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则裂变与情感共鸣,《街舞2》破圈方法论 | 专访总导演陆伟

壹娱观察编辑部 壹娱观察 2020-01-20

文/冒诗阳

 

《这!就是街舞2》《乐队的夏天》《中国新说唱》……爆款网综越来越像是小众文化的破圈实验。

 

从目前的收视情况和口碑来看,《街舞2》暂时打破所谓“综二代”的魔咒,豆瓣评分高达9.2分。不同于其他选秀节目稳定的规则体系,《街舞2》从第一期开始,比赛规则大幅度改变,竞争节奏不再循序渐进竞技模式以团队为单位展开而非个人。

 

在这档基于“街舞”的超级网综背后,是总导演陆伟的一次规则驱动选秀类节目的实验,一次小众文化依靠情感共鸣破圈的实验,也是一次把握青年文化红利的实验。

 

2019综艺市场由热转冷,资源正在快速向头部综艺和制作团队集中,陆伟和灿星需要向市场证明团队的生命力——并非是公司业绩绑定于明星节目,而是制作团队自身拥有持续打造爆款综艺的能力。因此,《街舞2》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

 

  陆伟的“规则”实验  

 

《这就是街舞2》第一集,四位明星队长易烊千玺、罗志祥、韩庚、吴建豪分别站上四个“街头”,舞者自由聚拢到队长所在的街道,队长根据舞者的表现择优发放代表晋级的毛巾。这种游戏规则沿袭自第一季,但与之不同的是,各位明星队长手中的毛巾数量不再是平均分配,而是根据聚拢学员数量的多少选定。其结果是,吴建豪有26条毛巾,易烊千玺只有22条。

 

规则的改变,提升了导师间的竞争感,这与《街舞1》给观众循序渐进的观感明显不同。第一季中,前几集的竞争局限于选手之间,直到后期才逐渐过渡为由明星队长牵头、以组为单位的比赛。

 

选秀类节目中,赛制的创新往往意味着风险。因此对于这项创新,陆伟团队考量了很久。《这就是街舞》做到第二季,总导演陆伟感到压力更大了。“观众会以第一季节目的印象和标准来衡量第二季。”陆伟向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坦言。

 

2019年,中国观众已经见过太多由盛转衰的综艺案例。《街舞2》播出伊始,一旦出现比前一季逊色的信号,不好的反馈可能在舆论场中出现并被放大。坏的势头若在前期形成,后面节目的口碑会很难逆转。

 

前几集就要带给观众惊喜,这对导演组是很大的考验。陆伟决定打破参赛舞者和明星队长的预设,让节目更快的由1对1的单人竞争,变为多对多的团队竞赛。

 

对于素人选秀类节目而言,核心在于晋级资源的争夺。按惯例,400位舞者共同争夺100条晋级毛巾,陆伟团队的另一项创新是,只发放95条毛巾给四位明星队长,其余5条要通过以组为单位的场内Battle获得。

 

一系列创新所带来直接的后果是,素材量成倍增加。陆伟告诉壹娱观察,场上400位舞者都带有麦克风,每天搜集来的录音会堆满数个纸箱。选手在场上场下的对话、对比赛的评论,甚至自言自语,都需要在位移中被捕捉到。

 

由于素材数量巨大,对全部素材重新阅览后再进行二次筛选几乎是不可能的。为应对素材,陆伟组建了一个庞大的场记队伍,在跟拍时记录下选手有意思的对话、语言、表情,方便后期整理。

 

此外,节目的剪辑团队接近70人,每期节目分为粗剪和精修两个阶段。在粗剪中,会先剪辑出一个8到10小时的版本,然后逐渐经过5到6轮的筛选浓缩成4小时左右,进入精修阶段。精修的次数是20到30次,通过镜头画面和语言的仔细筛选过度到最终版。

 

一系列的改变暂时获得观众认可。目前《街舞2》目前豆瓣评分9.2,参与评分的观众数量超过5万,远高于同期的大部分综艺。

 

图片来源:豆瓣



  街舞没有明星艺人  

 

大量的赛制创新的背后,陆伟希望将《街舞2》打造为一款规则驱动的综艺节目。陆伟所在的灿星是国内顶尖的综艺制作团队,团队成员相继打造出《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歌手节目,以及《舞林争霸》《中国达人秀》等多种类型的选秀综艺。

 

往常的选秀中,节目从第一季向三四季拓展时,导演组寄希望于通过选手的更替来给观众带来新鲜感,赛制上很少发生大的变化。这种做法直接带来节目的“速朽”,上述几档节目在后期大都经历了关注度和口碑的滑坡,导演组很难及时作出反应。

 

将节目由选手驱动变为规则驱动,能让制作团队掌握更大的主动权,这是陆伟为《街舞2》带来的变化。

 

另一方面,与传统选秀类节目不同,《这就是街舞》几乎不能“造星”。即便是冠亚军选手,在节目录制完成之后,大部分都回归各自生活。

 

这背后,舞者的生活节奏,几乎不能与演艺、歌唱事业相融合,大部分舞者或自己拥有,或隶属于某个“厂牌”,除表演外,他们更多的经历花在练舞、授课和比赛上,业内名气较高的舞者,会被邀请四处教学,并受邀在各大街舞赛事中担任裁判。因此一旦签约经纪公司,开始接触通告、进剧组,舞者几乎要放弃原有生活节奏,在练习和赛事中缺席,可能意味着技术和名声上迅速脱队。

 

这就意味着,《街舞》要走的更远,需要给舞者“流量”以外的参赛动机。

 

另一方面,歌手类选秀节目自带海量的选手群,说唱选手则可以在较短的周期内培养出。但街舞不同,成熟的舞者数量有限,同时需要较长的纳新周期,很多舞者从业十年以上,才能在某个领域中成名。

 

事实上,《街舞2》中已经能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除了部分参加过前一季的选手外,还有诸如冯正、阿K等此前在爱奇艺《热血街舞团》中崭露头角的参赛者。节目无法长期通过选手的轮替来创新。

 

“我们希望参赛者把节目当成一次赛事。”陆伟向壹娱观察表示,通过参加节目,很多舞者虽然没有一夜成名,但授课费用、人气也会有所增加。此外,与其将名声带给个人,节目更希望将流量带给街舞本身,这是在街舞圈中更有生命力的做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节目做到第二季,陆伟已经找到了街舞圈的一些规律。在数个舞种之中,陆伟只需要抓到领域内的头部舞者,就能在行业中收获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参赛者。再通过对参赛者的层层筛选,陆伟团队能够挖掘出足量的选手。

 

“我们的选手安排四季的内容没有问题。”陆伟告诉壹娱观察,与第一季参赛选手相似的同类型舞者,导演组会安排到第三季,通过这种调节来避免审美疲劳。另外,选手本身的技巧也在变化,三四年的训练周期后,同一批舞者会展现出新的面貌。

 

  街舞出圈需要情感共鸣  

 

街舞在国内一直是个小众圈子,即便是国际最顶级的街舞赛事,国内观众数量甚至比不上人口基数小很多的韩国。

 

“如果纯粹是一档跳舞节目的话,只能是一个小众的东西。”陆伟向壹娱观察坦言,《街舞2》是一档青年向的节目,除了展现舞蹈本身的专业技巧外,需要与青年人实现情感共鸣,才能打破圈层壁垒,实现对年龄段人群的覆盖。

 

陆伟告诉壹娱观察,《街舞2》试图寻找“街舞文化”与当代青年之间的情感共鸣点,以此为纽带,找到街舞与大众文化、青年文化间的最大公约数。

 

这并不难,陆伟希望在《街舞2》中至少找到调动起观众内心深处的三处情感共鸣。首先是“用实力说话”,无论是业界已有名气的舞者,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手,在节目中都需同台竞技,而节目的最终呈现也更多是在实力与竞技本身。

 

陆伟希望节目更多的强调团队而非个人。基于此,从第一期节目开始,很多对抗赛的规则由1对1改成3对3。在陆伟看来,团队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的感觉,不仅符合街舞文化的核心,也容易引发青年人的共鸣。

 

图片来源:豆瓣


另外,街舞是一项需要长期练习才能获得提升的才能,《街舞2》希望表现参赛选手对于所爱之事的专注和坚持。这些通过节目传递给观众的内在的共鸣,让节目不止于舞蹈,带动街舞破圈,让观众产生深层的情感依赖。

 

不只是《街舞2》。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了解到,综艺市场上,敏锐的创作者已经感知到观众对于综艺的诉求正在发生变化,单纯依靠搞笑、竞技、才艺展示推动的综艺,竞争力正逐渐丧失,观众更倾向于能够带来情感共鸣的综艺。

 

通过多种路径,陆伟逐渐摸索到打开“青年红利”的方法论。而在更大的层面上,陆伟及其所在的灿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论”向市场证明制作团队的生命力,改变制作公司业绩绑定于明星节目的局面,证明好的制作团队拥有持续打造爆款综艺的能力。在综艺市场转冷,资源快速向头部公司集中的当下,这变得尤为重要。



热  门  文  章


直接点击即可查看


   影视上市公司的融资“生死劫”

   影院不是外资的生意

  《蜘蛛侠》接棒复联,漫威超级英雄开启“新套路”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