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贴丨杜中华:灵魂的欲望是命运的先知——本科混申LLM项目经验
编者按
未名湖是一片汪洋,每个人都会在这里邂逅更优秀的自己,关注那些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着榜样意义的前辈,从他们的故事中学习人生的选择和人格的魅力,在对话中体会北大人的力量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从本期起,经验贴栏目将采访来自北大法学院2020届毕业生中优秀的师兄师姐,一起倾听他们对燕园光景的感悟,探求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心路历程。今天为我们分享经验的是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杜中华,现就读于牛津大学MJur项目。
杜中华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
毕业去向
牛津大学法学院MJur项目
实习经历
柬埔寨红色高棉国际刑事法庭2019年7月至8月
美国奥睿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2019年9月至10月
国际律师协会人权研究所2020年7月至9月
非常荣幸受到就业办的老师和师兄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在这个因为长久居家而分外“意难平”的毕业季,把自己申请国外的法学硕士项目(主要是LLM项目)的一些经验系统总结,分享给大家。由于自己希望未来向国际法的学术道路发展,因此在申请上特别关注LLM项目的学术配置,也向美国、英国、欧洲、澳洲的多个国际法强校投递了申请,最后成功申请到了Oxford、NYU、Penn等学校。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复盘我的申请经验,这篇文章主要分为申请准备、申请文书和申请经验三个部分。
一、申请准备
相比于保研来说,申请季的战线拉得更长,即使不论前期在成绩和英语方面的准备,从构思开始文书到最后一个项目的投递可能会延续半年的时间(我是从大三暑假的7月一直到大四寒假的1月下旬),而后期等待offer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我看来,申请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才能以足够的底气和毅力投入“战斗”。
1、出国的选择
由于我的目标是继续从事国际法方面的学术研究,因此日后硕士或者博士出国几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LLM项目学费较为昂贵又很少有奖学金,而自己在国际法方面的学术积累十分微薄,我对自己的申请结果不是很有自信,因此曾经犹豫是否应该尝试保研之后再申请出国。受到导师的鼓励和父母的支持,考虑到如果申请到了不错的项目、相比于本校读研之后再行申请可以节省两年的时间,我最终决定直接申请。
对于不同的个人背景来说,选校定位是不一样的。虽然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我很幸运地收到了梦校的offer,但是对于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们来说,国内读研或者先就业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因为美国的大部分T6法学院(尤其Yale、Stanford、Columbia)的LLM项目小本申请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也有极为个别的优秀申请者成功案例),如果在申请前拥有了研究生学位或者工作经验,那么会有更加深厚的积累,也更容易获得美国法学院的青睐。
2、选校定位
我的申请算得上是真正的“混申”,投递的学校遍布三大洲。在确定最初的目标院校时,我听取了导师的建议,也参考了世界上主要的高校排名榜单(如US News、Times等)和LLM Guide这个网站(这个网站会基于各个法学分支对于世界范围的法学院进行排名)。基于个人硬背景软实力不足的考虑,我的美校申请主要将目标放在除了T3以外的T14院校上;此外,由于我个人非常喜欢欧洲的文化气质和国际法的学术传统,我还申请了英国的几所排名靠前的学校以及国际法享有盛誉的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IHEID),也投递了自己非常喜欢的墨尔本大学。
在咨询了就业办的老师、也参考了往届学长学姐的申请结果之后,我确定了自己申请结果的大致定位(美国的NYU、Penn、Duke等校,英国的UCL等校),也设置了几所冲刺院校(Harvard、Oxford和Cambridge)和保底院校(Edinburgh、Durham等),保证自己的院校选择具有一定的梯度,不把全部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3、项目研究
项目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搞清各个学校的申请要求,防止到了申请投递的最后阶段发现自己条件不满足或是申请文书没准备、乃至手忙脚乱的情况。各个学校对于申请文书的要求会有细微的差别(如个人陈述要求的字数、是否要求写作样本等、英语成绩最低门槛的要求、申请截止的期限等),不应当完全依赖市场上各家留学中介总结整理的信息,而应该花费一定的时间,自己进行耐心的搜索和整理。有的学校的文书要求在不同年限之间也会发生变化,例如,UCL在2019-2020届的申请中要求的文书就和2020-2021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是在2019年11月1日开放最新申请周期之后才更改了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能及时地、准确地掌握最新的文书要求,而按照往年的要求或者是中介总结的要求准备文书,就很可能出现失误。
此外,对各个法学院的项目设置和对应方向的教授进行研究对于申请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就我个人而言,我在确定了选校定位之后,会借助各个学校的官方网站,分析它们的LLM项目设置(如更注重学术还是更注重实务、是否有暑期课程、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的设置、是否有国际组织实习机会、是大班授课还是小班授课、是否有毕业论文的要求、是否有学术写作的训练等),并且了解这个学校的国际法教授的研究方向和主要著作。这些信息对于个人陈述中的“表白院校”部分能够起到关键作用,因为作为申请人,对于目标院校的态度不应该是空泛、模糊的模板式嵌套,而应该具体详实,用真诚打动目标院校。
二、申请文书
如前文所述,各个院校的申请文书要求有着细微的差别,因此我在申请时总结了不同类别的文书,并且将其分组进行准备。
1、个人陈述(PS)
为所有院校定制完全不同的PS是不现实的,因此个人认为在字数要求一致的情况下,PS的主体内容可以沿用自己所准备的主PS,但在表白院校的部分要严格地区分不同院校。大多数的院校的个人陈述要求都在750-1000字这个范围内,个别的学校会有300-400、500、1000字以上的要求;不同的字数要求所体现出来的内容会有不同,因此我按照300-400、750、1500这三个字数限制准备了三套个人陈述。
我正式起草主PS是在9、10月份,过程中和导师反复讨论了文书的构思路线,在导师的帮助下订立了文书要表达的主要故事线和求学目标。自行拟定了初稿之后,又请英文好的朋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然后又反反复复大大小小修改了十次左右才最终定稿。而不同学校的PS写作又有细微差别,因此在面对不同的PS时,我又结合学校的要求和项目特质进行了一些修改。个人认为PS的内容还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校判断你是否想好了“Why LLM”“Why XX school”这些问题的关键,因此需要做到充分重视。
2、简历
从我的经验来看,简历一般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一页以内。我个人觉得,对于本科生直接申请LLM的同学来说,GPA在硬件指标中的重要程度是最高的,这是外国学校判断你是否足够优秀的最基本的维度。实习对于美国LLM来说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是比起Big Name来说,你是否在一段实习经历中有所收获/是否承担了比较关键的任务是更加重要的。英语成绩一般最好考到110分以上,但我认为如果差得不多也不必过于纠结,大胆去申请即可;从我的经验来看,即使是对英语小分有明确要求的美国学校(如UChi对口语的要求)也不会严格抓着你的英语小分卡着不放,而英国的学校即使非常重视硬件,也不是没有松动的可能,暂时英语成绩上的不足基本不会对你是否能够拿到offer产生影响。
3、推荐信
我的推荐信曾经出过比较大的问题。我在交换期间和一门课程的教授说好请他帮我写一封推荐信,后来又在回国后的去年8月再次和他邮件沟通并且很快得到了他热情的回复。然而在之后我再次和他联系请他上传推荐信时,就再也没有联系上这位教授,尝试了很多方法也没有等到教授的回复。这让当时的我非常焦虑,手忙脚乱的我以为没有国外学校教授的endorsement,申请到非常好的学校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是后来的实践证明,没有国外大学教授的推荐信并不必然会成为申请的短板,身边不少没有交换经历、没有海外教授推荐信的同学也拿到了非常不错的offer。
此外,在经历了申请季之后,我和几个朋友的感受都是,我们学院的老师都非常耐心友善,而且由于自己的老师对你的了解程度更高,写作出的推荐信往往能有更好的效果。真的要在这里特别感谢不厌其烦地为我写推荐信、在多个系统上扫描上传的几位老师,老师们的耐心和鼓励真的是我焦虑的申请季中最好的定心丸,如果没有老师们的帮助,就不会拥有这么好的出国求学的机会。
4、写作样本
申请阶段我主要写了两份写作样本,分别是750字和2000字。一般来说,法学院申请的WS比较重视强调你分析问题和论证观点的能力,在学术贡献方面可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我的两篇写作都和国际刑法的主题相关,一篇是从模拟法庭比赛涉及到的论题发展而来,另一篇则是探讨了国际刑事法院的被害人保护问题,最后也发展成了我的毕业论文。我个人觉得,翻译修改之前的课程论文和Writing Sample的要求有所不符,因此我的两份写作样本都是重新写作的;对于学术性要求较高的LLM项目来说(例如牛津的MJur)项目,写作样本是最为重要的文书,因此建议大家反复修改,认真对待。
三、申请经验
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这个申请季相比往年而言多了很多的不确定性,签证问题和通航问题也会影响很多同学的入读选择,也可能对之后一到两年的申请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漫长的申请季中,我总结出了几点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尽快取得满意的语言成绩
我认为在申请年份的9月开学前取得满意的语言成绩是一个较为稳妥的选择。因为申请季一到,又要忙于课业,又要准备文书,如果再加上英语成绩的准备可能会导致焦头烂额。非常建议大家在大三期间或大四暑假考出合适的英语成绩,雅思或者托福更擅长哪个考试的要求就选择该项考试即可,申请英/美学校都不会因为你考了哪项考试就获得更高或者更低的录取概率,个人认为也不必两项都考。
2、合理搭配选校方案
申请前我没有将学校范围缩小到非常窄的范围,也因为各个学校都有各自的魅力和父母的支持,我投递了不少项目。这给为我写推荐信的老师们添了很多麻烦,因此,我不建议大家投递过多的项目,但我认为混申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留学申请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因此如果只投递美国一个国家的学校就可能会非常被动。英国、欧洲和澳洲的很多学校都有非常优秀的项目和faculty,也是之前较为“冷门”的,建议大家多多关注,合理搭配。
3、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
写作PS的过程其实是更好地认识自己、进行未来规划的过程。因此即使是申请不分方向的LLM项目(general LLM),也应对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职业方向有一定的认识,这样也会帮助大学对你进行积极的判断。
4、时间线上打好提前量
由于申请季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前文所述的Writing Sample题目和往年相比忽然变化,例如LSE的申请页面突然需要科学上网,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小问题等),因此建议大家在时间线上打好提前量。我个人会在电脑上专门储存一个表格文件进行申请进度的跟踪,里面包括各个项目的截止日期、投递日期、账号信息和收到回应的情况等项目,每次更新一目了然,也方便自己对申请的总体情况有一个较好的把握。
5、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
申请季最重要的就是积极阳光的心态。法学院的申请结果一般放得比较晚,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我有几所学校的项目offer和奖学金offer都是四月三十号收到的,因此在1月全部投递工作完成之后,经历了长达四个月的等待。中间在没有特别满意的offer的时候,也出现过非常纠结和焦虑的一段时期;在有了确定想去的项目之后,又要每天面临签证政策、通航管制、疫情防控等客观因素的变化,这些都会对心态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惊喜性质的offer都来得比较晚,因此也建议大家耐心等待,适当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多和家人朋友沟通交流,或者培养一个兴趣爱好等,都是调解压力的不错方法。
作为本科生,我深知自己在学术基础上和硕士师兄师姐们有着很大的差距,在同辈中也不乏更加优秀的朋友拥有更加出色的申请战绩,自己也在申请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失误和问题,因此有些许惭愧。疫情当前,我们自身的生活和周遭的世界都在出现诸多的变化,这个毕业季所有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遗憾,大家每时每刻都在和不确定性斗争着。在这个特别的时间节点,记录是我仪式感的来源;保持着对母校和诸位恩师的感恩之心,写下这篇经验贴,希望能够对准备申请的同学朋友有所帮助,也祝愿的看到这篇文章的大家都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平安顺利。
文字:杜中华
图片:杜中华
排版:曹佳蕙
经验贴召集令
法学院就业办公室微信公众平台“pkulawjob”现在面向各位毕业生同学征集经验贴。如果你在求职、升学、实习等过程中,有想和大家分享的经验、感悟、方法技巧,欢迎你向我们投稿,我们会择优在平台上进行推送。
往期经验贴可以点击公众号的“你是学生”栏目-经验贴汇总进行查看。
来稿请发送至就业办公邮pkulawjob@yeah.net,邮件请以“经验贴+姓名”命名,经验贴一经选用,将有纪念品相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