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十种帖,不如学一种帖!
★ 郭世平,书画教育家★
师从刘炳森、吴未淳、王遐举等名家,书法传统功力深厚,擅长隶书。常以篆隶笔法入草,自成一体;势书则另辟蹊径,独具风格。国画传统功力深厚,并将书法用笔融合在山水的教学和创作当中,卓有成效。多年来致力于势书学研究和书画教育研究,并取得很大的成就,先后提出书法的“动静乐”与“书以致用、用心修炼、书画养德、书画育人”等观点。
有些学员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常常会迷失方向,不知道临什么帖好。看见米芾的字好,写上两笔又觉得赵孟頫的字也不错,转而又写上两笔赵孟頫,久而久之,写过很多帖,自己的水平却难见长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362iyf5d0&width=500&height=375&auto=0▲郭世平书法讲座:《散氏盘》第1课
关于这个问题,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曾有这样一段分析:
学习书法,原来有一句话叫“遍临诸帖,由博返约。”
要遍临诸帖,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以前临帖,先上来就描红,描红过后就跳格,跳格完了再临帖。因此,很多先生总是这样教导我们:想学书,就要临帖。但是,这句话的意思很模糊。怎么临?临谁呢?答日:遍临诸帖,什么帖子都写。能都写好了吗?
这么多帖,你临得过来吗?
我曾经做过一次实验,我把能遍临诸帖的人请来,我对他说,你把某一个帖里的某一个字写出来,看能不能把它写好了。事实证明,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点。
由此可见,遍临诸帖根本行不通。其实,在学书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写一个帖,也不用把帖上的所有字都写了,就把其中的几个字写好。写好不是说要临得和原帖大致差不多,而是要绝对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48kxxb65&width=500&height=375&auto=0
▲郭世平教授书法演示:李邕《麓山寺碑》示范
有人说,意临就行了,何必要绝对像呢?意临看似很有道理,我也这样做过,也知道很多学生这样做过,但是,最后还是没有什么效果。如果一个临不像,最后就是个个临不像。
如果我把一个字看准了,并且手眼合一,把一个字写得和原帖一模一样,那么就说明我眼到、手到、心到了。只有这样,写好一个字,也就能写好别的字,写好一本字帖,也就能写好别的字帖书法屋最棒。如果临第一个字我用了一个月,那么第二个字可能五天都不到就能写好。因为一看就会了,一通则百通嘛。
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做到这点。他们光知道临遍诸帖,得其大概,这样永远也练不好。我们学写字,就是把别人的字变成自己的,先学好一个,再学另一个,最后全会了。所以我说,不要遍临诸帖,而是只要抓住一个帖,就写它的一两个字,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48ye54xn&width=500&height=375&auto=0
▲郭世平教授书法演示:《史晨碑》第2集
因此,学习书法不要求博,而要求精。只有找到突破口,后面就越来越简单了。这是我学习书法的经验之谈,我希望大家去实践一下,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现在,有些初学者还没入门,就兼收并蓄地去看一些现当代名家的作品。我不主张这种做法。我认为,一个初学者在初学书法的时候,应该是从古人临起,而不应该去看现当代名家的作品,等到有一定的水平和基础之后再去看现代或当代的名家书法。因为当你在打基础的时候,最好是接受最传统方式,这就是那些书帖。为什么呢?现代的那些书法家自己的风格还没定型呢,你跟着他刚跑了一天,要是明天他变了,你怎么办呢?
所以,我还是那个观点,与古为徒,打好传统基础。而且在打基础的时候,先吃透一家一派再说,先写好一家就够了,等打好基础之后,你可以忽古忽今,你愿意去学谁都很容易。当然,我说的打基础,先攻一家并不是说一辈子永远盯着一个目标,随着水平的提高,你的风格自然会逐渐转变。
购买推荐
扫描二维码购买咨询
往
期
精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