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演出大票房:蒲公英泉源学校初一首个项目式学习的“戏剧化”呈现

张乐 蒲公英泉源教育 2024-03-19

小演出大票房蒲公英泉源学校

初一首个项目式学习的“戏剧化”呈现




9月29日下午,蒲公英泉源学校1502教室涌进了数十名学长和老师。


这是初一的教室,也是即将表演话剧《渔夫与水鬼》的舞台。




6个学生,8个课时,20分钟演出,票房501元。


蒲公英泉源学校初一的首个项目式学习在掌声和欢笑声中完美呈现。而谁能猜到半个小时前,演职人员还在为演出成本争执不休,罢演离场?这恐怕就是最真实的项目式学习。



开学前的准备


在进行初一迎新准备工作时,蒲公英泉源学校一直在思考,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这所学校的期待是什么?


答案应该是,用有趣的学习方式实现自己的全方位成长。而要变现这种期待,我们必须将教育的出发点,聚焦于初一学生身心发展的质变、学科知识的叠加、学习方式的变革等重要议题上。


初一学生告别了熟悉的小学生活,对于新环境总会产生程度不同的不适应症状。他们强烈渴求独立感和成人感,但情绪化的心理发育阶段特点却又总是带给成长很多烦恼。同侪相处、学科增多、知识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的境遇往往令初一学生感到紧张。


因此,初中一年级的第一个项目式学习,我们把重点放在如何与14岁左右的孩子打通情绪连接,帮助其找到学习的内驱力,并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当PBL遇上DIE



为了寻找到一种好玩又有效的方式,蒲公英泉源学校决定将教育戏剧(DIE)与项目式学习(PBL)两种方式结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戏剧项目式学习。


简单来说,教育戏剧(DIE)是通过戏剧的方法和元素,达到某种教学目的;项目式学习(PBL)是学生基于现实生活,小组合作解决一个开放式的问题。


教育戏剧强调引导者和参与者一起在特定情境下探讨关于人的问题,而项目式学习侧重于问题驱动下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个现实问题。前者需要创造一个个虚拟的情境,让参与者因入戏而得到真实体验;后者一开始便完全清楚项目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是要基于现实生活。两种教学或学习方法看似迥异——一个虚一个实,实际上殊途同归——两者都注重过程,教学目的共同指向一个人在某种情境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能力。除此之外,两种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探究、联系现实生活、成果展示等环节上,彼此类似、优势叠加。


当然,以上这些,并不是我们初一学生需要了解的概念。我们的学生需要做的,是去好好体验一场有趣好玩的学习。



没有标准答案的学习



整个项目时间跨度为一个月,每周三上午两课时,是固定的教育戏剧项目式学习时间。本轮学习的驱动问题有两层,一是如何呈现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短片?二是如何通过戏剧的方式,了解自己与他人?学生将在这8个课时内,带着这两个问题,完成肢体训练、故事讲述、议题分析、情景表演、剧本创作、道具制作、海报宣传、集体排练等等环节,最终呈现一场戏剧演出。


项目式学习极具教学魅力的一点在于,我们的问题从始至终是开放的,没人知道学生能不能最终找到答案或者完成任务。而戏剧就更不用说了,人的状态是最难预设的,教育戏剧一直鼓励参与者在当下情境中寻求最真实的表达,从来不主张预设答案。


这也是为什么,在出现罢演危机的时候,泉源能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把是否愿意和能够呈现成果展示的决定权交给学生自己。

 


拓展课堂玩起来




第一次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打开肢体,尝试合作。初一年级,同侪间的相处是生活中的重心,学生通过自我介绍(虚拟名字+动作)、身体打招呼、气球不落地、照镜子、家族合照等戏剧游戏,彼此观察、主动参与,在感受、亲近自己的身体的同时,也增进相互了解,放下陌生感。


随后,学生用故事接龙的游戏方式还原了自小熟知的童话故事《小红帽》。老师继而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小红帽妈妈在明明知道森林里有狼的情况下还要让小红帽独自去送蛋糕和红酒呢?


在一个熟知的故事中,学生被这个问题打开了全新的思考维度,两组分别用情节表演的形式回答了这个问题,继而对身边的故事及自己关注的议题分别作了陈述和分析,学会从问题的更深处去思考和寻找答案。


奇幻小说是这群学生的最爱,于是我们选择了一个关于鬼的故事,作为接下来的项目文本。第二次课,学习仍旧是由问题切入:水鬼是什么模样?水鬼生活在哪里?水鬼平时做什么?“投其所好”的三个问题,让学生脑洞大开,而肢体回答部分更是让大家过足了“戏瘾”。


一个急于转世投胎的水鬼,与一个贫穷潦倒的渔夫之间,因争斗而结识。两人长久相处,彼此相惜,产生了友谊。但水鬼的诉求是找到替死鬼转世投胎,而渔夫作为朋友陷入两难境地。在冲突之下,对于水鬼与渔夫之间是不是真正的友谊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见解。而情节的发展,也完全由学生的探讨,向下推进。

 


微型剧团的日常



6个学生,自行完成角色分配,由三人分别兼任编剧、导演、道具等工作。一个微型剧团就此成立。因为有前面的演绎和铺垫,五个场景的剧本很快就完成了。假胡子、斗笠、披风、戏服、生死牌……重要的道具全部由学生自行筹备和制作,而充满仙气的海报,也在校园公告栏上陆续出现。

 



为了呈现完整的话剧表演,学生在两节排练课时外,利用休息时间加紧练习。遇到不合理的地方,马上修改调整;需要场景布置的环节,就地取材。小组合作在没有任何人督促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一股强大的核心凝聚力量,在这群14岁少年身上闪着耀眼的光。



演出前的情绪风波



9月29日,是预告的正式演出时间。中午,关于门票收入如何分配的问题,有同学提议为美术设计人员提成百分之十,而几位组员表示比例偏高,拒不接受。一场争执就此蔓延到整个下午。


距离开演还有一个小时。演还是不演?这是一个大家心里都没底的问题。两位班主任老师对意见双方耐心引导,认真倾听,充分尊重。因为他们明白,初一学生的生活学习受情绪影响非常之大,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希望参与活动,顺利完成第一个项目式学习。


当然,彼此冷静后,敬业的演员们选择了继续演出。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这个有关友谊的故事,学生不是为了表演而表演,他们因为情境学习、小组探究、真实经历而完全产生了自己的理解,进而在舞台上自由呈现了多处即兴表演,完美突破。

 

对于出乎意料的500元票房收入,各位演职人员表示,将作为下一次项目式学习的活动基金。


“我们非常期待下一个项目式学习快点到来!”



责编 | 李汶静



入学咨询电话

颜校长:18323095918

索老师:17308395390

周老师:15123967302

张老师:17308395391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