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4月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耶稣的复活骗局乎?事实乎? ( 017)

知音驿站 2019-08-28

知音驿站目录


     亲爱的家人,请您先点击上面“知音驿站”,关注后就可以免费收到当日八篇图文。

(若打开知音驿站今天新八篇一目了然)

《生、死、命、运》

《耶稣基督应验旧约中弥赛亚的预言 ( 014)》

《耶稣的复活骗局乎?事实乎? ( 016)》

《耶稣的复活骗局乎?事实乎? ( 017)》

《历史上所应验的预言(019)》

《基督徒经历的特色(020)》

《圣经的永不改变证明圣经是神的话》

《基督徒和其他宗教信徒》


(点击下面蓝字可阅读昨天原文)

1. 共同的上帝2.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3. 人因为学不会这三件事,所以才会不快乐!4. 三人行,三种需求,三种智慧.5.要命与不要命6.科学帮助证明圣经是神的话7.考古文献印证圣经的可靠性8.真神挑战假神


    亲爱的弟兄啊,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




——欢迎光临指导——

 

 

  

麦道卫

 


第二部分 金像奖

第十章 耶稣的复活--骗局乎?事实乎?

017

 

2D.至于耶稣的尸体被他的门徒偷走,这一说亦甚不合理
  
  1E.没有人审问守卫的见证。马太记载说:“看守的兵有几个进城去,将所经历的事都报给祭司长。”(参阅二十八章11节)。
  
  蓝史奇教授(R.C H Lenski)在《马太福音诠释》(The Inter pretation of St.Matthevs Gospel,The Wartvburg Press,1943年出版)一书中,针对耶稣复活之事乃由罗马士兵传报祭司长一事,评论说:“这是罗马士兵眼见之事,他们乃是最可靠的证人。他们也相信罗马士兵口中的见证,因为这些士兵没有理由要说谎。”35/1161,1162
  
  卫伯·史密斯(Wilbur Smith)在《真理长存》(Therefore Stand,Baker Book House 1965年出版)中写道:“我们首先要注意,犹太人的民间领袖并没有审问士兵们的见证,他们也没有自己到墓地去观看,因为他们相信墓已经空了。除非他们是真的经历过这事,这些罗马兵丁不可能捏造出这样一个不可解释的故事来。犹太领袖们要兵丁重复告诉别人的,不是墓已经空了,而是去解释为什么它会变成空的。”60/375,376
  
  罗普教授(Albert Roper)论到大祭司亚那和该亚法时,他说:“他们托词解释耶稣尸体消失一事,反而更加彰显出自己的错误,否则他们为何竟肯花钱贿赂士兵,去作伪证呢?”53/37
  
  犹太人不审问罗马士兵的见证,也不考察他们的证词是否可信,这正等于默认耶稣坟墓确实是空的。他们所想出来,是耶稣的门徒把他偷去了的藉口,乃是因找不出最好的理由,才临时编造出来的谎言。
  
  2E.为防尸体被盗,犹太人在墓前已作最详细的防备措施,这些措施绝对足以防止门徒前来盗墓。
  
  罗普教授(Alhert Roper)在《耶稣果真由死里复活了么?》(Did Jesus Risef From the Dead?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1965)中说道:“让我们公正的说,我们所面临的事,乃是一个理性的头脑所不能解释的事,也是根本无法解答的问题。当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去见彼拉多,要求他下命‘……将坟墓把守妥当,直到第三日’时,事实也证明坟墓已经被‘把守妥当’。从这项记载中我们不得不结论说,墓前严谨的防备措施,乃是门徒不可能前来将尸体盗走的最好明证。”53/54
  
  法罗(Fallow)百科全书中这样说:“门徒们没有力量对付罗马的守卫兵,一小群胆小如鼠的犹太人,他们如何能胜过一队持有武器,正在警醒守哨的士兵?”17/1452
  
  奎实顿(Jonh Chrysostom)论到那群在星期日清晨前来探墓的妇女们时,说:“她们不信耶稣尸体在许多士兵看守下会被人盗走,除非是他自己复活了。”9/527
  
  3E.耶稣死后,他的门徒所表现的那种沮丧、懦弱的态度,更证明他们不可能会突然变得如此英勇、大胆,竟敢面对罗马的守卫队,将尸体偷走,当时他们没有心情从事这样的事。
  
  卫伯·史密斯(Wilbur Smith)说:“……那些在耶稣被捕的那夜,四处逃亡的门徒们,没有这样的勇气和能力与一队罗马兵相抗。”57/22,23
  
  史氏继续说:“……这些门徒们也无心情去面对罗马守卫兵,将他们制服后,再将尸体从墓中盗走。我想,如果他们真敢前去与士兵相搏斗的话,必然也会被杀死,只是我相信当时他们不会有心情去尝试。在那个星期四的夜里,彼得还曾充分显露出自己懦弱的本性。在大祭司的外院里,当一个使女前来说他是与那受咒诅的拿撒勒人同党时,他还发咒起誓说自己并不认识耶稣,为何在几小时之后,却会勇敢地向罗马守卫挑战?”60/367,377
  
  针对耶稣尸体被盗之说,法罗(Fallow)在其百科全书中这样写道:“耶稣的门徒们不但不可能前去盗墓,他们根本也不敢这样做。”
  
  “他们为何要承担起盗尸的工作?这是一群无比软弱的、胆怯的人。当耶稣被捕时,他们都一个个地逃跑了,就是其中最勇敢的彼得,也在使女的声音下抖战而三次否认他的主。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竟敢向巡抚的守卫挑战吗?他们竟能公然反抗犹太公会的决定,冲向那些警觉防止墓地出事的武装士兵,并躲过或制服他们吗?我且暂借不信之人的话说,如果耶稣并没有复活,只是用复活的盼望来欺蒙他的门徒,那么门徒们为何没有发觉自己受骗呢?如果耶稣只是要藉门徒肯轻易相信他的个性,来传扬自己的名声,为何门徒肯冒这么大的危险去盗尸呢?即使我们相信空墓乃是门徒所计划的,他们又是如何去执行的呢?”17/1452
  
  罗普教授(Albert Rope)说:“在这一小群门徒中,即使在上封印的墓门前没有守卫看守,他们当中也没有人敢去盗墓。在重重防备措施下,要说他们当中有人敢前去偷取尸体,真是太荒谬的想法了。”54/37
  
  4E.如果罗马士兵在守哨时睡着了,他们又如何得知尸体是被门徒偷走的?
  
  以下的论述是录自法罗(Fallow)的百科全书:“圣奥古斯丁说:‘他们若非睡着的,就是醒着的;如果他们是醒的,他们为何会让人把尸体偷去?如果他们是睡着的,他们又如何知道尸体是被门徒偷去的?他们怎敢起誓说尸体是被偷走的?’”17/1452
  
  亚历山大·伯盛斯(Alexander B.Bruce)评论罗马士兵说:“……显然他们很清楚自己并未在哨岗上睡着,他们也知道尸体并非是被人盗走的,祭司长们用钱买来的解释也是十分愚昧的,其中充满矛盾,很容易就可以被揭穿。一个沉睡的哨兵,他能知道在他睡眠中所发生的事么?”6/337,338
  
  博朗教授(David Brown)在《新旧约全书批判性、试验性及实践性之评论》(A Commentary Critical,Experimental,Practical On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 Wm.B.Eerdmans Publishing Co.,1948年出版)中写道:“若要寻找耶稣复活的证明,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看被买通的士兵对空墓的解释,他们的解释十分愚拙,怎可能一整队的士兵都会在站岗时同时睡着了?犹太人及巡抚都极力防守坟墓被盗,在这种情况下,整队士兵却都睡着了,实在是极不可能发生的……”12/133
  
  李德尔(paul Little)在《你为何要信》(Know Why You Believe,Scripture Press Publications,1971年出版)中,讨论到祭司长们所编造的谎言说:“他们拿许多银钱给士兵,并告诉他们要说,是耶稣的门徒夜晚来,趁着士兵睡觉的时候,把尸体偷去了。这个谎言太过显目,马太甚至不愿反驳他!如果你站在法庭上,说在你睡觉的时候,你的邻居进屋来偷走你的电视,法官会信吗?当一个人沉睡时,怎知周围所发生的事呢?这类的证言若在法庭上说出来,可真会叫人笑掉大牙!”36/63,64
  
  5E.士兵不可能是睡着了的--这样做将使他们遭致极刑的处分。
  
  亚历山大·伯盛斯教授(Alexander B.Bruce)写道:“罗马人对守哨时入睡的士兵一律处以极刑。难道银钱可以买通士兵说出这样的谎言来吗?显然他们会拿了钱,笑着走了,然后再去将实情报告他们的将领。祭司长们没想到这点吗?有的话,他们为何不能提出更严谨一点的解释呢?他们编的理由显然是不合理的。”6/337,338
  
  卫伯·史密斯(Wilbur Smith)曾引用沙尔文(Edwin Gordon Selwyn)在《复活》(The Resurrection,in,Essays Catholic and Critical,London,1926年,P.318)一文中的话,论到士兵睡觉的可能性说:“……当他们驻守墓前,执行一个最重要的任务--防止尸体被盗时,却没有一个例外地个个都睡着了,……这真是叫人难以置信。何况这些守卫乃是出自世界军纪最佳的军队,按罗马军纪守哨时失职睡觉的,必定处以极刑,然而这些士兵却未受任何军法审判,亦未按规定因忽职受责,只因未能保妥尸体,觉得万分懊恼,愤怒……显然犹太领袖们本身也不相信那些他们贿赂士兵所说的谎言,否则,为何他们不立即逮捕、拷问耶稣的门徒呢?他们既被告盗尸,这乃是严触罗马法令的一件重罪,但为何无人逼门徒交出尸体来?再说他们既无法洗清自己的罪名,却为何未因他们的罪行受罚?……显然罗马统治者丝毫未想要进一步地控诉门徒们。”60/578,579
  
  英国神学家与哲人白里(William Paley)写道:“我想汤宪法(Townshend)在《论复活》(Dis upon the Res.,p.126)一文中的看法是对的,罗马士兵为何会说:‘夜间我们睡觉的时候,他的门徒来把他偷去了。’这样不正显出自己的忽职吗?不!显然有人保护,并有不受罚的保证,他们才肯这样说的。”49/196
  
  6E.墓前的石头委实很大,即使算士兵都睡着了,耶稣门徒前来撬开墓石的声音,也自然会闹醒士兵们。
  
  卫伯·史密斯教授(Wilbur Smith)说:“门徒们撬开石头,盗走耶稣尸体的声音,必然也会闹醒士兵。”57/22,23
  
  博朗(Dffavid Brown)写道:“……然而若果真有许多门徒前来打破封印,撬开墓石,取走身体。这仍不够,我们还要保证墓旁的兵丁能睡得够沉、够长,给予门徒们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这件琐碎而又喧闹的工作。”30/133
  
  7E.墓中细麻布的尸布放置的方式亦默默无声地粉碎偷盗之说。
  
  滕慕理(Merrill Tenney)在《复活之实据》(The Reality of the Resurrection,Moody Press,1963年出版)中评论说:“没有一个强盗在事后还会把裹尸的细麻布重新折成原来的形状,因为不可能有时间这样做。他们在盗走耶稣的尸体时,必然是将这些细麻布巾随地一抛,因恐当场被捉,他们必然是尽可能仓仓惶惶地走的。”66/119
  
  罗普教授(Albert Roper)说:
  
  “墓中的井然有序显然与前来偷尸的现场不合。一个仓促中盗尸的人,若真有这样的一个人前来的话,也不可能在墓中留下这样一幅井然有序,从容不迫,甚至宁静的迹象。就用我们平日所知的偷盗案为例,窃贼在掠夺一块干净整齐的地方后,他们还会再设法把那里一切收拾干净吗?显然不会。窃贼光临之处必然是显得紊乱不堪的。没有贼在从容不迫的情况下行窃,他们行动要快,自然就顾不了整洁。根据约翰的见证,由墓中井然有序的排列看来,耶稣的尸体不可能是被他的门徒盗去的。”54/35-37
  
  希腊主教奈森地的格里哥利(Gregory of Nyssen,331?-395?),在1500多年前也论及这些细麻布放置之方式说:“试看墓中尸衣放置的方式:裹头的布巾并没有与裹身的细麻布置于一处,却在石棺放头部的地方另外卷放着的,这不是窃贼在恐惧与惊恐中会做出来的事。由此可见耶稣的尸体并不是被偷走的。”[录自魏悟士(John F.Whitworth)的作品。]73/64,65
  
  另一位第四世纪的作家奎实顿(John Chrysostom)亦如此说:“换句话说,裹头巾上还沾有没药,留在古棺上,这是彼得看见的。如果尸体被盗,他们不会把尸衣除下来。不仅为了尊重尸身,也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将裹紧着的细麻布再一层层松开来,免得士兵当场醒来抓着他们。再说,没药是一种胶质粘质,抹上后就紧粘在尸体上,很容易由身上擘下来,但要这样做也并非不可能,只是需要极长的时间。由此看来尸体这样被盗也是不可能的。
  
  “怎么?难道他们没想到犹太人的怒气吗?他们不会想到这团怒气会倾在他们身上吗?如果耶稣没有复活,他们却去导演这样一出假戏,对自己又有何好处呢?”9/530,531
  
  哈佛大学的名法学教授葛林尼夫(Simon Greenleaf)说:“尸衣井然有序地放置在石棺上,裹头巾则分别卷起,放另外一处,这一切都显明墓中未被骚动过,尸体亦非被几双强暴的手所盗出墓地的。事实上,若真有窃贼光临,那些尸衣和香料倒应看来比尸体本身要值钱呢!那么在窃贼走后,所余下的应当是一具光裸的尸首,他们也不应有闲情逸致去把尸衣折叠整齐。墓中现象同时又显示出,这不是耶稣朋友的作为,他们既要盗尸,则无理由要把裹尸巾留下来。这一切的景象聚在约翰心中,形成一颗信心的宝石--耶稣果然由死里复活了!”20/542
  
  那善(Henry Latham)曾生动描述过尸衣放置的方式,说它们各在一处放着,但又进一步地观察说:“……这里有一百磅的香料,且是干的。如果细麻布被解松的话,这大量的粉形没药和沉香都会落在石棺当中或墓中地上,堆集成一个小小的粉堆。彼得向约翰形容,当初他在墓中所看见的一切奇特景象时,必然不会把这堆落下来的香料粉给忽略掉。比尔先生(Mr.Beard)想到香料的问题,并说它们的重量将尸衣坠得坍下来--然而我却说他遗漏了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如果窃贼解松尸衣,那些香料都会落下来,见证人必然会看得见,然而福音书中却没有提到任何有关香料的事,显然它们都还留在裹尸的细麻缝布之内,因此他们看不见。”33/9
  
  8E.门徒们不可能盗走耶稣的尸体。
  
  卫伯·史密斯(Wilbur Smith)在《真理长存》(Therefore Stand,Baker Book House,1965年出版)一书中评论道:
  
  “……门徒没有理由将已经下葬后耶稣的尸体盗走,对主的尸体他们还能再多做什么呢?亚利马太人约瑟没有叫他们把尸首自墓中挪开,也没有人建议他们这样做。他们若这样做绝不会是为了主的荣耀,或为着保存耶稣的尸体,却是为了欺惑众人。换句话说,是为了欺哄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然而在跟随了耶稣三年的这班门徒中,除了已吊死的犹太以外,其余人均非骗子,他们也不是专门行骗的卑鄙人。若说这十一个曾跟随神的儿子耶稣作过门徒的人,会在他死后突然同心地设计出一个如此卑鄙的恶谋,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因为他们的老师厌恶虚伪,一味高抬真理,他们听他口中所言正义之声要较任何人为多,却反之这样去行是不可能的。”60/377
  
  9E.门徒此时尚不完全明白复活的道理,又如何会想出一出戏来欺骗人,使大家相信耶稣从死里复活(参阅路加福音第二十四章)
  
  魏悟士(John F.Whitworth)在《由司法与历史观点证明人复活》(Legal and Historical Proof of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Dead)一书中观察说:“……他们显然不明白他事先说过,第三天他要复活的道理,因此当他们重见耶稣时不十分惊奇,由他们的反应中,我们就可知道门徒不可能处心积虑地要偷走耶稣的尸体,好让人误以为‘他已经复活了’。”73/64
  
  亚历山大·盛斯(Alexander B.Bruce)在《十二使徒的栽培工作》(The Training of the Twelve,Kregel Publications,1971年出版)一书中写道:“即使门徒们有本领行窃,但凭他们良心行事,他们必然不会想到做这种事。因耶稣的死而来的感伤犹如重铅一样坠在他们心头上,他们不可能还有精神去做这种胆大包天的事,此时他们本来都犹如死尸,又如何谈及去盗取耶稣的尸体?盗尸的念头没有强到使他们会以身力行的地步,何况盗尸是为了什么?为了传扬他们的主已经复活了吗?这原是连他们自己都不能相信的事,又如何能触发他们的兴趣,前去导出一出假戏来呢?他们实在忘记圣经中确实提起耶稣必由死里复活的道理,他们也忘了他们的主在去世前曾屡次说过这件事。”7/494
  
  10E.罗时柯(James Rosscup)说:“这些门徒都是诚实人,他们不必编造谎言,来欺哄当地的人。他们突然由懦夫变勇士,在后半生中却不畏被捕、入监上刑和受死的威协,尽力传讲复活的道理。这群人中没有一个再否认耶稣,或撤回自己对基督已经复活的信念。”54/4
  
  李德尔(Paul Little)论及耶稣尸体被窃的理论时,评论说:“再者,这个理论在心理上或伦理观念上也是解释不通的。盗走耶稣的尸体,这项行为本身就与门徒的个性有违。若因这种自编天衣无缝的谎言,而导致成千的生命为耶稣殉道,那么他们真是太可恶!太可怕了。就算是门徒中有几位起来参与这项偷窃的行为,却能彼此毫不泄露秘密,也是不可能的。”38/63,64
  
  英国名律师安德生(J.N.D.Anderson)曾对门徒盗尸一事评论过,他说:“这种行为与我们所熟知的门徒本性大相径庭,这群人受过道德教育,过的是清高的生活,且不因受苦或逼迫屈身,却会反过来去做出这种事吗?盗尸的理由也不能解释,为何一群沮丧的逃避者,在转眼之间突变为武力亦无法使其静默下来的见证人。”2/92
  
  凯文辩驳盗尸一事说:“甚至反基督教的人都能指出此说的荒谬,怀疑论者史特劳斯(David F.Strauss,1808-1874)也反对受过高等德育的门徒会做出这种欺哄人的事来。他说:‘历史学家已经断言,门徒们确实相信耶稣已经复活。’”32/9
  
  卫伯·史密斯(Wilbur Smith)说:“如今许多正统犹太教徒,其中包括犹太学者克劳斯诺(Joseph Kleausner)在内,均不同意门徒盗尸的说法,他们认为这些门徒们品格清高,不可能作出这种卑鄙的事来。参阅《拿撒勒人耶稣:其生活时代与教训》(Jesus of Nazareth;His Life,Times,and Teaching,New York,1925年出版,414页)。57/22,23
  
  难道只是“一具尸体”就能使彼得在使徒行传四章8节中,变得如此勇敢地辩驳对方吗?
  
  “那时,彼得被圣灵充满,对他们说:‘治民的官府和长老阿!倘若今日因为残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查问我们他是怎样得了痊愈,你们众人和以色列百姓都当知道,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人得痊愈,是因你们所钉十字架,神叫他从死里复活的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他是你们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使徒行传四章8-12节
  
  卫伯·史密斯(Wilbur Smith)解释说:“就在五旬节的这一天,圣灵降在彼得身上,凭着他讲章中大部份论及耶稣复活的真理,就有三千人得救。我们可以肯定一件事:彼得至少传讲的乃是他所相信的事神已经使耶稣从死里复活,若只是传讲谎言,一个人身上不会带有这样大的能力。门徒往各处去,传扬耶稣的复活的道理,甚至整个世界都因此一荣耀的真理而改变。不,不可能是使徒把耶稣的尸体偷走了。”60/377,378
  
  耶稣的门徒当中,除了约翰以外都是为真理而殉道的,他们因坚守自己的信仰与不断传扬自己的信仰,而受极大的逼迫。因此李德尔(Paul Little)说:“人可以为自己所误信的真理,而不惜一死,但他们不会为自己所设的骗局一死。”如果门徒把耶稣的尸体盗走了,他们自己就知道耶稣没有复活,然而在他们的讲章中,却“不断地提及复活的道理,耶稣复活的道理不但是他们讲道的内容,他们的生活的基石,甚至是使他们肯牺牲自己生命的原因。”由此看来,门徒盗尸的说法真是何其荒谬!36/64,62
  
  我同意史托德(John R.W.Stott)的说法,门徒盗尸一说“听起来太不真实,根本不可能发生,我们由四福音书及使徒行传中可以看出,门徒的心是笃实的,也许他们会受骗,但他们却不是骗子。一个人不可能又是殉道者,又是伪君子。”63/50
  
  3D.犹太人、罗马士兵与亚利马太人同谋挪走耶稣的尸体,正与门徒前来盗尸之说一样不合理。
  
  1E.是犹太人挪走尸体的吗?
  
  安德生(G.N.D.Anderson)在1968年3月29日一期的《今日基督教》中著有《耶稣基督的复活》(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Christ)一文,其中说:“自耶稣基督复活以后,到门徒传扬复活之道间,前后不到七周的时间--如果你信这段有关时间的记载,但我个人则看不出为何基督徒作者,要凭空发明出这种难补辩的时间差距来--在这短短的七周之内,整个耶路撒冷城中都因复活之说而骚动起来。这十二门徒上街下乡地四处传讲耶稣已经复活,使大祭司对他们万分不满。他们说使徒们想把杀主耶稣的血归到大祭司们头上,因使徒责备他们将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大祭司们已经准备好,要尽一切可能来消灭这一种危险的异端。”3/6
  
  如果是犹太人下令挪移耶稣的尸体,那么当使徒们在耶路撒冷古城中传扬耶稣复活的道理时,为何犹太人不能起来解释说:
  
  “不!是我们挪走耶稣尸体的--他并没有从死里复活。
  
  如果众人不听他们申诉,他们为何不干脆指出耶稣尸体的所在地呢?
  
  如果他们还是不听的话,他们为何不将耶稣的尸体放在车上,绕行耶路撒冷城?这样做它们可以将仍在孕育成形的基督教一举除掉了!
  
  英国神学家兼哲人白里(Willian Paley)说:“……显然如果犹太人能找出耶稣的尸体来,他们一定会把它拿出来,这乃是扑灭基督教最简捷最完全的方法。尽管犹太人曾事先预防过,也受过事先的警告,但当门徒们公开传扬耶稣复活的道理,且用耶稣之名奠定自己讲道的基础,并使多人信奉耶稣之际,我们却同时又可以看出犹太人并无法提供耶稣的尸体……”46/198-198
  
  魏悟士(John Whitworth)写道,犹太人对耶稣尸体究竟在何处一事一直保持缄默:“自从门徒盗尸之说法在犹太人当中传开以后,尔莫博士(Dr.Gilmore)说:‘当使徒们公开勇敢地宣布耶稣已经复活,耶路撒冷城中很快就展开审判使徒的事。’然而在这些审判中,却没有一次提及犹太人找出耶稣尸体一事。他们虽然控告门徒盗尸,却没有一次是用此罪状定他们的罪,撒都该人甚至一次都不提尸体之事,因此很快人们就因这个故事之荒谬和因无立论根据,而不再谈它了。”73/66
  
  2E.是罗马兵丁挪走耶稣尸体的吗?
  
  但是将耶稣尸体挪走对罗马巡抚来说,又有何益呢?彼拉多的任务是维持犹太地平安无事,挪移耶稣的尸体,只会更加在犹太人与基督徒中掀起风波。
  
  安德生(J.N.D.Anderson)评论彼拉多这个人说:“他……对耶稣所传的教训甚为不满,如果耶稣的尸体是他所挪走的,却不通知因复活一事而不安的大祭司们,实在有些令人难解。”3/6
  
  可见彼拉多所要求的乃是当地平安无事。
  
  3E.是亚利马太的约瑟移走的吗?
  
  约瑟曾私下跟随耶稣作门徒,他若要这样做必然会先征求其他门徒的同意。
  
  假若约瑟未征得其他门徒的同意,就冒然搬动尸体,那么事后当听见主复活的传说后,他也必然会将此事告之其他的门徒们。
  
  4E.以上的分析中,我们最后可以结论说:耶稣的尸体并非任何人挪走的。
  
  正如韩森(George Hanson)在《复活与生命》(The Resurrection And the Life,William Clowes And Sons,1911年出版)一书中说的:“基督徒相信耶稣已经复活,这样的信心若与怀疑论者们宁可接受狂妄、无益的解释,而不肯相信确实的历史证据相比之下,前者倒显得十分单纯了。不错,相信复活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要接受不信者荒谬的理论,则要较前者更为困难。”22/24
  
  3B.幻觉的假说
  
  1C.观点--所有耶稣复活后的显现都不曾发生过,只是出于跟随他的人的幻觉而已
  
  2C.辩驳
  
  1D.耶稣复活的显现重要吗?
  
  路易士(C.S.Lewis)在《神迹》(Miracles,The Macmillan Co.,1947年出版)一书中说道:在早期的基督教历史当中,所谓使徒乃是指最先见到耶稣肉身复活的人。在主耶稣被钉十架之后几天,门徒提出两个人的名字,以补因背叛而吊死之犹大所留下来的使徒职位。候选人的资格必须是在耶稣生前及复活后,就常与十一个门徒同在的人,对耶稣复活一事,能对外向世界作直接的见证(参阅使徒行传一章22节)。此事过后数日,彼得开始他的第一篇讲道,其中也提到--“这耶稣,神已经叫他复活了,他们(基督徒们)都为这事作见证。”(参阅使徒行传二章32章)在哥林多前书中,保罗就是根据这个条件宣布自己使徒的身份:“我不是使徒么?我不是见过我们的主耶稣么?”37/148
  
  2D.如果耶稣复活后之显现果真只是幻觉又有何要紧?
  
  如果这些显现全只是幻觉而已,那么使徒的职位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若是幻觉,那么就正有如梅钦(Gresham Machen)所说“……基督教的教会就会只是建立在第一世纪中某些人病态经验上。换句话说,当时假如能有很好的精神科医生,前来医治彼得与那些门徒的话,基督教教会就根本不可能被建立。”(录自凯文教授之《耶稣基督之复活》(The Resurrection of Christ,Ernest F.Kevan)30/10,11
  
  安德生(J.N.D.Anderson)针对“使徒见证的可靠性……”说,教会的“存亡全靠使徒们的见证是否确实……”4/100
  
  3D.何谓幻觉
  
  卫伯·史密斯(Wilbur Smith)教授说:“在所有关于幻觉的定义当中,我个人最满意的乃是魏斯(Johannes Weiss)所下的定义:‘科学对幻觉一词的解释,乃是指外在物体不存在时,一个人所看见的幻影。视神经未受外界光波或电波的刺激,却因心理因素的刺激而看见幻影,而当事人的视感神经,能使他相信幻觉中的物体,确实客观地立在面前。’”(参阅魏斯之《早期基督教历史》(The History of Primitive Christianity)英译本1937年于纽约出版)58/581
  
  4D.耶稣复活后的显现是一种幻觉吗?
  
  门徒所看见的不是幻觉,新约圣经中的见证一致反对这种说法。
  
  史崔顿(Hillyer Straton)在1958年3月31日一期的《今日基督教》中,著有《我信我主之复活》(I Believe;Our Lords Resurrecation)一文,其中说:“……一个富于幻觉的人永远不能成为道德英雄人物,然而因耶稣复活而产生的影响,却不断地改造了许多人的生命,这些生存于早期教会的历史人物,许多甚至为自己所传讲的真理牺牲生命。”64/4
  
  5D.幻觉之假说并不可靠,因它和心理学家所提供的几个幻觉原理相抵触。
  
  1E.一般来说,只有某种特殊的人才会产生幻觉。3/4-9,38/67-69,51/97-99
  
  他们是过度敏感的人,富于想象力且具神经质。
  
  但耶稣复活后,并非单向以上这种特殊性格的人显现。
  
  史托德(John R.W.Stott)在《真理的寻索》(The Basic Christianity,IVP出版)中说:
  
  “……当时有各种不同的心境……”
  
  “抹大拉的马利亚在哭泣;……”
  
  “……妇女们又害怕又怪异……”
  
  “……彼得充满懊悔,……”
  
  “……多马不信。”
  
  “往以马忤斯去的两个门徒,因这一周所出的事心里愁苦……”
  
  “……门徒们在加利利岸边捕鱼……”
  
  “上帝在多处向众人显现,这不可能全都是因精神错乱而生的幻觉。”63/57
  
  2E.幻觉乃是与个人过去的经验有关连,因潜意识所生的反应。3/4-9,38/67-69,51/97-99
  
  1F.幻觉乃是绝对个人并主观的经历。
  
  克鲁日(Heinrich Kluerer)在《视觉变态心理学》(Psychopathology of Perception)一书中,引用一位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的说话:
  
  “毛鹄(Raoul Mourgue)在讨论幻觉的神经生物学的主要论文中下结论说,多变和无常乃是类似病态患者必有的特征,对他来说,幻觉并非静态,而是一种动态过程。幻觉的非稳定性,正反映出病人心理不稳定的因素和状况。”(Neurobiologie de I’hallucination Bruxelles,Lamertin,1932)50/18
  
  两个人会在同时产生同样的幻觉,实在是极不可能的事。
  
  2F.多人曾见耶稣的显现
  
  索本教授(Thomas J.Thorburn)认为:“假设现在有许多人,就算五百人吧,个个心理健全,有着不同的性格,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经验各种视觉、听觉、触觉上不同的感受,却全都会经历主观的相同幻觉,这实在是太令人难以相信了。我们若将这种‘超自然’的现象应用在解释历史中,必然会因根据不足而被史学家们否认掉。”68/158,159
  
  卫伯·密斯(Wilbur Smith)会引用葛实里布(Theodore Christlieb)在《现代疑问与基督教信仰》(Modern Doubt And Chistian Belief,P.493,494)一书中的说话:
  
  “我们并不否认,科学确实可以提供多人能在同时经历相同幻觉的例子来,但如果要导致这种现象,这些人必须在精神生活及肉体状态上同时经历一种变态的兴奋状况,如过度紧张的情绪等。至于在看见耶稣复活后显现情形的人当中,也许有几位是心理变态的,但我们无法就凭此总括这些人都是变态的。这些人各有不同的性情与气质,但怎可能个个都成了变态之人呢?就算那些惊恐的妇女们有变态心理,但是彼得呢?他是一个结实、强壮的渔夫,从来没有人说他是神经质的人,还有雅各?那两个往以马忤斯的门徒?那个多疑的多马?还有同在一处的十一个门徒?最后同聚集在一处的五百位弟兄?这群人却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墓旁的清晨,路旁对话时,在湖边视为心腹的朋友当中),他们的心境大异其径,内在的性情不同,对幻觉的看法也各有不同,却都同时陷入自欺的心理状况当中,这怎么可能?他们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商议好,都同口说看见幻觉,就是看见复活的主向他们大家显现么?即使他们这样做了,这岂非自欺欺人的作风么?德国神学家哲学家士莱玛克(Fiedrich Ernst Daniel Schleier Macher,1768-1834)说得好:‘若有人认为门徒是在自欺,误把内在的幻觉当作外在的实体,人们必视他们为精神衰弱之人,这样的指控不但等于直接打击任何有关耶稣基督的见证,也等于批评耶稣当初选这些见证人时,不明白他们的心理状况如何。再说,如果他定意并鼓励这些见证人该把内心的错误形象作为外在之实体,耶稣本人岂不成了错觉的制造人?如果这种作风能与他的高贵的尊严并存,那么耶稣一切的教训都显得毫无价值了。’”60/396,396
  
  3E.著名心理学家新尼喜(L.E.Hinisie)及薛实基(J.Shatsky)在《心理学辞典》(Phychiature Dictiona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8年出版)中说到:“所谓幻觉乃是一个错误的视觉,是感官受刺激所生的一种错误反应……”26/280
  
  “在一般情况下,看见幻觉的人,往往会希望用其他的感官来查考自己的幻觉,以使证明自己所见的确实只是幻觉而已。”26/280
  
  耶稣复活后的显现不可能是一种“错觉”:
  
  卫伯·史密斯曾讨论路加对此事的观察,史氏认为路加是个惯用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工作的人,他写使徒行传时一开头就说:“耶稣……受害之后,用许多的凭据,将自己活活的显给使徒看。”许多的凭据说得清楚些,就是“许许多多的证明”。60/400
  
  史氏继续说:“……耶稣基督的复活,已被四福音书的作者们用各种方法证实,他们所用的方法,也就是现在科学家以至心理学家验证事实之实存性所用的方法,亦即能用肉眼观察,用手抚触以及用耳听来的证据,我们称这种方法为实验证据。”60/389,390
  
  史伯辛普生(W.J.Sparrow-Simpson)在《复活与基督教信仰》(The Resurrection And the Christian Faith,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1968年出版)中说:“耶稣基督的复活,可以分别根据视觉、听觉与触觉来分析,我们也可将各种不同情况下所见的异象依此归类。”62/83
  
  史伯辛普生又说:“让我们先谈视觉,因为它是吸引人注意力的主要因素,福音书中会多次形容过因视觉而来的显现经过:
  
  ‘耶稣遇见他们。’
  
  --马太二十八章9节
  
  ‘他们看见他’,这也包括那些疑惑的人在内。
  
  --马太二十八章17节
  
  ‘他们知道他。’
  
  ‘他们却……以为所看见的是魂。’
  
  --路加二十四章37节
  
  ‘你们看我的手,我的脚,就知道实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无骨无肉,你们看我是有的。说了,就把手和脚给他们看。’
  
  --路加二十四章39-40节
  
  第四位福音书作者,约翰形容的也与前者相似……‘我已经看见了主。’
  
  --约翰二十章18节
  
  ‘……就把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
  
  --约翰二十章20节
  
  ‘门徒看见主……’
  
  --约翰二十章20节
  
  ‘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
  
  --约翰十二章25节
  
  ‘……你因看见了我才信……’
  
  --约翰二十章29节
  
  ‘……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
  
  --约翰二十一章12节
  
  ‘四十天之久和他们显现。’
  
  --使徒行传一章3节
  
  复活的主藉这些显现的机会,使人们看他在十字架直所受的伤痕。”
  
  “路加提到耶稣手脚上的伤痕。”
  
  --路加福音二十四章29-40节
  
  “马太对两者均未提及。”
  
  “约翰提到他的‘手和肋旁’。”62/183,184
  
  --约翰福音二十章20-25,27节
  
  “有关耶稣复活后的显现,也有用触觉方式记录下来的。”
  
  “四福音书中对触觉感记录最有力的乃是路加福音:摸我看看,魂无骨无肉,我是有的……”
  
  --路加二十四章39节
  
  “他们便给他一片烧鱼,他接过来,在他们面前吃了。”62/92,93
  
  --路加二十四章42,43节
  
  索本教授(Thomas Thorburn)说:
  
  “……马可福音中记载墓旁的‘幻觉’,实是一种听觉的经验;天使告诉那群妇女去向门徒及彼得传报讯。”
  
  --马可十六章5-7节
  
  “马太福音的记载与马可的记载甚相似(因为其材料来源相似),妇女们不但看见,听见他说话,而且还摸过他。”68/133
  
  --马太二十八章9,10节
  
  4E.通常幻觉只在某个地点、某个时间内发生。
  
  它们通常是在思念过度的情况下发生的,或是在一种过份追忆某人(事或物)的心境下发生的。
  
  然而耶稣所显现的时间与地点都与上述情况不同,没有足够熟悉的地点让门徒触景生情太甚,以致生出幻觉来的。
  
  史托德(John R.W.Stott)说:“……耶稣并没有在容易产生幻觉的环境中出现过……”60/57
  
  史氏又说:“如果耶稣只拣选他过去常在的一两个地点显现。”又如果“……门徒怀着期待出现的心情切切等待……”那么“……我们就可以怀疑这一切是否幻觉了。”63/57
  
  托德最后结论说:“结果耶稣只在门徒藏身的那间小楼上显现,我们心中自然会起疑问。如果这十一个门徒,仍聚集在耶稣离世前最后数小时内所逗留过的小楼上,他们把耶稣所坐过的空位留下来,心中切切追忆他在世时的那段奇妙的日子,也想到他说过还要再回来的应许,并开始期待他快快返回,直到他重新出现在他们当中,那么我们就要很悲哀地说,这些门徒真是被这种残酷的幻觉所欺蒙了。”63/57
  
  凯文(Ernest Kevan)曾引用尼可(W.Robertson Nicoll)在《教会独一的根基》(The Church’s One Foundation)中第146页上的话说:“让我们不要忘记,门徒们不但看见耶稣,且在不同场合中与他交谈过,当时有许多见证人能证实此事。”30/10,11
  
  俄尔(James Orr)考虑到耶稣显现时间的长短问题,他说耶稣多次显现,“均非转眼间消失了,而是与门徒间‘有段长时间的交谈。’”[兰姆(Bernard Ramm)录自俄尔著之《耶稣基督之复活》(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P.145)。]52/186
  
  试考虑耶稣显现的各种不同时间与地点:
  
  马太福音二十八章9,10节:清晨向墓旁的妇女们显现。
  
  路加福音二十四章13-33节:当天下午在路上,向前往以马忤斯的两位门徒显现。
  
  路加福音二十四章34节,哥林多前书十五章7节:在大白天向多人显现。
  
  约翰福音二十一章1-23节:清晨在湖旁向门徒显现。
  
  哥林多前书十五章6节:在加利利山上一次向五百多人显现。
  
  耶稣显现的时间与地点有不同,这些不同点正好推翻幻觉之假说。
  
  5E.通常,幻觉必须要在人们盼望致极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这种盼望的心情实乃幻觉之源。3/4-9;38/67;51/97-99
  
  1F.下列数原则乃代表幻觉的特色,米利肯教授(Willfiam Milligan)说,幻觉必须能表达“患者心中的意念,并且要能引发或使他人注意到患者心中的意念。”43/93-95
  
  1G.“为了求得幻觉的经验,一个人必须极力期待到一个地步,使原本不存在的事经过自己的想象力后,却看来好似真实般的出现眼前。”38/68
  
  2G.戴教授(E.H.Day)说:“……要使这一大群人能在同一时间内却都能看见一个相同的主观性幻觉,必须要靠长时间的心理准备工作来完成。”13/51-53
  
  3G.李德尔(Paul Little)在《你为何要信》(Know Why You Believe;Scripture Press Publication,1967年出版)中写道:“例如一个在战争中痛失爱子的母亲,她会一直记得她儿子过去如何习惯每天五点半时下班回来,于是她就坐在摇椅上默想。因思念过切,她很可能果真看见她儿子走进门口,且和他有一段交谈,在这种情况下,她感官显然是与现实脱节的。”36/68
  
  2F.然而在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的例子当中,显然他的门徒们之得见耶稣,绝非出于自己情愿。
  
  史伯辛普生(W.J.Sparrow-Simpson)写道:“由当时的景象看来,他们得见耶稣形体实非出于内心的想象,而是由外在的感官所受之刺激,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59/88
  
  早期的犹太学者艾得闪(Alfred Edersheim)也说:“……若说幻觉是要靠先对某事期望过度才发生的,那么此说则与门徒之得以重见耶稣一事不合。”19/626
  
  戴教授(E.Hermitage Day)在《复活之实据》(On the Evidence for the Resurrection,Society for Promotiong Christian Knowledge,1906年出版)一书中,曾批评过幻觉之假说的不确,他说:“……我们只要看他们对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一事理解得如此之慢,就可以推论必然是有一件坚定不移的事实一再向他们显示,才会导致他们最终醒悟过来。”15/53,54
  
  而且门徒们所以看见主的显现,事前完全缺全乏任何的“心理准备”。戴教授说:
  
  “当耶稣第一次向数位门徒显现时,他们各人的心情固然各有不同,但显然其中没有人存着期待重见主的心情,或是正准备去见主的心情。”15/53,54
  
  此外“……他们原先一点点的信心也早被耶稣那种受辱的死刑所摧毁无余,他受死的方法使门徒们不得不想起犹太律法中的一句话:‘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参阅申命记二十一章23节)。如果当时的门徒没有这样沮丧的想法,主观幻觉之说法也许还有可能,但是那时的门徒,对耶稣的信心早已丧失无余,而且他们的信心恢复过来十分缓慢。”15/53,54
  
  李德尔(Paul Little)在《你为何要信》(Know Why You Believe)一书中,解释当时门徒的行为与一个有幻觉的行为有何不同:“在那个星期日的早晨,抹大拉的马利亚带着香膏到墓地里来,事实上,当她第一次看见主的时候,还把他当做园丁呢?当耶稣第一次向聚在一处的门徒显现时,他们极慌害怕,还以为看见的是魂!”36/68
  
  艾得闪(Alfred Edersheim)在《弥赛亚--耶稣基督的生平与时代》(the Life and Times of Jesus the Messiah,Wm.B.Eerdmans Publishing Co.,1962年出版)一书中评论说:“……路加福音的叙述方式,似乎已经显明幻觉之说是不合理的。因为耶稣复活显现如此超过门徒的期望,不但把他们给吓坏了,他们甚至以为看见耶稣的幽灵,以致主必须安慰他们,向他们保证,并命令他们摸他,因为‘魂无骨无肉’,你们看我是有的。’”19/628
  
  艾得闪继续说:“流士(Reuss,Hist.Evang.P.698)说得好,如果教会最重要的一项信条乃是出于虚构,那么我们实在不得不承认,这项虚构之说未免编造的太严谨、太真切了。”19/628
  
  路易士(C.S.Lewis)在《神迹》(The Miracles,The Macmillan Co.,1947)一书中说道:“……任何幻觉的论说都是无法成立的(如果耶稣向人们显现全属虚构,这种说法才真是人脑所能想出最怪异的一个故事。)因为这个幻觉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发生时,当事人竟没有认出耶稣来(路加福音二十四章13-31;约翰福音二十章15节及二十一章4节)。就算上帝必须使用一种神圣的幻觉来教导人们不必藉自己的幻觉就已经能接受的真理,他总该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吧?又何必使用一个这样模糊不清的一种幻觉呢?难道他会如此愚拙,能使耶稣由死里复活,却不赐给他一付门徒过去一向熟悉的面孔?”35/153
  
  论及耶稣向门徒的显现,索本教授(Thomas Thorburn)说:“……如果这些都是因主观的幻想,才在人们心中造成这样一连串不真实的观念,那么福音书的作者们,为何不肯为我们设计一个更精巧的显现过程呢……”65/29-31
  
  6E.通常幻觉总是有规律地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地发生。2/4-9;36/67-69;48/97-99
  
  通常幻觉的发生频率会愈来愈快,直到危机时刻临到,但也有时愈来愈慢,直到它不再发生为止。
  
  请仔细观察以下所列耶稣显现时的情形:
  
  路易士教授(C.S.Lewis)写道:“所有的文字记载都显明显现一事约在耶稣死后第六周时终止……幻影很可能会消失,但客观的实体不可能消失--除非另有它事发生,使实体往别处去了。”35/1521。
  
  路易士总结说:“如果耶稣复活后的显现果真只是一种幻觉,那么它真该算是历史上最有条理,也是最具欺骗性的一种幻觉。四十天以后,除了另一次再向保罗显现以外,复活的主没有再出现过,但那次向保罗的显现,其情况与目的均与复活后的显现有别。这显然不是人之想象力的作为,正如金恩(Keim)所说:‘人所呼召出来的幽魂,不可能这样快就平息下来的。’”(参阅金恩所著《拿撒勒的耶稣》(Jesus of Na-zara,vi.357)。16/360
  
  凯文教授(Ernest Kevan)问道:“如果复活主的显现只是一种幻觉,它们为何又消失的这么快呢?为什么自耶稣升天以后,就没有人再见过他们心目中渴望再来的耶稣呢?姆霖(E.Y.Mullins)博士论到一般幻觉发展的原则时,说:‘幻觉若能在一次就抓住五百个人的心,它们必然会演变为一种习惯性事件,但是在那次幻觉发生以后,不但再也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反而促使门徒们展开坚定不移的传福音工作。’”[凯文录自姆霖的《基督教为何可信?》(Why Is Christianity True? P.201)30/11
  
  3C.我们的结论是什么?
  
  史托德(John R.W.Stott)在《真理的寻索》(Basic Christianity,IVP出版)一书中写道:“门徒均非易骗之人,相反的他们乃是谨慎、善疑的人,耶稣甚至曾责备‘他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他们不是那种会产生幻觉的人,他们的信心是建立在可考证的经验上。”60/57
  
  索本教授(Thomas J.Thorburn)也说,幻觉从不会‘激动人们做大事,也不会导使人们去过一个严谨、有恒和受苦的生活。’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同意孙戴(Sanday)博士的看法,他说:‘幽灵与幻觉是无力推动这个世界的。’”65/136
  
  4B.妇女们与其他访墓的人都走错了一个坟墓
  
  1C.观点
  
  参阅雷克(Kirsopp Lake)著《耶稣基督复活之历史凭据》 (The Historical Evedence for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Christ,New York:G.P.Putnam’s Sons,1907 年出版,PP.250-253)。
  
  雷克教授说:“妇女们所走访的坟墓,是否就是她们眼见亚利马太人约瑟安放耶稣尸体的那座坟墓?这点非常重要。在耶路撒冷城的近郊,石坟林立,若未经详察,实在很难辩认……我们怀疑当耶稣尸体被埋葬时,这些人是否就在墓旁……看来好象她们只是远远的站着。亚利马太是代表犹太人葬耶稣,并非代表门徒将耶稣尸体下葬。若是这样,他们就很可能会认错坟墓,这点很值得详细讨论,他们很可能难眼见墓石被封上,却仍然误把一座未用过的新坟,当作是耶稣的坟墓……。
  
  “若非同一坟墓,那么一切都容易解释了。清晨妇女们来到一个她们误认是埋葬她们之主的坟墓前。她们原期待墓石是关上的,却发现它被打开了。墓地中一个少年人……猜到他们找错了地方,试着向她们解释,告诉她们找错了地方。他对她们说:‘他不在这里,你们来看安放他的地方。’然后将真正安放耶稣尸体的坟墓指给她们看,但是妇女们因诧异自己的访墓竟被人发觉,于是都惊慌地逃走了……”
  
  2C.辨驳
  
  这些妇女们在星期日清晨前往访墓的事,乃是四福音中所记最奇特的事。雷克(Kirsopp Lake)也承认它的历史性。
  
  英国名律师莫理斯(Frank Morion)说:“马可福音乃是我们所拥有最早期,也是最真实的一项教会文献,其中记有妇女访墓的事。以后马太及路加也都重复地将此事记录下来,约翰虽未提到妇女们,但他却记载抹大拉的马利亚探墓之事。在早期伪经彼得福音中亦有记载;更重要的是在已发现的一份最先的独立的路加经文残本的第二十四章13-34节中,亦有记载路加描述二门徒往以马忤斯的行程。”44/98
  
  雷克教授(Kirsopp Lake)亦承认妇女探墓之事乃是史实,只是论及妇女在墓前所遇见的事时,雷氏的臆测是错误的。
  
  1D.因为在七十二小时前,这些妇女们还很仔细地看过耶稣埋葬的地方:
  
  “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在那里,对着坟墓坐着。”
  
  --马太福音二十七章61节
  
  “抹大拉的马利亚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都看见安放他的地方。”
  
  --马可福音十五章47节
  
  “那些从加利利和耶稣同来的妇女,跟在后面,看见了坟墓和他的身体怎样安放。”
  
  --路加福音二十三章55节
  
  无论是你、我或是这些妇女,或任何一个理智的人,可能会这么快就忘记自己最亲爱的人在七十二小时前的下葬的地点吗?
  
  2D.当妇女们将所见之事告诉门徒后,彼得和约翰也同样找到那个空的坟墓。
  
  “抹大拉的马利亚……就跑来见西门彼得和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对他们说:‘有人把主从坟墓里挪了去,我们不知道放在那里。’彼得和那门徒就出来,往坟墓那里去。两个人同跑,那门徒比彼得跑的更快,先到坟墓。低头往里看,就见细麻布还放在那里,只是没有进去。西门彼得随后也到了,进坟墓里去,就看见细麻布放在那里,又看见耶稣的裹头巾,没有和细麻布放在一处,是另一处卷着。先到坟墓的那门徒也进去,看见就信了。”
  
  --约翰福音二十章2-8节
  
  李德尔(paul Little)评论说:“……要说彼得和约翰会与妇女们同犯一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36/65
  
  3D.再说,马太福音二十八章6节上记着,一位坐在石头上的天使,对她们说:“你们来看安放主的地方。”
  
  “难道连天使也走错坟墓么?”
  
  卫伯·史密斯(Wilbur Smith)说:“有人极力为找错坟墓的假说辨解,因此这样解释说,天使所说的话,真正的意思乃是:‘你们找错地方了,现在跟我去看主安葬的地方。’”58/381,382
  
  “请看在一千九百年来,人们研究新约圣经的期间都没有发现‘这种道理’,直到我们这个进步、老练的世代,有人从圣经中读出这样的心得来,何等奇怪的事!但是没有一本值得我们相信的圣经注释,会考虑把这么不明智的解释加进书里去!”58/381,382
  
  4D.如果耶稣没有复活,而妇女们只是走错一个坟墓,那么撒都该人一定可以走到正确的坟墓里,把耶稣的尸体取出来作证,这样门徒对复活之事,就必须永远保持哑口无言了!
  
  再说,大祭司和敌基督的人总不会也走错一个坟墓吧!
  
  5D.就算妇女们、门徒、罗马兵丁和所有的犹太人都找错了坟墓,但有一件事是错不了的:
  
  正如李德尔(Paul Little)所说:“……亚利马太人约瑟应该最有资格来回答这个疑案。”36/65
  
  6D.马可福音上这样记述说:“他们进了坟墓,看见一个少年人坐在右边,穿着白袍,就甚惊恐,那少年人对他们说,不要惊恐,你们寻找那钉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稣,他已经复活了,不在这里,请看安放他的地方。”
  
  --马可福音十六章5-6节
  
  雷克教授(Kirsopp Lake)虽引用马可福音的记载,并没有引用完全。他只引用那少年人所说一部分的话,却忽略了话中最重要的关键。话中那句“他已经复活了”却被雷氏所遗漏,请注意下列的比较:
  
  雷克的话
  实际的经文
  
  “……他不在这里,你们来看安放他的地方。”
  “……他已经复活了,不在这里,请看安放他的地方。”
  
  
  安德生(J.N.D.Anderson)评论雷克错误的引述时说:“……对此事,我看不出一个学者的公正。”2/27
  
  如果他是根据正确的引述来辩论,雷氏的假说根本无立足之地!
  
  7D.安德生又针对同意雷克看法的人说:当妇女们回去报讯时,听见此事的门徒很自然会有两种反应:
  
  他们会亲自前去观察,好印证妇女们的见证。
  
  或他们立即就向人宣称耶稣确实已经复活了。2/7
  
  但门徒开始宣传耶稣复活的道理,却是在妇女们报告空坟一事七周之后的事。
  
  安德生(J.N.D.Anderson)说:“我个人看不出这些基督徒作者为何要加上这七个星期的空隙来。为了这段时间上的差距,有人因此说,妇女们并没有当时立即把空墓的事告诉门徒,为什么没有呢?因为这样门徒当耶稣一死后,都立即逃回加利利老家去了。”2/7
  
  针对这点,莫理逊 (Frank Morison)在《历史性的大审判》(Who Moved the Stone,Faber and Faber,1967)一书中说到:“单看跟随耶稣的男女间必须如何互赖,才能建立起雷克的理论,就可知他的说法是无法立足的。”莫理逊对这种假说下总结性辩驳说:“雷克教授很肯定妇女们确实去了探墓,因此他不得不把妇女们留在耶路撒冷直到星期日清晨。”
  
  “但为了解释妇女们在七周之内并未宣扬空墓之事,于是他又不得不把门徒们在星期天日出之前,全部赶出耶路撒冷城。
  
  “最后为了寻找一个与事实协调的理由,说明门徒们为何能宣扬耶稣复活之事,因此他又不得不把妇女们留在耶路撒冷达七周之久,直到门徒为了某种原因重返都城为止。”44/10
  
  8D.史托德(John R.W.Stott)曾论及妇女们的态度。她们的双眼并未被伤痛的眼泪所弄瞎,她们回到墓前原是有目的的。
  
  史托德说:“她们带着香膏回来,为要完成膏抹耶稣尸体的工作,因为两天前由于安息的临近,安葬主的工作是在仓促中完成的。这些忠心,实事求是的妇女们是不会轻易受骗,而放弃她们所要做的工作。”60/48
  
  9D.耶稣并非葬在公墓当中,是葬在一个私人的园子里,在那里并没有其它的坟墓,足以让妇女们犯出这类的错误。卫伯·史密斯(Wilbur Smith)针对这点评论说:“找错坟墓的这种理论实在太荒谬了,以至鲁林生教授(A.E.J.Rawlinson)在对马可福音所作划时代的注释时,不得不提及雷克(Kirsopp Lake)的看法,他说:‘所谓妇女们走错一墓,还有一位旁观者引导她们到正确的一个坟墓去,这种说法实在是误识马可福音,它与著作者初写原文时的精神,完全背道而驰。’”[录自鲁林生之《马可福音序论,注释与读经心得》(St.Mark,Introduction,Commentary and Additional Notes,2nd ed.London,1927年出版,P.243)]58/382
  
  10D.滕慕理(Merrill Tenney)在《复活之实据》(The Reality of the Resurrection,Moody press,1963年出版)一书中提到说:“雷克忘了解释为何一个少年人(马可福音十六章5节),曾于清晨出现在一个公共或私人墓地当中。”63/115,116
  
  “滕氏又问:“是什么理由促使一位陌生人一早来坐在那里呢?”63/115,116
  
  “假如这位少年人不是位陌生人,却是门徒中的一位,单独前来墓地查看的,何以他的出现会使妇女们如此惊恐呢?”63/115,116
  
  滕慕理进一步地评论说:“雷克引用马可福音十六章5节的记载,其中说到这个少年人是坐在坟墓(里面)的,因此他不可能是为了指出妇女们找错了坟墓才留在那里……而是要告诉他们,耶稣已经不在那里了。她们可以看见安放耶稣尸身的石棺,只是尸体已不在上面了。”63/115,116
  
  11D.有人说那位少年人是“园丁”,但莫理逊(Frank Morison)说:“……即使这种解释看来还算合理,却仍有不能解释的地方。”44/97
  
  “……如果是因为天尚未亮,以至妇女们会找错坟墓,那么那会有园丁在这种时辰工作呢?如果是天亮的,该是园丁出来工作的时候,那么妇女们就不应该走错一座坟墓。这种观点实是建立在两种可疑的意外事件上,却认为它们都会同时发生。然而这还只是一个持这种理论之人,所将碰到的最少的难解释的部份而已。”44/97
  
  再说,如果这位少年人只是当地的“园丁”,为何大祭司不把他抓来,向大家证明耶稣的尸体仍在墓中?44/101,102
  
  这位少年人实非园丁,他乃是由天而降的天使。
  
  人人都知道耶稣的坟墓空的,现在的问题是要解答墓是怎么变空的?
  
  12D.我们对雷克教授的理论说是妇女们走错了坟墓一说,看法如何?
  
  韩林(George Hanson)说:“假如我是个怀疑耶稣复活的人,那么雷克教授的著作对我的疑问反而能产生极大的的作用。读过雷克的理论后,我说不定反而会赞同戴维特(De Wette)《传道史之历史批判》中(Historical Criticism of the Evangelical History,p.229)的话:‘复活一事因其所发生之方式实叫人难以解释明白,但它之发生却是不可否认之事实。’”24/8
  
  卫伯·史密斯(Wilbur Smith)曾引用英国学者莫实教授(Morse)的话,为复活一事下判决说:“找错坟墓之说要是得成立,并非因为他们能找到一切合理的证据来支持其理论,而是因为人们基本上就不相信耶稣之墓所以成空,实出于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录自莫实教授所著之《耶稣基督复活之记载》(The Narratives of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Christ,登于1939年4月之Hibbert月刊,第三十九卷319期)。58/382
  
  6A.结论:他复活了,他果然复活了!
  
  孟沃华(John Warwick Montgomery)在《历史与基督教》(H扩巨C,IVP1964年出版,中文版由校园书房出版社于1977年4月出版)中说道:“由早期有关耶稣的记载看来,这人的生活及其执行之使命,在人心中所造成的印象是:他来并‘非行’善而已,而是执意要做一个不受人欢迎的人。
  
  “他的行事为人在这方面与苏格拉底有些相似之处。这两个人都使当代的人对他们不满,最终因此被处死。苏格拉底在当时的雅典平民中,被认为是个讨厌的人,因为他要求他的听众去了解自己--省察他们那些从未被省察过的生命--而耶稣问的更是不受人欢迎的问题,因他一再要求他那个时代的人,由自己的行为中认出自己与他之间的关系。‘众人说人子是谁?……你们说我是谁?’你说耶稣是谁?他是谁的儿子,这些都是耶稣问的问题。”43/12
  
  耶稣很明白地告诉人们他是谁,他对多马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约翰福音十四章6节
  
  使徒保罗论到耶稣时说:“……因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
  
  --罗马书一章4节
  
  著名的哈佛大学法律系教授葛林尼夫(Simon Greenleaf),在《福音书作者的见证》(Testimony of the Evangelists,Baker Book House,1965年出版)一书中说:“基督教所要求于人的,乃是希望他们能作到行为一致,对处理有关基督教的证据,与处理其它证据时能持一样公平的态度,对审察及判断基督教当事人与见证人的态度,与他们判决一切证人的案件与行为时所持的态度,能完全相同。容这些基督徒见证人彼此对质,将他们的见证与当时的环境相比较,容他们的见证如同在法庭一样经过严格的考证,让检查官前来盘诘。这样之后,我们对他们见证的完整性、能力和所说的真理必定能真心地接受。”23/46
  
  哈地(G.B.Hardy)在《计数》(Countdown,Moody Press,1970年出版)中曾说过:“这里有很完整的记录:
  
  耶稣之墓--已经空了。
  
  现在是否决定相信耶稣已经复活全靠你自己了,我们已经列出所有的证据,这些证据也很清楚地说明了一件事:
  
  耶稣果然已经复活了!


(未完待续)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的灵魂飘摇不定,如果你在十字路口犹豫不决,如果你的压力无法喘息,请您翻开《圣经》读下去,会有一股其妙莫名的力量从你心底冲出来,因为上帝的话语就有能力!你若愿意登上《创世记》的列车,它会把你一直拉到《启示录》中的新天新地,美妙无比!



 他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

——《提摩太前书》 2:4


      亲爱的慕道友,上面的视频就是为您量身打造的,请把它看完,奇迹就会出现,有主的人生才算——精彩。谢谢!




12号


有问必答

退休金够了,再多发给个别人会不会无事生非?

“知青”上山下乡的真相 【首次公开视频】

【太可怕了】都是因为 以貌取人

(老三篇)

古圣证明有神(张郁岚博士)

耶稣的身份--是主?是骗子?是疯子?(麦道卫)

《圣经》手抄本的可靠性(里程 博士)



 


——谢谢关注转发,有可能让一个人灵魂不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