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ulawjob

其他

经验贴 | 严丹华:应届硕士生法院报考经验

编者按未名湖是一片汪洋,每个人都会在这里邂逅更优秀的自己,关注那些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着榜样意义的前辈,从他们的故事中学习人生的选择和人格的魅力,在对话中体会北大人的力量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从本期起,经验贴栏目将采访来自北大法学院2021届毕业生中优秀的师兄师姐,一起倾听他们对燕园光景的感悟,探求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心路历程。今天为我们分享经验的是法学院2021届研究生严丹华,现就职于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个人简介严丹华北京大学法学院2021届法学硕士(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方向)北京大学法学院2019届法学学士就业去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01求职概况我在研一第二学期基本决定硕士毕业之后要从事实务工作,压着学生时代最后一个期末迎来了自己的求职季。我的主要求职目标是法院和律所,但在求职季起伏心态的影响下也给一家法律科技公司、一家互联网公司和一家出版社递过简历。我对法院一直颇有向往,但起初并没有寄予太大希望。我们院报考法院的氛围并不浓厚,此前我关于法院求职的大部分信息都来自于就业办推送的何朕师兄和杜茵师姐的经验贴(点击可跳转至相关经验贴)。师兄师姐漫长刻苦的公务员考试备战经历让我意识到,在这场竞争基数大、与专业无涉的考试面前,努力固然重要,机缘和运气也必不可少,况且我不太希望从余额有限的学生时代中分出几个月时间准备一场考试。于是我怀着“不妨一试”的心态,采取广撒网的策略,先后报考了浙江(面向清北的选调,本文简称“定向选调”;面向双一流高校的选调,本文简称“常规选调”)、上海(选调)、北京(京考)三地的法院,在实习和准备毕业论文的间隙备考,最终在浙江高院和北京三中院进入面试。由于在接到京考进面通知时我已经走完了浙江的政审程序,遂决定回家乡工作。(有意报考法院的同学可以跳转至第三部分看实用指南)相比之下,律所“实习+留用”制的录用模式偶然性较小。我大四下学期和研一暑假先后在北京方达争议解决团队实习了六个月,结合个人工作体验和业内评价,认定这将是我律所求职的首选,在九月离职后也没有再去其他律所实习。另外,出于对诉讼的憧憬,我很早就排除了银行、交易所等求职项,因而幸运地在秋招期间腾出手来,实现了去最高人民法院实习的愿望。正是这段实习经历让我最终下定决心在毕业后进入法院工作。以下是我求职季的主要时间轴:○
2021年9月10日
其他

暑期实习 | 北大-万慧达校所联合商标保护项目

北大-万慧达校所联合商标保护项目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大学标识管理与保护,维护双一流大学的形象和声誉。北京大学标识管理办公室与万慧达知识产权设立校所联合商标保护项目,招聘2021年暑期实习生,共同推进北京大学商标确权、大数据背景下的商标侵权认定、《北京大学标识管理办法》和《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办法》的起草修订等工作。学以致用、投身实践、贡献智慧、绽放青春!热忱欢迎帝都的你加入,携手共度盛夏时光!选拔范围
2021年6月12日
其他

法律人去哪了 | 北京大学法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

长期以来,北京大学法学院始终坚持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法学院为目标,努力培养承担历史使命、放眼未来世界、关心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杰出法律人才。2020年,在法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20届毕业生秉承家国情怀,积极前往基层和中西部就业;紧密结合国家战略,更多学生选择到国家重点地区和领域就业;不断增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力量,国际组织就业人数实现突破;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雇主满意度高,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QS世界大学排名法学专业榜单中,北大法学院毕业生的全球雇主评价位列全球法学专业排名第11名及我国第1名。北大法学院毕业生总体实现了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2020年12月23日
其他

经验贴 | 周志鹏:积跬步,至千里——中国银行总行求职经验分享

一般各大银行都有各自相应的晋升标准,具体还是要根据各自的岗位和级别确定,另外还会有一些年限和能力的要求。但是基本都有比较明确的制度。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完成一定阶段的考核,就可以晋升到下一个岗位。
2020年12月21日
其他

经验贴丨卢亮辰:直面挑战,全心投入——中央、国家机关岗位经验分享

未名湖是一片汪洋,每个人都会在这里邂逅更优秀的自己,关注那些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着榜样意义的前辈,从他们的故事中学习人生的选择和人格的魅力,在对话中体会北大人的力量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2020年12月20日
其他

经验贴 | 路自宽: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国际律所本科求职经验分享

编者按未名湖是一片汪洋,每个人都会在这里邂逅更优秀的自己,关注那些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着榜样意义的前辈,从他们的故事中学习人生的选择和人格的魅力,在对话中体会北大人的力量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从本期起,经验贴栏目将采访来自北大法学院2020届毕业生中优秀的师兄师姐,一起倾听他们对燕园光景的感悟,探求择业路上的心路历程。今天为我们分享就业经验的是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路自宽,现就职于一家英国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
2020年12月18日
其他

经验贴 | 牛伟强:兼容并包,谦虚好学——中央、国家机关岗位经验分享

未名湖是一片汪洋,每个人都会在这里邂逅更优秀的自己,关注那些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着榜样意义的前辈,从他们的故事中学习人生的选择和人格的魅力,在对话中体会北大人的力量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2020年12月9日
其他

经验贴丨杜中华:灵魂的欲望是命运的先知——本科混申LLM项目经验

编者按未名湖是一片汪洋,每个人都会在这里邂逅更优秀的自己,关注那些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着榜样意义的前辈,从他们的故事中学习人生的选择和人格的魅力,在对话中体会北大人的力量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从本期起,经验贴栏目将采访来自北大法学院2020届毕业生中优秀的师兄师姐,一起倾听他们对燕园光景的感悟,探求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心路历程。今天为我们分享经验的是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杜中华,现就读于牛津大学MJur项目。杜中华北京大学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毕业去向牛津大学法学院MJur项目实习经历柬埔寨红色高棉国际刑事法庭2019年7月至8月美国奥睿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2019年9月至10月国际律师协会人权研究所2020年7月至9月非常荣幸受到就业办的老师和师兄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在这个因为长久居家而分外“意难平”的毕业季,把自己申请国外的法学硕士项目(主要是LLM项目)的一些经验系统总结,分享给大家。由于自己希望未来向国际法的学术道路发展,因此在申请上特别关注LLM项目的学术配置,也向美国、英国、欧洲、澳洲的多个国际法强校投递了申请,最后成功申请到了Oxford、NYU、Penn等学校。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复盘我的申请经验,这篇文章主要分为申请准备、申请文书和申请经验三个部分。一、申请准备相比于保研来说,申请季的战线拉得更长,即使不论前期在成绩和英语方面的准备,从构思开始文书到最后一个项目的投递可能会延续半年的时间(我是从大三暑假的7月一直到大四寒假的1月下旬),而后期等待offer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我看来,申请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才能以足够的底气和毅力投入“战斗”。1、出国的选择由于我的目标是继续从事国际法方面的学术研究,因此日后硕士或者博士出国几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LLM项目学费较为昂贵又很少有奖学金,而自己在国际法方面的学术积累十分微薄,我对自己的申请结果不是很有自信,因此曾经犹豫是否应该尝试保研之后再申请出国。受到导师的鼓励和父母的支持,考虑到如果申请到了不错的项目、相比于本校读研之后再行申请可以节省两年的时间,我最终决定直接申请。对于不同的个人背景来说,选校定位是不一样的。虽然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我很幸运地收到了梦校的offer,但是对于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们来说,国内读研或者先就业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因为美国的大部分T6法学院(尤其Yale、Stanford、Columbia)的LLM项目小本申请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也有极为个别的优秀申请者成功案例),如果在申请前拥有了研究生学位或者工作经验,那么会有更加深厚的积累,也更容易获得美国法学院的青睐。2、选校定位我的申请算得上是真正的“混申”,投递的学校遍布三大洲。在确定最初的目标院校时,我听取了导师的建议,也参考了世界上主要的高校排名榜单(如US
2020年12月5日
其他

经验贴 | 丁江伟: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内资律所本科求职经验分享

编者按未名湖是一片汪洋,每个人都会在这里邂逅更优秀的自己,关注那些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着榜样意义的前辈,从他们的故事中学习人生的选择和人格的魅力,在对话中体会北大人的力量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从本期起,经验贴栏目将采访来自北大法学院2020届毕业生中优秀的师兄师姐,一起倾听他们对燕园光景的感悟,探求择业路上的心路历程。今天为我们分享就业经验的是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丁江伟,现就职于一家内资律师事务所。丁江伟北京大学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毕业去向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2020年12月3日
其他

经验贴 | 徐申: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福建引进生项目经验分享

第一个是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珍惜,享受校园的生活。工作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校园生活还是非常非常美好的,所以要学会珍惜,要学会享受,更多的时间不要放在焦虑上,而要好好充实一下自己的校园生活。
2020年12月2日
其他

经验贴丨积土为山,积水为海——法院求职经验漫谈

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
2019年6月12日
其他

经验贴丨公务员之路——问君何能尔:立志、寻径与纯熟

本期小编:本期经验贴我们有幸请到了北大2016级刑法学硕士何朕师兄,他于2018年考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接下来,师兄将结合自身经验,从为何报考公务员、怎样选择报考岗位到如何准备笔试、面试环节等方面为我们介绍公务员考试。本文干货极多,强烈推荐有报考公务员意愿的同学收藏!导言个人情况何朕2016级刑法学硕士2018年考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立志篇找到心中的星辰大海两年的硕士学习生活匆匆过去,于我个人来说,尚未对“我是谁”能够多领悟一二,却又要为“我去哪儿”这个问题交上答卷。可能大家在迈入法学专业时,都带着一个对未来法学职业形象的设想,例如教授、检察官、律师、法官等等。但是在一些自身能力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我们可能会对理想职业进行一些调整。因为热爱,我硕士选择了刑法学专业,并且一度想以学术为业。但是因为诸方面的原因,我在研一下半年决定暂时不读博,因而将志向转向成为一名法官。我试图回溯一下自己将法官定位为自己理想职业的心路历程。首先,我考虑的因素是我是否喜欢。我的专业是刑法学,受北大刑法方向各位老师的影响,自己的兴趣也一直在刑法教义学。我认为刑法教义学的思维和英美法系法律教育强调的“像律师一样思考”不太一样,而更倾向于一种法官思维、裁判思维,因此我对法官的审判工作,尤其是对刑事审判工作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其次,我考虑的是我是否适合。自己的性格是偏安静的,更偏向于一个中立者、聆听者的定位,因此我也认为法官符合自己的职业形象。图为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图片来源:百度图片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价值抉择,并不具有广泛的参考意义。我身边的很多同学,他们有着非常强的适应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他们在择业的过程中并不给自己设置过多的限制,律师、公务员、金融机构等他们都愿意去尝试和挑战,因此我想也可以通过丰富的实习去寻找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方向。提到实习,其实我是没有发言权的,因为我的实习经历非常单一。我在确定了自己要报考法院后,在研二开学前的暑假到北京市二中院实习了一个月,也正是因为这段实习,我最终报考了二中院。但是我相信很多同学在本科期间就已经有过在法院和检察院实习的经历了,因此在研一暑假这个黄金时间,即使已经确定了要报考公务员,也不妨去律所或者其他单位实习一下,或许这段实习的经历就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在每年研一下半学期这个时间,很多律所或企业都会来学校进行宣讲,这一波实习的机会很多,而且留用几率很大,我比较建议大家在这个阶段多收集一些信息,尤其是关注法学院就业办发布的实习信息(此处为硬广),在此基础上多做一些规划,多做一些尝试,也可以为自己多留一条后路。抉择篇曲径通幽处在就业季,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在这里将我自己面对这些抉择的经历分享给大家。第一,可能有留用机会的实习和准备公务员考试该如何抉择?我认为,如何权衡二者的关系取决于考公务员的意向有多强。如果只是将考公务员作为找工作的备选方案之一,愿意去通过广泛的实习和投简历、面试拿到很多offer后再来挑选职位,则不必花费几个月专门准备公务员考试,至多考前在单位请一个月的“论文假”,花上几周准备一下公务员考试就足够了。但如果坚定决心要考公务员的话,我还是建议在8月份以后拿出三个月的时间来全心准备公务员考试。当然在保证复习考试这条主线的同时,也可以去刷一些支线任务,可以多关注一些招聘信息,如果有感兴趣的职位,也可以选择一些去投简历、参加面试,而且很多银行或国企的第一轮笔试也会考查一些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申论等,彼此并不冲突,这样拿到offer的话也可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第二,国考、省考(京考)和各地选调生考试该如何抉择?首先,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选调生考试。选调生考试实际上也是公务员考试的一种,只不过在政策上选调生考试以培养领导干部后备人选为目的,并且考上选调生后,一般都要先在基层锻炼几年。选调生考试可以分为中央选调和地方选调。中央选调生招考的单位都是国家部委,并且从今年的政策来看,中央选调生的招生单位范围是在扩大的。但是中央选调生的报名有名额限制,想获得报考资格首先必须得到学院和学校的推荐。同时,中央选调生考试使用的是国家公务员的试卷,即中央选调和国考二者只能选其一。地方选调则是各省市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选调生,有的省市是公布职位表直接让大家报名职位,然后组织考试,有的省市则是先统一组织考试,确定人选后再进行岗位的分配。总的来说,国考和中央选调二者只能选其一,而它们与其它的省考与地方选调考试都是不冲突的。因此如果要考公务员,至少拥有一次国考和一次京考的机会,这两门考试的笔试时间都在11月中下旬到12月中上旬期间,二者一般是间隔两周,我是建议想考公务员的同学至少都要参加国考和京考。还有一些地方的选调生考试安排在了国考和京考前后,我也建议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或者自己感兴趣的职位报考,一来如果顺利通过可以给自己留一个保底的岗位,二来也可以提前给国考和京考练手。我当时就报考了天津市选调生,那次考试也是我第一次完整做一套申论题,甚至都没写完题,因而发现了自己在时间安排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此外还有很多同学都会报考上海市选调生。上海市选调的好处在于它的考试成绩也可以被上海市省考承认,即使没有考上选调生,还可以用这个考试成绩再次报考上海市省考的岗位。我去年也是报名了上海市选调生,但不巧的是竟然与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安排在了一天,更不幸的是还不能退报名费。图片来源:百度图片考试篇无他,唯熟尔01考试前的准备工作1.论文的准备工作。顺利毕业是我们求职的前提,因此毕业论文始终应该是在我们找工作过程中心中的一根红线。如果要保证8月到12月能够专心地准备公务员考试,那么在8月份前最好就完成选题和前期查资料等工作。我们的毕业论文定稿一般是3月交到学校,而给导师交初稿的时间则要和导师进行沟通。一般来说最晚2月前也应该给导师发过一遍初稿了。因此,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同时,应该时刻不忘自己的毕业论文,与导师保持良性沟通,确保不落下毕业论文的每一道程序。2.是否报班。公务员考试培训班分为地面班和线上班,前者的价格明显高于后者。我认为,就笔试来说,有足够自制力的同学可以不必考虑地面班,但是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选择报一个线上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听课学习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学习方式,尤其在前期学习阶段是要系统学习一遍理论课程的,而线上班提供了这样的资源。就面试来说,我个人推荐是一定要报班的。因为面试是一个与人交流的过程,是很难一个人通过单纯的自我学习、自我训练得其要领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地面班或者线上班。地面班的实战感更强,强度大,比较适合一些各种面试经验较少、公共场合讲话特别容易紧张、对自己面试缺乏自信的同学。但我认为对于我们多数同学来说,报一个线上班就足够将面试的形式和内容训练成熟了。3.资料的选择。由于我笔试和面试都选择了粉笔的线上班,而粉笔一贯的做法是给你送一箱完全看不完的书,所以我使用的也是粉笔的资料。这里不禁要夸一下,粉笔的书不但颜值高,包装精美纸质优良,内容也更为严谨。尤其是准备笔试后期的刷题时,建议大家做粉笔的题,因为某些机构的真题实在是粗制滥造,解析混乱。此外,在行测的资料方面,我还看了华图的模块宝典系列,这个系列是华图多年的经典教材,可以作为补充。我还要给大家推荐粉笔的APP,不但报粉笔的班要从这里听课,它还具有刷题的功能,平时的碎片时间都可以用来在APP上刷几组题,非常方便。4.考试报名。由于我国考报考的涉密岗位,没有网上报考,仅能就京考的报名分享我个人的经历。考试的报名基本流程分为填写个人信息、报考岗位、报考单位审核通过、缴费四个环节。尤其要说明的是报考岗位提交后,报考单位一旦审核通过,就不能再更改岗位,所以对于提交报名要慎重。京考的报名每天会提供当日各岗位审核通过的人数信息,即截止当日的报考比,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更新一次数据,报名的最后一天仅上午更新一次。我当时报考时是截止的前一天看完当天的数据报名的。我虽然一开始是基本决定了要报二中院,但实际上也在三个中院之间摇摆。但是从报考的数据来看,二中院当时的报录比明显低于一中院和三中院,所以直接就决定报了,结果第二天起来看最新数据,二中院报录比一跃成为了三个中院中最高的……所以当时心理上还是受了一定的影响。从这个经历看来,我还是比较建议大家按兵不动到最后的数据更新后再报岗位,当然也不要拖到报名截止前的一两个小时,防止最后阶段网络拥挤给报名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最后大家一定不要忘记缴费、缴费、缴费!02笔试公务员笔试分为两个科目,分别是行测(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前者为客观题,又分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逻辑判断和资料分析几个模块,采用答题卡填图答案,行测题的最大特点就是题量大、时间短,2个小时要做135道选择题,每道题的时间不足一分钟,这就要求答题者精神高度集中,并且要进行一定的取舍,适当地放弃部分难题,能“做完题”就是最大的成功;后者为主观题,根据材料书写答案,但是后面会讲到,申论的答题仍然是非常客观的,申论总体上时间是比较充裕的,因此要求答题的精准度要高。行测的复习我复习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第一阶段(9月-10月上旬)用来系统地学习一遍行测+申论的课程,主要是跟着粉笔的课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如果是报了线上班的话,这些课程都是采用直播+回放的模式的,但是我更习惯听回放,因为这样对我来说时间相对自由,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进度安排自己每个模块的学习。在每个模块的课学习完后,我还对应看了华图模块宝典的相应教材作为补充,同时用闲暇时间在粉笔APP上刷题(主要是常识+言语+推理)。第二个阶段(10月-11月)我主要是对第一轮的学习进行了复习,每天用半天的时间做行测,进行分模块的专项练习,另外半天的时间来练习申论。第三个阶段(11月到考前一周)开始练习套卷,严格根据考试时间做国考、京考和联考的历年真题,辅之以部分粉笔的模考题。基本上是每天一套行测题,两天一套申论题,并且每周至少要再完整地做一套申论卷。刷套卷是我感觉自己提升比较快的阶段,经过反复的练习,可以掌握考试的节奏,模拟考场的心态。第四个阶段(考前最后一周)最后一周我仅模拟了两套行测真题和一套申论真题,并且是将最新的真题留在了最后做。这样的好处是,一则试题内容应该是最接近今年的出题思路的,二则最新的真题在复习阶段其实已经反复在不同地方见过了,很多都是熟悉的题,难度不会太大,可以给自己树立考前的信心。我还报了华图考前一周9.9元的“押题课”,虽然名为押题,实则是做最后的考前梳理。我个人认为这个课在“常识”部分起到了押题的作用,居然还真的押中了一两道,其他的课仅仅是抱着因为考前比较焦躁,自己学习效率不高,不如跟着老师再回顾一下知识的心态去听的。在最后一周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对学过的知识做最后一次系统梳理,回顾错题,查缺补漏。前面提到行测分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逻辑推理和资料分析,其中言语理解、逻辑判断和资料分析是一定要拿分的模块,常识判断是尽量做到少丢分的模块,数量关系是有能力者用来加分的模块。下面就每个模块简要的介绍一下。言语理解的题目国考和京考是有区别的,国考是只有10道篇章阅读题,也即根据给定的两个篇章各做5道题,其他则全是片段阅读,题与题之间没有关联。而京考的言语理解全都是篇章阅读,每个篇章各5道题。言语理解是门槛最低的题型,但也绝不是仅靠朴素“语感”就能做对的,所以大家必须在系统的学习各种题型的技巧后,再通过大量的刷真题提升行测言语理解的“语感”。在考场上,言语理解的题目建议大家不要太纠结,尤其是选词题,有时候纠结了两分钟可能还是选错了,这时莫不如相信第一感觉,提高答题的速度。逻辑推理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和类比推理四种题型,京考不考图形推理中的“空间重构”和类比推理。逻辑推理模块知识性和技巧性较强,一定要在掌握常见的图形规律、基本的逻辑公式和常考的类比关系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反复练习。尤其是图形推理和类比推理,建议大家保持题感,在整个备考期间,每天的碎片时间都可以在APP上刷十道题,题目见得多了,规律掌握的熟悉了,自然做题准确度就能提升了。当然还必须指出的是,图形推理和类比推理的能力和智商可能有一定关系,我就因为这个先天条件的限制,所以直到考试也没能学得太好。刚开始复习公考的同学可以感觉资料分析计算量大,是比较难的科目。其实资料分析上手很快,只要掌握了要用到的几个专业概念,学好了“截位”计算方法就能做。当然要想做的好,一是提升速度,将20道资料分析限制在25分钟-30分钟的时间内,而要提升速度,只有大量的练习。我的数学比较差,因此开始做资料分析时特别慢,10道题有时要做40多分钟,于是从10月份开始,只要不是做的套题包括了资料分析,我每天都会拿出半个小时练习一套资料分析。二是保证精准度,资料分析的正确率应保证在80%以上,也即20道题最多错4道,而保证正确率的技巧就是一定要细心,对读题和数据中的一些关键词做好圈画,对关键词如年份、“同比”“环比”等一定要看准。常识判断是整个行测复习性价比最低的模块,它的大纲知识覆盖面非常广,这就决定了常识的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也就是说不必要拿出一段时间专门学习常识。在饭后睡前抽上半个小时翻看一下常识的教材留个印象即可。不过还是建议大家对热点的新闻保持敏感度,尤其积累一些关于我国前沿的科技成果的知识,这都有可能成为当年的考题。此外,近两年的常识越来越多地考查法律知识,这对我们是重大利好(虽然我一个学刑法的做常识的刑法都错很多)。京考的常识比国考还要多15道,而且有多选。因此常识这种考情也就决定了考前押题对常识的押题往往是重头戏。在这里推荐大家关注粉笔考前做的常识考情整理和华图李梦娇老师的微博,这些资料可能在考前会发挥稳定军心的作用。数量关系特别推荐数学好的同学花一点功夫好好研究。行测的数学题大约就是小学奥数题的难度。上面提到,行测整体的做题时间是非常紧张的,以我为例,我的数学能力本来就与小学奥数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而我在最好的状态下也只能给数学留出5分钟,因此我只能在这5分钟将那些1年级水平的一两道题做出来,然后匆匆交卷。但是我还是不建议将数学整个模块放弃的。一来,的确总有那么几道就连我的水平都能做出来的题,而大家如果付出时间学了数学,在考场上就有经验在有限的时间里挑出这样的题,白捡几分。二来,如果能够做出几道数学题,其他来不及做的题的蒙的准确率可能也会提高。例如,数学15道题的答案ABCD如果总体分布比较均匀,那么我们做出了3道题分别是ABC,则其他题都蒙为D的正确概率也会提高。最后再说一下考场上的做题时间安排和答题顺序。正常的考试时间是120分钟,但是会提前5分钟发考卷,这个时间理论上是不准翻看试题的。但实际上有些考场管的并不是很严,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5分钟先看几道题,当然千万不要拿笔写。我通常会在这个时间看类比推理,京考没有类比推理就直接看常识。考试开始后,我的答题顺序是常识—言语—推理—资料—数学。每做完一个模块就涂卡,不要留到最后一起涂。具体的时间分配还需要大家真正做过套卷后来摸索,但是策略上一定要有个时间意识,大致规划好什么时间能做到什么题目,这样在考场上如果发现某一模块时间严重超时能够对自己形成心理暗示。在这里顺便插一句,考试一定要自己带表(非电子表),防止考场没放表。图片来源:百度图片申论的复习首先,要在理解申论的答题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学习,否则方向看错了只会越走越远。前面提到申论是主观题,是以是否需要主观的文字输出为标准的,实际上申论题仍然具有很强的客观性,是根据材料撰写答案,需要的是对材料的归纳、提炼和总结,切忌脱离材料任意发散。即使是作文题,也必须以材料的主题和核心观点为基础,作文中应当反复与材料进行联系和回扣,因此说申论题还是“客观题”。在这里我想特别推荐的申论老师是粉笔的李梦圆老师,讲解的内容非常实用,经过我自己的亲身测试,也是能够得到申论阅卷的认可的。其次,关于整体的复习安排。我申论开始复习的时间比较晚,是在10月份才开始的,也就是在第一遍学完行测课才开始的。事后来看,准备的还是有些晚了,其实完全可以与行测同时开始复习,可以每天用白天的时间学行测,晚上的时间学申论,更早地开始了解申论的内容,也更早地开始申论的积累和练习。在前面提到的整体复习的第一个阶段,申论的学习主要是听课+看粉笔《申论的规矩》+再次练习课上和书上的例题。在听课和看教材的过程中,最好不要直接听例题讲解或看例题解析,而是要先自己做一遍题,再根据讲解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学习解析的思路。这里顺便提出的是,从开始练习申论时,大家最好就养成在带格子的稿纸上答题的习惯,因为申论答题卡也是格子纸,而且在稿纸上答题可以直观地观察字数,从一开始就练习将答案字数控制在题目要求范围内,当然字数也不宜过少,最好是将给定字数正好用完。在做完第一遍例题后,可以隔几天再进行复习,重新做一遍题,再对照解析查缺补漏,这就是做第二遍题。而在前面提到的第二个阶段以后,基本上就可以按照两天一套申论小题,一周至少一篇大作文的节奏进行申论的练习了。最后,对申论复习的一些具体的小建议。其一,关于答题的形式。作为文字输出型的题目,整洁和流畅的书面答案无疑是加分项,尤其申论是扫描到电脑上阅卷的,如果书写不清晰,在电脑上真的就是一团浆糊,可想阅卷的老师的心情也不会太美丽,因而影响分数。倒也不必在字帖上练字,大家只要在平时养成好好写字的习惯,把字写得规整就好,还有就是不要大段的涂改,如果某个字写错了,画一个斜线删去重写就好。其二,关于小题。申论的小题基本上就是要求考生按照某些要素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例如危害要素(是什么)、原因要素(为什么)、对策要素(怎么办),有的题目并不会明确要求哪种要素,而是问“如何理解…”、“概括…”,作答仍然要根据材料的逻辑,对各种要素进行排列组合,例如问怎么理解某句话,答题的思路就是先解释一下这句话表面含义、然后就材料中提及的危害要素、原因要素和对策要素等信息进行概括。此外,小题的答案一定来源于材料,因此答题实际上是以摘抄提炼材料的关键词为主。在答题时,“抄词不抄句”,例如提问对策,答案就直接写完善立法、加强执法、投入资金,可以省略掉句子的主语和不必要的修饰词,不用完整地写“我们要及时地完善立法”等。国考题的每道题一般都会限定材料的范围,但是京考题的题目全部都是以整篇材料为根据,这要求我们做题前先要通读每一遍题目,大致了解题目涉及的主题和要素,在做第一题通读全部材料时,直接将可能涉及到其他题目的材料部分进行圈画和标注,节省答题的时间。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小题一定要分点作答,将序号标清楚。其三,关于大作文。大作文的题目分为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第一步就是严格审题,千万别偏题。大作文的主题和主要论点应该也要来源于材料,当然这部分大家也可以进行适当地自由发挥,例如作为论据的事例可以是材料以外的、平时积累的例子。其实大作文不应当完全是考场上临时写出来的,而是我们在平时已经“准备好的”。这里的准备好,不是指套模版和范文,而是说通过申论的学习和平时的练习,我们已经总结好了自己写大作文的路数,例如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作文分为几段、写几个分论点、是偏重“为什么”还是偏重“怎么办”等。在考场上,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个路数,将给定的题目和材料的主题和关键词套进去。由于考官对作文阅卷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写作文还要学会让考官快速了解自己的主要观点。这里的技巧就是,文章的开头和每段的句首要快速引出主旨句,简明扼要,开门见山。此外,大作文中也建议大家少使用长句,句式结构简单一点,尤其是多使用短词短句排比,例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这样的表述,显得文字气势较足。其四,关于积累。建议大家可以看一下“人民日报APP‘评锐度’”板块的社评文章,既可以学习其中的论证方法和规范表述,也可以积累很多热点事例。此外,我们已经练习过的申论材料和作文范文中的事例和观点也都可以作为积累的素材。我当时还从十九大报告中摘抄和改写了一些经典表述,例如从经济、文化、民生等不同领域分别积累了几句话,既可以用作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可以在论证的部分进行引用。图片来源:百度图片专业考试如果要报考法院,还要参加法院系统的专业考试。鉴于网上关于北京法院专业考试的信息较少,我结合自己的考试经历介绍一下情况。专业考试大约会在笔试后的一个月内组织,但安排在笔试出分前,因此所有参加笔试的同学都要参加专业考试。考试题型分为单选、多选、案例、作文。其中单选、多选和案例有民商、刑事、行政和知产四个方向的实体法和程序法题目可供选择。选择题有必做题,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司法改革等前沿问题。案例题是只需选择上述四个方向之一,每个方向两题即可。而选择题则不能只选其一,因为,假设单选题要求选做十道,则刑事类可能只有四道题,那么还必须至少选六道其他科目的题。这就意味着,复习时不能仅复习自己的专业课。专业考试的复习,可以参考法考的教材,但大家还要注意在复习时要更偏重实务知识,例如法条和司法解释的具体规定,尤其可以重点看一下相关部门法最新的法律和司法解释。总体来看,考试更偏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有就是复习范围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专业,这一点是我的教训。我建议大家可以特别复习一下知产的内容,因为我当时考试时发现知产方向的选择题比较基础,但是自己因为时间久远完全想不起来,其他科目复习得也不够充分,最终导致了专业考试分数比较惨烈。面试进面名单是根据笔试的成绩排名确定的,在笔试成绩公布的同时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进面。京考公布笔试查询通道后,还会再公开各岗位的进面名单及笔试成绩排名。在笔试成绩公布后、面试前,还有一个资格复审的环节,即携带报考单位要求的材料前去提交给报考单位。在这个流程,部分单位还会开展一个面谈的环节,可能会让大家递交自己的个人简历,就个人的情况简单提问一些问题,例如个人兴趣爱好、优点、考公务员的意向等。不过面谈对最终的录取结果应该没有影响,大家也不必像面试一样去准备,只需要提前写好一份自我介绍、熟悉一下自己简历的内容即可。公务员考试采取的是结构化面试的方式,所谓结构化就是整个面试根据固定的结构流程进行,分为抽签(考试顺序)、候考、进入考场、考官作开场白并读题、考生答题、考生离场等环节。需要说明的是,面试没有“自我介绍”环节,考官理论上不知道考生的个人信息,还有就是面试只有考官读题和考生答题的环节,没有考官追问的环节。我面试准备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前面提到,我报了粉笔的线上班,因此一开始就是跟着培训班的节奏复习。第一个阶段是听理论课、看教材,学习面试的内容,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第二个阶段是粉笔的小班课,老师在线上带着大家张口练习不同题型,并进行点评。我们当时的小班只有6个人,每节课能回答3、4道题目。我刚开始磕磕绊绊,言之无物,到后来才逐渐找到状态,越来越有自信,而这个要领就是多练习、多答题。第三个阶段,在小班课和小班的模考结束后,我系统地回顾了学习的理论和练习过的题目,整理了一份笔记,梳理了自己对于不同题型的答题框架和思路,并且在之后的练习中不断了完善这个笔记,又不断地应用和熟悉这些内容。第四个阶段,我开始集中的模拟练习。在之前的阶段,张口练习真题是穿插在每天当中的。而在考前的最后一到两周,我进行了大强度的集中练习真题,每天做到至少练习20道题。练习的方式既有自己一个人答题,也让我母亲给我做过考官,和她一起模拟过考试。此外,我还和几位同学在考前互相模拟了面试,也特别感谢我的同学给我提出了很多特别有价值的建议。尤其是通过最后的模拟面试,我才知道自己有答题时会歪头的习惯,这样会严重地影响面试的礼仪。因此我也建议没报地面培训班的同学在面试前至少也让家人或同学给你一次面对面的模拟面试。面试的复习主要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首先从内容角度谈一下我自己学习的体会。由于是结构化面试,面试的题型也是基本固定的,例如北京市公务考试考查社会现象的综合分析、组织管理、应急应变、人际关系类题目(2017年以前自我认知题是必考题,但是2017年、2018年两年都未再考查自我认知)。因此即使报考法院,也不会考查法学专业题目,而一样是考查上述题型。京考考试题目是全市统一的,也即每天的上、下午,全市所有单位都使用同一套题目。面试答题非常关键的就是体系化的思维。体系化的功能是提高思维的效率,帮助我们在考场上用有限的思考时间答出完整、流畅而且丰满的内容。例如,在社会现象题型中,要求我们对某一社会热点进行评论,这时我们要运用到两种思维。其一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答题思维,对于所有的社会现象,我们都可以先判断是“好的”、“坏的”还是“辩证的”,然后回答有什么危害或有什么意义,还可以思考它出现的原因,最后再提出克服危害或扩大意义的对策。这种答题思维可以让我们对所有的社会现象作出完整的评价。其二是主体分析的思维,也即对于危害/意义、原因、对策我们都可以分别从个人-企业-社会-政府等不同角度切入分析,这样可以让答题更加丰满。再以组织管理题为例,组织管理题比较贴近公务员实际工作,会提问怎样开展一项调研活动、一次宣传活动,或怎样举办一个讲座、一个比赛等。因为我学生活动的经验比较少,这种题型刚开始接触时感觉很吃力,找不到答题的方向。但是在大量的练习后,我发现实际这种题目是最简单的题型。因为无论举办何种活动,实际上遵循都是事前-事中-事后的思路,而在事前通常都是调研情况、准备人财物、进行宣传,事中是具体活动的举办流程,事后一般都是总结经验、二次宣传、长效机制等。针对不同题型的体系化思维,我建议大家可以落实到书面上,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总结出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画出相应的思维导图,并且在以后的练习中不断应用和完善。但是,体系化思维容易形成的弊端就是模板化。现在的面试考试一定是反模板化的,不能让考官感觉每个人都是像培训机构批量生产出来的,而要克服体系化思维的这个弊端,我认为关键就是答题的细节化。就是说,体系化思维只是答案的产生流程,而不是答案本身。答题不能只就某种答题思维泛泛而谈,例如,在回答组织管理题时,不能就只说事前要调研、要宣传,事后要反思、要形成长效机制,而是要有具体的内容,譬如,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我们事前要进行调研:第一,通过查询珍稀动物保护名录以及网上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第二,通过发放线上和线下的调查问卷的方式调研大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了解现状;第三,向动物保护部门和动物保护协会咨询举办类似活动的成功经验。通过大量的细节展开,答题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并且有针对性。再如,提问关于毒胶囊的看法,在使用主体分析法回答对策时不能空谈有关部门要加强立法、加强监管,而是要细节化,答“我们要完善药品管理法、出台更完善的监管细则,药监局要进一步加强定期监管和随时抽查”。当然,这些细节化的内容其实也都是我们平时阅读和做题时可以进行积累和准备的。关于答题的形式。
2018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