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夷夏之辨全面夷化(西化)在学术范式方面的后果就是中国学术范式也被彻底放弃,被西学范式完全取代,从而我们的学术也严重夷化(西化)了。学术范式我们以前又称学术规范。规者,规矩;范者,范围。学术规范就是一种学术的对象、内容、方法的体系。对象就是学术尚未有之前,一开始研究的那个动机,也就是要解决的那个问题。有了问题,就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是学术的方法。按照某种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以后有了结果,将结果写下来,这就是学术的内容。注意,对象和内容是不一样的。对象只是一个问题,那个时候还不能写书;有了对象然后沿着某种途径去研究,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心中有了一套定见,即学术内容出现了,这时就可以写书了。总之这时就可以说一篇话了,远古时就把它依靠口传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后来有了文字,就把它记录下来,这就是学术的内容,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那些经验。学术乃一个文化之核心部分,中、西、印之学术皆自成一体,各有其独立的范式。一种学术范式可以用其学科来做代表,因为一个学科既已成立,它就会有相对固定的对象、内容和方法。那么中学范式就可以用是中国学术的学科体系来代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两个影响比较大的学科分类系统:一个是七略的体系,一个是四部的体系。七略即辑略、六艺略、诸子略、兵书略、诗赋略、术数略、方技略;辑略乃是总序;故七略分科体系实为六科,即六艺、诸子、兵书、诗赋、术数、方技。四部体系即经、史、子、集。这两个规范的关系我说一下。七略里边的六艺略就相当于四部里的经史,六艺略里边除了六经论语孝经之外,还有史书,也就是说在《艺文志》里是把《史记》《国语》《战国策》等史书也放到了六艺略的春秋类之下。数术略方技略兵书略与诸子略合起来,相当于四部里的子部,也就是说子部比诸子略要大许多,除了诸子之外还包括术数学医学兵学乃至艺术学等诸多专门之学,方技略就是子部里的医家。诗赋略后来就演变为四部里的集部,也就是说,四部之集部是由七略之诗赋一略扩展而来。以上两者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所以我们希望集两者之长而去其短,立出一个新的学科体系,也就是一个更能反映中学实际的学科体系;即经史子器四学体系。也就是说,七略和四部都没有能很准确地反映学术的实际真相,我们用经史子器的分类体系,才能更加精确如实的反映早已经在历史上存在的中国学术的事实。经史子器四学,前三种属于道学,也就是浑整的不分科的根本性的学问;器学就是分科的、应用性的学问。器学具体包括哪些呢?我列了十三个门类:文、艺术、天文算法、工、农、医、政、法、商、兵、术数、地理、名。这些都是专门性的应用学问。除了文学之外,其余十二门中地理、政、工、商这四科是从史部移过来的,天文算法、农、医、法、兵、术数、名七科是从子部移过来的。也就是说我们对旧史部子部作了调整,将其中的分科之学移出来,与集部文学合并组成一个器部。我们做的另外一个重大调整就是把子部儒家提到经部去,成立一个新经部。我们大体通过这两个调整,就将老四部改造为新四部,或曰将四部改造为四学。我们还要继续研究四学或曰新四部中经史子三者的关系。经史为道术,子学为方术,我们这是用《庄子·天下篇》里边的术语。所以道术就是这个一统的大教,可称儒教或经教,由经史两部来承担;方术就是多样分裂的特殊性的小家派,即是道墨名法农阴阳纵横小说杂等九家,以及道佛袄回耶教等子教,这些都属于子部。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的学问从来就是天下性的,东汉以来,子部里所包含的家和子教的结构就已经在事实上成立了。九家出现于晚周,佛教正式传入在东汉明帝时,在佛教刺激下,东汉末张道陵就发明了道教;在唐朝袄教回教传入,元明时耶教传入。中华文明已经收容了这些外夷的教法,把它们适时地放到子部里边去,它们不可能占据我们政教的中心,是用儒教的一统来包容这些外来的教法,把它们作为多样性的存在。也就是说,这个一统是政的标准,也是教的主体,而这些子教作为多样性,它们只能在自己的寺院和教团里边存在,不能作为政治的标准,也不能跟政治发生关系;也就是说它们的经典不能作为指导中国政治的原则,只有儒教的经典才能作为中国政治的事实宪法。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儒教宪政,若从望文生义的角度,以为有宪法的政治即是宪政,那么儒教确实是宪政。至少从三代以来,儒教的经典就已经是为政的成文法。所以违宪,在中国就是违背了经典。皇帝也不能够违宪,皇帝也有约束,有祖宗的成法,有经天纬地的礼制,有六经,有史官的监督和谏诤,有以宰相为首的士大夫集团的分权制衡;中国的君主制度绝对不是专制,中国天子不能像西方的那些无法无天的小国的君主一样一口说了算。道术里边经和史的关系是这样的:经是教宗,史为政宗。也就是说经是教化的根本,史是为政的根本。我们中国的内圣外王之道,也就是政教由史和经分别开出,一体而二,二而一体。这就是经史子器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认识到的中国学术的事实。我们现在通行的规范是彻头彻尾全盘西化的规范,中学规范彻底没有了,被完全消解掉了。我可以把十三个学科大类列出来:哲学、理、工、农、医、经济、军事、教育、法、管理、艺术、文学、历史。你看这里边有经史子器的影子吗?一点影儿都没有了,诚然为一全盘西化的规范。张之洞先生所编订的《奏定学堂章程》以经科为第一个学科,经科后还有政法科、文学科、商科以及理、工、农、医,共八科。这个时候还有一部分是中学,这经科是中体,余七科是西用,所以这还是一个是中体西用的规范。今天十三大类的学科体系,直接来自蔡元培的民国学制,没有太大变化。以哲学取代了经学,就全盘西化了,我们失去了最后的坚守。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可悲状况!中国现在的范式是一个比西方还要现代的规范。本来,在西方还有神学,可是中国将相当于神学的经学取消了,而神学在西方代表传统;所以说这是一个比西方更现代更激进的规范。中国当代这个十三种大类的学科体系实在是太杂乱了。我们可以给它归归类:哲学是一类,科学是一类,包括理、工、农、医等自然科学以及经济、法、军事、管理、教育、历史等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是一类,总分为三类,这就是删去了神学的西方规范。经史子器与神学哲学科学文艺是大大不同的学科体系,不同的学科就有不同的治学对象治学方式以及言说内容。我们的经学的治学方式在西学范式里面有吗?治学对象这里边也没有;所以把我们的经学叫做哲学真的是极其颠倒!我们可以称哲学和神学为子学,因为夏能统夷,只有中学能统摄天下的学术,称哲学为子,称神学为子这是没问题的。可是我们反过来以西学之末流来统经,则颠倒莫此为甚!哲学一直未能成立为一门学术,这是西方有自知之明的哲学家都能够认识到的。从康德开始,就说玄学这一门还没有成立,还没有像科学和数学那样成为学问。康德之后更是不断有哲学家提出哲学的终结,马克思、尼采、海德格,都预言哲学将终结。哲学根本就没有成为学问。把西学的末流连学术都不能算的哲学做为标准,来切割条理我们的经和子将其改扮为哲学,这就是极大地夷夏颠倒,是颠倒之甚!我们是学中国哲学的,我们更要认识到这种颠倒,只有真切认识到了,我们才能真正走上治中国学术的道路。那么印度的规范就是五明。五明有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光明的明,因为学术是人类智慧经验的结晶,智慧经验就是心的光明,所以这些智慧渊深的学术在印度被称为明。内明就是各个宗教自己的经典,比如说佛教的内明就是佛教的经律论三藏,婆罗门教的内明就是婆罗门教的四吠陀,。印度还有其他各种教,佛教所谓九十六种外道。比如耆那教,是跟佛同时的一位也被成为大雄的另一个国家的太子出家以后创立的,耆那教也有自己的经典,所以它也会有自己的内明。所以内明是教各有内明,不相通融,只包括自己教的经典,其他教的经典排斥在外。其他教的经典在五明体系里没地方放,这个是印度规范的一大特色。我们看西学也是如此,它的神学相当于五明里的内明,也只能盛放耶教的经论,所以神学哲学科学文艺这个范式里找不到盛放他教经论的地方。这个中国哲学是我们自己舔着脸上赶着人家立出来的好名,人家可从不买账,西方不承认我们的儒释道是哲学,直到2004年德里达来中国的时候还是说中国没有哲学。所以我们中国哲学界的人很受伤,因此讨论了好几年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最后也没有结果,只好不了了之。自始至终西方不承认他方的类似学问叫做哲学,西方哲学被认为是同义反复,因为哲学就是他们西方的那一套,他方并不存在叫做哲学的东西;神学就是基督教;所以他们的规范里边没有其他教的位置。总之西印的规范都是排他性的一元结构,而我们这个经史子器的规范则是天下唯一一个一统多样的结构。这种排他性的一元结构就没有统摄他种学术的能力,而一统多样的中学范式才唯一天然有资格来统摄天下学术,所以我说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绝不是义气承当,这完全是世界学术生态的事实所决定的。学术事实又取决于文明的事实。事实上只有中华文明才是唯一的天下性文明,只有中华以天下为怀,也实际为天下带来了安妥夷夏族群的天下制度。所以我说,在这个天下性普世性的文明里,它的学术自然就会有包纳一切的胸怀,所以自然会在其学术范式里辟出位置来容纳他方的学术!我们今天要认识到,并非只有宗教哲学科学文艺这一种范式。中学经史子器的范式久已被遗忘!今天的人已经丧失了文明的记忆,也丧失了对自己学术的自知,所以西方的规范就成了天经地义。认为脱开科学哲学的学科,不用通行的方法和词语,就没法治学。包括很多很真诚地复兴传统文化复兴儒家的人,也还是如此。下面是一个例子,二零零六年我们在阳明精舍进行戊戌儒学会讲,北大的张详龙先生也参加了,他研究海德格尔,从西方的现象学进入儒学。当时他就说,离开了现象学的词语,这学问是没法作的。对于离开西学用纯粹的中学语言去治学,他没有这个信心,他认为这不可能。包括这些非常有名的儒家学者,都已经对中国自己的学术范式丧失了记忆,没有了信心。今天是恢复我们自己学术记忆的时候了,我们有自己的学科体系,我们有自己的治学对象和方法,我们有自己的学术语言和世界观,我们有自己的学术传统!跟西学不同,大大的优于西学。我们要记起我们固有的规范,我们要复兴固有的规范。一言以蔽之,恢复对固有规范的信心,走出西学暗黑的囚笼,立于中学光天化日之下!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序)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绪论 1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之绪论 2:夷夏之辨,中华是夏、西方是夷
孟晓路,字庆弗,号童庵,当代中学大家。1970年生,河北献县人。200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迄今一直在河北大学哲学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有儒教、佛教、中西文化比较等。主要著作有《圣哲先师——孔子》、《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寒山诗提纲注解》、《七大缘起论》(2008年出版)、《形上学方法》、《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2013年)、《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2014年)、《佛学与西学》、《西学之中学渊源》(2013年)、《佛教真面目讲记》、《论周官》、《天下制度形上原理》(2019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