入直接生产过程资本内部的区别”,但错误在于他认为只有农业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只有农业上使用的资本才是生产资本。另外,重农学派不是从资本本身来说明剩余价值的形成,而认为只有农业资本领域才会形成剩余价值。


整体来看,马克思对于重农学派是持肯定态度的,但对于斯密和李嘉图,马克思持严厉的批判态度。他认真阅读了斯密的《国富论》,并进行了详细的批判。斯密的论述混乱,后来的论述与之前的论述不断产生矛盾,整体来看,斯密的错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亚当·斯密的错误,一是在于他对“流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两个概念产生了错误认识,即把与固定资本相对立的流动资本,和那些属于流通领域的资本形式即流通资本混同起来。原因在于他混淆了两种区别,一种是由生产资本不同要素的不同流通方法产生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另一种则是同一个资本在生产过程内作为生产资本执行职能,在流通领域内却作为流通资本(即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执行职能所经历的形式区别。


亚当·斯密的错误,二是在于他将劳动过程的不同组成部分作为区别“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依据,认为劳动工具是固定资本,劳动力和原料是流动资本。原因在于他将产品这种商品资本在流通领域中经历的、对商品的转手起中介作用的纯粹的形式上的商品形态的变化,等同于生产资本的不同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经历的物体上的形态变化。刘老师指出,亚当·斯密在列举构成“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时,将物在一定生产形式中具有的性质(社会规定性)看作是物作为物本身就具有的,这是一种拜物教观念。


亚当·斯密的错误,三是在于他将“流动资本”和“商品资本”混同了,没有认识到流动资本只是作为生产资本的一种形式与商品资本对立。他将是否“更换所有者”当做区别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如种子直接从年产品中扣除,它没有“更换所有者”,所以是固定资本;但如果种子被当做商品全部卖掉,得到的一部分价值用来购买别人的谷种,它“更换所有者”,所以是流动资本。但事实上,在这两种场合中,种子只是作为生产资本的流动组成部分而已,都只是不会产生任何利润的补偿。


刘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之所以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范畴,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范畴混淆起来,是因为他们企图将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中流动部分在周转中具有的同一性质,用“流动资本”这个总称来掩盖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和剩余价值形成上的本质区别。


李嘉图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理论的概述来源于斯密,他在概念上不加批判地接受了后者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马克思批判了李嘉图错误地根据耐久程度的差别来区别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虽然他在理解流动资本时对“劳动力”进行划分,但同时抛弃了劳动材料这部分资本。


刘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马克思在本章中特别强调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拜物教观念,把物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具有的社会的经济的性质(社会规定性)变为一种自然的、由这些物的物质本性产生的性质。目的在于使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神秘化,从而掩盖剩余价值的起源,掩盖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残酷剥削。


02


第十二章“劳动期间”、第十三章“生产时间”和第十四章“流通时间”是马克思分别考察了这三个时间因素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第十五章“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又是马克思从整体上加以考察,这种“分—总”的叙述方法是马克思惯用的。


劳动期间是“由许多依次进行的、互相连接的工作日构成的工作日”,不同部门以及同一生产部门的各个企业,由于产品的性质不同,劳动期间的长短也就各不相同,如制造一台机车远比制造一艘装甲舰的时间要少。劳动期间是生产时间的主要构成部分,生产时间还包括劳动过程中断、劳动对象受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如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不属于劳动期间,但却属于生产时间,这种由于自然力的独立作用而间断的时间中,是不会发生价值增值的。


马克思以农业生产和造林业为例,指出这类行业资本周转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这对于资本的周转速度有很大的影响,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趋势就在于要尽可能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来缩短劳动对象受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使劳动期间和生产时间的差距尽量缩小。


资本的流通时间则是由购买时间和出售时间这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长短对于资本的周转速度都有影响,但售卖时间对其影响是最大的。影响资本流通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地点同原材料(或市场)距离的远近、交通运输条件的好坏等。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整体上考察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时,马克思又分“劳动期间和流通期间相等”、“劳动期间大于流通期间”以及“劳动期间小于流通期间”这三种情况加以考察。


刘老师提醒大家注意马克思在研究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时,观察到了周转周期会出现重叠和交错的现象,并进而发现“资本游离”的概念,一年周转多次的社会流动资本,有相当大的部分,在年周转周期中,周期地处于游离资本的形式,游离资本是停留在货币形式上的资本,它还未进入生产过程。


03


第十六章考察了可变资本的周转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刘老师提醒大家要理解马克思推导的公式:年剩余价值率是由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和垫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即M’==m’n(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m’代表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率,v代表垫付的可变资本,n’代表资本的周转次数)。该公式也表明,年剩余价值率等于预付可变资本在一个周转期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率乘以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它和全部流动资本的周转次数是一致的),所以,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剥削的工人就越多,因而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04


刘老师指出,第十七章“剩余价值的流通”带有明显的手稿性质,马克思从“简单再生产”、“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这两个方面考察资本周转速度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剩余价值的流通,是指作为货币形式存在的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资本和资本家个人的消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能加速实现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有利于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加速进行。刘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资本家作为生活资料消费的货币只是货币,而不是资本。


此次读书活动,刘老师还就“生产一般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异同”“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工资的假象”等问题做了进一步地阐述,启发同学们用理论来思考现实问题,让大家进一步感受到《资本论》的理论魅力和现实力量。


图片:马甜甜

文字:马甜甜|新闻中心 梁慧

编辑:新闻中心 程敏儇


//推荐阅读//

1.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第二卷精读会纪要(一)

2.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十五)

3.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十四)

4.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十三)

5.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十二)

6.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十一)

7.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十)

8.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九)

9.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八)

10.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七)

11.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六)

12.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五)

13.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四)

14.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三)

15.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二)

16.重温经典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