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漫谈美股价值投资理念

2017-03-09 瀚亚地产

摘要:相比世界其它地区的投资者,美国投资者更趋向于认为他们进行股票投资就代表他们获得了企业一部分的所有权,他们以此为傲。经济发展状况和投资者心理都能影响股价,但相比其它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这一因素在美国对股价的影响力更大。


美股市场常见的主要投资风格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在美股市场里,常见的、主要的几种投资风格。

成长投资:

投资销售业绩有望上涨的企业的股票,企业在增加了它的利润之后,它的股价就可以相应地上涨了,这是最容易理解的投资风格。

评价:这种成长投资可以产生丰厚的收益。但是从平均水平来看,成长投资的收益率没有价值投资的那么高。成长投资的问题就在于这种投资风格太流行了,过多买入者推动了股价的上涨,可能有一个最终的企业成为大赢家,但失败者也会有数十或数百之多。 


价值投资:

价值型投资者就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入股票。他们更喜欢投资现阶段股价很低、可能被市场过度冷落,但发展潜力巨大的公司的股票。他们会对股票内在价值进行估值,在发掘到交易价低于其估值的、交易活跃的那类股票后才买入,可能被市场过度冷落。

评价:从平均水平来看,价值投资比成长投资表现更佳。不过价值投资依赖于估值,而且进行的估值出错的可能性还很大。正是如此当涉及某个公司的所有的文章和分析都持消极观点时,和大众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驰可能是很艰难的,但那正是价值投资的会有收益的原因所在。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进行投资:

如果你听到某个投资者在交流中谈到“货币”、“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工厂订单”,那么跟你交流的很可能是个“宏观经济”投资者。宏观经济投资者更偏爱于投资股票基金(并不是个股)、债券、货币、房地产及利率等。

评价:这种投资风格很容易理解,因为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进行的投资涉及到基金投资或者群体投资,所以投资者们不需要深入研究个股。但是并不表示他没有风险,这种投资方式需要具备专业的预测能力,比如是利率、政府会采取的措施和公共支出的模式等。


技术分析型投资:

指在决定买入或卖出股票前,会寻求某只股票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动模式。通常,是看股价的变动模式或变动周期,或是将股价最近的变动情况跟以往的进行比较,再或者是将某只股票最近的股价变动情况跟其他股票的进行比较。多数技术分析师们都认同这一观点:市场的波动性,或市场运转具有某种规律性都是由投资者心理造成的。

评价:变量是投资里一个合理的要素,不过真正推动市场运转的两股力量是人类的心理和逆转,技术分析只是找出已出现的变动模式或变动周期,这些都是偶发性的,并且现时模式和周期并不能预示股价未来的变动情况,因此很多分析师认为技术分析并不科学。


其它的投资风格:

美国投资者也会运用一些其它的投资风格,比如:以最佳投资方式投资一些优质公司的股票,借助各种数学模型预测资产价格的量化投资,或是投资那些每年以现金的形式派息的公司的股票,还有深度价值投资,针对特殊情况的投资等等,在这我们不能一一列举。如果现在你对此感到困惑,不要担心: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最为被美国市场推崇投资方式。也是我们上面提到过的“价值投资”。



美国三大价值投资流派


价值投资拥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支理论流派,价值与成长在本质上殊途同归。要明白这一点,必须从价值投资的起源来了解。

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 和  施洛斯的“捡烟蒂”     

本杰明·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的鼻祖,他之所以萌生从财报和基本面来投资企业的想法,是源于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格雷厄姆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完全有别于技术分析的道路,他着眼于公司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倒挂,提出了“安全边际”的原创理念,用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由于这种投资方法更注重企业价值,有别于技术分析是纯价格波动分析,因此被称为“价值投资”。 

施洛斯是价值投资鼻祖格雷厄姆的大弟子,同时也是也是巴菲特的师兄。巴菲特曾公开赞誉施洛斯是“超级投资人”他基于“安全边际”的指导下专门寻找股价跌破净资产的老大难公司,是典型的“捡烟蒂”风格,人们不要的问题公司施洛斯却敢要。对于施洛斯来说,保守和防御是第一原则,不亏钱比什么都重要,因此施洛斯的投资耐心比绝大部分人都好,十年如一日的大规模捡烟蒂,在其四十多年的职业投资生涯中,实现了年复合收益率16%,同期标普500指数收益为10%,跑赢了大部分市场参与者。     

 

70%的格雷厄姆:巴菲特的“护城河”        

巴菲特是最出名的格雷厄姆弟子,但是巴菲特既不是原教旨主义者,也不是亦步亦趋的施洛斯,他自称是“70%的格雷厄姆和30%的费雪”。(费雪:成长股投资的大师)。也就是换言之,巴菲特是70%的价值投资和30%的成长投资。 

价值投资看重当前的企业价值,当价格明显低于价值便买入,是静态地看问题,而不考虑企业未来价值的变化;成长投资是看重企业未来价值的增长,只要价格合适了,哪怕不再变得便宜也要买入,是动态地看问题,看到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换言之,价值投资是以“打折价”廉价地购买平庸的公司,成长投资是以合理或偏高价格买入伟大的公司。其实这两种风格都有问题,但是巴菲特扬长避短,很好地平衡了两种风格,自创了他的“价值成长型投资”。

他选的股大部分都是低估值和稳增长的消费类蓝筹,所谓的低估值,并不追求施洛斯那样的破净标准,只要相对低估就可以;所谓的稳增长,也并不追求业绩突然爆发式增长,只要稳稳地增长就可以了。实际上相比于原教旨的价值投资,他是把估值端给放松了,增加了公司成长性的要求;而相比于纯粹的成长投资,巴菲特更看重确定性的增长。估值的相对低估与否,一眼就可以看出,只要通过行业的历史的对比就可以发现,但业绩增长的稳定性靠什么保证呢?靠护城河,也即企业基于自身资源禀赋的竞争优势,以保证外来者很难蚕食公司现有的地盘。巴菲特来到A股,手里必然是一大堆贵州茅台、云南白药等消费类蓝筹,这类公司估值较低,但增长稳定,又具备自身的护城河优势,最符合巴菲特价值成长的双重要求。   



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既然价值和成长的矛盾是可以摒弃的,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如何从大师那儿汲取经验,构建我们自己的投资系统呢?


其一:以巴菲特的价值成长型投资为主体

这个世界上不乏比巴菲特还牛的人,但为什么巴菲特在全世界都被人津津乐道呢?因为巴菲特提供了一种在适当风险条件下的最理想收益,他的理念和实践方法最容易被大多数人复制和认可。因此,我们要学习巴菲特深刻的行业和企业洞察,也学习施洛斯令人惊叹的投资耐心和善于挖掘的果断。         

 

其二:相信古老的真理——分散投资

很多人都喜欢满仓,甚至满仓一支股,还要去融资杠杆,但即使是号称“集中投资”的巴菲特,他的投资组合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算是分散的,他的所谓“集中”,是相对于其他基金经理动辄百来只股票要相对集中些。你很难保证你永远是对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这是古老的真理,分散投资实际上是建立了容错机制。 


更多热门文章
↓↓↓

你应该了解的美股入门理念

地产界委员代表两会都说过什么

楼市调控是让房价回归合理 不是调头向下

年均收益19%的基金,你如何赚到这笔钱?

高净值人士靠什么赚钱?告诉你资产配置的奥秘



版权声明:本文由瀚亚编辑整理编辑,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通过微信公众号与我们联系。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瀚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