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期 | 李红教授浅谈如何成为优秀研究生

喵君姐姐 壹脑云科研圈 2022-10-07

Hello,

这里是行上行下,我是喵君姐姐~

 

在“心仪科技”举办的“博导带你做科研”系列活动中,第三期邀请到了李红教授进行直播主讲,本期整理了一下直播内容,帮助大家学会如何在科研与创造中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


主讲人 : 李红教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心理与社会学院创院院长、深圳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心理学组)成员、深圳市国家领军人才、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近500篇



PS:以下内容来自于直播视频转录,后台回复关键词“优秀研究生”即可获得所述PPT以及视频链接啦!




● 学会做研究是研究生的核心任务

● 科学研究的规范性

● 选题的经验

● 如何获得好的idea

● 开展研究的经验

● 论文写作的经验

● 查阅文献的经验


PS:由于篇幅有限,本期只整理了前四个部分,下一期继续介绍后三个部分,欢迎持续关注哟~

 


首先,研究生教育是创造新知识的教育。


号教育指的就是本科及以前的教育。

本科及以前的教育是指学会学习是主要任务,老师讲什么,学生能够听懂就行了。

逗号教指的是硕士教育。

硕士教育要求学会做研究是主要任务,老师提示一下,后面的由学生完成。我以前在西南大学的时候,告诉学生当老师其实最好当了。每次遇到学生就问:What’s the new?有什么新进展呢?学生在回答之后,老师又接着问:What’s the next?下一步怎么办呢?所以当这两个问题回答好了,学生就一步一步往前走了,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经常性地见面。

问号教育指的是博士教育。

博士教育的时候,其实学生更多的是需要发现问题,然后来解决问题。所以说和硕士阶段有所不同。硕士阶段,导师提问题学生来解答,博士阶段,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答。



这里就和传统的教育有一点不同,我觉得是在研究生阶段需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必须有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

以前我们认为老师就是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就是学生,那是很难平等的。但是研究生阶段老师和学生是平等,是因为老师并不一定真正能教学生知识,所有的新知识都是老师和学生作为主体共同发现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探索未知问题面前,学生也是一个探索者,老师其实也是一个探索者。略微的不同可能是老师的探索经验丰富点,可以作为引路人。这里指的不是道德上的平等,而是科学研究上的平等。


其次,我认为培养独立科研能力是核心。


所以这里有别于本科教育。本科教育主要是系统地传授知识、掌握知识。研究生不一样,你不是来听课的。所以,我不主张研究生要上很多的理论课,而应该是在科研中独立培养做科研的能力。



那么怎么学习呢?我觉得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就是不求全,但求精。


所谓不求全就是没有必要非常系统地去把所有该学的东西都学了,这做不到,因为只有三年。求精就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第二个,就是从学习对象来讲,主要有专业和基础两个方面。


在专业方面,要根据研究需要以读文献为主,来掌握崭新的知识;


在基础方面,我觉得要非常精通英语,以及本专业内通用的研究技术与方法,其实都是围绕着解决问题为目标的。


第三个,那就是要强调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


在研究生阶段,我觉得还有一点很重要。自主发展就是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来制定目标。所谓社会参与强调的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切研究工作都要对社会有用,对人民有用,对国家有用。这个阶段应该培养责任感。

 

另外,大学的职责包括四个部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



研究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觉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必须要有伟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


高抱负很重要,但光有高抱负还不行,还需要实干;


第二点,必须要勤奋刻苦。


我个人观点认为每天要保持十二个小时学习,早上六点过起来,锻炼一下,吃完饭就开始工作;到中午午休一下,再到下午五六点吃完饭,休息一下,再学习到晚上十一二点,我们是没有节假日的;


第三点,必须处理好导师的关系,尊重师长,坚持独立思考;


最后,就是要激发个人潜能,自我激励。



怎样衡量一个人是否学会了做研究呢?尤其是对于研究生来讲,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 ,科研的完整流程是否完成?


完整的流程一定要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完整的流程主要是指从读文献开始,到根据文献提出思考,尤其是发现别人尚未解决的问题,这很重要。然后,设计相应的实验设计方案,并收集数据,做完实验之后就开始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对于结论后还要想出很好的方法去解释,并写成论文。然后投稿出去,和审稿人进行交流。科研的完整流程是必须完成的。

 

第二,是否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


完整的流程做完了,但是文章发表不出来,人家就很难用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你是否学会了做研究。所以我个人观点认为,尽管现在有说法说不为论文,但不是说不发表论文,只是不把论文作为唯一的标准。但毫无疑问论文还是一个标准,而且是高质量的论文。国内就是心理学报、中国科学、中国社会科学等等,国际上那就多了,SCI、SSCI等等。

 

第三,学位论文是否通过?


有的同学在研究生阶段发表了一两篇或三篇论文,他自己以为很好了,外人也觉得不错。但是他在答辩的时候没做好,就被骂下去了,所以一定要非常重视学位论文。



那么怎么来做研究呢?

 

首先,要读文献,选题。


我们要读新文献,有影响力的文献。引用输出多的,那就是很经典的。经典文献对于你掌握这个领域的最核心、最关键的东西很有帮助。另外,就是要看高影响因子杂志上的文献,还有你的领域里面具有代表性的刊物的文章。现在还是要看新的、前沿的、影响力大的杂志,只有这样才能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

 

其次,建立一个氛围也很重要。


要善于请教、合作与交流。请教的对象包括导师、师兄/姐、国内外同行专家,同样,他们也是合作与交流的对象。从过程来讲,就存在着怎么去酝酿与捕捉灵感的问题。怎么去酝酿呢,得要有充分的时间,我们要坚持“三上”原则: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只有利用好这些时间,我们才可能充分地去思考。


最后,科研还是要以创新作为目标的。


创新就需要掌握本学科深厚的基础知识,再进行学科/领域交叉。所以,我们现在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基因组学、信息科学等都交叉得很厉害。

 


首先,做科研也有一定的规范。

简单讲,尽管每个学科的规范都不一样,但是都有严格的规范。比如说对于心理学,存在APA规范,从一个人读文献、做实验到发表文章都有一系列的规定,包括在什么地方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在什么地方该不该有下划线等等。因此,读研究生要掌握这些规范。

另外一个就是伦理规范。

比如说,从心理学或者生命科学来讲,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定就是尊重生命。这里就有学术研究的伦理委员会来保障。


还有一个规范是学术道德的问题。


学术造假是全世界学术研究里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我有一年的时候回母校查询档案,竟然发现我研究生时手写的作业还留在档案里。我讲这个就是想说,将来万一等你有名了,人家就会看你的论文是不是这里拷贝一段,那里拷贝一段。将来万一你成了院士,获得了诺贝尔奖,人家关心你的过去,拿出来一看,有造假的案底,那你的声誉就没了。

 


我这里简单地谈一谈关于做研究的经验。

 

首先是选题,选题一般要注意三点


1. 社会需要;


2. 自己可能,简单讲就是量力而行;


3. 别人尚未研究的,但是呢,所谓填补空白,现在基本上没有真正的空白。所以这个挺难的,但是我们还是有得做。

 

另外,课题的选择得与国际接轨。还得要有可发展性,最好是一个原创性的话题,不要一个课题人家做了几十年,你还拿来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价值就很低。


选题的类型有两类:


一类是前瞻式选题:


实际上是让你往前看,意思是往过去的文献看,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这就要求对你所研究的问题彻底查阅文献。但这个方法对新手不利,因为你实验室的师兄师姐或者其他实验室可能已经研究过了,但其实也问题不大。


一类是回顾式选题:


首先,要求你阅读本领域最新的权威的综述,在综述里面你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几个感兴趣的话题。因为综述是人家读了很多文献后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后写出来的,就相当于他去读了文献,你来掌握这个框架。因此,相对来讲就是一个捷径。


然后,看这个话题出自哪里,把原始文献找出来,读了以后就知道这个话题的起点是什么,现在做到什么程度。在读了之后,也许你可以重复他的研究,也许可以改进他的研究。

 

此外,重复别人的研究也有两点价值


第一点是通过学习别人的方法学会做研究;


第二点是我们可以提供一个证据验证他的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无论结果如何,都是有话可以说的。

 


文献浩如烟海,我们怎么来获得一个好的idea呢?

 

获得好的idea方法有两种:


传统途径就是读文献。我今天讲了很多次读文献,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弄清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要解决的问题等。


非传统途径就是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领会到一些问题,一些idea。


我遇到一些学生,有很多idea,我觉得这些想法都不错,但是呢,一个月过去了,我问他做了没有,他说没做,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做。已经报告了七八个idea了,一个都没做。我们做决策是需要成本的,而且成本还很高。有时候抛个硬币就好了。


获得良好的idea其实没什么基础。如果说有,那还是读文献。


我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标准,一个硕士生至少要查阅300篇文献,粗看150篇,细看50-100篇,研读25篇,精通10篇。

 

查阅是指看过标题,没用就扔掉;


粗看就是看了标题,作者,摘要,再把文章浏览一下,有价值就继续细看;


细看就是从标题到作者、单位、摘要、前言、方法、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等要仔细看;


研读就是探究为什么这样写,不那样写,为什么这个结果看起来不太好等等;


精通就是探究为什么用这个词,不用那个词,为什么提这个研究不提那个研究等等,背后一定有它隐藏的东西。

 

这是对硕士生的要求,对博士生我们就要求翻一倍。至此,本期就到此结束啦!



直播活动主题:心仪科技“博导带你做科研”系列活动第三期

直播主讲题目:科研与创造:浅谈如何成为优秀研究生

主播主讲人:李红教授

直播主办方:上海心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由于篇幅问题,本期就只介绍了前面的四个部分,包括学会做研究是研究生的核心任务、科学研究的规范性、选题的经验、如何获得好的idea,十分感谢“心仪科技”的支持以及李红教授的讲授。


在下期中,我们会接着介绍后面三个部分,包括开展研究的经验、论文写作的经验、查阅文献的经验等。我们下期再见!


PS:后台回复关键词“优秀研究生”即可获得所述PPT以及视频链接啦!

 

校对:喵君姐姐
整理/排版:华华
图片来源:iconscout

*内容与链接已获得李红教授与心仪科技授权,其目的在于促进信息分享交流,不做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管理人员删侵。


科研写作的注意事项

最全解析 如何避免科研版权踩坑?!

科研礼仪| 科研路上必须知道的那些事儿

赠书 | 认知神经科学前沿译丛书籍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