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书抉旨:论宋人经学是《大学》化内圣化经学

孟晓路 四学书院 2021-12-23

宋儒以内圣外王为本末关系、撇开制度由内圣直通外王之见解乃源自《大学》。然则内圣外王之关系实不如是也。

聖也者,自内证之极果;妄执私欲尽去,纯乎其为本性;脱离躯壳之束缚,已立乎其大者,浑然与物同体;从心所欲,任性径行,一切所作动机效果皆是自利利他,皆是至善也。王也者,人道共业之极位;荀子曰王者尽制者也;故王者,于共业中受天命开新统,据天子之大位,内蕴穷尽制度奥妙之深智广慧,本乎其与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心,制礼作乐,立人道之正轨,从而究竟利益普天之下当世后世之群生也。简言之:圣也者,尽性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内圣外王之分判,前者为真谛、个人自知生活、心性、形上学领域;后者俗谛、大群共见生活、制度、世间法领域。二者一属自业一属共业,各有其本末体用;故为各自相对独立之不同领域,实为并列二维关系,并非本末体用之一维关系也。内圣个人善心善行也,外王先王善制也;善心善行与先王善制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同为治平不可或缺之条件。

河出图洛出书,天赐洛书九畴于禹,从而开出礼制时代。故书经洪范一篇,礼制时代之大法也;为一部书经乃至全部六经之纲领九畴“一五行”言天道,二至七言人道,其中“二五事”属内圣,天子以至于庶人修身之大纲也。三至七属外王,言史王内外官之天下制度也;其中“三八政”说内官即王国之六卿系统也,“四五纪”“七稽疑”说史官系统,“五皇极”说王职,“六三徳”说分封建国之辟君外官系统。“八庶徵”“九五福六极”言天人交感,亦即天下治乱之果也。五事为个人之修身,八政等五畴系大群之制度,二者分属不同领域,各自相对独立,显然无法构成本末关系。属内圣之五事与属外王之八政等五畴共同决定八九二畴所表天下治乱之果也。

按:九畴圣王二字皆见,堪为吾人楷定圣王名义之所本。“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晢,聪作谋,睿作圣。”于事无不通谓之圣。思为因,圣为果。思正系自业唯自知之领域,可见吾人以圣王二者分属内外、自共业为不谬也。此一段文为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一语之所本。“五,建用皇极......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孔传:偏,不平。陂,不正。言当循先王之正义以治民。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言无有乱为私好恶,动必循先王之道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经中之王道一语,即先王之道、先王之法,乃先王为人道生活所设立之正轨,即载在六经中以九畴为大纲之一套完满政教制度也。故王之身份即明:非普通之天子,乃受命制法之先王也。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孟子此处先王之道即先王之法度,即自先王所传来之一套政教制度也。“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後世”、“徒善不足以为政”皆言只有个人善心善行而撇开先王善制并不能开出治平,正是内圣不能直通外王也“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则指出善心善行与先王善制为治平之两个相互独立缺一不可之必要条件。其中善制较之为政者个人之善心善行尤为重要,故此一节经文著力反复阐说者全在善制于治平之关键作用也!为政者个人之善心善行,内圣也;先王创作之善制,外王也;孟子此一经所论真衡平之论也,内圣外王之关系于此开示无遗矣!

善心善行,敬用五事也;先王善制正八政五纪皇极等所诠史王内外官之天下制度也!有此二者则天下平治,无此二者则祸乱必至可见孟子与书经于此若合符契矣!故吾人上文所言:善心善行与先王善制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同为治平不可或缺之条件;即为六经一贯之正义。
孟子此一节经文真理解全书之密码:盖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政乃一书之框架,贯穿始终反复出现;吾人以前忽视此一节经文,多年受宋儒误导,将二者解为体用关系矣!即误以为不忍人之政乃时王不忍人之心直接发用之产物;正解此一经,方知此为大谬。(《孟子集注卷三·公孙丑章句上》:“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言众人虽有不忍人之心,然物欲害之,存焉者寡,故不能察识而推之政事之间。惟圣人全体此心,随感而应,故其所行无非不忍人之政也。”按:此处全将不忍人之政解为不忍人之心之直接发用矣,全无制度之维度,亦无先王与时王之分别吾人依离娄之明也一段解之,先王即受命之王也,先王依其仁心而创仁政善制;则时王因自之仁心而遵行先王仁政善制,天下治矣。不忍人之政即先王之道先王之法也,乃存在于自身外、要依从之先在与外在之规矩也,自先王处来,非可任由己意设立也!洪范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亦正强调为政要全遵循先王之轨道,不可凭时王一己之好恶任意设置改动也!由此可知孟子与大学之框架完全不同!宋儒所解之孟子全然大谬!吾人今能走出大谬,真庆快平生!孟子内外平衡,承得孔子全部门庭,得孔学之全,非偏于内者也。
中庸亦有制度之维度,全非内圣直通外王之路数也。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郑注:“言为政在人,政由礼也。凝,犹成也。”至道即圣人之道即礼也。至徳内圣境界也,至道外王制度也,二者同为善治之条件。“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敦厚内圣也,崇礼外王也。内圣境界与外王礼制相平衡,同系君子为治之所资。且言及制礼作乐之资格:“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言作礼乐者,必圣人在天子之位;亦是内外兼顾也。下文言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乃以春秋之义说孔子,言孔子兼宗四圣而制作一王新法也。由上可知,中庸之内圣外王关系与孟子同与洪范同也。
论语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武,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随举一章,即知与大学不同: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武;治国用四代之礼制也;远佞人则进贤黜恶也;外内两言之也!与中庸孟子同而与大学异也!
统观大学一书,开首即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为一书之纲领;明明德内修也,统下之格致诚正修;亲民,外行也,统下之齐治平;其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谓诚其意者......所谓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将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一路贯下来;格致诚正修即明明德,内圣也;通篇不见礼法之一字,全无制度之维度治平一节之絜矩之道乃此节之眼目,然非遵循规矩法度以为政之意,乃系将心比心随时发用之旨,规矩之反面也。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不正书经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宗旨之反面乎?下文贵德贱财也,用善人远恶人也等等,说来说去皆是个人德行,全不及制度之边缘。)故不得不以齐治平之工夫与结果即亲民充当外王(按:六经乃以制度为外王正义,齐治平则内圣外王之结果,非外王之正义也;理由见上文)于明明德亲民之关系中,后者为前者之直接发用至为明显。于是内圣撇开制度框架可以直通外王,内圣外王成为本末体用关系!此一框架遂成为大学一书之基本结构。然内圣不得撇开制度框架直通外王也,理由吾人于上文特别是孟子离娄之明也一章已给出。由此吾人判定大学一书在义理上有根本偏失也。
由上知,于内圣外王之框架论语中庸孟子与大学不同也。将孟子中庸论语与大学同归为一派,乃是大谬。
大学原系小戴礼记四十九篇之一篇,作者无可考。于十三经之经本系统中,大学偏处一隅,不为人所注意;且其偏说内圣,于整部礼记乃至全部六经以外王为框架之背景下,无伤大雅;对于彼不善学之徒,甚或有以补其过于务外之偏。总之,居于十三经系统之大学基本不足为病。
宋儒为提升大学地位,将其指为曾子所作,实则全无根据也。大学既已归于曾子,宋儒遂依四书构建孔曾思孟之道统,四书因此居于五经之上。宋儒其根本学理所据实全在大学;以大学之理路解四书构建四书学,先将四书大学化;再以四书学解五经,遂将全部经学大学化。大学遂成为宋儒内圣化经学之核心与根本。故大学于宋人四书五经之经本系统中,实据于首要地位。大学之错误框架已成为宋人全部经学之框架,于是大学之谬即成为全部内圣化经学之谬矣!
故走出内圣化经学之要举在降低大学于经本系统中之地位。认清大学之偏失,废除由此而有之一整套错误解释系统;四书五经之经本系统亦不能留,废弃之,将大学(附及中庸)退回礼记之原位,回归十三经经本系统;如此则可矣。
黄七十九辛丑岁处暑第三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三年七月十八
西历2021年8月25日孟庆福成稿于曲阜


统合经学(绪论):经学之地位、分科、发展历史与解经方法

统合经学(一):今古统一之经本系统

统合经学(二):统合今古学之二向度

经学入门书目

答余东海:论宋儒内圣化经学乃经学之歧途

白鹿洞书院讲道统

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全集)

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全集)


童庵先生简介

孟晓路,字庆福,号童庵,当代中学大家。1970年生,河北献县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河北大学哲学系任教。给自己的定位是体制内民间学者,长期致力于走出西方学术规范复兴中国原本教育学术体制,首创经史子器四学范式并提出四学书院理念。主要研究领域有儒教、佛教、中西文化比较等。主要著作有《圣哲先师孔子》《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寒山诗提纲注解》《七大缘起论》《形上学方法》《佛学与西学》《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天下制度形上原理》《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大学中庸提纲并注》《太极图说研究》《弟子规出处注》等。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