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防空警报倏然拉响,今天,铭记!致敬!


 

9月18日

一个所有中国人必须铭记的日子

这是中华民族

14年艰难抗战的开始

 


时光的车轮一圈圈流转

88年前那刻骨铭心的屈辱

我们一刻也不敢忘记

 

图为日军占领沈阳城(新华社稿)


88年前的今天,

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

点燃了长达14年侵华战争的战火!

从此锦绣河山步步沦陷,

人民颠沛流离……


而今天,穿越时空的警报

在耳畔响起

仍然时刻警醒着我们……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奋起抗争
无数先烈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其中,涌现出一大批抗日女英雄
她们以娇弱的身躯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书写了女性的赞歌!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回顾那段难忘的岁月

舍小为大诉说家国情怀


“英雄母亲”邓玉芬


1938年,时任中共晋中特委组织部部长的王孝慈曾在给弟弟的信中说道:“‘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在产生新的中国、新的民族、新的人民。”而在真实的抗战历史中,有数不清的母亲投身其中。为了全民抗战的胜利,英勇的女性们付出了作为一名女性、作为一位母亲所拥有的一切。她们也是新中国、新民族、新人民的母亲。
2012年10月底,“英雄母亲”邓玉芬的雕塑在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张家坟村落成。1891年出生的邓玉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和丈夫任宗武共生育了7个儿子。
1940年4月,八路军十团进入丰滦密建立抗日根据地,不久便开始筹建抗日游击队,和丈夫商量后,邓玉芬送老大、老二、老三参加了丰滦密第一支游击队。同年底,三个儿子转入主力部队要到外地作战,临走前,邓玉芬嘱咐三个儿子:“别惦记家,安心打鬼子。”
送走了儿子,敌后的邓玉芬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救治八路军干部战士和伤病员,她的家成了八路军和伤员的经常住所,很多年轻的八路军战士都称她为“邓妈妈”。
1941年,邓玉芬又送老四、老五参加了抗日民兵队伍。没想到第二年她的丈夫和四个儿子在抗战中不幸牺牲。失去五位亲人的邓玉芬把仇恨记在心里,带着两个小儿子继续坚持抗日。
虽然失去五位亲人,但解放战争爆发后,邓玉芬又毅然决然地把老六送到了县支队,最终老六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最小的儿子也因为连饿带病死在了母亲怀中。
作为舍家为国的伟大女性代表,邓玉芬的事迹充分诠释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人民”的高尚情怀。而在抗战中,像邓玉芬这样留下感天动地故事的“英雄母亲”还有许多。
1945年1月,美军观察组成员杜伦上尉到冀中根据地考察。然而因奸细告密,杜伦的行踪被日军侦查到了,日军包围了杜伦所在的边关村,杜伦被立刻转移至地道。
战斗中,部队和民兵边打边退,掩护着群众也先后转移到地道,冀中军区第9分区司令员魏洪亮的妻子抱着8个月大的孩子也躲进地道。地面的混乱将孩子吓得大哭起来,为了不暴露位置,这位母亲用胸部紧紧堵住孩子哇哇啼哭的嘴。很快,孩子没有了声音。敌人撤走后,人们爬出洞口,只见年轻的母亲头伏在胸前哭泣着,怀中还抱着已不会动弹的孩子。原来这位母亲在危急之中用胸部堵住了孩子的口鼻,孩子竟被活活憋死了。
为了抗战的胜利,伟大的母亲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留下的一则则故事至今传唱、感人肺腑。


家书里的血与情


△赵一曼遗书(网络图片)


2015年7月8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暨“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公众开放。这次展览用2834件史料,展现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光辉历史。其中,有10余位英雄人物的12封烽火家书强烈吸引着观众们的目光。

这些家书有的写在纸上,有的写在毛巾上,还有的刻在灯柜上……静静诉说着战争中热血英雄们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与嘱托。

“七七事变”后,伴随着“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的铮铮誓言,川军将士抱着必死的信念,奔赴抗战最前线。临行前,这些英勇的川军将士纷纷留下感人肺腑的诀别信。川军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傅常将军也挥笔给自己的妻子留下家书一封:“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这封家书便是这次展览中最为特殊的一封——“灯柜家书”。

待傅常出征后,他的妻子找来工匠,把这封丈夫出征前写的家书刻在这个灯柜上,既是为了教育后人报效国家,也为能长久地保存这封家书。如今,这封家书早已湮没无寻,然而刻有家书的灯柜却在历经磨难后保存了下来。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还有一封家书让人热泪盈眶,这便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在牺牲前留给儿子的遗书。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党组织派往东北进行抗战工作。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赵一曼毅然决然抛下仅仅3岁的幼子,奔赴东北抗日前线。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在与日军作战时身负重伤后被俘牺牲。牺牲前,赵一曼给儿子写下了这一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

在展览现场,音响里一遍遍播放着赵一曼的这封书信。许多观众驻足跟前,向这位抗日女英雄久久致敬。

“这些家书既展示了英雄的家国情怀,也增加展览的感染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但抗战中的中国女性有着坚韧顽强的毅力,正是这些女性投身抗战,并用她们强大的母性带动了一群群热血男儿走上战场、英勇杀敌,为抗战的胜利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投笔从戎书写巾帼壮志

女记者胡济邦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冒着炮火报道法西斯军队的残暴和苏联军民的坚贞不屈。


在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以何云社长为首的50位烈士的英名,其中有一位在1942年5月反“扫荡”中跳崖殉国的女新闻人士,她就是华北新华日报社经理部秘书主任黄君珏。

1912年,黄君珏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一个旧官僚家庭。1930年,黄君珏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抗战爆发后,遵照党的安排,于1939年偕夫王默馨来到华北太行山根据地,参加战地新闻工作。

1942年5月,侵华日军对八路军首脑机关所在地进行“铁壁合围”,企图摧毁包括华北新华日报社在内的我党太行总部的各个机关。

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黄君珏将3岁的儿子托付给老乡后,自己带领报社几位女同志昼夜转战寻机突围。

在转移过程中,黄君珏率领十几位女同志攀上道士帽峰项,在一百多名日伪军的包围下,她率领大家周旋了几个小时,最终仍抵不过日军集中火力的包围。

随着天色渐晚,枪里的子弹已全部打光。失血过多、身体十分虚弱的黄君珏站起身来高声喊道:“同志们,我们现在虽然已弹尽援绝,但我们是有血性的中华儿女,宁死也绝不能当俘虏。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冲出火洞,跳下山崖,以身殉国。同志们,跟我来吧!”说完,她用最后的一点力气,一跃而起,纵身跳下悬崖。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黄君珏流尽了她最后一滴血。

在反法西斯的战斗中,中国人民和苏联人民相互支持,相互援助,并肩战斗,用鲜血和生命凝成了战斗友谊。在卫国战争最艰苦的时刻,中华民族许多热血儿女毅然投身到抗击法西斯德军的英勇行列中,中国女记者胡济邦也是其中之一。

胡济邦是《中苏文化》杂志驻苏联记者,也是二次大战期间中国唯一的驻苏战地记者。卫国战争中,她全程经历卫国战争,冒着炮火报道了苏联人民的坚贞不屈、法西斯军队的残暴、苏联军民胜利的喜悦,鼓舞了中俄两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巾帼女儿书写不屈之魂

△印尼归侨女青年李林,回国后参加八路军,1940年在作战中牺牲,年仅24岁。


在抗日战争中,有无数女性从四面八方投身抗战的漩涡,她们用一己之力汇聚成抗日的洪流,她们的故事也被历史永远铭记。

在山西朔州市平鲁区烈士陵园,矗立着一尊跃马提枪、英姿飒爽的塑像,她就是著名抗日民族女英雄、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李林。

1915年,原名李秀若的李林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她被侨眷领养,侨居印度尼西亚。1929年,14岁的李林随养母回到故乡,进厦门集美学校读书。

1933年,就读上海爱国女中的李林开始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她加入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救亡青年团”,并写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正在山西参加干部训练班的李林坚决要求上战场杀敌。上级不同意,说她是个女的又是华侨,让她留在后方。她说:“我有一身武艺,为什么不能像男子那样上前线呢?”不久,她来到高寒贫困的雁北,在贺龙领导的一二〇师当骑兵营教导员。

有一次,李林带领机枪班进攻敌人据点,又打机枪,又冲进炮楼打白刃战,最终取得胜利。

不幸的是,在平鲁区阴凉山与日军的一次决战中,李林被敌人包围。她连毙敌兵数名,在寡不敌众的时候,为不受侮辱,开枪自尽。

南洋有华侨女,雁北有“花木兰”。抗战期间,还有一位女扮男装回国参加抗战工作的女中英豪,她就是被誉为“当代花木兰”的华侨女青年李月美。1918年,李月美生于马来西亚槟城一个华侨富商家庭,深受父亲影响的李月美性格刚强、富有一颗爱国之心。

1938年年底,陈嘉庚以南侨总会名义招募3200余名华侨机工(即汽车驾驶员和维修工)回国服务,在滇缅公路上抢运抗战物资。会驾驶汽车的李月美有心报国,便前往当地筹赈会报名,但却因不收女性被拒之门外。对此李月美并没有放弃,她效仿起 “木兰从军”,穿上弟弟的衣服、女扮男装报名应征并成功入选机工服务团。翌年,李月美瞒着父母悄悄地随机工服务团启程回国。

回国后,经过短暂军训,李月美被分配在总部设在贵州的“中国红十字会”当司机。抗战中,她常常冒着敌人的炮火抢运伤员、救死扶伤,还经常在滇缅公路上抢运药品和军用物资。

一次,因公出车的李月美在滇缅公路一急转弯处不慎翻车,身负重伤的她幸被一位过路的南侨机工及时发现,把她从压扁了的驾驶室中搭救出来,送医院急救。直到此时,人们才发现这位司机原来是个女儿身。此事经媒体披露后轰动一时,李月美也被誉为“当代花木兰”,一代女杰何香凝亲自题词“巾帼英雄”赠予李月美。

此后,李月美改当护士,成为白衣天使,直至抗战胜利后复员回到马来西亚。

“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广泛发动群众,正是中国共产党得到了这些普通却坚韧的女性的支持,抗日战争才得以胜利。” 李宗远说,人民不能忘了她们,人民应永远铭记她们的奉献。


八女投江壮烈殉国




1938年10月上旬,部队经过长途行军抵达牡丹江下游支流乌斯浑河西岸,日伪军千余人乘夜来袭。


为掩护大部队突围,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一齐向日伪军开火。在背水作战至弹尽援绝的情况下,东北抗联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率领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为掩护部队突围,高唱着《国际歌》主动吸引火力战至弹尽,砸毁枪支后毅然走下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微笑赴死保卫家乡



1914年成本华生于和县历阳镇大西门外的高巷村。长兄成本林,二哥成本鑫,她排行老三,人称“三姑娘”。
1937年成本华与刘志谊夫妻俩一道参加了和县抗日人民自卫军,决心保卫和城、保卫家乡。
1938年5月11日,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县,和县人民奋起抵抗,成本华指挥战斗,最终被日本侵略军俘获,她英勇不屈,视死如归,被残酷杀害。牺牲时年仅24岁。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牢记这一天
是铭记为国奉献的无数英雄!
 
牢记这一天
是不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

一寸山河一寸血。据统计中国军队总伤亡380多万,其中阵亡148万,全国军民伤亡3600多万。


▲全面抗战后,向来被视为地方军阀的川军300万壮士出川,伤亡64万余人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当年抓捕杨靖宇将军的岸谷隆一郎在剖腹自杀前写了一封遗书,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邓玉芬、赵一曼、冷云……
每一个名字背后
都是可歌可泣的诗篇
最恶劣的条件,最艰苦的斗争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
正是在这种精神下
中华民族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9月9日,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递交投降书


88年过去,炮火虽不在,警钟仍长鸣。


回望历史,我们噙着泪花的眼中,有着对祖国对这片热土的深情凝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九一八”,重温抗战历史,意义尤为重要。


这是提醒人们勿忘国耻,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全民族的意志;


是警示人们居安思危、朝乾夕惕,盛世更要警钟长鸣;


是缅怀和告慰先烈,忠魂当笑慰,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时间可以过去,历史不能忘却。
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来源/综合自新华社、中国妇女报、人民网、及网络

投稿邮箱:sxflxmt@126.com

编辑/杨晨

大家都在看

泪目!陪我们长大的希望工程,原来悄悄埋了这么多硬核彩蛋!

补钙第一名,根本不是牛奶!你绝对猜不到竟然是它

2019丝绸之路国际创新设计周开幕!附第三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关注丨#一路芬芳陕南行#,随网络大V遇见美好

问卷调查 | 叮咚~关于家庭教育,您有一份问卷待填写

陕西省妇联官方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