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锵锵脑科学:斯坦福名校崔旭老师的科研与创业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深度学习和心理神经科学 Author 相斌


不认识他但你用过他的软件?

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

世界名校不留去创业?


制作人员

主播相斌,英俊的面庞,最强的大脑,德国马克斯普郎克研究所博士后。

音频转文字、校对谢珂,电子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利用磁共振技术研究(普通人)视觉空间注意的神经机制。


嘉宾名片



崔旭,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美国BaylorCollege of Medicine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课题是用fMRI和psychophysics的方法研究人对时间的感知。期间他和李健等开发了xjview软件, 在fMRI科研人员群体很受欢迎。


之后他在斯坦佛大学做博士后和研究科学家,主要的课题是研究fNIRS(近红外)技术在脑科学的应用。他首次把超扫描(hyperscanning)的方法带入到fNIRS领域。崔旭还是文献鸟的开发者。文献鸟可以第一时间把最新相关文献推送给科研人员,是一线科研的好帮手。


个人主页: https://alivelearn.net/

文献鸟: https://www.storkapp.me

xjview: https://www.alivelearn.net/xjview


精选片段文字


主播:2009年有一次你被邀请到北大做讲座,我当时在观众席中。

 

嘉宾:我当时做了两场报告,分别是关于“时间*”和“fMRI数据分析方法”。我在贝勒医学院期间主要利用fMRI技术研究人对时间的感知。当时我在工作中发现我们所使用的一个非常流行的软件SPM虽然很好用,但是在某些操作中还是比较麻烦。
比如,当你打开一幅影像学图片进行“contrast”,假如要调整p-value,你需要重新回到界面中输入相应的p值经过一系列操作最终得到结果。虽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十秒即可完成,但是当你多次重复相同的操作时就显得很繁琐。


我和另外一个伙伴就开发了xjview这样一个软件,当时最初的想法是使自己在影像学结果可视化中的操作更方便,只需要拖拽其中的控件即可调整其中的p-value,而不像spm中需要手动输入才可以实现。


点击图像中的任何一个区域即可获知该体素所属脑区的名称,比如inferiorfrontal gyrus(额下回), 对于初学者来说很方便。Xjview目前的用户量也是很大的,每年有超过两万人在使用,每个月都有5-6万副图像通过xjview打开。 主播:你当时为什么没有将xjview变成产品进行创业呢?

 

嘉宾: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创业这个事情。虽然说在初中或者高中的时候听说过硅谷这个词,但是印象并不深刻。我30岁之前的目标就是做学术,自己也很喜欢做科研。在博士毕业之后来到斯坦福大学,那个时候的目标仍然是做学术。


在我进入斯坦福大学之后做fMRI方面的研究就很少了,主要是实验室刚购入一台近红外成像设备fNIRS,而且在当时这个仪器在脑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也比较少(2007年),数据分析方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甚至我们对近红外信号的可信度还没有足够的信心,我当时的工作是将这个设备在实验室中建立起来。


开展的其中一个实验是利用fMRI和fNIRS同时记录被试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其实真正开始还是比较难的,毕竟一个设备对信号的采集就很不容易,况且被试需要戴着NIRS的头盔躺在MRI设备狭小的空间中。我们比较了fMRI和fNIRS采集的信号,还是发现了很多一致的地方,解决了部分科学问题。 主播:相当于那么进行了基础的探索解决了fNIRS的基础问题?

 

嘉宾:严格来讲是部分基础问题。这个研究的文章到目前为止还是具有较高的影响力,领域内的Top 1%。 主播:你前面提到在斯坦福大学期间的一些情况,加州还有硅谷,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就没有任何创业的想法吗?

 

嘉宾:当初初始没有,但是后来有所想法。斯坦福大学就在硅谷的中心,周围有很多创业公司和风险投资机构,自然而然就接触了很多。同时自己对自动化也很感兴趣,xjview和文献鸟都是把很多需要手动的东西变得更自动化,自己也想开发一个产品创业,30岁之前的自己也是很有激情的,好像是发家致富的好道路。


我就从当时自己的工作中寻找“致富点”,发现文献管理是很繁琐的,大家的选择几乎都是Endnote,当时并没有cloud的概念,更多的是本地管理。我当时在3年时间,主要在晚上编写这个软件。


当梦想要和现实接触的时候发现现实并不是这么回事,自己满怀幻想所有的科研工作者可能都会用这个软件,但是上线之后很少人用,主要是很少人知道这个软件,更多的是很少人愿意来使用付费软件。


在之前我在斯坦福大学的工作已从全职转为兼职,目标是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paperbox是我创业的项目。从收入来讲,在博士后之前的5-6w美元积蓄一下就归零了,其中有两年的愈发感到绝望,根本不知道接下来发展的方向。


主播:换专业,换方向,再到创业,你有没有感觉你就是那种可以闯,特别敢尝试的性格?


嘉宾:不管前面有多少风险,一定要去尝试。30岁是一个很迷茫的时期,在低估的时候,是成长最快的时候,想对同学们说,生活不是一直一帆风顺的,最大的曲折不是在事业、生活上,而是心理的郁闷、困惑。


特别感谢那段时间,激励我,让我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如果说我一直做学术的话,我可能会少发现了自己很多东西,30岁的时候就想着闯。现在我可能比较佛系。珍惜现在拥有的,包括事业、家庭,把握好每个时刻。


主播:走过一条这么弯弯曲曲的路,这就是您往回看,想要传递给大家想法是吗?


嘉宾:不管走什么道路,职业也罢,学术也罢,创业也罢,尽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怕,做决定的时候,特别是大的决定,你会怕失掉很多东西,积累了这么多。没什么好怕的,你丢的东西可能并不那么值得拥有,或那么适合你。


决策的过程是特别宝贵的财富,会让一个人成熟很多,更好的认识自己。等我们老的时候,彻彻底底地了解自己,才是一个人真正要做的事情,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手段,什么样的职业。

相关文献


  • fnirs和fmri比较文章 
    https://www.storkapp.me/pubpaper/21047559
  • 超扫描文章 
    https://www.storkapp.me/pubpaper/21933717


2012年52brain(我爱脑科学) 对崔旭博士的文字采访链接 http://52brain.com/thread-15326-1-1.html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深度学习和心理神经科学

版:华华



海归归海——刘潇楠
大脑网络的朋友圈三定律
宝藏公众号 | 心理学科研公众号合集
Neuron| 如果能人工编辑记忆,你愿意剪掉痛苦的记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